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钼矿床是近年来秦岭—大别成矿带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钼矿床,已探明钼资源储量246×10~4t。通过对沙坪沟钼矿床不同勘探线剖面和不同深度代表性样品的S、H、O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揭示了沙坪沟钼矿床S、H、O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矿床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δ34S变化于+0.4‰~+6.2‰,平均值为+3.47‰,落在火成岩范围,分布具明显的塔式效应,硫的来源比较均一,主要为深源硫。成矿流体的δ18O包裹体水为0.40‰~7.52‰。流体包裹体中δD变化范围为-90‰~-63‰。主成矿期成矿流体总体为岩浆水。在不同勘探线剖面上矿化中心具高的δ34S、δ18O值,而且显示出从深部钠长石—钾长石—硅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浅部的绿泥石—碳酸盐化带δ34S、δ18O值有降低的趋势。上述特征表明沙坪沟钼矿床主成矿期成矿环境由碱性向酸性过渡,且没有发生明显的低δ18O作用,成矿环境相对封闭,外部对流循环的雨水系统参与成矿作用程度相对较小,与东秦岭其他斑岩钼矿床不同。  相似文献   

2.
辽宁新岭铅锌银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缘,矿体赋存于古元古代辽河群变质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为了确定新岭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成矿流体和物质来源及其与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关系,文章对新岭矿床开展了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年代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新岭矿床内与成矿有关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7.3±1.5)Ma。5件闪锌矿样品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222.9±2.9)Ma,初始Sr同位素比值为0.7104,确认新岭成岩成矿时代为晚三叠世。成矿流体的δ18OW值介于4.7‰~7.6‰,δDW值介于-97.7‰~-82.0‰,指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黄铁矿3He/4He值介于0.15~0.21 Ra,进一步揭示成矿流体具有壳-幔混源特征。黄铁矿样品的LA-ICP-MS原位δ34S值介于+3.9‰~+7.2‰,均值为+5.5‰。6件闪锌矿样品的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7...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贞丰县小屯乡萤石矿床地处黔西南州中部,其深部发育锑矿体,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锑资源。为查明锑矿体中硫的来源与演化,通过岩相学观察、全矿物消融法及原位激光剥蚀法,对锑矿体的矿物组合和辉锑矿的硫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硫矿物主要为辉锑矿,极少量为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和萤石。辉锑矿亏损重硫同位素(δ34S为-28.40‰~-25.07‰,n=9,全矿物消融法;δ34S为-26.74‰~-22.44‰,n=12,原位激光剥蚀法),其硫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于华南锑矿带上大部分锑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暗示二者硫的来源或还原硫形成机制不同。在开放体系中,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BSR)可以产生大量显著亏损重硫同位素的还原硫,小屯乡矿床的赋矿围岩中有草莓状沉积黄铁矿和海相硫酸盐矿物发育,暗示有BSR存在。因此,本文推测该矿床的硫主要来自地层(沉积黄铁矿和海相硫酸盐),是BSR过程的产物。另外,萤石的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100~176℃)显示成矿温度超出细菌存活温度,故推测BSR发生在锑成矿之前。小屯乡矿床的辉锑矿与沉积黄铁矿均亏损重硫同位素,表明富...  相似文献   

4.
扬子地块西南缘红泥坡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铜矿床。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和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分析,揭示了红泥坡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矿质沉淀机制。该矿床成矿过程分为火山-沉积期和热液成矿期。热液成矿期石英+方解石+硫化物阶段(Ⅰ)的石英中发育纯CO2包裹体、水溶液-CO2包裹体、含固相的水溶液-CO2包裹体、含固相的水溶液包裹体以及富液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各类包裹体成群分布,均一温度(106~500℃)和盐度(8.8%~59.8%)变化大。激光拉曼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中挥发分成分为H2O、CO2和少量CH4。火山-沉积期黄铁矿原位δ34S值为9.18‰~9.34‰,为海水硫和岩浆硫的混合硫;热液成矿期硫化物的原位δ34S值为4.42‰~5.26‰,为岩浆硫和少量地层硫的混合硫。综合矿床成矿时代、流体包裹体及S同位素组成特征,认为古元古代火山-沉积作用形成含Fe和Cu的矿源...  相似文献   

