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廖卫华 《南极研究》1995,7(2):32-37
南极洲的泥盆系主要分布于横贯南极山脉的麦克默多和俄亥俄岭-埃尔斯活思山等两个沉积盆地中。前一个盆地 盆系代表从海岸泻湖-河流三角到近岩冲积平原的层序;后一个盆地的彭萨科拉山的泥盆系较厚,从非海相冲积扇-冲积平原-浅海相,最扣又恢复到非海相沉积环境。但在俄亥俄岭却沉积了厚度不大的浅海  相似文献   

2.
品味周庄     
我真想不到,在繁华的现代都市大上海的附近,竟然还有一片古朴宁静的人间净土,一个九百多岁仍然充满无限魅力的水乡古镇──周庄。 周庄是江苏省昆山市的一个小镇,地处澄湖、淀山湖、白蚬湖之间,其状宛如一片泊在湖面上的荷叶;镇内纵横交错的小河,就是荷叶上的脉胳。人们都说,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 周庄是水的世界。水是周庄最值得品味的风景。在周庄,我虽然没观过“南湖秋月”,体现“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的意境;又未到过急水湾,领略“急水扬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的豪情;也虽然没到过白蚬湖,…  相似文献   

3.
面对巨大的备考压力,如何在后一阶段,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并在高分层人数实现零的突破,我决定在充分发挥学生团队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上入手。如是在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检测中,我大胆地改变了传统的“考试中不准学生交头接耳”的惯例,在考试进行90分钟后,我对学生说:“今天是我们第二轮复习的考试,我希望从这次考试开始,我们的成绩会大踏步地提高,每一个同学都会有质的飞跃。从今天这次考试开始,我决定后30分钟全班同学分成6个组进行讨论,我希望通过你们的相互探讨,齐心协力,能提前发现答题中的错误,对选择题进行最优选择,对综合题组织出最精练、最条理、最恰当的语言来,运用你们集体的智慧,每组最后交上你们最优秀的答卷1份,我很期待你们交上的这份答卷会是满分,同学们有信心吗?”。  相似文献   

4.
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歌曲,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在讲“长江”一节时,上课一开始,我便问学生:“同学们,大家会唱《长江之歌》吗?回答是:“会”。于是由我指挥全班唱了起来:“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对自己有一种解读,即解读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心智等。要经常思考:自己的信息储量是否充足;知识结构是否合理;自己所传授的信息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服务学生的同时,自己是不是也有所提高和发展。首先,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确定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即学生的服务者;在与学生合作时应选择平等协商的方式;指导学生的认知冲突;师生共同发展,即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师生互动发展。其次,教师应学会换位解读,甚至是远距离的解读,即自己职业的生存力,自己专业的发展,自己能力的更新。要用创造的思维方式,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生态系统的水文连通性影响植被斑块形态的空间分异。植被形态对水文连通性的适应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研究植被与水文连通性,过去多基于群落以上尺度,不涉及微观尺度。从植株个体角度探讨植被斑块形态与水文连通性关系,有助于挖掘微观尺度上景观格局对生态过程的驱动机制。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多年生灌丛作为研究对象,以高分辨率无人机航拍照片解译和野外定点观测为研究手段,量化植被斑块形态与水文连通性之间定量关系,分析二者对泥沙截留与土壤固碳等关键生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面灌丛斑块总体呈现横向生长趋势,灌丛斑块纵横比小于1;灌丛斑块纵横比从坡顶到坡底逐渐增大,分别为0.64、0.70、0.79、0.83;(2)灌丛方向与水流方向夹角从坡顶到坡底先减小再增大;坡面中部的坡度最大,灌丛方向最接近与水流垂直的方向;(3)灌丛的汇流累积量从坡顶到坡底逐渐增大,表明其水文连通度逐渐增大;水文连通度与灌丛斑块纵横比呈正相关关系;当水文连通度足够大时,灌丛在横纵方向上的生长没有倾向,形状近似为圆形;(4)泥沙拦截量和固碳效率随坡位下降而下降,二次曲线拟合表明泥沙拦截量和固碳效率随水文连通度增加呈增...  相似文献   

7.
夏季的一天,几位同事约我去平顶山公园,我一听愣住了,因为我知道本溪市内有望溪公园、儿童乐园和溪湖公园.有个平顶山,从没听说有个平顶山公园。同事们告诉我平顶山公园秀丽而又传奇,值得一游。于是,我半信半疑地跟着上了车。在我的思维中,从北恻上平顶山,只能是选择一个地方爬上去,一定很刺激又惊险。小车在市中心向南行进,不多时就来到平顶山公园。这里没有悬崖峭壁,平坦的山林地上草木繁茂,碧绿青翠;开阔的山顶,似如一个小高山平原,几条小石板路曲径通幽,使山顶四通八达。登上最高点的凉亭,俯瞰市区全景,心中无比兴奋…  相似文献   

8.
金秋十月,市教育局为促使全市新课程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特组织了中小学各科优质课送教下乡的活动,我有幸被推荐为初一地理的授课者。接到通知后,我首先确定了课题“地球的公转运动”,然后精心制作了包括大量动画的课件,并且进行了试教。不料,后来接到通知授课那日全校将停电,原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无法实施!不用多媒体,能上好“地球公转”这一课吗?听着教研组老师们大家的议论,一个新的教学设计方案慢慢地浮现到我的眼前……实施时,竟也取得了竟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入夏以来,东京连日酷暑,室内温度达三十二度,我只得天天到有冷气设备的图书馆去逃高温。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一日,东洋大学今富教授来电话约我到他家去同游湘南。湘南是指神奈川县南部一带,包括镰仓、逗子、叶山等地。五十年前我曾随家人从东京乘火车到过那里。半个世纪后能重游一下,看看从我的童年到今天,都起了怎样的变化,当然很合我的心意,就欣然接受了邀请。  相似文献   

