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阮培华 《现代地质》2000,14(3):307-314
间带不同性质的底质中 ,介形虫动物群的特征和生态分布各不相同。在岩石滩和沙滩中介形虫较丰富、多样 ,前者具有 Xestoleberishanaii,Cythere lutea lutea,Loxoconcha hattorii,Aurila cymba等 ,而后者有 Sinocytheridea impressa,Pistocythereis bradyformis,Bicornucytherebisanensis,Cushmanidea subjaponica等。泥质滩中介形虫通常很少 ,有 Loxoconcha binhaiensis和L.ocellata等。受高潮和中潮影响的河口区 ,通常介形虫丰度和多样性的分布较低 ,都是适应环境变化很强的属种 ,并具有海、陆相介形虫分布的混合区段。朝向海洋方向 ,非海相介形虫的百分含量呈逐渐降低变化 ,而海相介形虫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2.
2005年在河南西峡含恐龙蛋层中首次发现介形虫化石,产自红山水库-丹水剖面上白垩统赵营组下段64层,是以Eucypris-Mongolocypris-Cypridea-Talicypridea为特征的介形虫化石组合,由12属20余种组成.其中Talicypridea是中国、蒙古和东亚晚白垩世最典型的化石,在非洲刚果及南美阿根廷的晚白垩世地层中也有分布,因此赵营组的时代无疑应归属为晚白垩世.赵营组介形虫化石的新发现,为地层的划分对比、沉积环境的演变和盆地的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在西藏南部吉隆盆地新近纪地层沃马组中获得丰富的介形类化石, 鉴定识别出介形虫9属37种, 其中8个未定种, 根据介形虫动物群在地层剖面上的分布规律, 建立了2个介形虫组合带, 自下而上为: Ilyocypris pentanoda-Qaidamothere vena组合带和Leucocythere mirabilis-Leucocytherella组合带.通过对研究区介形虫组合带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同层位的介形虫组合对比, 将沃马组的时代厘定为中新世晚期—早更新世.   相似文献   

4.
蛟河盆地内广泛出露下白垩统大拉子组,并在保家村附近产出介形虫、叶肢介和植物碎片等化石.通过1∶2 000地质剖面实测中分层采集化石,在保家村北侧剖面的大拉子组中获得介形虫5属9种,其中包括1个相似种和6个未定种,分别是:Cypridea paracavernosa,C. concinaformis,C. sp.,Candoniella cf. candida,Candoniella sp.,Scabriculocypris sp.,Mongolianella sp.,Candona sp. 1和Candona sp. 2.结合前人的化石发现,建立了Cypridea paracavernosa-C. concinaformis组合,该介形虫组合可以与吉林延边大拉子组介形虫进行对比,时代可能为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5.
在内蒙古自治区苏呼河一带,前人所划属志留—泥盆纪的“鹿沟组”及上志留统“古尔斑河组”发现丰富的介形虫、辨鳃、腕足、三叶虫化面。经鉴定其中介形虫有:Brevibolbina,Ctenentoma, Cerafobolbina,Hingganobolbina,Sibiriobolbina,Sigmobolbina等,共计12个属、11个种(1新属、4个新种)。以上化石主要产于苏联西北部、北欧及中欧地区的中—晚奥陶世地层之中,这一介形虫类化石群在我国大兴安岭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它对我国奥陶纪地层的划分及与国际上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于振华 《地质论评》1987,33(5):443-448
根据叶肢介化石群特征和区域地层对比,并结合以往孢粉、介形虫化石资料、同位素年龄测定,浙江平山膨润土含矿地层以划归寿昌组上段为宜,时代属早白垩世。中国东部环太平洋地区中生代膨润土含矿地层层位,自北西往南东由中侏罗统经上侏罗统、下白垩统至上白垩统递升。据此可大致划分出四个膨润土成矿区。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报道河北省涿鹿县桑干河南岸二级阶地上更新统,约11000年前的淡水介形类化石,计5科、9属、12种,其中1新种,1未定种。同时还探讨了介形类的沉积环境与冰缘冻融扭曲层形成的关系。化石层首次命名为吉家营组。  相似文献   

