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河北省海滩现代沉积环境特征及其对开发利用的影响。河北海滩沉积物质比较复杂、粒径变化从8.0-0.26(粉砂质粘土-砂砾),分选变化从好到极差。沉积物组合可分为黄河泥沙沉积、滦河泥河沉积和沿海小河泥沙沉积三大类型。海滩的开发利用形式有港口、旅游、养殖几种方式,在海滩开发模式的选择中,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对其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海岸沙丘沙运动特征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方  贺辉扬 《中国沙漠》1997,17(4):355-361
在海岸带,沙粒粒径和水分含量是决定沙粒起动风速的最主要因素。闽江口南岸海滩沙的平均粒径为2.0Φ,水分含量多在0.3%-1.0%之间。运用Johnson的经验公式,可计算出海滩沙的起动风速为6-7m/s。这一结果与实际观测值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3.
马海盐湖区卤水和盐类矿物的氯同位素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以Cs2Cl+为发射离子的高精度正热电离质谱方法,对柴达木盆地马海盐湖区卤水和共存的盐类沉积、河水、钻孔盐类沉积中的氯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精确的测定.该地区盐湖卤水氯同位素组成表明,在相同的蒸发沉积环境地质条件下,地表卤水δ37Cl变化范围为-1.55‰到0.53‰。盐类沉积垂直剖面的δ37Cl值变化范围在0.00‰。到1.05‰。在此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利用卤水及盐类矿物氯同位素组成变化追踪盐湖补给水来源及盐湖古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流域和河口水利工程建设,长江河槽沉积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对河势演变和河槽冲淤均产生重要影响。依据长江河口河槽大面积表层沉积物采样和各河槽定点水文观测资料,分析各河槽沉积特征,探讨其影响因子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河槽沉积物类型以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分布最广,粒径分布纵向上呈自西向东减小、横向上自北向南减小趋势,河槽总体主槽粗、边滩细。涨落潮泥沙输运和沉降过程影响河槽纵向沉积分布特征,风浪作用强化了口门段河槽南北沉积环境的差异,北支、北港口门段河槽受到偏北方向风浪作用强烈,沉积物粗化明显。不同泥沙来源是造成河槽整体沉积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南支、南港上段表现为流域来沙的沉积特征,北港、南槽、北槽则表现为流域与海域来沙的混合沉积特征,口外沉积物对口内河槽的影响主要是为口内河槽提供细颗粒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电镜扫描方法 (SEM)对比分析了南极乔治王岛无冰区海滩沉积、冰碛物以及阿德雷岛湖泊沉积等典型沉积环境中的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 ,得出了乔治王岛各典型沉积环境中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的颗粒频率曲线。结果表明 :不同沉积环境下的石英砂颗粒表面结构特征具有相似性 ,这主要和南极地区广泛发育的冰川作用有关 ,同时 ,它们也有各自典型的特征组合 ,这些典型特征组合的不同反映了石英砂后期的搬运历史和沉积环境的差异。本文还依据石英砂表面特征的颗粒出现频率 ,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内三级海岸阶地上的沉积物和一个未知成因的样品进行了沉积环境的判别分析 ,结果证明石英砂微形貌特征可以作为南极地区沉积环境识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海坛岛是福建沿海岛屿风沙侵害严重的典型地区,选择海坛岛古风沙(老红砂)、现代风沙、周边的海滩砂与闽江河口沙进行对比研究,对各类泥沙做了粒度分析、矿物组成和形态特征分析以及稀土元素示踪分析,对比各类泥沙的理化特征,判别泥沙的源汇关系。研究表明:海坛岛老红砂、现代风沙与闽江河口沙关系密切,与海滩砂、大陆架砂关系疏远。海坛岛风沙主要来自闽江河口沙;海滩砂可能来自远源的闽浙沿岸流泥沙或大陆架砂。在末次间冰期暖湿气候与现代暖湿气候的影响下,闽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坛海峡和海坛岛沿岸,在季风搬运下形成老红砂和现代风沙同处沿岸沉积。  相似文献   

7.
