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不可逾越的阶段,所谓城镇化(也称城市化、非农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经的历史阶段。“十五”以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加快城镇化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稳步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全国各大城市乃至中小城镇的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围绕土地产生的纠纷日益严重。本文从襄汾县河西新城区建设出发,分析襄汾县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纠纷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给县域城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政府和居民矛盾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衡南县为例,主要研究探讨县域城镇化进程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区域总体用地结构、内部用地结构、用地效益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从严格实施城镇用地规划和合理调整用地结构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为合理调控城镇发展与用地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积极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并与城市规划相统一的高附加值、土地集约的高新技术项目。随着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人地矛盾加剧,城市用地集约利用逐渐成为土地管理工作和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城镇发展的重点区域,开发区必须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出发点,通过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5.
土地作为城镇建设的载体和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供应与保障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空间、潜力和方向。因此,运用综合手段合理解决土地从哪里来,城市建设的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就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崔凯  李坚 《国土资源》2011,(8):48-51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一种影响极为深广的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它是土地集约高效的利用方式,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镇化水平提高的过程,包含着土地的城镇化过程,即土地用途由农用地变成城镇用地,土地上的农村农业活动变为城镇非农业活动,它突出地表现在城镇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代丁业的发展.世界许多经济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城镇发展的城市化过程.城市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转移农村人口、推进工业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六位。我国已经实现  相似文献   

9.
周连义  曲玮  汤凯 《国土资源》2011,(11):50-53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具有社会和自然双重属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追求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用最大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镇化进程要以土地资源作为依托,但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城镇化过程中对土地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探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保护政策的改进,是我国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城镇化进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城镇化带来的耕地占用、生态环境破坏、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快速获取和共享城镇变化信息对于人地关系研究及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借助遥感手段监测城镇变化信息,已经普遍得到应用,目前,多光谱遥感数据是最经济和可行的遥感监测数据源。本文基于多光谱卫星数据,有效利用城镇地区特有的地物光谱特征,建立不同类别城镇信息的提取模式和技术流程。这些可以通过多光谱遥感数据提取的信息包括城镇建成区、水体和绿地等。选择我国东部沿海区域内城镇化进程明显的江苏盐城主城区作为试验点,基于地物光谱特征分析,依据本文建立的城镇化信息提取流程,采用阈值分析和二值化处理方法,实现了盐城市亭湖区主要城镇区2000、2002、2006年三期城镇信息快速提取,使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此类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共享,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土地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和重要资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载体,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土地的供需矛盾变得更加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地质工作能够在建设安全城市中做些什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地质人对城市防灾减灾有哪些意见建议?让我们来听听地灾防治专家和一线地质工作者怎么说。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我国城镇化进程举世瞩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新型城镇化应尊重自然、立足实际,以人为本。在人口迁移和城市形态塑造的过程中,趋利避害,减轻灾害风险是建设安全城镇的主要课题。我国山地多,与丹巴、北川、舟曲、绿春等类似地形地质条件的山地城镇还有许多,有的位于河谷  相似文献   

13.
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动力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及城镇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这种转化的深刻内涵在于,它不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更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构的转化,是传统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化劳动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化。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探讨用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及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山西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全过程,需要坚持生态敏感性、建设适宜性、环境宜居性相互协同的原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以综合整治工程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途径,以生态文明制度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保障,形成国土生态屏障、重要生态功能区、基础生态用地和生态网络体系为主体的新型城镇生态安全体系,实现经济、环境、人居和谐的新型城镇空间格局。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城乡土地利用格局,加强城镇建设用地调控,保障城镇化建设合理用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使有限的国土资源合理地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全省上下紧扣"加快发展,富民强省"主题,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主线,坚持统筹城乡,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有序推进,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增强城镇要素集聚和辐射功能,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城镇化高速发展进程中,城镇过度蔓延扩张、土地利用粗放、重"量"轻"质"等问题也对国土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提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城镇体系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体系的形成和发育对区域城镇化进程及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基础,导致城镇体系不甚健全。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薄弱,不利于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及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以建制镇以上的镇区和城市市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统计数据与遥感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青藏高原1990-2015年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和规模结构进行时空演变格局分析,并采用重心移动模型揭示了青藏高原城镇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重心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城镇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东南密集、西北稀疏”、“大分散、小集聚”的格局;城镇分布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增长特征且总体趋于集聚,在空间上不均衡程度呈上升趋势但2005年后明显减缓;虽然建制镇数量大幅增长,但96.88%的城镇规模在5万人以下,大中小城市发育不足;城镇人口规模重心呈现“先向西南,再向东北,又向西南”的移动轨迹;城镇用地规模重心呈现“先向东南,再向西北,再向东北”的迁移趋势。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及其时空演变特征,为青藏高原新型城镇化及城镇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基础依据;提出了资料缺乏和统计口径不一致的条件下城镇规模的合理估算方法,对我国城镇化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在由农业文明转入工业文明及随后的后工业文明的过程中,人口结构由农业人口占多数转为非农人口占多数,用地结构由村庄为主转为城镇为主,前者即人口城镇化,后者即土地城镇化。在这种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大潮中,大量人口由乡村向城镇集聚,  相似文献   

18.
两会期间,土地改革政策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土地改革与城镇化进程息息相关,在合理地推进土地流转的同时,要防止新一轮的大拆大建,务必要破除拔苗助长式的城镇化。2014年以来,随着未来土地改革大方向的逐渐明确,有关地方上推进土地改革的尝试逐渐增多,不少地方政府已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征地制度改革、宅基地使用登记制度等领域先行启动试点。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征地制度改革,都是为了更有效率地为城镇化进行土地储备。但是在推进改革和实现土地流转的同时,必须意识到,新型城镇化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不可盲目进行圈地造城运动,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思维,把产业培育倒位,制度改革到位,公共服务到位。现在有些地方推行城镇化,先定城镇化率指标,官员以城镇化率来拆迁建城,不仅在拆迁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在经济效益上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出现了一些“空城”、“鬼城”。要破除拔苗助长式的城镇化,就必须在政策层面上破解这种城镇化思维。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2014,(1):22-23
正在各地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的限制,一些涉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问题相继暴露出来,其中某些不良倾向尤其值得警惕,因为它们有可能使一项新政策、好政策变味走样。城镇是人的聚集地,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早期的城市是因"市"而"城"的。有了集市交易,人们才逐渐聚集到一起。工业化的发一些地方热衷于土地城镇化而非人的城镇化,强征土地侵害农民利益,不少农民被迫"上楼"集中居住  相似文献   

20.
天等县在城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城镇土地资源,探索并走出了一条“以地生财、以财建城、以城兴业”的自我发展的路子,有效地解决了贫困县城镇化建设资金瓶颈问题,推进了城镇化建设的进程。2000年以来,全县每年土地开发收入都在1000万元以上,至今年9月底,全县累计土地开发收入4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