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莫霍面、居里面与深部构造的关系.认为居里面与莫霍面在埋深、范围、走向、位置等方面所表现的整体变化特征大致相同.这种相似性,反映了二者在成因上有一定的相关性.软流圈顶面展现出北(北)东走向拗、隆相间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利用重磁资料正反演计算,获得了一系列的地壳深部资料。多种资料综合反映了河南省深部构造的主要特征。本文论述了我省地壳层状结构的特点和深断裂带的划分。首次提出黄河南断裂带、驻马店-桐柏断裂带为超壳断裂带;确山-固始断裂带、南阳断裂带为地壳断裂带。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了最新取得的“五统一”区域重力成果,并经过对浅表松散槽(如下辽河断陷,大岩体等)的密度亏损进行补偿改正后,求取了全省的区域重力场及其垂向二次导数,计算了莫氏面等深度图。在分析区域重力场及其垂向二次导数异常特征和莫氏面起伏特征的基础上,划分出辽宁深部构造的基本格局。从平面上探讨了深部构造与地形地势、地质构造及矿产分布的关系,从剖面上剖析了辽宁省地壳分层的宏观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穿过济阳坳陷的3条深地震测深剖面进行解释、对比分析显示,济阳坳陷地壳结构分为上、中、下3层,莫霍面深度在31 km左右,区域起伏变化不大,深浅部构造呈镜像对称关系。济阳坳陷内中地壳存在低速体发育,为其顶面滑脱层的发育以及滑脱构造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也导致上下地壳厚度的横向变化存在差异。惠民凹陷下方Pm震相之前出现P4震相表明,其莫霍面以壳幔过渡带形式存在;东营凹陷下方Pm震相尖锐,其莫霍面则表现为一级间断面性质,体现了不同凹陷深部壳幔作用的差异。结论表明,济阳坳陷地壳结构具有典型的华北地区地壳结构特征,上下地壳厚度横向变化差异与滑脱构造密切相关,而莫霍面性质差异与深部软流圈上涌以及下地壳小规模拆沉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已有的百万分之一重磁测量结果,对整个秦巴及其周围地区的基底及深部构造、成矿远景做了较深入仔细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使用了构造频谱法和矩谱法,并注意将人工智能贯串于解释中,从而保证了解释结果的可信度。整个秦巴地区缺乏全面系统地研究,以往的研究大都局限于局部地区,难以由此全面地认识和评价秦巴地质。本文的工作填补了这一空白,可以作为研究秦巴地质的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从地形地貌特征、重磁地球物理场、深部构造与断裂构造以及地震活动、震源机制等多方面论述北东东向构造是南海北缘的主要活动构造。对于长期以来认为新华夏系北东向构造是该区主要活动构造的观点来说,这是一种新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以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就山东各大地构造单元的重磁场特征,利用几何、物理方法来探讨其深部构造形成规律及其与表层构造现象的内在联系。所提出的问题仅供参考,并希望能得到更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在此,我们将陆续发表山东各大地构造单元的区域重磁场特征及深部构造机制解释意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麻城地区重、磁异常场特征,经反演计算获得了深部结构特征。对重力布格异常利用Parker-Oldenburg快速位场反演方法计算出莫霍面的展布,对航磁异常利用对数功率谱法和矩谱法计算出居里面深度。在此基础上,探讨该震区深部蕴震条件。主要结论是:①麻城-团凤断裂带为该区切割较深的主要控震构造;②1932年麻城6.0级地震发生在区域重力异常等值线梯度最大处,磁力异常区两局部正异常间的低值带,莫霍面及居里面隆起区边缘;③发震部位有其特定的深部蕴震构造及应力蕴震条件。  相似文献   

9.
张渤地震构造带中西段及邻区深部构造探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穿过张渤地震构造带中西段及邻区的多条地震测深资料.详细研究了张渤地震构造带中西段及邻区的地壳深部速度结构与构造。结果表明,该区地壳深部速度结构与构造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在三河-平谷8级震区、延庆-怀来盆地及张家口附近地区莫霍面埋深分别为35、39和42km,其地壳厚度由东至西逐渐增加。该区基底断裂发育。在其深部,根据地震波动力学及运动学特征和二维速度结构中的地震界面与速度等值线起伏变化推测,在大兴、延庆、涿鹿等地均存在深部断裂带,在深部断裂带一侧或两侧的上地壳存在6.0km/s左右的低速层(体)。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重力异常数据,在频率域内通过Parker-Oldenburg反演算法计算南海及邻区的莫霍面深度。通过EGM2008重力场模型联合GOCE重力场模型,计算研究区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通过重力场分离,得到莫霍面起伏引起的重力异常,用于反演莫霍面深度。计算结果与地震剖面计算的莫霍面深度结果平均偏差1.59 km,标准偏差1.9 km。结果表明,南海及邻区的莫霍面深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化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1.
B.K.Bhattachryya(1975)推导的求磁性体质心的矩谱法公式,该方法理论严谨,计算速度快,并有不需要预先知道磁性体磁化率的特点。在该公式的基础上,本文用推导出的提高求解质心精度的改正公式,求磁性体的质心(h_0),用对数功率谱法求磁性体上界面(h_1),根据公式计算了山西省居里面;并根据热传导的近似公式计算了山西省大地热流值。结果与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相吻合,揭示了山西地堑的深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最新获得的滇西试验场区布格重力异常成果和近几年该区已有的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利用Parker-Oldenburg快速位场反演方法和文献[1]设计的反演计算程序,实施了多个密度界面的三维重力反演,首次获得了该区地壳上、中、下三界面的整体展布图像,分析了它们的细化结构,并结合本区重力异常特征讨论了界面图像的构造物理意义,结果表明:区内杨子板块地壳界面的去耦滑动远强于三江微板块,洱源—永胜一线的地壳半细颈结构是区内现代构造运动最活跃的地段。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前新生代可划分为8个大地构造单元。区域地质、深部地质、地球物理及新构造研究表明,地壳和地幔深部的不均一性反映了该区主要构造单元的深部构成和大地动力学等方面的特点。地热和地磁资料表明,远东地区软流层顶部具有起伏形态的特点,最大深度200~250km,浅部仅100~140km,松辽盆地75~100km;在中国东北及亚太过渡带上地幔低速层厚度在0~100km之间变化,计算数据表明,本区地壳厚度为30~44km,变化幅度为14km。  相似文献   

