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基于桩海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古潜山储层的孔隙特征,分析了研究区不同潜山区块有效孔隙的空间组合特征,探讨了影响研究区下古生界孔隙类型及储层在空间上的组合特征的主控因素。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古潜山以裂缝-扩溶缝-溶蚀孔洞为主,原生孔隙基本消失,具有储集意义的主要为次生孔隙。储层在空间上的组合形式主要包括非常发育的潜山内幕储层,且与风化壳储层不具有统一油水界面,深部溶蚀特征明显;太古界变质岩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之间往往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许多下古生界古潜山带具有"上缝下洞"的储集空间特征等。孔隙的次生性及多样化的空间组合形式导致不同潜山区块储集能力的明显差异。多级不整合面古岩溶作用形成相时早期的溶蚀孔隙和潜山内幕储层;深埋藏溶蚀作用对碳酸盐岩先成孔隙的溶蚀改造和太古界与下古生界之间统一油水界面的形成具重要影响;新构造运动和埋藏期溶蚀作用相结合可合理解释研究区下古生界古潜山带"上缝下洞"的储集空间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2.
南黄海盆地古潜山分类及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黄海是下扬子的主体,奠基于晋宁期变质基底之上,构造演化历经南华纪—早、中三叠世海相地层发育期、晚白垩世—古近纪箕状断陷发育期和新近纪—第四纪坳陷发育期,为一典型地台-断陷-坳陷多层结构的复合盆地。盆地历经多次构造运动改造,古潜山发育,类型多样。在总结前人对古潜山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南黄海新近采集的二维地震剖面,对该地区古潜山类型进行了系统划分,并对典型古潜山的构造特征及生储盖匹配关系进行了初步描述。根据成因划分为剥蚀型潜山、拉张型潜山、挤压型潜山和复合型潜山四大类,每一类又可根据形态划分出剥蚀残丘型潜山、拉张翘倾断块型潜山、拉张断阶型潜山、拉张断垒型潜山、挤压褶皱型潜山、拱张褶皱型潜山和褶皱—断块复合型潜山等类型。南黄海盆地古潜山的发育具有分带性,按盆地中潜山的构造位置,分为凸起潜山带、陡坡潜山带、洼陷潜山带和缓坡潜山带,每一构造带发育了不同类型潜山。研究表明南黄海古生界和中生界古潜山数量众多,规模较大,是南黄海地区实现油气突破的一种重要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解释大量地震剖面并结合钻井资料,绘制了郭局子地区古潜山中生代构造纲要图,经详细分析认为:郭局子地区古潜山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构造演化,主要发育有NWW和NNE向两组断裂,同时伴生两套与断裂近平行的褶皱;区内主要由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组成,为潜山的主要储集层;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内大量发育的正向小断层易使潜山内幕形成不同高度的断块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经过多年勘探,常规碎屑岩领域勘探潜力越来越小,灰岩潜山勘探程度低,剩余资源潜力大,1,2号断裂带周缘已发现多个潜山油田或含油构造,展示了其良好的勘探前景。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测井分析、测试分析等,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海平面波动研究灰岩潜山储层特征,深入剖析灰岩潜山有利储层控制因素及展布规律,研究表明,涠西南凹陷1号断裂带灰岩潜山主要为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滩相储层,发育颗粒灰岩,为后期构造破裂作用和岩溶作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储层储集空间为孔隙+缝、洞型,强烈白云岩化明显改善孔隙型储层,同时,1号断裂带周缘(廉江-信宜断裂向海延伸)经历中生代早期左旋压扭及晚期右旋张扭的复杂构造演变,晚期的张扭型裂缝可为岩溶提供良好的渗流通道,加速了风化淋滤的进程,形成沟通良好的溶蚀孔洞。指出涠洲E近似于涠洲A区,位于强应力的构造裂缝发育区,白云化及溶蚀作用发育,为有利勘探方向,为涠西南凹陷灰岩潜山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花岗岩古潜山是南海西部重点油气勘探领域。受该区复杂地质条件与地震资料品质影响,其前古近系潜山优质储层预测与含油气性检测研究难度较大。从已钻井资料出发,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精细划分并评价了古潜山储层纵向有利相带,并应用蚂蚁体融合曲率体技术刻画了古潜山有利储层空间展布,有效提高了潜山裂缝性储层预测精度;同时,结合基于倒谱变换的地震纹技术,从正演模拟出发,开展了古潜山有利储层含气性分析,在研究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深水油气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砂岩储层整体欠发育这一地质背景,综合评价了陵南低凸起古潜山领域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并对该区的成藏模式与特征进行了预测和讨论。研究表明,陵南低凸起古潜山由邻近的乐东-陵水富生烃凹陷供烃,被成熟烃源岩包围,具有中生界花岗岩潜山储层与新近系厚层海相泥岩构成的储盖组合,发育大型沟源断裂及与之配置较好的大型继承性构造脊等构成畅通的运聚系统,具有源储压差大、近源直接充注的优势。相较已获勘探成功的松南低凸起古潜山油气藏,其成藏条件更为优越,成藏模式与越南白虎大型古潜山油田和渤海渤中19-6大型古潜山凝析气田具有一定的可类比性。陵南低凸起的石油地质条件切合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富泥贫砂”的地质背景,可形成大规模、连片性古潜山油气藏,是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水道领域之外又一有利的深水油气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盆地胜海古2潜山古生界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海古2潜山是渤海湾盆地埕岛油田北部一个断块型潜山。