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海水入侵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海水入侵(Sea Water Intrusion)是现代社会中具有特色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它在大量开采地下水的沿海地区表现为海水(或古海水)以各种方式向内陆的入侵。由于它所具有的动态变化快、潜在危害大、难以治理等特点,使它比海水沿入海河流的倒灌对人类的影响更大。近年来,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日趋活跃。本文是对这一研究的现状与问题的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
针对海水入侵现状评价中单指标(Cl-或矿化度)评价方法的片面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本文将熵值理论和属性识别模型相结合,建立了熵权属性识别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滨海地区海水入侵现状评价中。以潍北平原8 个海水入侵实测点为应用实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潍北平原大部分地区海水入侵属于轻度侵染,水质为微咸水,东部地区(6、8 号点位)在5 月份海水入侵属于较严重侵染,但在11 月份侵染程度减缓,可能的原因是气候因素(降水增加、海平面上升)以及人为因素(地下水抽水量减少)等共同影响的结果。同时,5 月及11 月各个测点海水入侵侵染排序略有差异,但是差异较小。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通俗易懂,计算方法简洁明了,便于掌握和应用,为海水入侵现状评价提供了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莱州湾地区受海水入侵的影响,水质咸化、土壤盐碱化、农业减产等问题严重。本文根据实际调查和水文地质资料,对莱州湾东岸典型地区海水入侵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基于VisualModflow-SEAWAT和MT3DS模块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模拟海水入侵发展趋势。经预测,未来10年该区海水入侵速率逐渐减弱,呈衰退趋势,研究区海水入侵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东岸地区海水入侵三维溶质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运用FEFLOW软件建立珠江口东岸地区海水入侵三维溶质模型,并利用研究区水位和水质的动态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识别和校正。运用模型进行情景模拟,预测现状开采条件下地下水的水质演化趋势。预测2010年,第四系含水层海水入侵面积为115.98km2,基岩裂隙含水层海水入侵面积为89.36km2,2020年,第四系含水层海水入侵面积为106.83km2,基岩裂隙含水层海水入侵面积为82.76km2。预测结果表明:在现状开采条件下,第四系和基岩裂隙含水层海水入侵程度有所缓解,海水入侵面积逐渐减少,Cl-高浓度区域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5.
河北沿海海侵灾害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中以包含海进、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的广义“海侵”概念,论述河北沿海地区海侵现状及其危害,探讨海侵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评估海侵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潍河下游地区海咸水入侵动态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鸿汉  张永祥 《地理科学》1996,16(3):224-231
以潍河下游为研究区,采用趋势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海咸水入侵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规律进行定量研究,指出产生海咸水入侵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淡水资源,必须科学控制地下淡水资源开采量,以防治海咸水入侵。  相似文献   

7.
文中以包含海进、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的广义"海侵"概念,论述河北沿海地区海侵现状及其危害,探讨海侵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评估海侵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获取秦皇岛洋戴河平原地下潜水和海水的水化学统计特征,据此优选出4项海水入侵评判指标,建立各评判指标的背景值及指标等级体系,并将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起来评价研究区潜水含水层的海水入侵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氯离子Cl-、电导率EC、溶解总固体TDS和潜在盐度是指示本区潜水含水层海水入侵程度的最佳指标,其判别海水入侵发生的下限值分别为250 mg/L、1 250μs/cm、700mg/L和8.5 meq/L;洋戴河平原潜水含水层的海水入侵程度总体上为中等水平,洋、戴河间浦河一带的潜水含水层海水入侵程度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9.
依据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分析探讨了长江河口的海洋自然灾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措施.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海洋自然灾害主要有海平面上升、风暴潮增多、咸水入侵加剧、沿江环境污染严重等.造成海洋自然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引起风暴潮、海岸侵蚀、咸水入侵等海洋灾害数量的增加和强度的增大.长江河口的防灾减灾是一项社会减灾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多行业的共同协作.  相似文献   

