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是历史文化名城,是旅游胜地,如今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古人云:“秦人善作志,秦地出佳志”。由陕西师范大学宋德明副教授主编的《西安市地理志》,就是难得的我国第一部大城市地理志专著。该书的出版不仅充实了志书宝库的内容,也为三秦大地增添了光辉。余读了《西安市地理志》获益非浅,深感有以下明显特点:  相似文献   

2.
邹逸麟 《地理研究》1993,12(2):103-105
舆地之学,在我国渊源流长。《山海经》、《禹贡》是我国早期地理学的代表作。秦汉以后随着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强,视野的扩展,不断有新的地理著作出现。魏晋六朝时期编撰地记、图经成为一代风气。六世纪郦道元注《水经》引用了数百种资料,其中大部分为地理文献,可谓"集六朝地志之大成”(清陈运溶《郦州记序》,载《麓山精舍丛书》)。《隋书经籍志》载当时所存地理著作140部1400卷。《宋史艺文志》载地理类总志、方志达400种部。明清以还至近代,新出现的地理著作更是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古崇尚图文并茂。战国时期出现的《山海经》就是源于《九鼎图》中《山海图》的文字说明。它记述我国古代的山川、道路、民族、物产等。清朝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编就的《海国图志》,就是以“左图右文”的形式,介绍世界各地的历史、地理。它们分别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的文字说明。  相似文献   

4.
历代旧志、古今文献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地方史料,为我们修志研史提供了便利。但亦存在一些错误,笔者通阅多种方志及文献,多有发现。现就“湖州名胜”部分,考辨十数条如下:湖州“庙里庙”——府庙关于湖州府庙及其“庙里庙”之称,于史实或浮、或偏、或误者有三说:其一割断历史,称明代始建;其二以庙门似殿,望之若庙中有庙;其三不明“庙里庙”就是府庙中的“城隍劳公神庙”,或不知其始于何时。湖州府庙所在地,过去属阜安坊。明代以前,府庙称湖州城隍庙,其址在阜安坊西,始建于五代。据清同治《湖州府志》引《五代会要》,五代时后唐清泰元年(…  相似文献   

5.
《元和郡县志》为我国唐代李吉甫所编之地理名著,是现存最早的、最有价值的地理总志。它维系了《汉志》至两《唐志》间几个世纪沿革地理的连续性。是为其以后诸史地理志地理总志和州县方志之滥觞,其直接影响远及清末民初。然而,因其距今久远,加上时代的局限性,这部志书中仍有个别地方有误,正如清代著名学者孙星衍所指出的“间有异说及疏  相似文献   

6.
昌吉曾有张堡城、彰八里、昌八刺等古地名。清代以来,对古地位置颇多考证记述,综述如下: 一、清以前对昌吉的记述: 1.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地理志》“北庭大都护府”条记载:“自庭州西……轮台县,又百五十里有张堡城守捉”。2.元代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记“重九日,至回绝昌八刺城”。3.明代宋廉:《元史地理志附录》有地名“彰八里”。  相似文献   

7.
中国这一名称,早在西周初年,武王姬发(公元前1027——1025年)已用以称呼华夏族所居住的地区。(西周初中国是指黄河北的商王国所在地的“冀”为中国)。《商书·樟材篇》·《诗大雅荡篇》称商王国为中国,是因为商王国在当时各国中,政治、经济、文化都被公论为唯一的中心国。(参见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第107页)。《尚书·禹贡》、《周礼·方职》是两部在我国地理学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书。内容包括历史传说中的行政区划单位。《汉书·地理志》“昔在黄帝……方制  相似文献   

8.
东方汛 《中国地名》2014,(12):46-47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规模庞大的百科丛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编排,并以唐玄宗于两都(长安及洛阳)分建四库贮藏四部典籍而定名。它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的历代主要典籍,共收书3461种、79309卷,分为经、史、予、集四部。其中“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10类;“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抄、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15类;  相似文献   

9.
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发达地区版《世界地理》(下称新教材),同人教版《世界地理》(下称旧教版)相比有很大改进。其中,图象数量之丰富,功能之完整,是很突出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
南沙群岛是南海诸岛中分布范围最广,岛屿、沙洲、暗礁、暗沙和暗摊总数最多的一组群岛,是我国最南的领土.我国古代图籍,最早而明确记载南沙群岛的,是《宋会要用稿》,该书记载时,称南沙群岛为“石塘”;其后各朝代图籍,对南沙群岛的称呼,名称虽有不同,但仍有关于南沙群岛零星而简要的记载;其称呼,多根据南沙群岛的自然特征,其记载,多涉及自然状况.近代有不少公开正式出版的南海诸岛著作,如1947年郑资约编著《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商务印书馆),1954年鞠继武编著《祖国的南海诸岛》(新知识出版社),1974年李华编写《中国南…  相似文献   

11.
本书是建国以来继《中国自然区划草案》(下称《草案》)、《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下称《初稿》)、《中国自然区划概要》(下称《概要》、《中国自然地理总论》(下称《总论》之后出版的又一部中国自然区划专著.1 本书与《初稿》的主要分歧《初稿》1959年发表后,立即引起地理学界的普遍重视,中国地理学会曾于1960、1962年两次召开会议讨论,地理刊物也连续发表文章讨论.赞誉者多,批评意见也不少.其中任美锷、杨纫章的意见最尖锐,并提出自己的区划方案.1979年出版了31万字的《中国自然地理纲要》详细论述.本书就是该书修改、扩充而成,遍幅增至71.6万字.  相似文献   

