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国土资源管理需要信息化支持。国土资源是在国家管辖范围内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的总和,是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两者结合衍生出来的经济资源的总称。它是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国土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会直接影响到一国的经济建设。国土资源及其利用的现状,各类国土资源的动态监测,是制定国土资源中长期利用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信息化既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和促进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关键。它对于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利用结构,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国土资源网络和应用系统的快速发展,加强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国土资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扩大,对外依存度攀升。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如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资源安全,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资源室主任贾文龙提出——  相似文献   

4.
骆欢 《国土资源》2007,(3):34-35
中国太大了,人口太多了,国土资源又太稀缺了,于是管理起来也就太困难了。目前,国土资源管理县以下设置几乎是一乡一所,从体制上看,一根线下来扎根基层,管理工作应该是天衣无缝。这种设置在理论上是完备的,但在实践中脱离了国情和实际,它分散了有限的经费和管理资源,对管理和执行能力发挥到极致未必有利。假如换一种思维,根据县域自然资源分布特点,将现有国土资源所合并为中心所,这样可以更好地贯彻国家新形势下对国土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国土资源部肩负我国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职责,在国土资源领域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土资源是保障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建设节约型社会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切实推进节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既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对子孙后代生存发展应负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粗放,在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对资源依赖过大,形成了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压力日益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就是促使人们切实树立起节约意识,特别是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节约中创造价值,在节约中实现开发与利用的和谐,从而从根本上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国土资源管理基础理论研究,聚焦于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整治过程中的机理探究和规律总结,其成果既是开展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重要参考,更是进行国土资源管理决策的理论依据。湖南土地资源多样,矿产资源丰富,如何加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是湖南国土资源管理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几十年来,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管理部门及其他机构的学者对湖南国土资源管理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有关部门的管理决筐提供了依据。勿庸讳言的是,目前国土资源管理基础研究中呈现“两多两少”的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8.
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是实施节约优先战略、缓解资源紧缺压力、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中央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战略部署的根本要求。近年来,鸡东县国土资源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节约集约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探索构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这春意盎然的四月,在风光秀丽的千岛湖畔,我们迎来了第46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确定这个主题,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国土资源国情国策的关注和认识,普及国土资源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引导全社会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给予我们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绍兴县虽是经济强县,但是资源小县。近年来,随着国土资源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走一条依法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已成为县情所迫,形势所逼,也是我们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题中之义。为此,我们针对绍兴县国土资源利用实际,始终坚持把资源保护作为第一责任,正确处理好依法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青海国土经略》2007,(6):50-50,F0003
天峻县国土资源局成立于2001年11月,是主管全县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政府组成部门。下设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和木里煤炭资源管理站两个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土地不仅功在当代,而且利在长远。国土资源部门应该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抓实,充分体现土地资源的最大、最合理的价值,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这次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是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研究部署今年全省国土资源工作,更加有效地为全省保增长提供资源保障。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崔岩局长在百忙中出席本次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是对我省国土资源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崔岩局长的讲话站位高、内涵丰富、指导性强,与会同志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4.
法国是全球经济最发达国家之一,是欧盟大国,实行的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对外开放程度高,产权的基本形式是私有制,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主要机制。法国国土面积55万平公里,国土资源相对不足。法国的国土资源管理方式,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有较高的代表性,国土资源管理以政府指令性行为,以法律的、行政的管理手段为主,以经济手段为辅,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制定资源的总体规划、资源的合理配置、确定资源所有权、颁发资源利用许可证、征收资源税费等。  相似文献   

15.
一、认清当前国土资源形势,要做到四个明确1、明确田土资源部门的职责。按照国务院对国土资源部的三定方案和浙江省政府对省国土资源厅的三定方案,省国土资源厅是主管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省政府组成部门,是一个综合的行政执法部门,要着重做好四件事:一是保护资源。保护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保护是第一位的。二是保障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矿产资源保障。三是维护权益。维护国家、集体、土地使用者、矿产业主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四是维护社会稳定。稳定压倒一切,不能因为我  相似文献   

16.
一、提高认识,切实摆正国土资源宣传工作的位置宣传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先导。重视宣传,引导群众,是我国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我国资源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洼地效应"与资源依赖型地区的经济振兴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很多依赖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地区如今陷入了困境,其原因在于其经济模式存在结构上的缺陷。在自然资源日益稀缺、竞争不断加剧的时代,仅仅依靠自身资源求发展是一种不经济的模式,应该利用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构筑政策、环境、文化等“人造洼地”,使外部资源源源不断流进来,从而促进本地区经济协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聚焦热点疑点难点焦点融汇政策经验知识趣味《浙江国土资源》由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主管,属国家二级刊物,是浙江省自然、资源系统唯一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月刊,全省各级自然资源部门重要的宣传阵地,自然资源系统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浙江国土资源》为大16开,全彩64页。内容丰富,版面美观,辟有自然资源要闻、本刊特稿、局长论坛、外刊荐读、管理园地、探索研究、数字自然资源、法制建设、基层建设、自然资源文苑、市县动态等栏目。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国计民生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韦玲 《南方国土资源》2006,(2):16-16,18
在2006年1月15日召开的全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对2006年的国土资源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他指出广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国土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必须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积极探索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机制,进一步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