粒度是反映沉积动力特征的重要参数。潮间带作为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其沉积物在输移和沉积过程中记录了丰富的沉积环境信息。在辽东半岛东岸碧流河口口外海滨段潮间带浅滩采取2根柱状样沉积物(BLH1、BLH2)进行粒度分析,通过图解法、对比法分析碧流河口潮滩柱状样沉积物粒度变化特征,并指出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1)BLH1、BLH2粒度组成相似,均以砂质粉砂与粉砂质砂为主。砂含量均值为40.6%,粉砂含量均值为52.6%,黏土含量均值为6.8%,平均粒径均值为4.7Φ。(2)频率分布曲线主要呈现不对称双峰且偏向粗颗粒一侧,概率累积曲线形态变化相似,跳跃组分含量最高,且跳跃组分还可细分为两段,说明该区域水动力条件较强,沉积环境多变。(3)沉积物粒度自下而上呈现由粗到细的趋势,这可能与碧流河输送的泥沙在河口附近不断淤积并向海推进,导致潮滩高程逐渐升高、水动力逐渐减弱有关,而表层沉积物有粗化现象,可能与辽东半岛沿岸泥沙流及其东北西南向的潮流方向有关。研究区沉积物粒度特征与径流来沙、所在陆源与岛礁基岩风化有关;沉积过程受潮流波浪动力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海滩地貌动力学为理解海滩形态和海岸动力环境提供了理论框架,在海滩的保护与开发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地质背景、海滩地貌形态、海滩沉积物和海洋动力要素选取7个可以量化的海滩特征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对雷州半岛23个海滩进行分类和地貌动力特征识别,针对海滩状态分类模型Ω-RTR在雷州半岛复杂多变海岸线环境下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雷州半岛海滩可以分为六类:反射组、低潮阶地/反射组(有裂流)、沙坝-槽谷/中间状态组、沙坝消散组、超消散组和低潮阶地/反射组(无裂流);② 波浪、潮汐、沉积物特征以及海岸地质构造背景等对雷州半岛海滩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不同岸段各要素的影响各异。地质背景是海滩状态分类不可忽视的因素。③ 由于Ω-RTR模型在判别海滩状态时更侧重于动力和沉积因素,分类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稍有差异,但总体上可以有效区分海滩状态类型,是理解海滩动力地貌系统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王为 《中国沙漠》1996,16(2):120-126
海湾沙坝是香港海岸一种主要的沉积地貌,以大屿山岛贝澳湾的沙坝最为典型。关于贝澳湾古(内)沙坝的成因曾有过较多的争论,但各种成因假说都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本文分析了湾内沉积物特征和沉积过程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揭示了风沙在海湾沙坝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古(内)沙坝的沉积成分随着内沙坝向上加积贝壳含量急剧减少,其上部沉积成分已明显不同于外沙坝和现代海滩,而与其前后的干泻湖上部相似,显示了沉积过程中沉积物来源的变化。内沙坝的沉积物粒径向上变细,分选向上变好,而粒径最小处不在沙坝的最上部,则是在贝壳含量开始向上减少的高度,表明沉积动力随着沉积来源的变化而改变。电镜扫描也显示内沙坝上部的部分颗粒不是来自海滩,具有磨圆差、缺乏水下撞击痕迹以及上翻解理与贝壳状断口共存的特征。内外沙坝下部海滩岩的高度、位置与年代还表明内外沙坝间的沉积高度与海平面变化无关。研究表明:香港海湾沙坝发育过程向上加积的动力由原来的海动力变为风动力;随岸线向海推进内沙坝的沉积物来源由来自海滩物质变为同时来自海滩物质及干泻湖上层物质,只有风才能堆积这些物质;内外沙坝间的沉积高度差只是风积高度不同的结果,与海平面变化无关;海湾内风沙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海滩养护工程实施后,在保护海岸抵御侵蚀的同时往往还产生其他的环境问题。