12.
五、商汤都亳地望偃师说 商汤都亳地望偃师说,最早提出这个说法的是东汉的班固,他在《汉书·地理志》“偃师”条下自注曰:“尸乡,殷汤所都。”(59)《后汉书·郡国志》云:“偃师有尸乡。”刘昭注引《皇览》曰:“偃师有汤亭。”(60)《左传》昭公四年:“商汤有景亳之命。”杜预注:“河南巩县西南有汤亭,或言亳即偃师。”(61)《水经注·汲水》引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地名研究的第二个方面是各种地名,特别是政区地名的沿革变迁。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沿革变迁造成大量的一地多名,假使不及时系统整理,就会使后代人面对大量存在的异名同地、异地同名等情况茫然无措。通常认为沿革变迁的研究即所谓历史沿革地理始于《汉书 ·地理志》,其实,在《汉志》以前,先秦文献中已经注意到地名的沿革变迁而加以记载,例如古本《竹书·纪年》魏今王下:“二月,城阳、向,更名阳为河雍,向为高平”。正是由于地名变迁在先秦早已开始,所以《汉书 ·地理志》才有必要加以整理研究。与《汉志》一样,《说…  相似文献   

14.
黄东汛 《中国地名》2014,(12):44-45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规模庞大的百科丛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编排,并以唐玄宗于两都(长安及洛阳)分建四库贮藏四部典籍而定名。它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的历代主要典籍,共收书3461种、79309卷,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10类;“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谓令奏议、传记、史抄、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15类;“子部”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  相似文献   

15.
李慧 《地理研究》2006,25(3):560-560
按照1956年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史研究规划,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负责整理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侯先生遂于1957年夏天邀请顾颉刚、谭其骧、黄盛璋、任美锷四位著名学者分别注释了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四部地理著作《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汇为第一辑,195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为《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因出版时间早,该书在“文革”以后就很难找到,学界一直盼望再版行世。在初版46年之后终于由学苑出版社重印。《禹贡》是我国最古老的传世文献之一《尚书》中的一篇,也是我国最早富有系统性、科学性记述的综合…  相似文献   

16.
《万历溧水县志》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溧水县志,记载了溧水地区的历史、地理、风俗、文化、教育等情况,内容广泛。《万历溧水县志》校点本的梓行问世,为地方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但仍留存少许缺欠,诚如校点后记所言,"至今仍有54个字辨识不出,只能以‘□’来代替",对于文献的整理与使用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进一步的校勘整理实在是一种需要。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494年,吴越二国之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夫椒之战”。关于夫椒地望,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的记载也不一:一说在今江苏苏州市境,见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一说在今江苏无锡市境,见宋乐史《太平环宇记》卷九十二“常州武进县”条;一说在今浙江绍兴市境,见宋嘉泰《会稽志》卷十八引《郡国志》。在这诸说中,以江苏苏州市境说影响最大,诸如越史权威学者蒙文通先生所著的《越史丛考》、新版《辞海》以及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等均属此说;笔者对吴越史关于夫椒地望的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觉得夫椒地望浙江绍兴市境(即越地)说…  相似文献   

18.
三、宁新中更名安阳之所在1、安阳城和宁新中今焦作市东北17公里处有一村庄,名叫安阳城。曾是安阳城人民公社管委会驻地。此名称的历史,至少在北魏时就有了。《魏书·地形志》载北修武县已有安阳城。《修武县志》载南阳城曰:“春秋南阳城在县北三十里,又名安阳城。”《水经注·清水》云:“修武,故宁邑,亦曰南阳矣。”这里说明“修武”、“南阳”、“宁”和“安阳”似乎是一地。又《括地志》云:“怀州获嘉即古之南阳。”清吴作信撰《汉书地理志补注》载获嘉县条云:“环宇通志:获嘉县在卫辉府西南百里。本殷之宁邑,周之修武也。…  相似文献   

19.
《地理学报》2006,61(12):F0002-F0002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于2006年10月2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发布了2006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对全国1652种科技期刊的统计结果:2005年度《地理学报》总被引频次为2628次,在全国科技期刊中排名第29位,在地理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1位;影响因子为2.136,在全国科技期刊中排名第7位,在地理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2位;中国科技信息所根据期刊综合指标(总引用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刊引用率等),评选《地理学报》等100种科技期刊为2005年度“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这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自2002年开展评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以来,《地理学报》连续5年获此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辽阳得名考     
辽阳得名于唐代辽阳,古称襄平,曾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古老的都邑,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城市之一。关于今辽阳(1)的得名,一般认为是在辽代。这种说法系根据《辽史·地理志》中有“天显(辽太祖年号,太宗继位后沿用)十三年(公元938年)改南京为东京,府曰辽阳”的记载。但在笔者看来,这只能说是辽阳在历史上的正式命称,却不是辽阳得名之始。虽然唐辽东都督高藏反唐后建府易辽东郡故城为辽阳之说没有明证,但唐中宗时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及唐玄宗时契丹大贺氏联盟长吐于被封为辽阳郡王事则在《旧唐书·李多祚传》及《新唐书·契丹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