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黄瑞华 《矿床地质》1988,7(2):65-72
在大地构造上,浙江地区锡矿(化)主要形成于中、新生代以来的地洼阶段。以江山-绍兴深断裂为界,可以划分为浙东洼陷和浙西洼隆。从地质条件、矿床成因、岩石类型和物质组分等特征,将浙江锡矿(化)划分为斑岩型、矽卡岩型、云英岩型、锡石-石英脉型,锡石-石硫化物型和砂矿型六种类型。亲石型锡矿建造主要分布于陈蔡—龙泉地穹内;亲铁型和亲硫型锡矿建造主要分布于富阳—开化地洼陷带。从锡矿(化)受控于构造、沉积建造的特点,结合锡的赋存状态,提出乌岙—洋滨一带是浙江找锡最有利的部位。  相似文献   

2.
湖南姑婆山钨锡矿田构造控矿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姑婆山钨锡矿田自岩体接触带往内依次分布夕卡岩型、夕卡岩-构造蚀变带复合型钨锡矿及构造蚀变带型锡矿,控矿构造研究表明,锡(钨)矿化及矿体主要受近EW、NE、NW向断裂及断裂与接触带构造复合控制,构造控矿型式多样,并决定矿(化)体的空间定位方式.硫、氢、氧、铅同位素等资料反映出成矿流体和成矿元素来源于燕山早期侵位的姑婆山岩体,不同矿床类型在成因上与岩体密切相关,属于与花岗岩体侵入有关的岩浆热液型矿床,只是风化、剥蚀条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苏门答腊岛上两个成矿带(即铜-金矿成矿带和锡矿成矿带)的矿产分布,岩浆岩的岩石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根据本研究课题在巴东地区岩石化学资料,本文总结了铜-金矿成矿带含矿母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岩浆岩成因和源区。同时,将其锡矿成矿带岩浆岩的岩石类型和地球化学-大地构造环境与其相邻地体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西苏门答腊地体的铜-金矿成矿带的含矿母岩为SI-型埃达克质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ACM)火山弧构造环境,其岩浆物质主要来源于俯冲洋壳板片局部熔融叠加上弱的地幔楔熔融-混染作用(MASH)。而东苏门答腊地体‘锡岛’和"暹缅马苏"地体的锡矿带含矿母岩为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其形成构造环境为碰撞带的弧后盆地和陆内裂谷,物质源区来自地壳重熔和岩浆分异。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该两地体具有共同的深部岩浆源区。  相似文献   

4.
王成发 《地质论评》1986,32(2):129-137
本文从地球化学环境出发提出了锡矿床分带现象的两种模式。从花岗岩体向外,酸性模式可分成六个矿带:铌-钽(锂-铍-钼)矿带;锡矿带;钨-(锡)矿带;铜-铅-锌-(铋)矿带;锑-汞矿带;金银矿带。碱性模式可分成三个矿带:铜-锌-铋矿带;锡矿带;铁-铅-锌-铜矿带。产生两种模式的原因在于成矿时的地球化学环境不同,前者是酸性环境,后者是碱性环境。同时,从矿物生成热的角度阐明了锡矿床带状结构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华南是我国最重要的锡成矿省,产有大量的与花岗岩有关的大型-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近年来,在湘南新探明一个超大型锡矿床—芙蓉锡矿床,其中,最重要的锡矿化产在骑田岭花岗岩体西南部的破碎蚀变带内,与绿泥石化密切相关。骑田岭花岗岩富含角闪石,具有较高的氧逸度,显示出准铝的地球化学特征,在花岗岩形成过程中发生过壳-慢岩浆混合作用。这些特点都表明骑田岭花岗宕并不同于一般的 S 型含锡花岗岩,而显示出 A 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定年分析表明,芙蓉锡矿床主成矿阶段的形成时代要晚于骑田岭花岗岩侵位年龄近20Ma。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发生过水-岩反应的大气降水在成矿流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硫同位素分析表明花岗岩和地层都提供了成矿所需的硫。因此,用花岗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分离出富锡的岩浆流体来形成锡矿的传统模式并不适合于解释芙蓉锡矿的形成。我们认为芙蓉锡矿的形成主要与骑田岭花岗岩的绿泥石化蚀变有关,循环的大气降水与花岗岩发生水-岩反应,富锡的铁镁矿物在蚀变成绿泥石的同时释放出 Sn 和 Ti 等金属到流体中,当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时,沉淀形成锡矿体。这是一种比较独特的锡矿化模式,丰富了华南与花岗岩有关的锡矿化类型。  相似文献   

6.
赣南崇义淘锡坑钨矿床氢、氧、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赣南崇义县淘锡坑钨矿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东段与武夷山NE-NNE向构造带南段的复合部位,属于以石英脉型黑钨矿为主的钨多金属矿床.文章通过氧、氧、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淘锡坑钨矿成矿流体的来源及演化.研究结果显示:δD值介于-77‰~-45‰之间;石英矿物的δ18O值介于+7.3‰~+12.2‰之间,计算给出...  相似文献   