5.
贵州独山巴年锑矿床是华南锑矿带代表性锑矿床之一。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独山组地层之中。本文对该矿床辉锑矿的硫、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辉锑矿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5.4‰~-1.2‰,平均-4.2‰,计算获得成矿流体中总硫的δ34SΣS=0.1‰,显示岩浆来源硫的同位素特征。辉锑矿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206Pb/204Pb为18.561~19.156,平均18.813;207Pb/204Pb为15.703~15.769,平均15.734;208Pb/204Pb为38.573~39.207,平均38.906。绝大多数样品中矿石铅为正常铅,具有华南区域性铅同位素组成特征。我们认为巴年锑矿床成矿金属元素锑除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泥盆系外,基底地层也可能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6.
藏南马扎拉金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和成矿机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莫儒伟  孙晓明  翟伟  周峰  梁业恒 《岩石学报》2013,29(4):1427-1438
马扎拉是藏南金锑成矿带内最具有代表性的金-锑矿床.为了更直接地了解该矿床的流体物理化学特征,探讨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机制及其矿床类型,本文对该矿床中主要载金矿物辉锑矿及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研究.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表明,辉锑矿及石英具有近乎相同的4类流体包裹体类型:富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三相CO2-H2O包裹体、纯CO2包裹体和纯H2O包裹体.红外显微测温结果显示,辉锑矿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Th)峰值为180 ~ 210℃,盐度峰值介于2.5%~3.4% NaCleqv,密度峰值在0.895~0.915g/cm3之间.石英中流体包裹体Th、盐度及密度均具有三个明显峰值,Th为270~300℃、225~255℃和180~ 210℃,盐度为4.3%~4.9% NaCleqv,3.4% ~4.0%NaCleqv和2.8% ~ 3.4%NaCleqv,密度为0.895 ~0.915g/cm3、0.835~0.855g/cm3和0.775~0.795g/cm3.对比辉锑矿和石英中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可见,辉锑矿中流体包裹体Th和盐度比石英偏低,而密度较石英偏高,表明含金石英可能先于辉锑矿从成矿流体中沉淀,且辉锑矿大量沉淀成矿时可能不断有较低温、低盐度和较高密度流体混入.辉锑矿及石英中流体包裹体水的δDH2o为-68.1‰~-108‰,δ18OH2o为-2.2‰ ~ 12.2‰,在δD-δ18O投影图上主要位于变质水附近,个别样品靠近大气降水,表明成矿流体为变质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13C为-2.9‰~-3.5‰,平均值为-3.1‰,落入幔源碳同位素组成范围(δ13C=-5‰~-2‰)之内,说明CO2可能主要为幔源,而辉锑矿中流体包裹体的δ13C为-12.6‰,明显小于幔源碳同位素组成,说明在辉锑矿成矿过程中可能有少量地层有机碳加入.马扎拉金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富含CO2、低盐度、低密度和中低温度的特征,与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相似.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马扎拉金锑矿床为喜马拉雅期陆陆碰撞造山型金锑矿.  相似文献   

7.
老挝班康姆矿床是近年来在琅勃拉邦-黎府成矿带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铜金矿床。该矿床矽卡岩与矿体主要赋存在安山岩中且缺乏矽卡岩分带,与典型矽卡岩矿床的地质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厘清班康姆铜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机制是后续开展琅勃拉邦-黎府成矿带大型铜金矿床找矿勘探的基础。该矿床矿化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δD分布于-110‰~-90‰,δ18O分布于-1.5‰~7.1‰,其中低δD的样品具有相对高的δ18O值;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4He为0.41~3.43Ra(大部分<1Ra),40Ar/36Ar为314.8~362.4。H-O及He-Ar同位素结果表明,班康姆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流体(至少部分来自地幔)与低δD的大气雨水的混合,雨水占更大的比例,且某些矿化流体的雨水端元在混合前经历了明显的水岩作用。除一件样品(BK64)的黄铁矿具有高的δ34S(8.1‰)外,其余硫化物的δ34S分布于-0.9‰~1.5‰,位于地幔硫的范围。共生硫化物对的硫同位素平衡分馏计算以及动力学分馏不支持高δ34S(8.1‰)黄铁矿的硫来自从热液流体,可能来自围岩。热液方解石的δ13C范围为-3.1‰~2.5‰,δ18O变化于26.0‰~28.4‰,指示其碳来自矿区灰岩,而灰岩的溶解为热液摄取围岩的重硫提供了可能。矿石黄铁矿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7.9284~18.7756;207Pb/204Pb:15.5336~15.6651;208Pb/204Pb:37.9125~38.8090)位于黎府褶皱带和长山褶皱带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大陆弧岩浆岩的Pb同位素范围,介于印支地块玄武岩和泰国-老挝S-型花岗岩及相关矿床的Pb同位素组成之间,指示班康姆矿床的Pb来自壳幔混合源。本文S-Pb-He-Ar同位素结果及区域Cu-Au成矿过程的岩石地化研究,表明班康姆矿床Cu、Au主要来自地幔。与典型矽卡岩Cu-Au矿床的S-Pb-H-O同位素及矽卡岩矿物流体包裹体盐度特征的对比,结合前人的火山气热液交代火山岩形成矽卡岩的实验结果,认为班康姆矽卡岩型Cu-Au矿床的形成机制为深部出溶的气相为主的含矿岩浆流体沿断裂上升到浅部交代安山岩或大理岩并经历了流体混合、沸腾及矿石沉淀等过程。  相似文献   

