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根据计算地倾斜负荷潮的积分Green函数方法,计算了全球Schwiderski海潮模型K1、O1分波在中国大陆产生的地倾斜负荷潮,绘制了K1、O1分波负荷潮椭圆及其长轴迹线,沿长轴方向分量的等潮时线,长、短半轴等值线诸地倾斜负荷潮参量在中国大陆境内的分布图,给出了它们的空间分布图象,为国内的地倾斜固体潮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M2波理论应变潮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研究和讨论了我国大陆固体潮和海潮负荷效应的M2波理论应变潮汐模型。推导了球扇波应变张量大地系数和计算公式,着重研究和计算了M2波海潮应变负荷效应,讨论了计算方法,计算中采用了到目前为止最新的Schwiderski(M2)全球海潮图和沈育疆近中国海潮汐图;给出了40个点的负荷效应结果,并绘制了中国大陆固体应变潮、海潮应变负荷效应同相位,相差π/2相位以及总效应的应变花。为理论研究,观测资料的分析和改正提供了理论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计算应变负荷潮的积分Green函数方法,计算了全球Schwiderski海潮模型M2分波在中国大陆产生的应变负荷潮.根据负荷潮的分布特点,中国大陆大致可以分成以东经100°为界的东、西两个区域.在东区,负荷潮主要受太平洋海潮的控制;在西部内陆地区,除太平洋海潮外,它们还明显地受印度洋海潮的影响.根据本文计算结果绘制的M2分波应变负荷潮在中国大陆的地理分布图,为如何正确考虑M2分波负荷潮对应变固体潮观测结果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Lp相关的基本概念、定义及性质。特别分析了P=1的L1相关与普通相关不同的特点,并将之应用于地震信号速度谱分析。本文分析了速度信息寄载于地震记录中的基本特点,并采用L1相关技术进行速度分析。结果表明,它比普通相关及符号位相关能更充分地提取地震信号中的速度信息,从而提高速度谱的质量和抗干扰能力。L1相关不用乘法运算,因而大大减少了运算量。 使用新方法和普通方法对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信号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说明新方法的改善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5.
海洋潮汐对地倾斜固体潮观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四种不同作者给出的海洋潮汐图,用 Farrell 给出的 Green 函数进行卷积积分法,计算了海潮 M_2分波对我国北京、泰安等十二个观测站地倾斜固体潮的影响。并对沙城、巴林和泰安地倾斜固体潮观测值进行了海潮改正。  相似文献   

6.
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云南地倾斜定点形变M2波月潮汐因子精度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地倾斜定点形变仪器运行情况、气象因素、人为因素、地震等干扰因素,以期为地倾斜定点形变观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福建地区厦门、漳州、莆田、南平、龙岩5个台站地倾斜固体潮观测资料,分别计算了地震平静期的倾斜固体潮潮汐变化特征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除此之外还对固体潮特征进行了地球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地区海潮是决定倾斜固体潮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计算地倾斜负荷潮的积分Green函数方法,计算了全球Schwiderski海潮模型K_1、O_1分波在中国大陆产生的地倾斜负荷潮,绘制了K_1、O_1分波负荷潮椭圆及其长轴迹线,沿长轴方向分量的等潮时线,长、短半轴等值线诸地倾斜负荷潮参量在中国大陆境内的分布图,给出了它们的空间分布图象,为国内的地倾斜固体潮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黄石台ORBES-81型石英伸缩仪的应变固体潮观测资料作了分析计算,其调和分析结果为:对O1波,振幅因子0.4219,相位滞后6°36';对M2波,振幅因子0.4256,相位滞后-4°42'.同时,讨论了海潮引起的负荷潮汐应变的改正问题.模拟计算发现负荷潮汐应变与体潮应变大致为同一量级,文中列出了海潮改正后的结果,并作了讨论.最后,对黄石台伸缩仪的架设方位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CO2浓度升高对稻田生态系统碳(C)氮(N)循环具有重要作用,阐明CO2浓度升高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是农业生产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讨论了不同CO2浓度升高状况和田间管理措施条件下CO2浓度升高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可为未来气候条件下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整体平均而言,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稻田CH4排放(增幅为23%,P<0.05),同时显著降低稻田N2O排放(降幅为22%,P<0.05).CO2浓度升高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程度与CO2熏气年限和CO2浓度梯度有关.CO2熏气年限≥10a时,CO2浓度升高同时显著降低稻田CH4和N2O排放,降幅分别为27%和53%(P<0.05);随CO2浓度梯度上升,CO2浓度升高对稻田CH4排放的促进作用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而对稻田N2O排放的影响则由促进作用变为抑制作用.不同N肥施用量、秸秆还田、水分管理和水稻品种等田间管理措施不同程度地影响稻田CH4和N2O排放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无秸秆和半量秸秆还田时,CO2浓度升高显著促进稻田CH4排放(增幅分别为27%和49%,P<0.05),而全量秸秆还田时,CO2浓度升高对稻田CH4排放无显著影响(P>0.05);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CO2浓度升高对稻田N2O排放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对比持续淹水,间歇灌溉条件下CO2浓度升高减弱了对稻田CH4排放的促进作用,却增强了对稻田N2O排放的抑制作用.未来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建议推广全量秸秆还田和间歇灌溉相结合的稻田管理措施,并辅以优化N肥管理和选育"高产低排"水稻品种等方法,达到最优的"增产减排"效果.此外,有必要进行多尺度、多要素和多方法的综合研究,以期有效降低稻田CH4和N2O排放对CO2浓度升高响应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选择黑龙江省延寿地震台CZB-1型竖直摆倾斜仪2005年的固体潮观测资料,提取了2005年7月25日黑龙江省林甸M5.1和9月19日内蒙古牙克石M4.7地震前,倾斜固体潮半日波(M2)的潮汐因子γ及相位滞后因子Δφ等参量,综合分析了中强地震前区域倾斜形变潮汐的短临变化特征。认为:1)对潮汐频段参数潮汐因子、相位滞后因子异常信息进行提取,有利于捕捉地震前兆异常。2)潮汐因子的变化特征从时间上给出了震源的短临前兆信息。从图形变化看,这种变化过程可归纳为趋势性背景变化→增大(或减小)→极值→恢复→等待→发震。3)固体潮调和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图形变化稳定、异常突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1990年5月黑龙江省汤原4.7地震前后依兰台地倾斜固体潮汐畸变曲型图象的形态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张翼  冯英  马学军 《高原地震》2005,17(3):53-58
采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对新源台倾斜固体潮整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倾斜固体潮鸩波潮汐因子变化曲线。分析其震兆异常特征,给出了新源台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异常标准,结果发现异常与周围200km范围内的5级以上地震对应较好,具有较高的预报效能并通过了尺值评分检验。  相似文献   