14.
对数功率谱法是计算磁性体顶深、底深的常用反演方法之一。该方法简单、计算速度快,并且不需要预先知道磁性体的磁化率。本文对该方法在实际资料处理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做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对计算磁性体顶深、底深的误差分析,证明计算顶深的精度较高。对于非均匀磁化模型,作者推导出其谱公式,这与均匀磁化模型的谱公式近似相等,从而证明对数功率谱法计算磁性体顶、底深度不受非均匀磁化影响。三度磁性体的二度近似计算也是完全可靠的。 最后,计算了山西省太原盆地磁性体顶深,其结果与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相符合。  相似文献   

15.
A three-dimensional baroclinic shelf sea model‘ s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middle and deep layer circulation structure showed that: 1. In the SCS middle and deep layer, a seulhward boundary current exists along the east shore of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all year long.A cyclonic eddy (gyre) is formed by the current in the above sea areas except in the middle layer in spring, when an anticyclonic eddy exists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current. In the deep layer, a larges-cale anticyclonic eddy often exists in the sea areas between the Zhongsha Islands and west shore of southern Luzon Island. 2. In the middle layer in snmmer and autumn, and in the deep layer in autumn and winter, there is an anticyclonic eddy (gyre) in the northeastern SCS, while in the middle layer in winter and spring, and in the deep layer in spring and snmmer, there is a cyclonic one. 3. In the middle layer,there is a weak northeastward current in the Nansha Trough in spring and snmmer, while in autumn and winter it evolves inl~ an anticyclonic eddy ( gyre), which then spreads westward l~ the whole western Nansha Islands sea areas.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土质边坡深层滑移失稳机制, 以京广铁路下行线K1219+000处路基边坡失稳为例, 通过现场调查测绘、工程地质钻探、原位试验和室内试验、深部位移监测和数值模拟等手段, 详细研究了该土质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地质力学过程和失稳模式。结果表明: 路基边坡表面裂缝宽度及深度呈坡顶至坡脚逐渐变浅变窄, 变形具有一定的旋转性, 牵引式特征明显, 属于深层滑移拉裂式失稳; 土质边坡经历了因坡脚开挖、抽水引起的应力场和渗流场重新分布阶段、雨水入渗软化导致下滑力不断增大而滑面逐渐迁移扩大加深阶段以及支挡结构抗力失效阶段3个地质力学过程, 其失稳模式包括浅层滑移、浅层滑面向深层迁移、动荷载触发深层滑移失稳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 综合确定了滑面位置, 并通过反演方法确定了滑面力学参数。研究采用了刚架式双排抗滑桩的整治方案, 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分析, 边坡变形与抗滑桩变形基本一致, 且与监测结果整体吻合, 这表明土质边坡深层失稳理论分析准确且计算的力学参数科学, 整治对策稳妥、可靠。   相似文献   

17.
1:5万地质调查中的综合物探工作包括综合剖面测量、岩石(地层)磁性测试,以及重、磁场资料的处理等。应用重、磁场特征,划分重、磁场的地质分区,确定地质体,地质构造的划分标志,印证地质填图中的结果和推断深部地质体和地质构造,完成深部地质图。1:5万地质填图中综合物探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地质图的精度,为深部地质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井中磁测主要是测量钻孔周围空间磁性体的磁场,从而起到找矿或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作用。在铁矿普查中,由于钻孔往往穿过或靠近矿体,且矿体与围岩磁性差异较大,因而井中磁测更容易发现孔旁或孔底盲矿。山东省东平县旧县地区铁矿属沉积变质型,围岩均不具有磁性或磁性极弱,具备了磁法找矿的物性基础。该矿床主矿体埋藏较深,矿体较薄,勘探难度较大。而矿体的发现得益于紧密结合的地质与物探资料的二次开发。其中井中三分量磁测对深部矿体的发现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对ZK408孔开展井中三分量磁测,准确预测了井底盲矿的存在,为钻孔继续钻进与否的决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在不保证漏掉磁性体的前提下减少了钻探工作量,节约了生产成本。对勘查区内磁性体的赋存状态和空间位置做出了合理推断,为东平县旧县铁矿探明储量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为下一步地质工作提供了参考意见。井中三分量磁测在寻找深部磁性矿体方面具有科学准确的指导作用,为旧县铁矿深部找矿和外围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地震波振幅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际水合物存在的美国布莱克海台地震数据为例,利用地震剖面中4个层位(海底层、水合物顶层、水合物层和游离气层)地震数据进行了地震属性的提取及属性分析,研究了各层位的属性特征。结果表明:均方根振幅、平均绝对振幅、平均能量变化、振幅峰态、绝对振幅积分、总能量、功率谱最大值、有限带宽能量等8种属性值在各层位的分布情况基本相同,即海底最高,其余依次是水合物层、游离气层和水合物顶层,可区分出水合物层和游离气层。由此,通过对比各层位的振幅属性值,可以指示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为水合物识别及其开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