尤其在强风区海岸,海滩养护造成了滩面环境的改变,使滩面风沙搬运和沉积特征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对福建平潭岛龙凤头海滩养护工程实施前后的风沙沉积对比研究表明,养护后海滩的干滩宽度、滩面沉积物粒径、表层湿度、海滩高程等环境要素变化对滩面风沙搬运与沉积过程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结论为:(1)养护海滩干滩滩肩高程的提高增加了滩面风速,增大了滩面风沙输沙率;(2)养护海滩干滩宽度的增加既扩大了风区长度也为风沙搬运提供了充足的物源,且不受潮汐过程影响,提供了持续的风沙物源供给,增加了风沙作用时间;(3)养护海滩剖面形态的变化使得海滩滩面沉积物含水率减小,降低风沙起动风速,增强了滩面风沙搬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福建长乐东部海岸典型的海滩-沙丘系统表层砂样的粒度分析,探索海滩砂与沙丘砂物质物源及其在海滩与滨海沙丘之间输移变化的关系模式。结果表明:1)长乐海岸横向沙丘表面粒度组成以中砂和细砂为主,平均粒径介于1.53~2.31Ф,平均值为1.98Ф;海滩砂的粒度组成以粗砂、中砂和细砂为主,平均粒径介于1.26~2.08Ф,平均值为1.76Ф;海滩砂分选性不如沙丘砂。2)海滩-沙丘系统的砂质沉积以滚动和悬浮组分(OP)、悬浮和滚动(PQ)为主,同时含有极少量的递变悬浮组分(OR),反映了典型的海陆过渡相(潮间带和潮上带)的沉积环境,经常遭受风力和波浪的混合作用。3)从粒度特征看,研究区海滩-沙丘系统的动力关系属于完全耗散性,海岸系统的动力环境,即波浪、潮汐、风力的共同作用,以及海滩宽度与坡度、海滩与沙丘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决定了海滩-沙丘系统的粒度组成和粒度参数特点。  相似文献   

12.
湖沼学     
湖泊学P9512006032119莱州湾南岸巨淀湖沉积地层分析与沉积环境辨识=Sedi-mentary analysis and environmental evolvement of Judian lakein the south coastal plain of Laizhou Bay/韩美,张丽娜∥地理科学.—2005,25(6).—678~682湖相沉积地层中沉积物的岩性特征、粒度特征和孢粉组合特征具有良好的环境指示作用,本文对位于莱州湾南岸平原上的巨淀湖沉积地层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沉积物的岩性特征和粒度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了湖区的垂向沉积序列.通过地层对比并结合14C测年数据,确定了湖区全新世泻湖浅海海滩相沉积层的层位和特征,并对该…  相似文献   

13.
黑赖沟流域位于内蒙古风-水两相交互侵蚀区域,主河道的泥沙输移特征较为复杂。为了分析河道沉积粒度与地貌过程的关系,文中主要通过探讨粒度参数与外营力特征的关系对沉积粒度的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在分析过程中首先对河床沉积粒度参数、风成颗粒的最大粒径、河流功率和面积-高程积分值沿河道方向的连续变化值进行了计算,分别对不同河段的外营力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将粒度参数作为因变量,其余三者作为自变量,建立了多元回归函数。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河段外营力对河床沉积物的影响特征不同,其中上游河段河床沉积物主要受径流和风力作用影响;中游河段主要受河流作用影响,沉积颗粒的分选性最差,沉积颗粒的大小与河流功率关系密切,粗质颗粒难以被搬运到下游河段;下游河段受库布齐沙漠影响的可能性较大。就河道整体特征来讲,河道两侧地貌的侵蚀演化特征对河道内的沉积颗粒影响不显著,河床沉积物特征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其中沉积颗粒的平均粒径主要反映了河流功率的大小,风力作用对沉积颗粒的分选性具有一定影响。河道内的风成颗粒主要来自流域西部,粒径值不会大于0.88Φ,其中下游河段内的风成颗粒比上游河段略粗。总而言之,河流作用对河道沉积粒度特征的影响起主要作用,风力作用次之。  相似文献   

14.