7.
锡在地质过程中表现出亲氧、亲硫和亲铁三重特性。在地幔岩浆过程中,锡是一种中等不相容的金属元素。锡成矿主要与酸性岩浆活动有关,其地球化学性质决定了其成矿主要受源区性质、氧逸度以及挥发分含量、岩浆结晶分异等因素控制。高度结晶分异可使锡在岩浆中进一步富集,是锡成矿相关花岗岩的普遍特征;锡为变价元素,岩浆体系氧逸度影响源区中锡的迁移能力和分离结晶过程中锡的元素行为,还原性岩浆体系有利于锡富集成矿。富含F、Cl和B等挥发组分对锡元素的迁移和富集起积极的作用。全球锡矿床分布与俯冲带关系密切,特提斯和环太平洋构造域是主要蕴藏区。重要的锡成矿事件表现出区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结合锡的地球化学特性以及锡矿分布特征,我们认为最有利锡成矿的动力学机制是俯冲板片后撤机制。俯冲板片后撤引发深部软流圈地幔上涌,导致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形成低氧逸度、富F、Cl和B等花岗岩,有利于锡成矿。对于华南晚白垩世锡成矿事件,新特提斯洋俯冲板片发生后撤是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8.
湖南船岭脚锡矿区矿化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船岭脚锡矿为南岭锡多金属成矿带的一大型锡矿床。矿化类型较多,以构造蚀变带-矽卡岩复合型、接触带矽卡岩型锡矿为主,分布于中侏罗世姑婆山岩体接触带,且具分带性,自岩体内接触带往外依次为构造蚀变带-矽卡岩复合型、接触带矽卡岩型。矿化与成矿岩体及构造复合等因素密切相关,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为一与花岗岩有关的中高温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一、锡矿床遥感地质背景云南锡矿床位于环太平洋成矿带西段与特堤斯—马来亚成矿带交汇部位,产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接壤带,形成构造-花岗岩-锡矿“三位一体”的组合单元。云南境内沿三江褶皱系有南北向的滇西构造-花岗岩-锡矿带,沿康滇地轴有南北向的滇中锡矿带(川滇锡矿带南段),沿红河断裂北侧有北西西向的滇东南锡矿带(图1)。锡矿于构造-岩浆-锡矿化带的特定部位成群成带集中、成块产出,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间隔性。锡矿化集中域分布于莫霍面变化梯度带,有局部重力低(负)异常、环状磁异常、放射性异常等地球物理异常域,有以Sn为主的Sn、W、Cu、Pb、Zn、Bi,Mo、As、Sb、Hg元素组合的地球化学异常域。锡矿床在时空分布上与花岗岩相伴,常产于隆起构造单元中,特别是产于褶皱隆起构造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列出各种主要类型岩石和陨石中金、银及与之共生的主要元素之平均含量(最具代表性的均衡含量),这些数据是以元素宇宙地球化学为基础,如亲氧性、亲硅铝性、离心性、亲石性、亲硫性、亲铁性和地壳中标准含量等性质为基础。指出矿床或成矿省中贵金属元素及与之相伴的金属元素分布的相关性,这一关系主要取决于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和成矿条件。按元素的铁镁性、硅铝性及成矿作用的不同相条件划分出不同类型矿石中上述元素的标型性关系特点,提出了金、银矿床的地球化学分带性、构造的一般规律性,对于找矿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湖南骑田岭白腊水锡矿床成矿年龄讨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白腊水锡矿是骑田岭地区最重要的矿床,在该矿床中又以夕卡岩化破碎带蚀变岩型锡矿为主。通过矿床成矿环境和矿区及外围岩(矿)石K—Ar、锆石U-Pb、Rb-Sr等时线等和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资料的讨论,认为该矿床的成矿作用发生的燕山早期,年龄资料显示至少有2个成矿阶段;而且19号矿脉的主成矿阶段可能早于10号矿脉。  相似文献   

12.
陆小平 《矿产与地质》2009,23(4):316-321,334
工作区处于扬子与华夏板块交汇部之湘南桂东北蚴陷区,NE向与NW向深部构造岩浆岩带复合部,属南岭重要产锡“金三角”之一,锡钨矿床点集中分布于花山-姑婆山、都庞岭及越城岭三个锡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区内已发现钨锡矿床点100余处,探明的原生钨锡矿床21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6处。矿床类型齐全,包括岩体型、矽卡岩型、矽卡岩与蚀变破碎带复合型、蚀变破碎带型、蚀变花岗岩型、石英(长英岩、云英岩、伟晶岩)脉型等,以前三者为主。矿床受成矿花岗岩、有利的赋矿层位及构造复合因素控制,与燕山早期成矿花岗岩关系尤为密切,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活动。初步确定桂东北地区具大中型远景的找矿靶区12处。  相似文献   

