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山西大同煤田地层及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鐘堂 《地质论评》1957,17(1):64-77
一.引言山西大同煤田為我國著名的大煤田之一,位於華北山西省北部,跨大仁、左雲、右玉、平魯、朔縣等五縣,面積廣闊,儲量豐富。煤田東北15公里為大同市,乃北京通包頭的中途大站,另有同蒲鐵路以此為起點南經太原而達黃河北沿之風陵渡,交通方便。  相似文献   

2.
夏湘蓉  劉輝泗 《地质论评》1939,4(Z1):225-230
樂安江有二源:正源曰婺河,出婺源縣北境;東源曰洎水,出德■玉山二縣間之叢山中(即懷玉山脈)。二水會於樂平縣  相似文献   

3.
張人鑑 《地质论评》1937,2(5):449-452
河南中部,黄河以南,產煤區域,雖有十餘縣之多,然所產者多屬無烟煤,而產烟煤區域,則僅禹縣,宜陽,臨汝,賓豐,魯山等縣而已。禹縣煤田,近為國人所注意,宜陽煤田,亦有修築支路積極開發之說,惟臨汝烟煤區,尚未有注意及之者,蓋因河南省境內,產煤之地甚多,而臨汝煤區,距鐵路較遠,運輸稍  相似文献   

4.
王晓青  靳鳳桐 《地质论评》1939,4(6):435-454
緒言天柱錦屏二縣,舆湘省西陲之會同靖縣交界。其间震旦紀地層颇为发育,構成一大背斜層,軸向約近東北——西南。出露於其兩翼之较新地層,在东者有会同縣城南二十里連山一带  相似文献   

5.
常隆慶 《地质论评》1938,3(3):251-292
緒言民國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下午二時半,四川茂縣所屬之疊溪,忽然發生大地震,事前無微震,嗚聲及任何预告,即時山崩城陷,岷江断流,積水成湖。一切建築及人畜,皆羅浩刦,劇震時間僅及一分鍾。疊溪周圍三十里内之山陵川澤,全部崩壞。直接感受破壞震之地,南至茂縣,北至鎮平,東至樺子林馬(?)山地  相似文献   

6.
附圖二版水東煤田久經開採,故其附近地質頗爲人所注目,至此調查者,前後計有丁文江、葉良輔、李捷、王恆升、李春昱、孟  相似文献   

7.
張人鑑 《地质论评》1940,5(Z1):101-104
位置狂口鎮黄鐵礦,位新安縣城北,黃河南岸,東西沃村一帶距新安縣城約七十華里,東南距洛陽縣城約九十華里。地處中山,坵嶺起伏,路多不平。惟新安縣城北二十華里,自石龍  相似文献   

8.
李捷  張文佑 《地质论评》1937,2(2):141-146
女山舊名玉環山,以其狀似指環故名。位於安徽盱眙縣西境,居明光車站北七十里。孤立於女山湖之東岸,臨近入淮之口。  相似文献   

9.
青海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孫健初 《地质论评》1938,3(5):507-512
引言青海湖位青海省之東北部,約佔東經一百度十三分,北緯三十六度五十分。由西寧前往,經湟源縣至日月山約一百七十里,沿途多寬谷,土質肥沃,田疇棋佈,農村頗多,爲青省富  相似文献   

10.
周則岳 《地质论评》1938,3(3):327-328
君諱德森字暢蘭,世居湖南岳陽縣之新牆,君幼失恃,所遇甚苦,稍長矢志於學,初畢業岳陽中學,繼入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習採冶科,於民國十年卒業。嘗任岳陽平民工廠主任,及縣立中學教員,皆爲時甚暫。旋入東南大學,習地質,  相似文献   

11.
常隆慶 《地质论评》1938,3(5):513-520
一位置龍王洞煤田,位四川之江北县,位于重慶東北約九十里,南距嘉陵江岸約四十里;为一背斜层,係由华鎣山之东翼分支而來。完整之背斜,自秦家場起,向西南延伸,至悅來場東侧  相似文献   

12.
徐瑞麟 《地质论评》1940,5(5):391-398
緒言西灣煤田自其蘊量觀之,封無若何價值,但於地質上,因(?)有許多可供討論之問題,故凡考察西灣煤田者,幾無不感覺濃厚興趣。近年來,研究者多,真相漸明,如煤系下部之下石炭紀地層,已得樂森璕確定,煤系上部之砂岩,由田奇(?)興作者之認識,亦已得解决。更經謝家榮主植等之探討,對煤系之地質時代與煤田東部之構造,得以水落石出,奠定初步調查之  相似文献   

