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融水县南古—甲乐镍钴矿床位于九万大山—元宝山地区锡、铜、钴、镍(铅、锌、锑)成矿区之元宝山西侧超基性岩带上,其镍钴矿体赋存于岩体的接触带和岩体底部,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变质岩浆硫化物钴镍矿床,达到中型矿床规模。文章在普查成果基础上,通过对该矿地质特征等分析认为,该区具备寻找大型矿床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2.
特提斯构造域研究愈来愈显示为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三分的特点,其中古特提斯洋的形成演化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较为薄弱,特别是古特提斯洋何时开始裂解非常缺乏研究.根据东昆仑早古生代末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简称"夏日哈木矿床")发现的事实,以及近年来在东昆仑、南祁连和阿尔金发现的一批早古生代末和晚古生代初之...  相似文献   

3.
《青海国土经略》2012,(4):26-26
8月24日上午,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行,在青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福顺的陪同下,前往青海省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夏日哈木铜镍钴矿调研。夏日哈木铜镍钴矿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为东昆仑成矿带首次发现的岩浆熔离型矿床,达到大型以上规模。  相似文献   

4.
中国镍铜铂族岩浆硫化物矿床矿产资源方面,全国尚无统一的矿产地质数据库。经过大量资料收集、数据整理和建库,完成了中国镍铜铂族岩浆硫化物矿床矿产地数据库的建设。在此基础上,以MAPGIS为平台进行程序编程,建立了数据信息丰富、库结构合理、具有多项实用功能的矿产空间数据库软件。借助空间数据库软件对中国镍铜铂族岩浆硫化物矿床进行地质研究,总结了中国此类矿床的小岩体成矿特征和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5.
8月24日上午,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一行,在青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福顺的陪同下,前往青海省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夏日哈木铜镍钴矿调研。夏日哈木铜镍钴矿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为东昆仑成矿带首次发现的岩浆熔离型矿床,达到大型以上规模。目前,来自青海当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勘查院近日在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夏日哈木地区发现一处大型铜镍钴矿,初步估算资源量镍30万吨以上、钴1.5万吨,达大型以上矿床规模。夏日哈木铜镍钴矿勘查项目受到了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青海省副省长徐福顺的高度肯定,并被青海省地矿局授予2012年度地质科技成果特别奖,奖励100万元。  相似文献   

7.
VSHMS型矿床是近年来研究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新动向,埃塞俄比亚北部阿迪戴斯塔矿床为一个铜锌异体共生、伴生银的大型VSHMS型铜锌多金属矿床,通过对该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指出铜锌矿床赋矿地层为新元古代特沙里特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群,矿带具有"双色蚀变带"特征,并与典型VSHMS型矿床对比,初步探讨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蛇绿岩角度重新分析德尔尼铜钴多金属硫化物矿床资料,认为德尔尼矿床产于陆缘裂谷,控矿岩是蛇绿岩,赋矿的超铁镁岩是“变质橄榄岩”而不是超镁铁火山岩,成矿作用不和火山沉积作用发生关系,主要是地幔岩重熔硫化矿浆贯入上地幔裂隙系统而形成原始矿体,随裂谷复杂演化发生变质变形,后经多次热液叠加以及表生改造,是一种新类型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基此提出深部找矿可能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喀拉通克、黄山东、金川和白马寨4个铜镍矿床亲铜元素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所有矿床具有相似的左倾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模式和铂族元素明显亏损的共同特点;其亲铜元素质量分数却明显不同,铂族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金川铜镍矿床以Ni为主,喀拉通克矿床则表现为Cu占优势;矿床的初始岩浆为铂族元素不亏损的玄武质岩浆,应是地幔岩石较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少量硫化物预先熔离是造成中国铜镍矿床成矿母岩浆亏损铂族元素和w(Cu)/w(Pd)远大于原始地幔(w(Cu)/w(Pd))的控制因素;不同程度(量)的硫化物熔离导致母岩浆中亲铜元素质量分数不同,R值低不是主要原因;早期发生硫饱和可能是铜镍矿床成矿的必要条件,成矿的关键可能在于新鲜岩浆的不断补给;少量硫化物预先熔离结合不含矿岩石亏损铂族元素,暗示这些矿区深部具有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台南缘活动带,中上元古代为华北地台南缘的裂陷海槽,沉积了一套官道口群、栾川群和陶湾群冒地槽型类复理式建造。