8.
冯守忠 《地质与资源》1993,2(4):270-276
西岔、金厂沟金矿床是层控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其成矿时代为印支期至燕山早期。地层岩石中元素丰度及其演化资料表明,本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具双重性,即有来源于地层,也可能有部分来自岩浆岩。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西岔金矿床δ34S=1.9‰-7.4‰;黑厂沟金矿床δ34S=3.3‰-5.1‰,二矿床疏同位素组成基本相近,表明硫源相似。δ34SH2o值=5.3‰-6.4‰;δ13C=-6.1‰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氯化物水型。成矿温度集中于142-290℃。由此推断矿液水可能是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水。矿液中碱可能来源于地层。  相似文献   

9.
长城岭矿区位于南岭成矿带与钦杭成矿带的叠合部位,发育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同时产出锑铅锌多金属矿床和铷等稀有金属矿床,锑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对与锑铅锌矿共生的脉石矿物方解石开展Sm-Nd同位素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C-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1)方解石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51.5±3.2 Ma,表明锑铅锌矿是南岭燕山期成矿大爆发产物,与矿区内花岗斑岩型铷矿(222.5±1.8Ma)属于两期不同成矿作用的产物;(2)方解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Y/Ho-La/Ho分布特征显示方解石为同源热液产物;不同矿物组合的方解石稀土元素变化特征表明,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的稀土元素总量随成矿作用进行而减少;较负的Eu异常值指示,原始成矿流体亏损Eu元素;(3)热液方解石δ13CPDB值为-5.12‰~-0.63‰,δ18OSMOW值为3.80‰~12.69‰,具有明显较低的δ18OSMOW值,表明成矿CO2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扎拉格阿木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大兴安岭中南段西坡发现的中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矿床产出于二叠纪花岗闪长岩体与中二叠统哲斯组外接触带,矿体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毒砂、闪锌矿、方铅矿和银黝铜矿等。本文通过H、O、S和Pb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试图查明该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进一步探讨矿床成因。结果显示,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为-4.5‰~0.2‰,金属硫化物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8.663~18.040、15.655~15.528、37.992~38.709;成矿流体的δ18O值为-8.5‰~-7.5‰,δDV-SMOW值为-115.5‰~-98.1‰。结合大兴安岭中南段构造-岩浆演化背景认为,扎拉格阿木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幔,上升过程中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物...  相似文献   

11.
云南大宝山铜矿是雪龙山成矿带规模较大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床。文章通过对该矿区黄铜矿+石英+方解石+菱铁矿矿脉中白云母进行40Ar/39Ar定年,获得白云母40Ar/39Ar法年龄为26±2.5 Ma,代表大宝山铜矿的年龄; H、O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是以大气降水为主并含有部分岩浆水的建造水; S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主要金属矿物的δ34S值为-5.4‰~+1.3‰,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 C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地幔,并受大气降水影响。根据围岩蚀变及围岩中Cu丰度等特征,推断大宝山铜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2.
加甘滩金矿床是西秦岭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合作矿集区近年发现的资源量最大的金矿床。金矿体赋存在中上三叠统细碎屑岩中,矿体的产出受NW向逆冲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呈雁行状、羽状分布,矿体形态为板状、脉状、分叉状。矿床热液期主成矿阶段矿物组合为石英-黄铁矿-毒砂-辉锑矿-自然金。为进一步查明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分析矿床成因,本次在矿床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氢-氧-硫-铅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加甘滩金矿主成矿阶段石英包裹体类型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其中,富液相两相包裹体最为常见。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均值为248.67℃,盐度均值为3.78‰NaCl,具有中低温、低盐度的特征;石英δ18OH2O值为10.42‰~13.82‰,δD值为-101.2‰~-93.2‰,成矿流体组成较复杂,可能既有岩浆水,也有变质水的参与。主成矿阶段黄铁矿和毒砂δ34S值为-13.4‰~-7.5‰,可能来源于岩浆作用或变质沉积地层;铅同位素组成相似,主要来源于造山带铅,有部分上地壳铅和地幔铅加入。加甘滩金矿床成因类型为...  相似文献   