为分析潜山油藏储层特征、实现潜山高效勘探开发,对胜海古2潜山地层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储集空间特征、储层发育规律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胜海古2潜山古生界储层主要为次生储集空间,包括晶间孔隙、溶蚀孔洞和裂缝等类型,其中裂缝是储层最重要的储集和渗流空间;胜海古2潜山储层主要发育在冶里—亮甲山组和凤山组;潜山顶部地层和断层附近地层是良好的储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风化淋滤作用(风化壳)、岩性特征和断裂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程度的3个主要因素。这一结论对埕岛油田以及渤海湾盆地潜山勘探开发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已发现多个碳酸盐岩潜山油田和含油构造,运用岩心、薄片、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涠西南凹陷碳酸盐潜山主要分布在一号断裂带至二号断裂带附近,其中一号断裂带碳酸盐岩潜山主要为上石炭统黄龙组,岩性为浅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互层,沉积微相以碳酸盐台地-台缘生屑灰岩滩为主,发育裂缝、溶孔、溶洞等储集空间;二号断裂带碳酸盐岩潜山主要为下石炭统下部石磴子段、孟公拗段,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灰岩,沉积微相以台内灰岩滩沉积和台缘生屑灰岩滩为主,发育良好的裂缝型储集层。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地下水活动、古构造应力以及潜山上覆地层岩性等内因和外因诸多因素影响,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涠西南凹陷碳酸盐岩潜山发育孔隙、裂缝、溶洞等多种储集空间,具备良好的储集条件。  相似文献   

9.
埕海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十分发育,非均质性强。以地震、钻井、测井和室内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为基础,深入分析碳酸盐岩储层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明确裂缝性储层发育和分布的控制因素。从叠后地震资料出发,采用地震属性技术和地震反演技术2种地震方法,优选方差体属性、振幅包络属性和频率衰减属性,对埕海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裂缝、孔洞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进行平面和空间预测,最终结合构造、烃源岩等控制埕海潜山油气成藏的因素,确定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0.
PL油田为渤海最大潜山油田,发育孔缝型花岗岩储层,储层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复杂。综合岩矿和测井资料,分析了花岗岩储层的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据孔缝发育程度和风化强弱,将花岗岩潜山纵向上分为极强风化带、强风化带、次风化带和弱风化带。对比研究多种地震属性与实钻储层发现,最大波谷振幅属性与储层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据此预测了储层的平面展布。在此基础上,对岩性、构造应力、古地貌等因素对于该油田潜山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机理分析。该研究为后期开发寻找优质储层奠定了基础,对同类型潜山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的古潜山断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桩海地区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北部,由于其处于多个潜山的结合带,有些部位研究力度不够。利用大量最新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绘制出该区古生界及中生界沉积残留厚度图,分析了12条断裂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这12条断裂控制了研究区古潜山的构造格局,并对潜山储集性能起着良好的改造作用,使储层沿断裂呈带状分布。桩海地区的构造演化大致经历了印支-早燕山期、晚燕山期和喜山期3个阶段,并于喜山期定型。通过分析认为桩海地区断层多为变换断层,NE向断裂下降盘的古潜山没有油气,而上升盘一侧的构造高点有较好的油气藏,内幕构造圈闭和岩性油气藏也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前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已进入高峰期,为弥补钻井岩心资料不足,进一步认识井下岩溶发育规律及发育模式特征,开展塔北露头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缝洞系统发育特征及发育模式研究。研究表明,岩溶发育主要受控于岩性因素和不整合面,主要发育层位为一间房组地层;主要岩溶作用期为吐木休克组/一间房组沉积间断岩溶期。为井下岩溶缝洞系统的认识及岩溶地质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平湖斜坡是东海盆地西湖凹陷的油气重点勘探区域,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深部和基底潜山油气藏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接替领域。为进一步指导该区油气勘探,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地震、岩心与实验分析等多种资料,对平湖斜坡宝云亭油气区花岗岩潜山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及有效储层分布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矿物成分为花岗岩储层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风化淋滤控制溶蚀孔隙形成,构造活动形成大量裂缝提升储层物性,三者共同控制着花岗岩潜山储层展布。