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1990年6月14日北京夏令时21h47min在北纬48°、东经85.1°(斋桑湖)发生M_s=7.3级地震,震源深度14—19km。6月15日我局有关领导和科技人员赶赴境内地震现场进行监视考察。这次地震使新疆北部哈巴河、吉木乃、和布克赛尔三县部分房屋倒塌、损坏。境内最大烈度为8度。 这次大地震发生在过去地震频度和强度都不高的斋桑湖地区,1970年以来,该区至哈巴河、布尔津一带发生3级以上地震20次,1982年3月20日发生的5.0级地震为最大。斋桑湖  相似文献   

2.
白超英  曲延军 《内陆地震》1990,4(4):351-355
1990年6月14日苏联斋桑7.3级强震发生在重力异常梯度带的拐弯处;强震前存在明显的M_s≥3.5级地震围成的空区;空区走向为北西西向,与斋桑强震发震构造走向一致,长轴约170km。1990年2月14日4.0级地震可视为信号震。最后初步讨论了阿勒泰活动区的地震趋势。  相似文献   

3.
宋德新 《内陆地震》1991,5(2):183-186
1990年6月14日20时47分,在新疆哈巴河县以西苏联斋桑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北纬48°06′,东经85°03′。此次地震有感范围较大,除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以及克拉玛依、奎屯等市强烈有感外,石河子、乌鲁木齐、库尔勒和伊犁等地区也均有震感。1990年8月3日在原震中附近(北纬47°07′,东经85°01′)又发生了一次6.8级强烈余震。有感范围比主震小。  相似文献   

4.
1990年6月14日20时苏联斋桑湖东南罗日科沃发生M_s=7.3级强震,其后又发生2次强余震,具体参数确定如下。 1.主震 发震时刻:1990.06.14.,20h47min19.7s。 震中位置:Φ_N48°06′,λ_E85°03′。 震源深度:30km。 震级:M_s=7.3。  相似文献   

5.
张毅光 《内陆地震》1992,6(2):202-205
0 前言 1990年6月14日北京时间20时47分19.7秒,原苏联斋桑地区(东经85°03′,北纬48°06′),发生7.3级强烈地震;8月3日17时15分,该地区(东经84°43′,北纬48°29′)又发生6.8级强烈地震;随后10月25日7时38分16.7秒在乌苏发生5.2级、7时46分59.6秒又发生5.0级地震;11月12日,原苏联伊塞克湖又发生6.7级地震。1991年6月6日16时16分,和静县北部阿拉沟附近发生5.2级地震;9月18日乌鲁木齐东南发生4.5级地震。这几次地震前,21号井温泉动水位和温泉温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6.
新疆两次Ms≥5.2级地震的重力固体潮观测异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又陵 《内陆地震》1990,4(2):188-192
一、引言 1983年12月15日新疆和静东北发生了5.2级地震(42°48′,87°30′),1987年12月22日罗布泊发生了5.7级地震(φ_N41°20′,λ_E89°48′)。震前乌鲁木齐红山台GS—15—218重力仪均出现一个月以上较明显的短期异常,异常量约150μGal。同时重力潮汐响应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 红山地震台重力仪1982年正式开始工作。工作基本连续,对周围350km,范围内发生的M_s≥5.0级以上的地震有一定的反映,上述是该仪器对应较好的两个震例。  相似文献   

7.
张毅光 《内陆地震》1993,7(1):93-96
0 前言 1991年6月6日16时02分6.1秒在和静县阿拉沟附近(北纬42°41′,东经87°15′)发生了一次M_s5.2级地震。地震震中距21号温泉90km左右,距呼图壁台150km。震前呼图壁地震台的21号温泉动水位、23号井水位、跨断层短水准测量、水平断层仪等前兆手段出现了前兆异常,根据对这些异常的跟踪分析,对这次地震做出了较好的短临预报,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伏龙芝奥.  АБ 《内陆地震》1991,5(2):126-131
1990年4月17日和1990年11月12日,在中国新疆乌恰和苏联巴依沙隆分别发生6.4级和6.7级地震。位于震中附近的中、苏交界地区在两次地震之前有多个地震窗呈现出明显的异常,并据此作出了较好的短期预报。本文简述了预报过程,着重分析了多个地震窗的综合异常特征。最后讨论了所得结果可能的物理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前言1 991年 2月 2 5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坪县发生 6.5级强烈地震。该地震发生在柯坪断裂与北西向扭张断层交汇部位附近 ,是柯坪断裂带近 1 5年来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 ,给柯坪县及巴楚附近地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详细烈度区划见文献 [1 ])。根据新疆地震局地震台网测定 ,该地震微观震中位置位于北纬 40°2 0′,东经 79°0 1′,震源深度为 2 2 km;现场考察结果确定宏观震中位置为北纬 40°2 3′,东经 79°0 4′,震源深度为 2 2 km左右 ,两者相当接近。笔者通过对柯坪地震的余震频度衰减、能量释放、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分析 ,总结…  相似文献   

10.
1998年3月19日阿图什6.0级地震震害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8 年3 月19 日新疆阿图什发生一次6.0 级地震。该震震中位于阿图什市哈拉峻乡以北约6 km 处,即φN40°10′,λE76°47′,震中烈度为Ⅶ度。哈拉峻乡和经济羊场的建筑物损坏为最甚,哈拉峻乡以北有滚石及小崩塌,无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1.
柏美祥  王克元 《内陆地震》1993,7(4):393-399,T001
0 引言 1990年6月14日哈萨克斯坦斋桑州发生7.3级地震,8月3日发生6.7级强余震,9月28日又发生5.5级余震。斋桑地震使哈萨克斋桑以东地区、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5个县和塔城地区2个县受到严重破坏与损失。为了了解新疆境内地震破坏情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先后4次派人赴新疆境内受灾地区进行考察,并对新疆境内受灾情况与经济损失作出评估。对哈萨克、斋桑州地震破坏与损失情况,哈方也先后2次派人进行了考察,中方、哈方在此次地 震中人员伤亡、房屋破坏、经济损失总的情况见结论。  相似文献   

