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湖心亭,位于浙江省杭州西湖中央,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为“中国四大名亭”之一。湖心亭小于三潭印月,大于阮公墩,合称“蓬莱三岛”——湖心亭为“蓬莱”,三潭印月是“瀛洲”,阮公墩是“方丈”。  相似文献   

2.
豫园位于上海老城厢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老城隍庙、豫园商城相连。豫园为“全国四大文化市场”之一,与北京潘家园、琉璃厂、南京夫子庙齐名。它是老城厢仅存的明代园林。园内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湖光潋滟,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誉。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09,(2):34-35
蒙城县名源于东晋曾侨置蒙郡,县治所位于今蒙城县城关镇西北15千米处。梁、北魏或为侨置区划,或为军城,东魏复为蒙郡、县。唐代定名蒙城县。关于蒙城的名称由来主要有3种说法:一是商代此处属北冢,“北”与“冢”上下相合为“蒙”字。二是为纪念庄子而得名。旧《蒙城县定动说:“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蒙人也。尝为漆园吏。”宋·苏轼所撰《庄子祠记》也说:“庄子,蒙人也。尝为漆园吏。”北宋王安石在他的《清燕堂诗》中有“清燕新豫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  相似文献   

4.
石鼓与金达     
金达字德孚,浮梁引京都(今英溪)人,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乡举第一,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会试第二(探花),翰林院编修。他的五开间府厅祠门罩为“国学师”牌坊,现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的墓葬在峙滩与福港之间的茅坞。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11,(12):37-38
葫芦岛,最初为海岛名称,始见于《全辽志》。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刊行的《全辽志》“宁远”卫条目下有关于葫芦岛、觉华岛、桃花岛的记载。《奏报关东情形疏》(明天肩三年(1623年)年间刊行)和《建同大纲》等文献均提到葫芦岛的名字,有的称“葫芦套”或称“断冈”、“折冈”。  相似文献   

6.
石花水洞位于海南省儋州市八一农场的英岛山下,距儋州市30公里,北临热带植物园景区,南临著名热带雨林尖峰岭景区,为海南难得的特色地质景观。洞内发育生长的“一石二花”——卷曲石、文石花、方解石晶体花均为国宝级珍品。  相似文献   

7.
赵钰 《中国地名》2014,(6):61-61
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楼头古戍楼边寨城外青山城下河娘子关位于阳泉市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是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古称井陉口、苇泽关,它扼晋冀之咽喉,山险沟深,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三晋门户”、“天下第九关”之称,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之妹平阳公主曾率领娘子军在此设防驻守而得名。娘子关城筑在绵山山腰,背依陡崖,下临峻谷,易守难攻,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现存关城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所筑,明崇祯七年(1634)重修。建有关门两座,东门为砖券城门,  相似文献   

8.
十笏园位于山东省潍坊城区胡家牌坊街,明清之际为缙绅邸它,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由丁善宝改建为私人花园。因其地小,人喻之为“十个笏板”,清末状元曹鸿勋题名“十笏园”。该园水木清华,布局精巧,为潍邑诸园之冠”。在仅有的2000平方米内建有楼、台、享、榭、书斋、客房等、曲桥、回廊连接,鱼池假山点缀其间,小巧玲珑,匀称紧凑,集中国南北园林之美于一体。园内筑有藏书的“砚香楼”,课于授书的“深柳读书堂”,待客的“十笏草堂”、治学著书“小书巢”、“烦芬书屋”,还有“四照亭”、“小沧浪亭”、“漪岗亭”等24处景观。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名》2012,(4):13
独树镇位于河南省方城县境内,汉代中叶,独树称为龙泉店。明朝正统四年(1439年)设诸阳驿,独树正处在驿道上,称为龙泉店铺,后称龙泉镇。明嘉靖三十二年(1476年),洪水淹没冲毁龙泉古镇,仅龙泉寺前一老槐树得以幸存,后人因此将该地易名为独树。1950年成立独树区,1958年5  相似文献   

10.
苏州耦园     
沿着苏州古城区的平江河往东,过仓街,便到了“耦园”。深居在幽静的小新桥巷的耦园,三面萦水,小而幽深。“耦园”原名“涉园”,为清初雍正年间保宁太守陆锦致仕归里后所筑,园名取陶渊明《归去来辞》中诗句“园日涉以成趣”之意。清末庚申年,涉园毁于兵燹,亭台楼阁在兵火中灰飞烟灭,化为灰烬。同治十  相似文献   

11.
明嘉靖十四年刊行《辽东志》载:“长营堡,官军五百员名,堡南毛得山可屯兵。堡东毛得山屯可按伏沙岭南小墩。沙岭南空小墩通贼道路,辽阳城兵马可为策应。”下辖17座墩台从南到北顺序依次排列为:马鞍山大墩、马鞍山北小墩、马鞍山北空墩、马鞍山北空小墩、沙岭南中空墩、沙岭大墩、沙岭北小墩、沙岭北空小墩、沙岭北空墩、静宁南空大墩、静宁大  相似文献   