13.
吉尔吉斯斯坦北天山构造带的矿床学数据缺乏,制约了天山造山带境内外成矿对比。布丘克金矿床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北天山构造带中部。金矿体为石英复脉,呈带状发育于NWW向韧性剪切带中。矿体倾向SSW,倾角60°~70°,赋矿围岩主要为侵入于早古生代变质碎屑杂岩中的正长斑岩。布丘克金矿床成矿期石英流体包裹体观察、石英H-O同位素、硫化物S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布丘克金矿床石英脉中包裹体大小集中在2~10μm之间,类型以H2O-CO2型、富CO2型、水溶液型包裹体为主,成分以富CO2、含CH4为特征。成矿流体具有中温(200~320℃)、低盐度(3%~7%NaCleqv)特征;石英δDV-SMOW值介于-108.1‰~-90.2‰之间,δ18O流体值介于4.86‰~9.26‰之间;黄铁矿δ34S分布在0‰左右(-0.9‰~1.6‰)。综合本文数据、矿床地质特征、区域地质资料,本文认为布丘...  相似文献   

14.
江西众埠街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是近年来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为研究众埠街矿床成矿作用,对成矿阶段的石英、方解石开展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研究,采用闪锌矿Rb-Sr定年方法测定众埠街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通过闪锌矿Sr同位素初始比(87Sr/86Sr)i判断成矿物质来源。测得闪锌矿Rb-Sr等时线年龄为359±7 Ma,表明铅锌成矿期为早石炭世。闪锌矿Sr同位素初始(87Sr/86Sr)i值介于0.6937~0.7163之间,平均值为0.709,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合。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均一温度范围为154~310℃,盐度范围为0.70%~5.70%NaCleqv。石英氢-氧同位素结果显示,δDV-SMOW值变化范围为-75.4‰~-58.1‰,δ18OH2O值为1.0‰~8.1‰。综合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  相似文献   

15.
哈什吐钼矿床是近年来在大兴安岭中段地区新发现的矿床,矿体产出于花岗岩体内,是一个与酸性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的内生金属矿床.矿床金属矿物组成主要为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毒砂等.包裹体研究表明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液体包裹体(Ia型)、气体包裹体(Ib型)、含子晶包裹体(Ic型)及熔融包裹体(II型)构成.不同类型包裹体共存产出表明这些包裹体大都经历了流体沸腾作用.包裹体均一测温表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变化于250~500 ℃,熔融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变化于750~950 ℃.计算得到流体盐度、压力和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49% NaCl eqv、5~100 MPa、0.7~1.1 g/cm3.包裹体研究表明哈什吐钼矿床成矿流体为一种高温度、高盐度、高压力、中高密度且含一定量CO2的流体,该流体可归属为H2O-NaCl-CO2-SO42-体系.硫化物的δ34Sv-cdt(‰)变化范围为0.4‰~3.8‰,计算得到成矿流体的δ34SH2S(‰)变化范围为1.1‰~4.7‰,硫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作用与深部岩浆作用有密切联系.矿床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发生了流体沸腾和混合作用,显著的减压沸腾作用是造成成矿体系发生大量硫化物沉淀的主要机制.哈什吐钼矿床的发现对该区寻找岩浆热液型的内生多金属矿床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该区找矿勘探应重视岩体与不同岩性岩石及构造带的接触部位以及岩体与构造断裂交汇的部位.   相似文献   

