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昌功 《地质通报》2009,28(203):378-383
中国信息研究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多方式的信息服务系统。中国国情决定了信息研究是该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中国信息工作的一大特点。中国地矿信息研究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了许多进展。信息研究工作作为一项专门的社会职能,必须有自己的理论认识作为指导,这种认识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在新形势下,中国信息研究工作正在由“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转变,这对信息研究工作的发展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相似文献   

2.
中国铀资源区域成矿特征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黄净白  黄世杰 《铀矿地质》2005,21(3):129-138
本文主要是论述中国铀资源区域分布规律性。根据中国区域构造形成、发展特点, 结合中国铀矿形成、发展特征, 总结了中国铀矿时空分布规律; 对比分析了世界产铀区铀矿的成矿环境,指出了中国铀成矿的区域属性; 重点论述了中国铀成矿域、铀成矿省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信息研究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多方式的信息服务系统.中国国情决定了信息研究是该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中国信息工作的一大特点.中国地矿信息研究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了许多进展.信息研究工作作为一项专门的社会职能,必须有自己的理论认识作为指导,这种认识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在新形势下,中国信息研究工作正在由"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转变,这对信息研究工作的发展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相似文献   

4.
<正>关键词中国恩菲2015年工作部署近日,中国有色暨中国恩菲2015年工作会议召开。中国恩菲董事长、党委书记陆志方出席并讲话,中国恩菲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伍绍辉作工作总结。陆志方对2015年中国恩菲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编制未来发展规划;二是深耕市场,精细管理,促进市场增量增效;三是降本降耗,稳健运行,推动产业资本运作;四是集聚资源,激发活力,确保公司技术优势;五是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六是确保企业安全发展;七是着力提升管  相似文献   

5.
《中国勘察设计》2013,(1):21-26
2012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一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奏响了中国未来发展的主旋律;2012年,也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回顾过去的一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线,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新年来临之际,《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与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以下简称"中国院")一直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打造中国设计,促进科技进步,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使命。这四句话体现了中国院做优做强主业,促进社会与行业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院必须传承深厚的文化哲学底蕴,传承与拓展中国设计,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引领建设行业发展,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中国院不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  相似文献   

7.
焦奇  陈萍  梁忠  史静 《地质论评》2020,66(4):1060-1062
王宠佑是中国早期学习地质学专业的留学生,近代第一批矿冶专家,他在推动中国地质矿产事业的同时,十分关注中国矿产和地质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编纂出版了《中国矿产资源与地质文献目录》、《中国矿产资源文献目录》等地质文献目录,促进了中国早期地质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出中国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提出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两个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  相似文献   

9.
邢妍  苏学斌 《铀矿地质》2023,(3):470-480
为适应全球数字化发展需求,中国铀业组织开展了信息化顶层设计。以中国铀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需求为背景,以“数字中铀”为发展总体战略,确立了“十四五”5项具体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文章全面阐述了中国铀业信息化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等,明确了保障措施,形成了中国铀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蓝图,成为中国铀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大地构造的轮廓从古地理以及各期岩层的变动和变化来看,中国大陆在震旦纪以前,已有比较稳定地块的存在。这些地块是中国大陆的骨干,也可说是中国大陆发展的重要基础。因为它们控制了邻近地槽的发展,同时也因邻近地槽的变化而本身受到影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明确了国家发展目标,为各行各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注入了强大动力,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恩菲")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希望。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将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与企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抓住机遇,提前谋划,利用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现代矿床地质学的起源和解放前的发展概况现代矿业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国外地质学理论的引进是中国矿床地质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留学国外的最老一辈地质学家起了传播国外理论,发展我国地质学的作用,他们都是探讨我国矿床学的先锋。翁文灏(1920年)著《中国矿产志略》和章鸿钊的《石雅》都有创见,是应用现代地质理论并结合历史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沿海地质环境与区域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中国沿海岩石圈动力学的基础特征, 指出中国东部沿海地质环境与灾害存在南北分异的格局, 阐述了沿海区域工程地质环境的基本规律, 并通过全球及中国近百年海平面变化, 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对河口海岸地质环境影响的分析, 对沿海地区未来的地质环境与灾害趋向做了初步评估, 并认为中国沿海21世纪的环境与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特别是环渤海地区。最后, 对影响沿海区域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的古生物学已经走过近百年曲折而光辉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近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深刻地改变着古生物学传统观点,大大促进了古生物学科的发展和繁荣,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为了回顾我国古生物学近百年来的发展历史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成长和发展中的成就和经验,认清中国古生物学领域的优势和不足,以保持我国古生物学研究的活力,向着更高的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举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中国勘察设计行业质量提升经验交流会有着特别的意义,虽然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但从现在开始,质量将会是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话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出了"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的要求和"科技强国、质量强国"等发展战略。这既符合客观规律,也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国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中国古代透镜从先秦到五代的发展进程,着重从古代文献和出土文物的研究出发,结合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论证了东汉王充《论衡》中记述的阳燧可能是玻璃平凸透镜;论证了南唐谭峭的《谭子化书》中记述的“四镜”可能是平凸透镜、双凸透镜、平光镜和凹凸透镜。作者认为《谭子化书》“四镜”段可能实际上是对中国古代透镜发展的阶段性总结。  相似文献   