莱州湾南岸巨淀湖沉积地层分析与沉积环境辨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韩美  张丽娜 《地理科学》2005,25(6):678-682
湖相沉积地层中沉积物的岩性特征、粒度特征和孢粉组合特征具有良好的环境指示作用,本文对位于莱州湾南岸平原上的巨淀湖沉积地层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沉积物的岩性特征和粒度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了湖区的垂向沉积序列。通过地层对比并结合14C测年数据,确定了湖区全新世泻湖-浅海-海滩相沉积层的层位和特征,并对该层及其以上地层进行了地层划分,判断出各层的沉积环境。通过对选取样品进行孢粉分析,并结合邻近地区的孢粉组合特征和气候环境特征,得出了该湖区中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5.
环境变化对黄河下游来水来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到下世纪中叶时,由于环境变化对黄河下游来水来沙的影响,考虑了三方面的因素,即:全球性变暖,温度、降水、径流和泥沙的长周期变化,和人类。最后得出,届时来水来沙将分别比目前减少19%-29.6%和增减+26.3%--34.0%。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全新世沉积重矿物组合与古土壤养分分析的结果,认为毛乌素沙地全新世沉积环境有过多次正逆变化:11-10kaB。P.、8500-5000aB,P.、4000-3500aB.P.、2700-2000aB,P.以及1500-1000aB.P.时期气候较为潮湿,土壤、植被发育较好,化学风化作用较强,风沙活动受到限制,为相对低能的沉积环境。介于其间的时期则分别为机械风化作用占优势的高能沉积环境,土壤风蚀严重,气候较为干燥。  相似文献   

17.
磨刀门河口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娟 《热带地理》2005,25(2):117-122
磨刀门河口的发育深受地质构造和动力条件的制约,在河流和海洋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复杂的沉积特征。根据磨刀门河口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结果,运用数学地质方法对粒度参数进行多元统计对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貌和动力条件,分析河口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动力沉积环境。结果表明,河口表层沉积物主要有粉砂质粘土、粘土质粉砂、极细砂、细砂等类型;沉积环境可划分为河口主槽沉积环境、涨潮流沉积环境、浅滩沉积环境、拦门沙坝沉积环境及河口前缘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8.
浙江椒江山溪性强潮河口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祝永康 《地理研究》1986,5(1):21-31
本文从椒江河口的径流、潮流变化,泥沙运移和沉积结构以及河床演变和河口的发育过程探讨了山溪性强潮河口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19.
分析黄河口钓口河亚三角洲不同时期泥沙沉积速率和水沙条件变化,发现来沙输沙率是影响黄河三角洲沉积速率的主要因素,随输沙率增加三角洲泥沙沉积速率增大.来水流量和来沙粒度组成变化对沉积速率的影响不明显.还发现来水含沙量与三角洲泥沙淤积占来沙的比例(沉积比)之间为双值关系,在某一含沙量时沉积比达最大值.对比显示,在河口河道畅通,沙嘴突出时期,三角洲泥沙沉积比反而比河口改道初期大,意味着集中水流入海可能降低海流带走泥沙的比例.另外,根据前三角洲的地形测量资料分析发现,进入远海的泥沙随距离增加呈指数递减.对黄河口这些独特的泥沙扩散规律发生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黄河宁蒙段河道淤积严重,阐明近源粗泥沙和远源细泥沙分选沉积规律对于河道淤积治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20根河道钻孔泥沙样品,通过粒径分布和元素矿物组成,分析了河道>0.05 mm、>0.08 mm和>0.1 mm粗泥沙沿河分选沉积变化特征,并定量评估了近源粗泥沙和远源细泥沙沉积对于河道泥沙淤积的贡献。结果表明:黄河宁蒙段河道淤积的主要是来源于近源沙漠及其下伏砒砂岩区>0.08 mm的粗泥沙,而来源于上游黄土区<0.05 mm的细泥沙主要沉积在河道滩地,对河道淤积的贡献小于30%。因此,风水复合侵蚀引起的沿黄沙漠和下伏砒砂岩粗泥沙入黄是黄河宁蒙沙漠河段河道淤积的根源,也是该河段“悬河”的治理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