这套地层以含火山岩夹层的富镁、高硅、多碳沉积为特征,对多金属成矿极为有利,形成了丰富的多种类型的铅锌矿床,占全省铅锌矿床(点)总数的50%以上。主要矿床类型有:①与中酸性斑岩小侵入体有关的热液交代型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②与断裂破碎带有关的热液充填型西灶沟铅锌矿床;③与碱性(次)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型曲里铁锌铜矿床;④陶湾群中的沉积改造型维摩寺铅锌矿床;⑤与闪长岩体有关的寒武系中沉积再造型尚洞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最大、世界第三的金川铜镍(钴)硫化物矿床,其钴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30%以上,明确金川矿床矿石中含钴矿物特征及其超常富集的赋存规律,对于关键金属元素成矿动力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超常富集成矿过程与驱动机制有着重大意义。从金川矿床形成及影响矿化特征等方面来探讨其中钴元素成矿机制与成矿规律,同时通过包括元素共生分异规律、共伴生富集成矿的主控因素来研究钴元素赋存状态。结果表明:金川矿床矿石中独立的钴及含钴矿物极少,多为硫化钴镍矿物和硫砷化钴镍矿物,主要为辉钴镍矿、辉砷镍钴矿、硫砷钴镍矿、辉砷钴镍矿,其中辉砷镍钴矿与辉砷钴镍矿常与磁黄铁矿或镍黄铁矿连生,尤其大部分存在于镍黄铁矿和镍铜微晶中,暗示其成因与岩浆作用有关;Co主要分散于硫化矿物组(约占90.30%)中,其中约97%分散于镍黄铁矿和镍铜微晶中;约2.85%的Co分散于羟镁硫化矿物组中,其中44.46%分布于墨铜矿中;6.51%的Co分散于脉石矿物组中,其中约73%分散于蛇纹石中。在镍黄铁矿中Ni/Co值约为44.00,镍铜微晶中Ni/Co值约为2.00;在磁铁矿中Ni/Co值约为11.00;在金川矿床分布最广泛的蛇纹石等脉石矿...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对德尔尼铜矿的成因存在着不同认识。从矿石组成和结构、构造来看,应属典型的块状硫化物矿石,矿床亦应属于含铜黄铁矿型矿床。但从其地质产状来看又与一般的黄铁矿型矿床大不相同,与一般的岩浆熔离铜镍硫化物矿床也有较多差异。这就是本矿床类型独特之处。近年来通过工作又取得一些新资料,特别是超基性岩和矿石的同位素年龄数据。本文在综合新老资料基础上,提出新看法,认为该矿床形成于上地幔,再就位于地壳浅部。其成因类型暂定为:“深部熔离—构造侵位矿床”。鉴于本矿床与一般块状硫化物矿床相比有其独特性,建议命名为“德尔尼型”。  相似文献   

13.
陕西镇安锡铜沟铅锌矿床过去一直被认为是SEDEX型矿床,笔者认为锡铜沟铅锌矿床可能属于造山型铅锌矿床。区内矿体斜切地层,赋矿地层为泥盆纪大枫沟组,通过氢、氧、硫及铅等同位素的研究,成矿的物质来源为南缘的泥盆纪海相沉积地层。成矿阶段划分为3个阶段,即早阶段为无矿石英阶段,中阶段为含硫化物-石英脉阶段,晚阶段为石英-碳酸盐脉阶段。矿床形成的时间应该是晚三叠世至侏罗纪,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陆陆碰撞,秦岭微板块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陆内俯冲或逆冲推覆,热异常驱动流体循环,萃取地层内的成矿元素,并将成矿元素搬运至有利于流体聚集、成矿物质卸载的空间,使成矿物质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4.
大厂矿田矿化蚀变分带特征十分明显, 在水平方向, 整个矿田可分为西、中、东3 个矿带。西、东矿带主要产出锡石—硫化物型矿床, 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钾长石化、电气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中矿带主要分布矽卡岩型锌铜硫化物矿床, 并有锑钨石英脉型矿床叠加其上。整个矿田矿化蚀变分带又具明显的不对称性, 并且每一种矿化类型又表现出各自的分带特点。大厂矿田的总体矿化蚀变分带特征与传统的顺向或逆向分带不同, 反映了多成因、多期次叠加成矿及蚀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东塘子铅锌矿床位于南秦岭凤太矿集区南部,铅锌矿体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千枚岩接触界面,受背斜构造与硅钙岩性界面控制。热液成矿作用过程可划分为脉状硫化物-铁碳酸盐-石英(Ⅰ)、块状硫化物-碳酸盐(Ⅱ)、方解石石英脉-贫硫化物(Ⅲ)、厚大石英碳酸盐脉-贫硫化物(Ⅳ)4个阶段,其中,Ⅰ、Ⅱ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东塘子乃至整个凤太矿集区内铅锌矿床成因认识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沉积成因和热液成因之争,进一步研究矿床成因是凤太矿集区深部找矿预测的基础。通过矿石的结构构造、黄铁矿成分、H-O同位素组成、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对东塘子铅锌矿床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东塘子铅锌矿床脉状与块状矿石中的黄铁矿w(Co)/w(Ni)平均值分别为18.70与8.56,为热液成因;矿石δDV-SMOW值为-94.9‰~-83.3‰,平均值为-87.0‰,δ18OH2O值为8.0‰~11.1‰,平均值为9.8‰,成矿流体早期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晚期有地层水与大气降水混入。综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H-O同位素等特征,认为东塘子铅锌矿床属于受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千枚岩之间"硅钙面"控制的岩浆热液型矿床,矿床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与成矿作用中心,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6.