13.
湘南锡矿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怡军 《中国地质》2007,34(6):1073-1081
湘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锡矿资源,锡及锡多金属矿矿床(点)分布广泛,类型复杂,它们的形成除与花岗质侵入岩体直接相关外,同时还受到区域地层和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共同制约。通过对锡矿的地质背景、分布特征、矿床特征与矿化规律、矿床成因及找矿信息和标志的研究,把湘南地区锡矿的找矿归纳为:"划带、圈区、寻体、定位"的找矿模式,不仅从宏观上提出了或解决了锡矿找矿方向的问题,而且近几年来的地质找矿工作得到了实践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14.
Furong, Hunan, is a large tin orefield discovered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which is mainly of the skarn-greisen-chlorite type. On the basis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field, 40Ar-39Ar dating was performed on muscovite from greisen-type tin ore and biotite from related amphibole-biotite granite, which yielded three sets of age data, i.e., a plateau age of 157.5±0.3 Ma and an isochron age of 156.9±3 Ma for amphibole-biotite granite; a plateau age of 156.1±0.4 Ma and an isochron age of 155.7±1.7 Ma for the Sanmen greisen-type tin ore; and a plateau age of 160.1±0.9 Ma and an isochron age of 157.5±1.5 Ma for the Taoxiwo greisen-type tin ore. The three sets of age data coincide well with each other. They not only accurately reflect the timing of rock and ore formation but also indicate close relations between granite and tin deposits. In addition, the plateau ages of all three sets suggest that no subsequent thermal perturbation event occurred after the formation of granite and tin dep  相似文献   

15.
湖南骑田岭芙蓉矿田锡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湖南骑田岭芙蓉矿田是近几年发现的超大型规模的锡多金属矿田,目前 已发现锡矿脉(体)40多条,锡矿类型有构造蚀变带型、蚀变岩体型、云英岩型、斑岩型、夕卡岩型、石英脉型、冲积型等多种。该矿田可划分为白腊水-安源、黑山里-麻子坪、山门口-狗头岭3个北东向锡矿带。本文在介绍矿田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矿田锡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对其控矿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区可望成为世界级锡矿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16.
桐木山云英岩型锡矿床是湘东锡田锡多金属矿田中一个典型矿床,在详尽的野外考察、矿石结构观察以及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流体包裹体组合的研究方法,利用冷热台、激光拉曼等测试手段,对矿床中锡石中流体包裹体进行直接测定,同时开展与锡石共生的石英及切割矿体的后期石英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锡石中流体包裹体的组分、均一温度、盐度与共生的石英存在明显差异,表明锡石与石英形成的P-T-X条件不同。切割矿体的石英脉为成岩成矿后流体作用的产物。与锡石形成相关的流体为中高温、中低盐度的Na Cl-H_2O流体体系,与石英形成相关的流体为复杂的含碳流体。流体体系的冷却作用及流体与围岩的反应可能是导致锡石沉淀的主要因素,与石英形成相关的流体在演化过程中则经历了明显的流体不混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构造控矿是找矿地质学和矿床地质学非常重要的问题,分别从主成矿阶段矿物组合,基底控矿,盖层,岩体,重磁线性构造,矿床密集区及系统论工程的角度探讨了金矿构造化探问题。  相似文献   

18.
湖南香花岭矿田是一个Sn多金属矿田,成矿受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多因素复合控制,矿床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元素的组合分带表征着不同的矿床类型,同时也反映出矿床的剥蚀深度.  相似文献   

19.
临武铁砂坪锡石—硫化物矿床位于香花岭多金属矿田内,属断裂充填交代型脉状锡矿床。矿区有锡石—硫化物和锡石—石英脉两种类型锡矿脉,严格受中泥盆统跳马涧组碎屑岩和棋子桥组灰岩中的NE、NW向断裂控制,Ⅳ号锡石—硫化物矿脉带长约2 500 m,宽500 m,平均品位Sn 0.36 %,最高品位Sn 1.36 %。矿脉产状与容矿断裂产状一致,赋存于棋子桥组的矿体为特殊的深浅相间的条纹岩,它是一种特殊的锡矿工业类型,在湘南地区具有找锡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子岭锡铁矿位于花山岩体北东的金子岭小岩体接触带,紧邻NW向与NE向构造断裂带。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郁江组泥岩、砂岩与岩体接触带中。在该地区南部及北部矿床类型为沉积改造型锡铁矿床,中部有含锡酸性岩脉及含锡矽卡岩脉出露,并达工业矿体。矿化带长约6Km,锡矿点3处,砂锡矿点1处,铁矿床(点)2处,化探次生晕Sn异常区2处。取样分析显示,粗粒花岗岩及后期细粒花岗岩含Sn、W极高,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同时,花岗岩与围岩的挤压碎裂带及细粒花岗岩脉是主要找矿标志。因此该区成矿背景好、成矿条件有利,具有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