12.
王盛泽 《内陆地震》1991,5(2):175-178
1990年,全球地震活动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部;亚欧地震带地震活动较强。中国强震活动集中于西部;新疆周过地震活动及全区内强震的活跃引人注目。 1 全球及中国的地震活动 据我国台网测定,1990年1—12月,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大震23次,其中最大地震M_s 8,发生在菲律宾吕宋岛,是近几年来地震活动较高的一年。美洲的巨大地震(M_s≥7.7)与亚欧地震带上的强震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前者发生一段时间后,亚欧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将会增强,也发生大地震。1986年美洲地震活动开始增强,1988年进入全面活动阶段。平静了数年的亚欧地震带西区从1988年开始也发生了强地震活动。到1990年,亚欧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已具有相当水平,而且地震活动有向带东区(65°E以东)迁移的迹象。同年6月14日苏联斋桑7.3级地震就是一例。1990年全球大地震活动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部和亚欧地震带上,而美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滇南地区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及历史地震活动情况,重点分析研究了1965年以来研究区(N23°—24°50′,E102°—104°)七次M_s≥5.0级地震前各种异常的演变特征,如:地震活动图象、能量、频度、震兆窗等,发现震前研究区内地震活动性异常均出现在主震前10个月以内。进一步分析滇南地区中强地震前空间环境,发现该区76.9%的M_s≥5.0级地震均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峰年(M)至谷年(m)的下降段,且在(M+2)位相年上发震频次最高;地球自转相对减慢年段有利于滇南地区中强地震的发生,地球自转减慢年段地震释放能量和均值是地球自转加速段地震释放能量和均值的9.94倍。滇南地区中强地震环境背景属“旱—震”型,且主震前两年内研究区部分气温、气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14.
李丽清  李群  和国文 《地震研究》2006,29(2):122-124
在滇西北地区(25°~28°N,99°~101.5°E)用不同的统计窗长和滑动步长,对当前常用的地震学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确定了6个预报指标:频度N、缺震、能量E、断层总面积ΣE、空间集中度C值、地震活动度S值。这6项指标对滇西北地区及周边区域1990年发生的M≥5.0地震有较好的短期映震能力,但丽江7级地震前,6个指标只有缺震出现了明显异常,达到预报指标,其余5个指标都无异常显示。这种结果一方面说明6项指标对6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对6.7级以上地震没有控制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丽江7.0级地震最显著的特征是短期阶段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异常平静。因此,仅仅依靠地震学指标实现短临预报是不够的,还应结合其它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云南地区4级地震频度异常特征与强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兰兰  刘丽芳 《内陆地震》2004,18(4):359-364
对云南地区18次MS≥6强震事件前中、小地震活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这些地震发生前1—3年近场区2°×2°范围内4级地震频度基本上出现了显著增强现象,可以用4级地震年累计频度进行定量描述。通过全时空的扫描,确定年累计频度N≥4为异常阈值,该指标通过了置信度97.5%的R值内符检验。并用调整单元对强震附近4级地震活动增强现象给予了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16.
地震窗方法在新疆伽师强震群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敖雪明  王桂岭 《内陆地震》1998,12(4):289-294
系统分析了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新疆地震窗的短临异常特征,并根据窗口网小震月频异常对伽师强震群首次6级地震作出了较好的短期预报。同时通过分析 阿图什余震窗在其后多次中强地震前出现的小震日频度异常,提取出阿图什余震窗的异常判据和预指标,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余震窗方法具有较高临震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地震》1990,(2):49-64,T002
1989年6月9日22时46分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发生5.2级地震。仪测震中:北纬19°16.4′,东经102°13.2′,宏观震中:北纬29°15.6′,东经102°15.5′,震中烈度Ⅶ度。它发生在1986年度地震重点监视区的中段,是石棉附近1951年3月16日5.1级地震后,38年来的第一次 M≥5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震局立即组成包括雅安地区行署地震办、石棉县地震办、姑咱地  相似文献   

18.
1990年4月17日19时59分21秒新疆乌恰发生M_s=6.4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39°30′,东经74°30′,震中位于乌恰西南膘儿土卡依乡。地震发生后,新疆地震局有关领导和科技人员即赴  相似文献   

19.
1990年6月21日凌晨伊朗西北部发生强烈地震。应伊朗德黑兰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邀请,国家地震局派出6人考察组于7月5日前往伊朗地震现场进行考察。 这次伊朗地震是自1976年唐山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大陆地震,据德黑兰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报告,该地震称西北伊朗地震,于当地时间6月21日0时30分发震,震中位置为东经36°49′、北纬49°24′,位于吉兰省鲁德巴城(Rudbar City),在德黑兰西北200多公里,震级为里氏7.3级,造成了4万人死亡,10万人受伤  相似文献   

20.
中-俄边界连续发生强烈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2003年北京时间9月27日、9月28日和10月1日,在中-俄边界分别发生7.9级地震(49.9°N,87.9°E)、6.9级地震(50.0°N,87.9°E)和7.3级地震(50.1°N,87.8°E)。这3次地震震中位于俄罗斯境内,距中-俄边界约80km,距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泰市约230km。新疆北部有强烈震感,地震造成2乡镇32家民房受损。许力生研究员利用CDSN的7个台站的数字波形资料反演了这3次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