<正>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包括一系列金属、半金属元素与硫(S)、硒(Se)、碲(Te)、砷(As)、锑(Sb)、秘(Bi)结合而成的矿物。此类矿物有350种左右,硫化物占2/3以上,其它为硒化物、碲化物、砷化物,还有极个别铋化物。尽管此类矿物分布有限,但可以富集成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床,尤其是铜、铅、锌、汞、锑、铋、钼、镍等主要有色金属矿床,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彦铜钼多金属矿位于灵丘县北东部,为一铜钼多金属矿,为矽卡岩型矿床。结合相关资料及本次工作实践认为,该矿床成为与浅成酸性岩浆岩有关的矽卡岩型找矿标志主要有:矽卡岩化发育;围岩蚀变标志以矽卡岩化、大理岩化为主,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孔雀石化、黄铁矿化、硅化是寻找金矿和铜、钼、银的近矿围岩蚀变标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区域含矿岩系、火山作用、构造演化与矿产等开展地质调查表明:这些矿床产于塔里木地块古陆缘红柳沟-拉配泉元古代裂谷带、喀腊达坂大断裂北侧,含矿地层为蓟县系卓阿布拉克组变质火山岩,具有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建造特点,成矿作用发生于火山喷发旋回的间歇期.通过对典型矿床喀腊大湾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研究,表明该矿床具明显的矿化分带和蚀变分带,δ(34S)测定反映硫大部分来源于海水,成因类型属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喷气喷流型硫化物矿床,该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为海相沉积地层、火山喷发的间歇期和断裂构造等,变质作用对成矿有一定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金属矿物微量元素对矿床形成过程和成因类型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目前对黄铁矿、磁铁矿及闪锌矿研究较多,黄铜矿微量元素特征鲜有报道。根据收集的斑岩型铜矿床(PCD)、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MSD)、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SSC)、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OCG)、喷流沉积型矿床(SEDEX)及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VMS)铜精矿样品,结合资料,对黄铜矿开展了详细矿相学和LA-ICP-MS微量元素研究,揭示黄铜矿微量元素特征及其与矿床成因类型的关系。黄铜矿中Mn, Co, Ni, Se, Ag, Sn, Pb及Bi质量分数可达1 000×10-6以上,Ga, Ge, Mo, Cd, In, Sb, Te, Au及Tl质量分数可达100×10-6以上,说明黄铜矿是很多微量元素的重要载体。黄铜矿Sb-Tl, In-Sn, Pb-Bi及Mn-Ni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Sb, Tl, In及Sn主要以固溶体的形式赋存于黄铜矿,Pb与Bi以方铅矿包裹体的形式赋存于黄铜矿,Mn, Co, As, Te, Ag及Ni 2种赋存状态均有发育。PCD型和VMS型黄铜矿微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产于造山带的铜镍硫化物矿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中亚造山带南缘的一系列矿床及近年来东昆仑造山带发现的夏日哈木超大型镍钴矿床,其探明的镍金属总储量超过300×104 t,约占中国镍金属总储量的1/3,也是世界上造山带发现这类矿床最多的国家。为什么在造山带也能够形成大型—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与其相关的大规模幔源岩浆作用有什么特点,发生在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哪个阶段?是什么机制导致了这样剧烈的镁铁质岩浆作用?对这些关键问题的认识还很模糊。以大中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分布最为集中的新疆北天山黄山—镜儿泉成矿带为例,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综合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准噶尔—哈萨克斯坦地块与塔里木地块碰撞过程中伴随区域性右行走滑,加剧了俯冲洋壳断离和软流圈上涌,并为源自软流圈及交代地幔部分熔融的镁铁质岩浆上侵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这些作用的相互叠加为黄山—镜儿泉成矿带的形成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