8.
据延庆杨户庄等剖面的介形类化石,结合孢粉、有孔虫及延庆盆地的古地磁资料,确定含化石地层为下更新统。通过剖面上部产出的海相介形类、咸水介形类、有孔虫及剖面上部含的有孔虫、咸水介形类、轮藻等化石古生态的分析,认为延庆盆地在早更新世曾通过河道与海洋相通。推断有2个可能的通道:(1)古永定河、桑干河、妫水河和河流;(2)经过达岭、军都山的河流。笔者从地层对比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八达岭、军都山等山峦可能是早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发育含大量介形虫化石的介形虫层,介形虫层的单层厚约5~200cm。介形虫层具有低伽马、高电阻、低声波等测井响应特征。以测井资料识别介形虫层为基础,研究了介形虫层在平面上不同相带及其在纵向高频层序格架下的分布规律,探讨了介形虫群集性死亡的原因。介形虫层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大庆、龙虎泡—红岗阶地、黑帝庙等环坳带,盆地东部相对不太发育,滨浅湖是介形虫生存的有利环境;纵向上主要分布在青一段上部及青二段。高频层序旋回控制了介形虫的繁殖与死亡,介形虫群集性死亡事件主要发生在基准面下降期间。介形虫的群集性死亡与湖泊面积扩大无关,更与海侵事件无关。基准面下降造成水体变浅、矿化度增高以及砂岩进入滨浅湖可能是导致介形虫群集性死亡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湖南邵东下石炭统刘家塘组产丰富的介形类化石,计有18属35种(包括6新种),它们绝大多数可与国内外下石炭统介形类对比,其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期,刘家塘组介形类明显地可分成上、下两个不同组合。本文仅描述了刘家塘组介形类6属7种(包括6新种)。  相似文献   

11.
西沙礁相第四纪地层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根据西沙三个全取芯钻孔的纵向序列,结合部分年代学数据,开展了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碳、氧稳定同位素和地球化学地层学研究,对西沙礁相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整个第四系称西沙群,下更新统称永兴组,中更新统称琛航组,上更新统仍沿用石岛组,全新统称为西沙洲组。这一新的系统划分,对海陆第四纪地层间的互相对比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平凉安国镇六盘山群介形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祖望 《甘肃地质》1995,4(2):10-21,T003
平凉安国镇六盘山群的介形类化石采自和尚堡组、李洼峡组与马东山组,计10属22种(含6新种、1新亚种、3未定种)。自下而上可分为:Cypridea(Ulwellia)-Damonella组合,时代属中上凡兰吟期;Cypridea(Cypridea)-Ziziphocypris组合,时代属豪特里维一巴列姆期及Cypridea-Liupanshania组合,时代属阿普第期。  相似文献   

13.
松辽平原东部受第四纪差异性构造活动影响,形成特殊的更新世沉积地层。由于第四纪划分方案和地域差异,松辽平原东部中、晚更新世界限仍处于不确定状态。通过黑龙江省方正剖面的研究、中更新统顶部(149.6±10.4) ka光释光年龄和主要氧化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以及区域剖面对比,认为将松辽盆地东缘中、晚更新世的界限年龄置于140 ka更适合地层实际情况。中更新世地层以河湖相、河流相和洪积相沉积物为主,完整的晚更新世地层应该包括下部的沼泽漫滩相黏土、亚黏土和上部亚砂土、黄土沉积。黑龙江省荒山剖面哈尔滨组下部可能由于相变而缺少沼泽漫滩相的沉积物。方正剖面与榆树东岗组剖面地层可以对比。中、晚更新世沉积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氧化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在中、晚更新世的地层界限处都发生了明显的突变。  相似文献   

14.
鲁西南地区分布着近东西向大致平行排列的早第三纪盆地群。在蒙阴、莱芜盆地早第三纪沉积称为官庄组,在平邑盆地称为卞桥组。依据沉积物特征和沉积旋回都能分为下段、中段和上段。通过对哺乳动物、介形类、轮藻、腹足类和孢粉等化石的研究可确定中段的沉积时代为早始新世,通过对轮藻、介形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研究能确定下段和上段分别为始新世早期和中期。在卞桥组中段和官庄组中段发现介形类Cypridea属,该属起源于晚侏罗世或早白垩世,在早白垩世繁盛,晚白垩世逐渐衰落,灭绝于晚古新世或早始新世,在早始新世沉积中的发现,是迄今在我国发现的最高层位。  相似文献   