13.
蔣安 《地质论评》1957,17(3):324-334
一.引言位置:貴州西部鉛鋅礦分佈很廣,各縣均有露佈。分佈範圍北到畢節、赫章,南至晴隆、普定,東至織金,西至雲南東部邊境(北緯25°45′—27°20′,東經104°—105°45′)。水城約位於此範圍的中央,東距貴陽180公里,南西距昆明270公里(圖1)。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受奥陶系灰岩(简称"奥灰")水威胁的工作面能否采取放顶煤开采,选择准格尔煤田黄玉川煤矿研究奥灰突水机理。该矿6上煤底板承受奥灰水压为0~4.49MPa,隔水层厚度为54.296~75.78 m,6上煤底板奥灰突水系数为0~0.085 MPa/m,绝大部分区域小于临界突水系数0.06 MPa/m;而一盘区巷道掘进遇断层时曾发生多次突水,说明该区具有不同的突水机理。矿井断层、裂隙发育,存在隐伏陷落柱,对断层、陷落柱的放水试验发现,北北东向地质优势面控制奥灰含水层富水性。在黄玉川煤矿216上01工作面,通过定水头压水试验测得底板最大破坏深度为34.9 m,阐明了准格尔煤田底板奥灰强渗通道耦合底板破坏的突水机理,改变了从纵向上认识底板奥灰突水的传统,从平面上施工小角度定向长钻孔探查垂向强渗通道,并进一步局部注浆加固,解决了采掘过程中的奥灰水害。  相似文献   

15.
吉俊阁 《地下水》2008,30(6):119-120
通过对桑树坪煤矿井巷出水特征及钻孔抽水试验结果的论述,进一步说明了渭北煤田奥灰水的不均一性,对渭北煤田开采10号(澄合、蒲白矿区)或11号煤层(韩城矿区)及开发和利用奥灰水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張兆瑾 《地质论评》1940,5(Z1):91-92
貴州東南部有甯鄉式鐵鑛,前人尚無知者,作者則見之於八寨三合兩縣。特性有四:一、篇層狀赤鐵鑛;二、俱鮞狀結構:三、鐵鑛層之上下壁,偶真海綠石砂岩:四、鑛層僅限於泥盆紀之上部。查本式鐵鑛於中國西南各省,如贛、鄂、湘,  相似文献   

17.
李捷 《地质论评》1936,1(3):311-322
此段地質係民國二十二年所調查,因吾師丁在君先生對於西南地質礦産,素極關心,其生前於川湘雲貴以及廣西等省,貢獻特多,西南地質系統得以奠定基礎者,丁師之功居多也。本段地域雖狭,但屬丁師注意之區,故草此篇,藉作紀念。黄金寺門均位於羅城縣治東北四十里,黄金圩在北,寺門圩  相似文献   

18.
李悅言 《地质论评》1937,2(4):377-388
一 緒言山西垣曲縣及河南澠池縣之第三紀初期地層,在一九一六年首為瑞典人安特生發見,迄至一九二一年安氏方復去該地作詳細研究,由其所採之化石,安氏認其應属於始新統,但未能確  相似文献   

19.
地質界消息     
《地质论评》1940,5(3):265-270
本會臨時會記錄本會於二月一日假小龍坎四川省地質調查所講演室舉行臨時論文會,主講人及講題如下: 一、朱森四川灌縣彭縣地質問題之檢討。  相似文献   

20.
奥灰岩溶水是淮南煤田目前A组煤层开采水害威胁主要突水水源,预测和超前防治对于A组煤层安全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采用地下水系统分析、统计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对潘二矿“5.25”奥灰突水前后岩溶地下水动态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了数值模型,对比了防治方案,结果表明:奥灰水与太灰水之间水力联系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性,其中与C3III组含水层间水力联系密切,而与上部C3I、C3II组联系较弱;模拟结果间接反映了奥灰浅部裂隙、溶隙、岩溶塌陷较为发育,而深部岩溶发育相对较差;在防治方案上,将疏水降压与区域治理相结合是最佳方案,研究成果为矿井及类似矿山岩溶水害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