12.
南江大峡谷是开阳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地处上扬子地块与江南复合造山带接触带附近,上扬子地块黔北隆起区凤冈南北向隔槽式褶皱变形区之南缘,景区分布主要岩石类型为碳酸盐岩,属易溶性岩石,本地区断层构造较为发育。自燕山期造山运动以来,随着地壳间歇性抬升,南江河河流下切,地表和地下溶蚀、侵蚀现象不断发生,形成了较为壮观的南江大峡谷,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鉴于碳酸盐岩分布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为下进一步开发南江大峡谷提出了“制度保护原则、规划先行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动态监控原则、生态教育原则”的开发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变是旅游客源市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对于景区的空间结构演变的实证研究甚少,本研究以著名景区——开封清明上河园为例,对景区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变进行案例分析,从地理集中指数、市场集中率、客源吸引半径和市场竞争态模型4个方面分析清明上河园景区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并得出距离衰减规律的适用性范围、帕雷托法则和清明上河园景区知名度不断扩大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变是旅游客源市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对于景区的空间结构演变的实证研究甚少,本研究以著名景区-开封清明上河园为例,对景区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变进行案例分析,从地理集中指数、市场集中率、客源吸引半径和市场竞争态模型4个方面分析清明上河园景区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并得出距离衰减规律的适用性范围、帕雷托法则和清明上河园景区知名度不断扩大等结论.  相似文献   

15.
南方“红层荒漠”旅游开发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谷松  彭华  闫罗彬  陈智 《地理科学》2016,36(4):555-563
“红层荒漠”是一种分布在红层母岩上的特殊土地退化景观,又称为“红层劣地”。其形成过程被称为“红层荒漠化”,指红层区受人为干扰,地表原有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在外动力综合作用下,土层快速侵蚀,基岩或其风化壳裸露,土地生产力衰竭的极端土地退化过程。红层荒漠在粤、赣、湘等南方湿润区有较多的分布,荒漠化严重的区域一般是经济欠发达的区域,研究红层荒漠及其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多年丹霞地貌的研究成果,认为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红层荒漠具有景观独特、资源稀缺、颠覆常识、生态科普、综合构景等特性,具备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与很强的开发可行性。开发过程中,应当遵循开发服从保护、特色强化、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重视生态农业旅游和科普旅游等开发方向,可开发成为红层荒漠观光、红层荒漠科教旅游、生态农业示范旅游、红层荒漠山水旅游、红漠乡村旅游以及摄影主题旅游等景区。同时,要注意因地制宜,从资源特点、市场需求、环境保护等实际进行合理的谋划,与周边同类景区错位发展,与邻区其他景区加强联合,实现区域旅游互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梅州市名城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名城文化内涵出发,着眼于作为客家人文中心和名城文化景观的集中的梅州市区,全面分析了其中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资源的特征及其文化内蕴。揭示了梅州名城文化景观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成绩与存在问题。并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觉,结合旅游开发和城市规划,论证了科学保护与开发梅州名城文化景观的下述对策与途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升名城办的职能并与相关部门共营名城文化氛围;强化名城轴线与标志性文化景观;抢救与保护“老字号”等一批文化景观景区;适度利用,以积极的开发促其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国内展园     
泉城济南园以“泉城济南”为主题,由三部分组成。主入口挂牌匾点题,次入口为月洞门,用漏窗景墙分隔内外环境。趵突泉主景区为园子的点睛之处,有趵突泉泉池和三处泉眼,北以回廊形成封闭空间与假山叠水区分隔,并通过小桥与西侧观澜亭相连;在泉池东侧设观泉平台,台东有涌泉池,水自池中涌出流入主泉池,形成“曲水流觞”的景观。假山前的水溪设置石板桥,形成“清泉石上流的景观济南园北京园北京,古称北平。奥芳园(北京园)以中国传统自然山水园为骨架,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设计巧借北京颐和园花承阁建筑群的立意,以“花”为题,展现北…  相似文献   

18.
2001年以来中国旅游景区时空格局演变与景区群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志中  王婷  杨雪春 《地理研究》2020,39(7):1654-1666
2001年中国实行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制度以来,旅游景区数量快速增长。以2001年、2006年、2011年和2016年四个时间截面的中国A级旅游景区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旅游景区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呈现空间分布扩散,区域分异加剧;集聚范围扩张,集聚现象愈加明显;集聚程度增强,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集聚程度最高;高A级景区与全国A级景区的集聚态势基本吻合。旅游景区集聚地区呈现旅游资源依赖、供需双重驱动和核心-边缘结构等特征,据此尝试提出“景区群”概念,以期为中国旅游业生产力布局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禹贡 《热带地理》2005,25(2):176-180
五桂山作为一个新开发的旅游景区,存在形象模糊、主题不突出、“灰度区”特征明显等问题。基于SWOT分析、形象定位和区域形象系统理论,五桂山旅游景区整体形象定位为:绿野仙踪、红色胜迹。旅游景区人-地感知形象、人-人感知形象的要素设计重点:视觉形象主要是标准色及字体、旅游徽标、标识牌、建筑物亭、交通工具、服饰、门票和吉祥物等8大识别要素,旅游徽标主体图案设计为“五桂飘香”;听觉形象主要是沁人心扉元素;居民形象应强化纯朴、热情、善良、文明元素设计;地标区、光环效应区形象建设的重点在东部绿野仙踪、红色胜迹旅游区和城桂路、翠山路、马石路沿岸及其进出口。  相似文献   

20.
西藏那曲地区旅游资源及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那曲地区的旅游资源还是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在详细论述那曲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藏北野生动物保护及旅游开发区的构想,并进而确定了其性质,景区划分和重点景区的建设,对那曲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