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智能小区相关技术及其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围绕智能小区的功能需求、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就智能小区的定义,综合布线技术,网络接入技术,现场控制总线技术做了介绍,并对其发展思路进行了理智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勘察设计》2007,(4):16-17
刘涛大师简介 刘涛,男,汉族,1960年3月出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1982年8月北京邮电大学本科毕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原信息产业部北京邮电设计院/中京邮电通信设计院/京移通信设计院有限公司)从事光纤通信工程设计工作。先后担任京九广等国家大型重点光缆干线工程设计总负责人,国产第一条SDH2.5Gbib/s(海口一三亚)和第一条DWDM82.5Gbit/s(济南一青岛)光缆干线工程设计技术负责人,京津沪等WDM光缆干线扩容工程设计总体组负责人,历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第一设计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院副总工程师兼技术处处长、第一设计所所长、第四届国家科技部“863”光纤通信专家组成员,现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任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兼职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6年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数字城市"是信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地球"战略的集中表现,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及信息安全技术为支撑,综合运用3S技术(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人工智能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时相、多尺度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和分析,构筑数字化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通信台站雷害调查的情况,分析了通信台站雷害产生的原因,结合高山台站防雷接地系统的现状,应用电磁防护原理和通信防雷技术,提出了通信台站防雷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5.
PC104串行通信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在文中详细阐述了PC104工控机串口的结构和工作机理,探讨了UART异步通信适配器的结构组成,并把该串口通信应用于MCA上,使数据采集仪器结构简单、轻便、体积缩小,便于携带和现场采集应用。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如同移动电话一样,它可使计算机与网络的通信变得非常灵活和方便。支持无线局域网的关键技术是扩频传输技术和微蜂房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地震通信网络在安全方面采用的措施,如操作系统安全策略,路由器安全策略,防火墙,VLAN技术,IDS入侵检测系统等,同时,对地震通信网络未来安全的一些措施进行了探讨,浅议了双网计算机,物理隔离技术,网络隐患扫描技术和PKI技术,期望地震通信网络安全问题能够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浅析GIS通信本地网管理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张发勇  李才仙 《地球科学》2002,27(3):329-332
通信本地网是我国公用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管理工作以往一直是由人工完成的.要做好通信本地网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建立GIS通信本地网管理系统, 实现电信公司通信本地网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运行维护管理与统计分析等的计算机化, 为各相关部门提供多专业、多层次、多目标的综合服务.详细介绍了通信本地网管理的现状, 从基于管理、人员、电信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阐述了建立GIS通信本地网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详细介绍了在建设系统时需要考虑的各种技术问题: 系统设计原则、系统应该遵照的标准、涵盖的资源、系统主要功能、数据管理模式、数据库选型、硬件选型和GIS平台的选择等.还介绍了基于MAPGIS平台开发的通信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在全国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宋耀忠 《地球科学》1998,23(4):386-389
根据地下通信管线网络的特点与通信部门对管线网络规划、工程设计、维护管理与统计分析的实际需求,以通信主干管线为初始对象,以通信综合网络为终极目标,选用国产优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平台———MAPGIS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地下通信管线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并对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岩体通信是通信信号在地层中的传播与接收,属无线电通信的一个分支。阐述了电流场通信的概念;指出电流场通信在煤矿应用的安全性不仅与信号功率有关,而且与信号频率相关;提出了岩体通信设备研制中频率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岩体通信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洋钻探计划及其高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概述大洋钻探计划之由来与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大洋钻探中使用的钻探船及其高新技术,展望了新世纪大洋钻探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杨日魁  吴加学 《水文》2012,32(2):59-61
对于现场多要素水文综合测量,多个厂家仪器设备的通讯结构与协议往往存在明显差异,这将直接影响测量质量,甚至导致测量任务失败。为了有效地保障测量项目的顺利展开,本文以多波束系统为例,开展测量系统通讯结构设计,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通信性能稳定可靠,测量操作简单方便,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基于VSAT小站的应急通讯系统针对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特点,遵循任务牵引、技术先进、机动灵活、平战结合原则进行系统设计与架构,可实现网络数据交换与传输、视讯会商、语音通话及传真等功能。在西北艰险地区开展了基于地质调查工作的系统测试与应用,实现了野外现场视频、语音信号与西安中心固定站的实时传输,同时实现了与北京地质力学研究所卫星便携站和视频会议终端双向视频的实时传输互联。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岩质高边坡研究与处理技术作了简单介绍。文中列举了部分边坡工程实例,阐述了边坡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科研等专业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就某些技术问题作了浅显评述。  相似文献   

15.
可视化地震应急通讯办公系统是用微机实现地震现场与指挥部之间影音互传的一项新技术。本文提供了一个使用简单的视频输入设备,利用现有公用通讯信道实现视频实时交换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楼宇的智能化底层的需求与数据流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以现场总线CAN为基层通信网络的总体方案和各类组网节点的设计,重点介绍了系统的不同类型报文结构和应用层的通信协议,在网络的安全管理方面采取了特殊措施。该方案可供门禁、报警、巡更和停车场等物业管理方面的底层网络设计中参考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Assessments of climate change face the task of making information about uncertainty accessible and useful to decision-makers. The literature in behavior economics provides many examples of how people make decisions under conditions of uncertainty relying on inappropriate heuristics, leading to inconsistent and counterproductive choices. Modern risk communication practices recommend a number of methods to overcome these hurdles, which have been recommended for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assessment reports.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success of the most recent IPCC approach to uncertainty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controlled survey of climate change experts. Evaluating the results from the survey, and from a similar survey recently conducted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most recent IPCC approach leaves open the possibility for biased and inconsistent responses to the informa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ways to improve the approach for future IPCC assessment reports. To cite this article: A. Patt, S. Dessai, C. R. Geoscience 337 (2005).  相似文献   

18.
俞遵典 《云南地质》2001,20(3):221-228
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福祉,均以物质为基础。社会运转的三大要素--能源交通资源--归根结底是个资源问题。尤其靠现代技术手段所不可能得到的那类资源,如矿产和水能类。中国今日之西部大开发,当然有赖于此。这是国内外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也是制定有关计划的根本依据。因此就必须对此作番审视。只是西部太大,资源太多,无法尽及,此文只能以云南为例。但即使如此简略介绍一下,也可令外界举一反三而大开眼界了。  相似文献   

19.
分析目前三维地震勘探中产生的数据量庞大、采集处理周转时间延长及勘探成本增加等问题,指出高速网络通讯技术和小波数据压缩技术的利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介绍这种方法的经济效益,并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