14.
地倾斜固体潮分析中根据固体潮汐的畸变、趋势、上升、下降、转折等变化特征,提取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本文基于地倾斜固体潮汐可计算的特点和时程变化特征,提出一种新的地倾斜异常提取定量方法和指标。经过对延庆地倾斜固体潮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预测误差比特征参量在中强地震前存在明显的前兆变化,说明预测误差比特征参量的计算模型是合理的,结果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易门地倾斜前兆综合分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挚  杨建忠 《地震研究》1993,16(2):138-147
本文应用莱柯拉兹滤波和别尔夫捷调和分析方法,对易门地倾斜固体潮观测资料进行处理;结合测点附近的区域地质构造特点、地震活动性和误差理论进行综合分析。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易门地倾斜固体潮观测稳定,精度亦佳;测点地区内的大震前,均有前兆异常存在;测点所在地震带内的中强震前,有前兆异常存在;测点附近较近地区的中强震前,有时有前兆异常存在;大震及其前兆对地倾斜观测精度有直接影响;大震前存在一种集群性多台、多手段、多方法的前兆异常现象;在未来的一年时间内(1991年),云南地区不存在七级以上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我国历史与现今中强以上地震的发震时刻与倾斜固体潮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震发震时刻位于震中区当天倾斜固体潮的峰值时段上。孤立型地震的发震时刻往往与震中区倾斜固体潮极大值对应;原地重复发生的地震,其发震时刻所处的倾斜固体潮背景相同;逼近地震与主震发震时刻的倾斜固体潮背景相同的占70%;大震后有60%的强余震与主震发震时刻的倾斜固体潮背景相同。据此,成功地预报了门源6.4级地震后的较大余震。  相似文献   

17.
地倾斜观测资料的归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我国地倾斜观测仪器设置的实情,推导出由任意两方向设置的倾斜仪观测资料计算地倾斜角及其倾斜方位角有的通用公式,以及归算至南北、东西方位的公式。用本文的公式对泰安台两种类型倾斜仪观测进行了归算,归算后其倾斜固体潮曲线同就变化,相关性明显增强。对大同-阳讥Ms-6.1地震前的倾斜异常资料也进行了归算,归算后异常也比较明显。最后,作用还对我国地倾斜观测资料的归算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8.
分频段排干扰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处理连续观测数据过程中,有时信号呈现出周期变化,如固体潮观测值中的潮汐信号等.直接对信号进行处理,如拟合、回归、调和分析等,是最常用的方法.当低频噪声背景和高频噪声均较强时,信号频率域(可称之为有用频段)内的信号被淹没了.直接提取信号较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本文试图利用分频段排干扰的方法,先将低频噪声和高频噪声分别排除掉,以便于进一步分析处理.本文实例计算表明,通过这样处理的应变固体潮观测资料,突出地显示了固体潮曲线的变化特征,而处理前的资料所对应的观测曲线,其固体潮汐的变化特征被噪声淹没了.  相似文献   

19.
将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地下水位潮汐资料计算中来,从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物理机理,从理论上论证可以应用地下水位观测资料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并研究出利用地下水位对固体潮响应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方法。经此方法计算了河北省万全、昌黎和河间3口水井多年的B井水位的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分析了1996年包头6.4级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