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商王太甲的桐宫地望问题,是商代史研究中一重大课题,它的确认,对商代早期考古分期和有关商代都城性质确定等重大课题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十多年前,由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在《偃师商城即太甲桐宫说》一文中提出:“最近在河南省偃师县城关镇西侧尸乡沟一带发现了一座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即‘偃师商城’,论者皆以为汤都西亳。我却不以为然。该遗址实为太甲所放处桐宫,乃早商时期商王之离宫所在。”(1)1998年,邹先生又重申了这一看法,他以为“太甲所放处就在偃师商城,但并不认为偃师商城仅仅是太甲所放处。偃师商城应为商汤时所…  相似文献   

2.
《地理学报》2006,61(12):F0002-F0002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于2006年10月2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发布了2006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对全国1652种科技期刊的统计结果:2005年度《地理学报》总被引频次为2628次,在全国科技期刊中排名第29位,在地理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1位;影响因子为2.136,在全国科技期刊中排名第7位,在地理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2位;中国科技信息所根据期刊综合指标(总引用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刊引用率等),评选《地理学报》等100种科技期刊为2005年度“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这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自2002年开展评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以来,《地理学报》连续5年获此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2001年1月21日,《中国青年报》第七版一则“题海英雄兵败德国考场”报道,说的是一个到德国多年的中国学生,由于始终摆脱不了那套填鸭式的学习方法,在一次考试前,把所有的计算方法都背得滚瓜烂熟,而教授出的题目却是一个书本上完全找不到的概率分布图给他,让他解释,而这位学生顿时  相似文献   

4.
山东曲阜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京沪铁路东侧,北依宁阳县,南与邹城市接壤.东与泗水县为邻,西隔泗河与兖州市相望。 “曲阜”一名始见于《礼记·明堂位》:“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春秋左氏传》:“鲁公伯禽宅曲阜之地”。据《尔雅·释地》记:“大陆曰阜”。《说文》:“阜,大陆也,山无石者。”《释名》:“土山曰阜”。又《风俗通·山泽》:“阜者,茂也.言平地隆踊不属于山陵也。”东汉应劭曰:“曲阜在鲁城…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大凡读书人的最高成就莫过于能够“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这所谓的“天文”与“地理”,也似乎就是人世间所有知识的代名词了。那浩繁威严的知识体系,连同那一套套概念术语,常常使一些身处知识浪潮中的现代人想了解这些知识却望洋兴叹或敬而远之,终不得门而人。一本《趣味地理》,可以说为我们了解有关大干世界的地理知识寻找到了一个捷径。  相似文献   

6.
张咏梅 《地理教学》2010,(20):60-61
在上世纪30年代,有位美国作家打破了常规地理书的写作方式,紧扣“人”的观念,将人的活动和重要性提升至首位,自始至终关注的是“人文”的那一面——科学、艺术、商业、宗教和政治,从历史的高度阐释了人与地理以及地球的关系。老作家郁达夫曾如此感叹:“他的笔,实在巧妙不过,枯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这么一写,读他的书的人,  相似文献   

7.
梁子 《地理教学》2011,(6):2+65-F0002,F0003
很早前,曾经听一位英国朋友说,他在肯尼亚工作期间,住过一个别具特色的旅馆,那旅馆是上世纪初,一对英国夫妇凭借一部戏剧的灵感和天真的想像,突发奇想地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大草原中,在几棵大树的树叉上,搭建了几闻简陋的、“吊脚楼”式的“树顶”小屋。  相似文献   

8.
褚绍唐先生是我国优秀的地理学家之一,他一生除长期从事地理教学工作以外,还在地理教学论、上海历史地理和“徐学”(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研究)三大领域中从事研究,并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他的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研究尤为学界和社会广泛注目:早期与他人一起重新搜集、整理旧本,编出了新版的《徐霞客游记》,继又配套主编出版了《徐霞客旅行路线考察图集》。在此两大成果之外,他潜心探索,不断写作,陆续发表了一批涉及面广和有见地的论。  相似文献   

9.
黄遵宪清末的一位爱国诗人。《书愤》、《夜起》、《哀旅顺》等等,其辞也激,其情也愤。他先后任过驻日、英、美等国参赞、总领事。任职期间力争国权,保护华侨利益,倡议中国开海禁发展与英、美商业贸易以富国,做了不少好事,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后来他积极参与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改良运动,被誉为变法的先驱。晚年受清、政府猜忌,被迫隐居梅州老家,功成身退造福乡梓,他在家乡办教育、兴学堂、吟诗作文,深得乡邻赞誉。“人境庐”位于梅州东山小溪唇,建于1848年,前有一方椭圆形池塘,池塘外连一条小溪,缓缓流入梅江。后与一片村舍相连,周…  相似文献   

10.
《水经注》之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经注》一书有许多错误。不论其他,只从河流水道而言,错误也是极多的。黄宗羲在《今水经序》中说:“余越人也,以越水证之,以曹娥江为浦阳江,以姚江为大江之奇分,苕水出山阴县,具区在余姚,沔水至余姚入海,皆错误之大者。”陈澧在《水经注西南诸水考序》中也说:“郦道元身处北朝,其注《水经》,北方诸水尺致精确;至西南诸水,则几天一不误。”的确,只要稍稍仔细地核对一下,《水经注》所记载的南方诸水,从发源到入海,全篇无讹的是没有的。陈澧的话不错,而黄宗羲举的例子,确是“皆错误之大者”。 《水经注》记载的北方河…  相似文献   