利用古地貌恢复、蚂蚁体属性提取等手段,预测风化溶蚀强度和裂缝发育程度,对宝云亭油气区花岗岩潜山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随着渤海油田锦州25-1南、锦州20-2以及渤中26-2等风化壳型油气田的相继发现,以及近两年渤中19-6千亿方大气田的重大勘探突破,元古-太古宇变质岩逐步成为渤海海域潜山勘探层系的重点之一。为了研究渤海变质岩潜山风化壳的发育特征并建立其储层预测方法,通过对典型潜山取心、薄片、测井、常量元素以及物性资料分析,划分了变质岩潜山的风化壳纵向结构,明确了风化壳发育差异的控制因素,并以5项因素灰关联系数为介质,采用Q型聚类法对储层级别进行了优劣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变质岩风化壳可以划分为5个纵向结构,其发育程度明显受岩性、构造和保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被前人忽视的上覆沉积环境作为风化壳的保存条件意义重大。对11口已钻井风化壳进行变量因子归类,由好到差划分了Ⅰ-Ⅳ 4个储层级别。利用该方法在渤中19-6风化壳预测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塔北哈拉哈塘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重要发现。综合露头、钻井、岩心、地震等资料进行分析,明确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岩溶储层包括大型溶洞、溶蚀孔洞、溶蚀裂缝3种类型,将研究区内桑塔木组尖灭线南北划分成剥蚀区和覆盖区。通过地震解释资料分析发现,桑塔木组尖灭线以北的剥蚀区的岩溶储层主要受到风化壳的影响,风化壳发育的范围和强度影响岩溶储层的规模;建立研究区断裂控制岩溶模式分布图,并分析井漏数据与断裂系统叠合关系,得出断裂系统及其对所控制的层间岩溶作用,是桑塔木组尖灭线以南覆盖区岩溶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明确了加里东中期Ⅰ幕、Ⅱ幕、Ⅲ幕3个不同岩溶发育时期,受断裂控制的明河、暗河对研究区岩溶储层的叠加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盆地深层发育潜山、火成岩和碎屑岩三大类储集体,控制了深层可形成潜山、火成岩和碎屑岩三大类油气藏。据不同类型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进一步归纳出渤海湾盆地深层具有源下潜山风化壳溶孔—裂缝、源下潜山内幕裂缝、源内火成岩裂缝、源内超压砂岩孔隙—裂缝和源外砂砾岩裂缝5种亚类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分布较广,火成岩油气藏分布较为局限,碎屑岩的源内超压砂岩孔隙—裂缝油气藏主要分布于盆地中、东部,源外砂砾岩裂缝油气藏发现较少。系统对比分析认为,潜山和欠压实碎屑岩油气藏是深层现实的勘探领域,火山岩油气藏是深层重要的勘探领域,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辽河盆地中,海月潜山是一个典型的、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组成的规模较大的潜山。通过对海月潜山的地层、构造和构造应力场等分析,得出潜山西北边缘有一个裂缝发育带和潜山内4个较强的张应力区和张扭应力区,正好与4个构造圈闭吻合,它们是油气储集区.并发现潜山顶部局部保留有残留古风化壳,风化壳中网状裂缝是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这些表明海月潜山是一个具有勘探潜力和油气远景的潜山区,它是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之下潜山油气藏勘探的一个很好范例。  相似文献   

18.
以琼东南盆地地震、钻井及测年资料为基础,结合南海北部陆缘构造演化特征,分析了琼东南盆地花岗岩侵入期次和分布规律,论述了花岗岩潜山发育演化及控藏作用。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发育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期花岗岩侵入,印支期花岗岩主要分布于NW向(低)凸起带,燕山期花岗岩分布于NE向(低)凸起带,琼东南盆地花岗岩潜山构造类型为残丘山,印支期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潜山演化都可划分为岩浆侵入期、暴露剥蚀期和定型埋藏期等阶段。盆地花岗岩潜山暴露剥蚀时间长,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发育网格状断裂,可形成风化壳型和断裂-裂缝型储层,松南低凸起花岗岩潜山被多凹环绕,发育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是油气有利汇聚区。  相似文献   

19.
3DMove裂缝预测技术在埕北30潜山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丽 《海岸工程》2007,26(3):55-60
裂缝的准确描述和预测是裂缝性储层有效开发的关键,由于裂缝性储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和致密低渗透性,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很多,因此裂缝储层空间分布预测的难度非常大,给裂缝油藏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应用3DMove构造正反演裂缝预测技术预测古生界潜山顶和太古界顶两套地层的裂缝分布和方位,并从应力场的角度对裂缝的开启性作出分析。将该技术应用于胜利油田埕北30潜山,通过与已钻井资料对比分析,预测结果与实际井的裂缝发育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PL油田为国内第1个大型花岗岩潜山油田,发育孔隙裂缝型储层,潜山岩性多样,平面分布规律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复杂,研究难度大。利用PL油田的岩矿和测井资料识别了岩浆岩和变质岩双重潜山结构;利用岩心岩屑的元素数据和QAPF岩性分类法,判别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2种岩性,结合常规测井资料,首次建立了基于自然伽马的可细分酸性岩浆岩的判别标准;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岩性变化规律,探讨了潜山演化及岩性变化模式,并对岩性的平面变化对潜山储层发育的影响进行了机理分析。该研究为后期开发寻找优质储层奠定了基础,以期对同类型潜山油藏储层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