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核潜艇自问世之后,便以其独有的续航能力而受到各大国海军的青睐,并成为举足轻重的威慑力量。然而,核潜艇诞生50年来,却只有一次真正投入实战。马岛海战“征服者”号是英国攻击型第二代勇士级核潜艇,它在这次海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核潜艇史上首次击沉敌军舰的核潜艇。  相似文献   

2.
吴溪 《海洋世界》2009,(11):24-31
年轻的博物学家 1831年12月27日,一艘船一大早就从英国普利茅斯湾扬帆起航,它正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小猎犬”号。这是“小猎犬”号的第二次航行,主要目的是沿着南美洲海岸进行水文调查、为海战和水上贸易绘制地图、记录潮汐和气象条件等。“小猎犬”号的首次探险从1826年开始,由海军上将菲利普·帕克·金出任总指挥,  相似文献   

3.
翻开世界海战史,有这样一艘战舰:它在海战中没让对手占到便宜,却受国际法的无形逼迫而走向自我毁灭。它便是名噪一时的纳粹德国海上袭击舰“斯佩伯爵”号。1939年12月13日,在南大西洋航线上击沉了9艘英国运输船的德国袖珍战列舰“斯佩伯爵”号,于南美拉普拉塔河口外海域遭海军准将哈伍德率领的英国 G 搜索舰队截击,双方随即  相似文献   

4.
1982年5月大西洋上爆发了英阿马岛海战。阿根廷空军用“超级军旗式”飞机向英国特混舰队发射了6枚法制“飞鱼”式导弹,其中第4枚“飞鱼”创造了现代海战中的一个奇特战例。当时英阿马岛冲突激战正酣。在“飞鱼”导弹击沉英军拥有现代化装备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之后,5月25日15时,阿空军的2架各携有1枚“飞鱼”导弹的“超级军旗”式战斗机奉命起飞。他们此行的任务是,攻击英国皇家海军的“竞技神”号反潜航空母舰。  相似文献   

5.
美国前海军作战部长穆勒曾断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战的胜利取决于战列舰的决战,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战的胜利则取决于航空母舰的决战;若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显然胜利者将属于最善于运用电磁波的一方。”暂且不论这个结论正确与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电子战突破了传统的作战支援手段的范畴,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作战手段。当今和未来的海战就是一场贯穿于战争始终的电子战争。谁能最有效地取得制电磁权,谁就  相似文献   

6.
老崴子 《海洋世界》2014,(11):70-7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发生过多场闻名遐迩的海战,其中最著名的海战之一就是"俾斯麦"号与"胡德"号遭遇战。当时的一位亲历者,"俾斯麦"号上的参谋施密茨中尉,是纳粹海军中一名著名的战地记者和画家,他为自己撰写的战斗记录精心绘制了3幅激战的画作,再现了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与世界上最大的战列巡洋舰英国的"胡德"号之间的殊死搏斗。  相似文献   

7.
自有海战以来,水面舰艇一直统治着海洋,大炮巨舰是水面决战的主力.水面舰队决战制胜乃天经地义。1620年,荷兰人科尼斯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利用空气净化系统的作战潜艇以来,经过漫长的探索与发展。1901年10月,美国组建了由5艘“霍兰1”号潜艇的世界上第一支潜艇部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德国潜艇即在英国水域击沉英国巡洋舰“导航者”号。接着,1914年9月22日,德国“U—9”号潜艇,在多佛尔海峡伏击1小时,连续击沉英国3艘巡洋舰。潜艇的威力使各国为之震惊,使大炮巨舰主义受  相似文献   

8.
1982年4月突然爆发了英、阿马岛海战。英国海军舰队经过13 000多千米长途跋涉,火速赶到马岛海域,在停泊未稳之时,便对阿根廷占领的马岛进行轰炸。阿军为组织有效的反击并打击要害,于5月4日,出动3架“超军旗”式攻击机,携带每枚价值20万美元的“飞鱼”空对舰导弹,一举击沉了英国最先进的、价值2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开创了空对舰导弹在实战中取得辉煌战果的先例,震惊英国朝野,乃至世界。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画家,没有参加过海战而要逼真地再现出海战实况并不那么容易。可俄罗斯画家哈凯尔特靠“体验生活”而几经修改画出的一幅再现一次海战的油画呈送皇宫时,却受到了叶卡特琳娜女皇的称赞。  相似文献   

10.
说到高技术兵器,人们对导弹当不陌生。在海军武库中,空舰导弹称得上海战利器、舰艇克星。英阿马岛之战中因击沉“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而声名鹊起的法国“飞鱼”,美国利比亚冲突中击沉,击伤利比亚导弹艇多艘的美国“捕鲸叉”,还有海湾战争中,让伊拉克海军饱尝苦头的英国“海上大鸥”……林林总总,战绩赫然。但最早研制并首次使用空舰导弹的“荣誉”却属于德国纳粹。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1月1.我国科学考察船“雪龙号”从上海启航,开始了她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难忘航行.即我国对南极的第16次科学考察。“雪龙”号以其铸就的“大无畏”的坚韧之魂,历尽难险于2000年4月5日胜利返航上海。本文以独特视角和经历披露了此次航行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特殊感受。作者为南极科学考察航次海洋气象预报组组长,高级工程师。  相似文献   