11.
对于旅游地理和旅游开发研究,笔者认为大家都可以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正如郭康先生在他的新书《旅游开发研究》中《探索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学科发展问题》一文指出,地理科学具有“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与多种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把资源和环境研究作为基础”、“注重区域研究”等特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综合性”、“区域性”两大特点。正是这种特点,地理学拉近了自己与其它学科的距离,也拉近了它与不同专业、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的距离。旅游本身即为一种大众文化,旅游开发也是一种需要大众认可的工作。郭康先生在谈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于2005年12月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发布了2004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对全国1608种科技期刊的统计结果:2004年度《地理学报》总被引频次为2208次,在全国科技期刊中排名第26位,在地理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1位;影响因子为2.273,在全国科技期刊中排名第6位,在地理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2位;中国科技信息所根据期刊综合指标(总引用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刊引用率等),评选《地理学报》等100种科技期刊为2004年度“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这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自2002年开展评选“百种中国…  相似文献   

13.
每当说起国道,人们就会想到交通地图上那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然而,需明确的是,这里提到的“国道”,仅指公路而言,不包括铁路,更不包括航空线与水路,而且,即便是公路,也并不是都能称之为“国道”的。按照国家交通部门规定,只有国家级别的干线公路才能称为“国道”。我国对“国道”的正式确立与命名比较迟。因此,在一些权威性的工具书如《辞海》中一般都查不出“国道”的条目,仅在200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才载有“国道”条目,其释文(定义)为:“由国家统一规划修筑和管理的干线公路,一般跨省或直辖市”。  相似文献   

14.
~~有苎翁泉,又呼陆家井。唐隐士陆羽号‘桑苎翁’,著有《茶经》传世。陆家井为苎翁泉。余杭县志也有类似记载。”(《集刊》1986年第一期总第三期)于是把陆羽著《茶经》的地点进一步定格在余杭双溪。接着,又有张堂垣先生的《陆羽泉记》,称:“弟子沈君偶见《双溪十景诗》,其中记有苎翁泉,知余正苦于寻觅,乃撕下此页,辗转送来。”又说:“根据县志记载,几经查访,果在双溪附近找到苎翁泉。又据《双溪十景诗》、《苎泉怀古》诗和《余杭县志》所记,陆鸿渐隐居苕溪,当更确切。”(《集刊》1989年第一期总第六期)所谓的《双溪十景诗》被称为“古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于2004年12月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发布2004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对全国1576种科技期刊的统计结果:2003年度《地理学报》影响因子为2.269,在全国科技期刊中排名第6位,在地理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1位;总被引频次为1691次,在全国科技期刊中排名第34位,在地理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1位;中国科技信息所根据期刊综合指标(总引用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刊引用率等),评选《地理学报》等100种科技期刊为2003年度“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这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自2002年开展评选“百种中国杰…  相似文献   

16.
郦道元生平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公元4世纪初期起,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大交流中,出现了许多地理学家和地理著作。而其中最杰出的地理学家是郦道元,最杰出的地理著作是他昕撰的《水经注》。郦道元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名著,也是一部爱国主义著作。  相似文献   

17.
朱丽敏 《地理教学》2010,(16):56-58
相传地上的每一个人都和天上的某一颗星相对应。如果这个人死了,属于他的那颗星就会落到地上来,成为流星。比如在小说《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里,说司马懿夜观天文,“见一大星赤色,自东北方流于西南方,坠于蜀营内”,就知道诸葛亮去世了。当然,今天很少有人相信这种说法了。  相似文献   

18.
1989年6月,第一位“大陆杰出人士”应邀访问台湾。此事立即引起海内外新闻界的轰动,《人民日报》(海外版)以“第一位叩开台岛之门的大陆学者”为题加以报道,台湾《中国时报》在“焦点人物”栏目刊登特写照片和专访,《瞭望周刊》(海外版)、《中华英才》、《华声报》、《地理知识》、台湾《大地》杂志等新闻和学术媒介也都纷纷刊载有关文章。这位新闻人物就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赵松乔先生。  相似文献   

19.
西塞山前白鸳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渔歌子》 因张志和这首千古绝唱,西塞山也闻名于世。 但《渔歌子》中的西塞山究竟在何处?因为张志和辞官隐居,浪迹江湖,留下踪迹甚少,加之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变迁,因而千百年来争辨不休。到了明朝,学术界经过考辨发现:“志和生平室居越州(今浙江绍兴市),舟居多在苕■间”,“未闻其楚江泛宅也”。最多查到他“不复出仕,居江湘间”。找不到他到过湖北大冶(黄石市)的任何记载。西塞山,当属浙江湖州。但另有一说称西塞山东湖北大冶。…  相似文献   

20.
吴晨辉  张争胜 《地理科学》2022,42(6):1055-1063
“遗产化”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社会过程。基于在海南省琼海、文昌两市的田野调查,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融合的研究路径,分析手抄南海航行路线指南《更路簿》“遗产化”路径和影响机制,以及交织在其中的复杂社会关系和地方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他者”和海南渔民在《更路簿》“遗产化”过程中会产生相互作用,其作用力量强于“我者”;《更路簿》由渔民家庭内部相传的用于出海作业的“秘本”转为公共领域的具有主权物证价值的“文化遗产”,渔民被赋予了南海“发现者” “经营者”的身份标签;文物收集和文化活动推进了“遗产化”并使不同群体产生互动,“我者”可在“他者”开展的遗产工作中干预“他者”的遗产认知和行为方式;《更路簿》可转化为旅游资源,但尚未形成强有力的“卖点”带动旅游业,居民在利用其带来的经济机会方面处于弱势;“遗产化”有助于《更路簿》记忆的复现和保存,但渔民的“个体记忆”被削弱,也使地方文化结构被重构;《更路簿》在琼海的植根性和“遗产化”效果强于文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