15.
吉云平  王贵玲  赵华 《地学前缘》2016,23(3):178-185
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阳原盆地在第四纪期间长期被泥河湾古湖所占据,堆积了巨厚的第四纪河湖相地层,其中夹有多层化学沉积。文中对广泛分布于盆地西端河湖相地层顶部的白色化学沉积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年代测试、电子显微镜扫描观察、X射线粉晶衍射、常量和微量元素分析,以及硅藻和介形类化石鉴定等一系列实验手段,确认北梁地区地层中的灰白色化学沉积主要由文石组成,其年龄大致在270 ka前后,属中更新世晚期,是在当时比较温干的气候环境下,湖泊逐渐萎缩、湖水不断咸化、文石类矿物大量析出的结果。该地区的泥河湾古湖于中更新世晚期消亡。本研究首次发现了中更新世晚期的化学沉积,在时代上明显区别于以前发现的晚更新世晚期化学沉积。该化学沉积的发现为探讨泥河湾古湖消亡过程和原因提供了直接的沉积学证据,对于重建我国北方中更新世晚期的古环境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河源区第四纪地质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黄河源区的钻孔、自然露头的研究, 建立了黄河源区的第四纪地层层序。第四纪地层可划分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下更新统为河湖相沉积; 中更新统主要有湖积物、冰碛物和冰水沉积物; 上更新统主要有湖积物、冰碛物、冰水沉积物、洪积物和河流沉积物; 全新统主要由河流沉积物、洪积物和湖积物构成。黄河源区的冰期可划分为3期, 即末次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倒数第三次冰期, 末次冰期又可分为2个冰阶。黄河源区的湖泊演化可划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全新世3个阶段: 早更新世的湖泊范围小; 中更新世的湖泊范围明显扩大, 在位置上也较早更新世的湖泊南移; 晚更新世的湖泊经历了两次的扩张—收缩变化, 到了全新世, 除现今还发育的几个湖泊外, 大多数地区的湖水已退出, 基本上转变为河流环境。在晚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初期, 封闭黄河源区的多石峡被切开, 湖水外泄, 现今的黄河形成了, 同时发生了袭夺长江水系的水流。  相似文献   

17.
The Quaternary System/Period represents the past 2.58 million years and is officially subdivided into the Pleistocene and Holocene series/epochs, with the base of the Holocene assigned an age of 11,700 calendar years before AD 2000. The two lowest stages of the Pleistocene, the Gelasian (base 2.58 Ma) and the Calabrian (base 1.80 Ma), have been officially defined and these effectively constitute the Lower Pleistocene Subseries/Subepoch. The Middle and Upper Pleistocene have yet to be formally defined, representing an important future challenge, along with the subdivision of the Holocene, consideration of the ‘Anthropocene’, and fine-scale subdivision elsewhere within the Quaternary.  相似文献   

18.
赵岩 《地质与资源》2018,27(5):417-423
辽宁阜新北部至内蒙古库伦旗地区的第四系冲、洪积地层分布广泛,但由于冲、洪积物岩性、岩相比较单调,在纵、横向上变化快,不易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成因、孢粉以及形成时代将研究区第四系冲、洪积物划分出中更新统冲积物、上更新统冲洪积物、下全新统冲洪积物、中全新统冲积物、上全新统冲积物5个填图单位.不同时期的冲、洪积物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地貌特征.确定冲、洪积物的沉积标志,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划分,可以为研究区甚至我国整个北方地区提供第四系冲、洪积物各方面深入研究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This work describes a young extrusive massif in the uppermost reaches of the Chegem River (Bashilauzu-su River), which had been considered as a feeder of the great sequence of Upper Pliocene rhyolite ignimbrites of the Verkhnechegemskaya caldera. The Upper Pleistocene age of the stratum, extrusive origin of automagmatic breccias and fluidolites, as well as its difference from rhyolites of the caldera are proven. The Bashilsky swell, located in the Late Pleistocene glacial trough, is evidence of young volcanism in this area, which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