17.
钾盐是我国紧缺矿物资源。据2009年《中国环境发展报告》,全国18.26亿亩耕地60%以上需要补充钾肥,钾盐资源的短缺制约了农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已探明的钾盐矿产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罗布泊、云南勐野以及西藏等现代盐湖、地下卤水中。可可西里地区是青  相似文献   

18.
与时俱进,发展中国大地构造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黄汲清经典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深远影响。它是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奠基之作和经典著作 ,其基本内容和主要论点已为实践所证实 ,并为国内外地质界所认同。这部著作不仅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过去 ,而且对一些重大地质问题进行了科学预测 ,为后人指出了研究的方向。它是一部你什么时候读都有味道 ,都会受到新的启发的著作。黄汲清的学术思想是民主的、开放的 ,与时俱进的。在《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中 ,他运用阿尔冈活动论的思想 ,阐述了中国大地构造的动力演化过程。之后 ,他又吸收了裴伟深断裂的思想 ,深入研究了中国的深断裂。 2 0世纪 70年代 ,他指导他的学生将多旋回思想与板块构造结合 ,在中国大地构造图上首次详细标绘了中国境内的板块缝合带 ,从全球动力学角度 ,将他 1 94 5年提出的亚洲三种构造型式发展为古亚洲、特提斯和滨太平洋三大构造域。黄汲清的研究始终是从东亚地质的实际情况出发 ,他曾多次指出 :中国是全球构造研究中的一块宝地 ,中国人应该为世界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大量有关史料和文物,对中国船舶中桨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考证,认为在中国,桨产生于七千年前,以后又陆续出现了梢、橹、舵、及轮桨,而所有这些船舶推进工具和操纵工具都是由桨发展变化而来,并形成了中国桨的系统。  相似文献   

20.
《辽宁地质》2010,(9):22-27
稀土!稀土!从地方到央企,从国内到国际,一场资源争夺战已经打响……半年内国家总理给予13次批示,南方五省区15市联手监管稀土开发……一个产值不到400亿元的矿业,却成为了从国内到国际,从地方到中央的热议话题。稀土作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中国以占全球30%左右的储量,一度"敞开大门"供应了国际95%以上的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自己的产业发展战略,"指令性"开采、控制出口配额之后,量减价升,中国稀土不再卖成"白菜价"。产业发展战略调整的背后,是国内稀土储量日益减少,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产生了矛盾,是乱采滥挖带来了恶性竞争,至今,"盗采"、"超采"、"挑肥拣瘦"及"走私"等现象仍在治理之中……而伴随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各种形式的"抗议"接踵而至。同时,还引发了地方国企与中央企业的纠葛,导致产业发展、稀土建储等诸多争端产生。稀土话题持续"高烧",部分敏感问题至今仍无明确答案。中国稀土储量有多少?中国需不需要限制出口?中国在挟稀土而操纵国际市场吗?中国稀土要不要国家储备?中国稀土的开采整治、产业整合、环境与资源保护情况如何……裹挟了各方利益与价值取向的稀土纷争,引起了众多业内人士、学者、官员甚至中央主要领导的密切关注。8月,沿着中国稀土产业"路线图",记者深入江西、广东、湖南等稀土资源大省调查,试图还原稀土争端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