10.
依据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分析探讨了长江河口的海洋自然灾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措施.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海洋自然灾害主要有海平面上升、风暴潮增多、咸水入侵加剧、沿江环境污染严重等.造成海洋自然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引起风暴潮、海岸侵蚀、咸水入侵等海洋灾害数量的增加和强度的增大.长江河口的防灾减灾是一项社会减灾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多行业的共同协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滨海湿地面临着持续退化和损失的风险,其中气候变化通过海平面上升、海水表层温度上升、风暴潮、海水入侵和海岸带侵袭,以及海洋酸碱度变化等一系列影响,导致了沿海湿地的退化与消失,制约了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总结中国湿地退化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湿地的影响,并从自发性适应和计划性适应两个方面探讨了潜在的滨海湿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对策。认为将来可进一步加强对滨海湿地气候变化影响与响应机制的监测和研究,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培养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莱州湾南岸是我国典型的咸水入侵区,古环境变化构成了现代咸水入侵发生的背景。本文通过对潍河下游地区A1、A5孔岩芯系统的孢粉、有孔虫、粒度、14C及热释光测年资料的分析,结合100余个钻孔的沉积特征,论述了莱州湾南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化特征。本区经历了三次明显的冷暖气候波动,三次显著的暖湿期为85~76kaBP、50~24kaBP、10~4kaBP,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这三个时期分别与晚更新以来的三次海侵相对应,与相邻区域相比,全新世海侵开始早、结束晚;两次冷干期为76~50kaBP、24~10kaBP,分别对应于早大理冰期、晚大理冰期,为陆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3.
孟加拉国沿海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灾害较多而归属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约有3500万人生活在这里,他们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盐水入侵、砷和铁等重金属对水源的污染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异常事件加剧了沿海地区特别是西南沿海地区饮用水安全危机。本文以孟加拉国Satkhira地区的沿海Tala upazilas为例开展研究,采用基于GIS的多尺度分析方法来确定未来淡水缺乏解决方案和水源的选择,为此进行了问答式现场调查,收集研究区详细资料,以找到合适的水危机解决方案。基于浅层和深层两个不同含水层的资料(它们是饮用水主要来源的含水层水质),对不同水源的潜力和服务区域、社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用水类型以及相应的水源和用水需求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由于这里的地下水受砷、铁、盐碱污染,地表水又因管理不当而不能充分利用,在研究区及其附近很难找到其他的安全水源。在某些情况下,地表水在风暴潮期间由于高盐水的闪蒸和咸水养殖业的渗漏而遭污染。考虑到各种限制条件并结合现场数据、路网、聚落点位置、需水量等地理空间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符合社区饮用水需求的潜在水源点的分布位置,并提出了一些预防饮用水水危机和地表水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孟加拉国沿海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灾害较多而归属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约有3500万人生活在这里,他们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盐水入侵、砷和铁等重金属对水源的污染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异常事件加剧了沿海地区特别是西南沿海地区饮用水安全危机。本文以孟加拉国Satkhira地区的沿海Tala upazilas为例开展研究,采用基于GIS的多尺度分析方法来确定未来淡水缺乏解决方案和水源的选择,为此进行了问答式现场调查,收集研究区详细资料,以找到合适的水危机解决方案。基于浅层和深层两个不同含水层的资料(它们是饮用水主要来源的含水层水质),对不同水源的潜力和服务区域、社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用水类型以及相应的水源和用水需求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由于这里的地下水受砷、铁、盐碱污染,地表水又因管理不当而不能充分利用,在研究区及其附近很难找到其他的安全水源。在某些情况下,地表水在风暴潮期间由于高盐水的闪蒸和咸水养殖业的渗漏而遭污染。考虑到各种限制条件并结合现场数据、路网、聚落点位置、需水量等地理空间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符合社区饮用水需求的潜在水源点的分布位置,并提出了一些预防饮用水水危机和地表水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 前言海水或海水型天然咸水,含有近饱和的硫酸钙。如果采用普通阴、阳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浓缩制盐,运行中有这样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一,在浓缩室的离子交换膜表面上,将有硫酸钙垢类累积性沉积,引起槽电压逐渐增高,对这种垢类目前尚无特效简易清洗方法,必然导致停车拆洗,而不能维持较长时间正常连续运行;其二,对制盐为目  相似文献   

16.
海河流域河流季节化对地下水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在分析海河流域河流季节化趋势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河流断流给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及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深刻影响。研究认为 :河流季节化与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 ,河流季节化因地下水超采的日趋严重而愈演愈烈 ;反过来 ,愈演愈烈的河流季节化又极其深刻地影响着地下水的时空分布、补给条件及运动流场等方面 ,同时也给下游平原地区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河流功能衰退、湿地生态退化和水质恶化等。  相似文献   

17.
海河流域河流季节化对[2]地下水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分析海河流域河流季节化趋势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河流断流给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及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深刻影响.研究认为:河流季节化与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河流季节化因地下水超采的日趋严重而愈演愈烈;反过来,愈演愈烈的河流季节化又极其深刻地影响着地下水的时空分布、补给条件及运动流场等方面,同时也给下游平原地区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河流功能衰退、湿地生态退化和水质恶化等.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溶质运移模拟的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秀元  陈同斌 《地理研究》1998,17(1):99-106
可溶性化学物质在土壤中的运移和分布一般可以反映出多孔介质中溶质随着水分运(流)动的规律。文中系统地回顾了近二十年来土壤中溶质运动理论的发展和有关模型的应用概况,以期对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水盐运动等溶质运移模拟的理论和应用问题进行较全面的分析;讨论了水动力学弥散、宏观弥散、层状介质中的弥散、多组分溶质运移和非饱和带中溶质运移等问题,以及描述土壤中溶质迁移的主要模型和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海(咸)水入侵与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赵建 《地理科学》1999,19(6):525-531
利用山东莱州湾沿岸海水入侵监测剖面的水化学监测数据,从水化学指标与Cl^-含量的关系入手,采用不同侵染程度组段钭所选定的水化学指标对Cl^-含量作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海水入侵过程中浅层一上水水化学特征变化作了研究。研究表明,多数水化学指标及几项灌溉水质指标与侵染程度有较明显的宏观相关性,但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两个剖面分析数据的对比揭示出莱州湾东部与南部沿岸海水入侵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在楚科奇海获取的悬浮体样品进行悬浮体及其颗粒组分特征的分析,旨在了解楚科奇海悬浮体分布、成因特征以及其沉积学意义。研究发现,楚科奇海中部悬浮体浓度最低,而在靠近白令海峡的南部海域和中北部海域,中下层海水中发现两个悬浮体浓度高值区。楚科奇海阿拉斯加沿岸和巴罗峡谷底层海水中,悬浮体浓度相对较高。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楚科奇海南部和中北部中下层海水中的悬浮体,主要以硅藻为主,但这两个海域的硅藻优势种明显不同。阿拉斯加沿岸和巴罗峡谷中的悬浮体,以生物碎屑为主。结合楚科奇海温度、盐度资料,楚科奇海南部和中北部高浓度悬浮体分别受经白令海峡夏季入侵的太平洋海水和楚科奇海冬季残留水的控制,而阿拉斯加沿岸和巴罗峡谷中下层的悬浮体,则受阿拉斯加沿岸流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