10.
黄礼安  王其侠 《地理教学》2007,(5):23-23,22
目前,无论是高考还是一般的学业水平测试,命题指导思想都已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能力考核目标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个层面。其中,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提供的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地理解与整合,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既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也是正确地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许多人类活动和地理现象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与时间的关联性较强。因而,从时间的角度对相关知识进行考查,成为对学生进行能力检测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在地理图示材料中,隐含的时间信息可能怎样呈现,又如何去有效地提取呢?  相似文献   

11.
在上“中国的人口”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中国目前有多少人口?大家异口同声地说:“13亿”。那么,你知道它在世界的地位吗?“第一人口大国。”不错,这么多的人口好吗?不料,问题一提出就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相似文献   

12.
空间生产将马克思主义与空间理论范畴系统地整合为兼具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的唯物论体系,开拓了解读和分析空间实践过程的新视域。21世纪以来中国出现了空间生产研究的热潮,城镇化是理论应用的主要场域。论文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结合典型文献的深入阅读,梳理国内城镇化研究领域空间生产理论应用的进展,总结研究概况,挖掘研究重点及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结合中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提出理论应用的展望,即从生产性空间分析到生活化空间关注、从空间问题分析到中国理论体系建构以及从空间理论的解读到空间实践的指引。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2012,(14):63-64
新浪科技汛北京时间6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你观赏夜空时,一轮明月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升起一定是最美丽的景致之一。那么现在请你想象一下这样一幕场景:一颗看上去比月亮大上三倍的气态巨行星缓缓从地平线上升起,而你的脚下,是一片岩浆流淌的熔融世界。这样一个世界并非虚构之作,而是真实地存在于新发现的开普勒一36行星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我和一些同志到市区各大厂矿考察。当我们来到西郊新建的市水泥厂时,一位考察团成员问我:“你是搞地理的,说说这个厂址选择得合理吗?”这一问,问得我感慨万千,心中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15.
张宏 《地理教学》2005,(2):42-43
传统的教学是我教你学,不注重学生主体的独立思考。学生一味死记硬背、纸上谈兵,这样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书呆子型的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是脱离生活实际,不能灵活运用,从理论到理论的东西。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体悟科学方法,而不是复制知识,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方面,多个角度切入进行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6.
在隐性与显性旅游资源二元应用性分类框架的设想下,《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机理的现象学解读》一文通过演绎推理、实证研究等方法,第一次运用现象学(解释学)的本质直觉学说、非实显性变样理论、“交流理性”理论等对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机理进行了全新解读。它提出了洞悉隐性旅游资源本质的一条基本原则——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认为隐性旅游资源是人的体验流中的一种相对性存在形态,是旅游吸引物的非实显性组成部分;为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构建出价值观动力、形象思维动力和平民化意识动力;最后通过对游客体验“真实性”问题的现象学阐述,为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即具有吸引力,寻找到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今年7月,由《地名丛刊》到《中国地名》正式出刊100期,同时将迎来《中国地名》创刊17周年,这是非常值得庆贺和纪念的日子。 回顾《中国地名》的历史,大体可分为创业、发展、成熟、腾飞四个阶段。从1984年9月《地名丛刊》创刊至1985年末为创业阶段;从1986年季刊改为双月刊至1990年末为发展阶段;从1991年《中国地名》正式出刊至1996年末为成熟阶段;从1997年《中国地名》改为大16开本与国际市场接轨至今为腾飞阶段。 我是1985年7月调《地名丛刊》任副总编辑的。在这里我工作了12年,直到1…  相似文献   

18.
《全球100自然奇观》由《国家地理系列》编委会编制,收录了全球最具代表性的100个名胜奇景。从波澜壮阔的海洋到高耸如云的山脉,从一望无际的沙漠到苍翠茂密的森林,用引人入胜的语言词藻和数百幅生动形象的图片带领你走进地球上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让你身临其境,为世界各地的绝美景色叹为观止,心动神往。  相似文献   

19.
以2000年和2015年两个时间断面京津冀地区最省时的交通网络为基础数据,利用ArcGIS网络分析模块,分析节点城市可达性的时空变化规律。在研究方法上突出强调某一时间断面最省时的交通网络体系和通过节点中心度改进的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的可达性格局变化较大,可达性整体提升的同时,处于第一阶梯的区域大幅扩张;总体而言,区域内可达性从优到差排序依次为:中心城市、东部和南部城市、北部城市;交通方式的变革极大地改善了区域可达性,各城市的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普遍缩减50%以上,中部和南部城市的变化率要远远大于北部城市;张家口和承德两市受山地地形和交通基础设施的限制,可达性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在威宁西边有一个被誉为"高原明珠"的美丽天然淡水湖——草海。传说草海湖与云南昆明的滇池湖是父子。在很远很远的时候,有一个小伙子从昆明来到威宁。刚到下,顾不得歇息,就在城郊巡视起来,他围着威宁城巡视了3天,之后的一个大清早,他大步流星地朝着城的繁华南门走去。在南门口,他遇到了一个身上挎着包急匆匆赶路的人,便上前拦住施礼道:"请问你是什么人,急匆匆要赶往那里去?"那人说:"我是信使,要赶着去送信件。"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