12.
新编远征攻击群是美海军战舰传统部署方式乃至海战史上的一次革命,其座右铭:“世界上没有我们不能抵达的海滩。”  相似文献   

13.
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舰载“威赛克斯-3型”直升机用MK11深水炸弹攻击阿根廷的“圣菲”号潜艇,成功地击中它,并重创了“圣菲”号潜艇。在当时,深水炸弹又重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意。所以马岛海战后,美国和法国就向英国宇航公司订购了大量的MK11深水炸弹。深水炸弹(简称深弹)是一种入水下沉到一定深度爆炸的攻击潜艇的薄壳炸弹。深水炸弹是最早出现的反潜兵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它在反潜战中一直是主要的反潜武器。它可以由水面舰艇或飞机携带,以专门发射装置或投放装置发射。水面舰艇使用的深水炸弹,大致有投放式深弹、“刺猬”型深弹和火箭式多联装深弹。水面舰艇使用的深弹武器属舰艇的近程反潜武器,其射程一般为数百米到数千米,以一次齐射数发或数十发的方式射击。在一些封闭和半封闭的海区、港湾进行反潜,舰载深水炸弹仍是很有威力的武器;舰载深弹在近海浅水区反潜仍具有其他武器与之难比的优势;因天气、海况或其他因素影响,交战双方都未能较早地发现对方,水面舰艇与潜艇迫近相遇时,这时深弹无疑是最有效的反潜手段;反潜飞机无论是在深水海区还是浅水海区执行反潜任务时,深弹都是不可缺少的武器;对海军大国而言,拥有飞机携带的不减”,,英国的...  相似文献   

14.
这只古怪的鱼雷发射于1916年5月31日,当天,英国和德国海军在日德兰半岛的辽阔海面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海战,枪炮之声响成一片,火光冲天。英国海军为给德军以致命的一击,发射了第7号鱼雷。这枚鱼雷重655千克,长5.5米,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发射之后,它并没有马上射中目标。一个劲地在海上  相似文献   

15.
1831~1836年,著名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乘“贝格尔”号双桅帆船,顺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旅行——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环行,拜访这个岛上众多的珍禽异兽,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生物进化实验,以其伟大的“物种起源”学说第一次“向上帝创造世界”说提出了大胆的挑战。难怪  相似文献   

16.
张希贞胜利油田钻井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钻进平台的研制和设计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了4O/46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研制、胜利一号座底式浅海钻井平台研制、胜利二号步行式浅海钻井平台的研制、胜利四号钻井平台的技术改造,主持了SL902式油驳船的研制,组织和参加了有关海洋作业平台、生产采油平台的研制、设计和海上施工。发表了“座底式钻井平台的设计特点及其在浅海的适应性”、“胜利二号钻井平台主要性能的研究与设计”等论文。任山东海岸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理事介绍(四)  相似文献   

17.
1914年9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幕刚拉开不久,英、德双方的陆军就开始了厮杀酣战。英国由于与比利时隔海相望,就利用比利时的奥斯坦德港从本土向作战地区运送增援部队和补给品。为了扼住进出奥斯坦德港、泰晤士河和英吉利海峡的咽喉,德海军部决定,在奥斯坦德和英国马特加之间设置潜艇伏击阵地。为此,德海军除派遣已在海上的“V-24”和“V-8”潜艇外,又增派了威丁根率领的“V-9”潜艇。正是这艘“V-9”潜艇在一小时内竟然击沉对手三艘军舰,创造了海战上连中三元的神话。  相似文献   

18.
1944年8月,美军夺取了太平洋战场上具有战略意义的马里亚纳群岛,突破了日本的内防御圈,步步逼向日本本土,将死亡之链套在了日本帝国的脖子上。“信浓”号原是超级战列舰“大和”号、“武藏”号的姊妹舰。日本在中途岛海战失败后,苦于大型航空母舰的不足,才决定将这艘正在缓慢建造中的第3艘“大和”级战列舰改造成航空母舰。几千名工人在封闭的横须贺海军造船厂里日夜突击施工,才使它于11月19日在一些收尾工程尚未完工的情况下匆匆下水服役,为穷途末路的日本海军去作最后一博。11月28日下午,载着2400余名缺乏训练的舰员和许多海军造船厂工人的“信浓”号从横须贺军港启航,在3艘驱逐舰的护卫下驶往吴港“避难”,并将在那里完成最后的收尾装备工程。傍晚时分,“信浓”号驶出东京湾,进入了辽阔的大洋。为了减少被美军飞机和潜艇发现的可能,舰长阿部海军大佐下令各舰采取严格的灯火管制,将航行灯全部关闭,借着夜色小心翼翼地以Z字形防潜曲线前进。此时,东京湾以南100海里正游着美国“射水鱼”号潜艇。它本来的任务是营救可能在空袭中被击落而迫降在海上的B-29轰炸机乘员,可是这一天的空袭行动取消了,它奉命离开指定海域去自由活动。艇长恩赖特不甘心空手而归,...  相似文献   

19.
《海洋科学》1986,10(6):54-54
根据南海西部石油公司技术发展部(以下简称“公司”)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签订的并经双方上级机关同意的科研合作协议的规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调查船两次来南海进行区域性工程地质调查。1986年5月2日,“科学一号”调查船胜利完成全部调查任务后靠抵南油码头。 “科学一号”调查船上次作业的主要任务是土质力学调查和局部地球物理调查,本次作业的  相似文献   

20.
“济远”是否向“高升”、“操江”发出过警报?在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中,“济远”舰与日舰激战一个多小时后,力不能支,向西驶避。日舰尾随追击,“济远”舰挂出白旗和日本海军旗,但并未停船。不久,“济远”发现运送清军的“高升”号和运送饷械的“操江”号相继驶近作战海域。据当时乘坐“高升”号的德国退役军官汉纳根事后说,“济远”“挂有日本旗,其上还有一面白旗招展”,在迎面驶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