16.
甘肃武都金坑子金矿床位于碧口地块北缘西秦岭南成矿亚带。本文为探讨金坑子金矿床成因,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H、O、S同位素组成及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体产于千枚岩与灰岩岩性不整合面及其附近的断裂破碎带中,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不同成矿阶段石英的δDH2O-VSMOW值范围为-81.4‰~-67.5‰,δ18OH2O-VSMOW值范围为7.51‰~10.55‰,显示成矿流体早期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水,晚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黄铁矿δ34S值变化范围为-0.7‰~0.6‰,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并有地层物质加入;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55.6~304.0℃,盐度(w(NaCl))为0.53%~13.29%,显示成矿流体具中温、中低盐度和富含CO2的特点。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金坑子金矿床成因类型为印支晚期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吐拉苏铅锌矿床是新疆西天山吐拉苏盆地中的代表性贱金属矿床之一。矿体赋存于晚古生代大哈拉军山组凝灰岩中,受南北向张性断裂控制。矿石中主要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石英和方解石,发育晶洞状、晶簇状、梳状、角砾状等代表开放空间的充填构造。赋矿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72.5±4.3 Ma,形成于北天山洋向伊犁-中天山板块之下俯冲的背景。含矿石英中发育大量富液相水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w(NaCleq)分别集中于130~210℃和8.1%~16.9%之间],偶见富气相水两相包裹体、纯气相水包裹体和含固相子晶三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和矿石组构特征综合表明,流体沸腾及其伴随的温度降低是Pb、Zn沉淀的重要机制。方铅矿δ34S范围为-2.2‰~-0.5‰,显示出岩浆硫的特征。方铅矿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分别为18.208~18.264、15....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祁漫塔格-都兰成矿带是以铁铜多金属为主的成矿带,其矿产丰富但研究程度较低。双庆铁矿床是该成矿带上的典型矿床,目前尚未系统开展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稳定同位素分析测试研究表明,该矿床自含磁铁矿石英脉到石英硫化物阶段,流体性质略有改变。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13.7℃~327.8℃,盐度变化范围为0.53%~6.14%,密度变化范围为0.703~0.888g/cm3,属于中高温、低盐度、低密度流体; 从变化可知, 随着成矿作用继续进行,成矿均一温度与流体盐度有一定程度降低。磁铁矿的δ18OV-SMOW 变化范围为4.4‰~10.8‰,表明磁铁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幔源;热液硫化物的δ34SV-CDT 值分别为0.9‰和-0.1‰,平均值为0.4‰,具陨石硫特征,反映了火成硫和深源硫的来源特点;热液方解石的δ13CV-PDB 变化范围为-6.3‰~-5.2‰,表明其碳质来源于深源花岗岩浆,结合δ18OV-SMOW 的-33.8‰~-18.3‰变化范围,通过碳氧同位素研究结果推测其碳质可能主要来自花岗岩浆,后期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石英中δD-δ18OH2O 结果表明,双庆铁矿床早期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为主, 晚期有大量大气降水的加入, 即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  相似文献   

19.
阿日特克山铜钼矿床位于柴北缘中北段,为近年来新发现的隐伏斑岩型矿床,矿体产出于海西晚期—印支期花岗闪长(斑)岩和古元古代达肯大坂岩群接触部位。为探讨该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机制,本文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不同类型矿脉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将热液成矿期次划分为成矿早期石英阶段、成矿期辉钼矿-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和成矿晚期石英-方解石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阿日特克山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以Ⅰ型(富液相L+V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Ⅱ型(富气相L+V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Ⅲ型(含子矿物三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显微测温及包裹体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体系为中高温、中低盐度、中高密度的NaCl-H2O体系,至成矿晚期,流体性质变化为低温、低盐度、高密度流体,矿床形成深度为0.40~4.00 km。氢氧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δDV-SMOW值为-92.9‰~-78.4‰,δ18OH2O值为-7.4‰~2.0‰,表明成矿流体以混合流体为主,随着成矿流体的演化,有更多的大气降水不断混入。矿石中金属硫化物δ34S值处于9.4‰~11.7‰之间,平均值为10.2‰,表现出明显的地层硫特征,为岩浆热液与围岩地层相互作用所致。综上认为,阿日特克山铜钼矿床为矽卡岩型-斑岩型矿床,形成于海西晚期—印支期俯冲碰撞构造环境,混合成矿流体强烈的不混溶作用为斑岩型铜钼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理清沉积层状重晶石、毒重石矿床成因机制及其差异成矿的控制因素,对南秦岭-大巴山地区下寒武统地层中不同成矿特征的钡矿床开展了矿物学和碳-硫-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内沉积钡矿床有以重晶石为主或以毒重石为主的类型;矿石中碳酸盐矿物具有负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Carb为-26.1‰~-6.3‰),重晶石具有非常大的硫、氧同位素分馏(δ34SBrt为25.1‰~62.2‰,δ18OBrt为12.2‰~18.9‰和δ18O/δ34S≈0.1),反映成矿时有强烈的甲烷驱动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毒重石等碳酸盐矿物和重晶石的锶同位素组成较为一致,都具有宽的87Sr/86Sr变化范围(0.7070~0.7103)和低的87Sr/86Sr值(~0.7070),指示成矿流体可能是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富金属热液,热液流体在运移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