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化学消油剂乳化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消油剂在溢油事故处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其使用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分别从原油、消油剂的不同配比(DOR)与环境因素(海水温度、盐度)方面,对4种消油剂(A,B,C,D)的乳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类消油剂的乳化性能最好;为达到30s乳化率>60%、10min乳化率>20%的消油剂乳化标准,B类消油剂25℃时最佳DOR范围在0.30~0.35之间,20℃时DOR为0.45,15℃时DOR为0.5以上。消油剂的乳化效果受温度影响较大,而受盐度影响较小。本文为消油剂在海洋溢油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化学消油剂的使用已成为国内外海洋溢油事故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分别从光明化学消油剂GM-8的用量、油水比及环境pH等方面,对正十四烷及原油乳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GM-8对正十四烷及原油的乳化效果较好,当化学消油剂的用量为原油的5%时,正十四烷及原油的乳化指数较高。在消油剂与原油用量比为一定值时,原油的乳化效果与海水的量几乎没有关系。环境pH对GM-8乳化原油的影响不大,乳化后的原油可以在海洋环境中稳定7 d以上。GM-8对原油的微生物降解有一定的增强作用。N/P、环境的pH以及微生物的接种量等均对乳化原油的生物降解有较大的影响。当微生物的接种量由培养基的1%增加到10%时,乳化原油的微生物降解率增加了一倍以上,达到91.6%。  相似文献   

3.
海上消油剂及其在溢油污染处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良 《海洋信息》2012,(2):45-47
阐述了海上消油剂和其应用现状以及影响其使用效果的不同因素,并探讨了消油剂使用效果评价方法,对消油剂产品及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海上溢油污染处置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化学消油剂对孔石莼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化学消油剂和消油剂-原油混合物对孔石莼(Ulua Pertusa(Kjellm))生长影响的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结果.选择的生理学参数是NO3、PO4、DO和叶绿素a.研究结果表明,双象1#消油剂以及消油剂一原油混合物溶液在3mg/dm3以土的浓度时,皆能观察到该藻体叶绿素a含量的下降.在同一条件、浓度下,混合物溶液对该种海洋浮游值物生长的影响比月单一溶液要大.同时定量地计算了单价污染物浓度对该种藻体叶绿素a生产量影响的百分数,分别为:消油剂((1)x]是1.34%,原油(辽河原油(2)l]是1.82%,混合物((3)h)是4.54%消油剂和原油消油剂混合物对微生物的活动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120#燃料油分散液和消油剂处理的乳化液测定海胆急性毒性和慢性DNA损伤及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变化,确定消油剂处理的120#燃料油对海胆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消油剂单独使用对海胆的影响微乎其微,经消油剂处理的燃料油乳化液中的多环芳烃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分散液中的质量浓度;乳化液和分散液对海胆都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96h半数效应浓度(EC50)值分别为12.03g/L和29.15g/L;DNA损伤研究表明,乳化液处理的海胆肠细胞彗星拖尾情况比同质量浓度分散液中拖尾情况更加严重;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比分散液中更低,表明乳化液的急性毒性更大,所造成的DNA损伤更加严重。结果提示消油剂的使用会增大燃料油对海胆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6.
海上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溢油监测对于溢油事故的有效处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空、天、海、地的空间维度对现有的海上溢油事故监测平台进行分类,对常见的溢油信息监测传感器进行对比分析,对多平台、多传感器的海上溢油观测组网技术进行分析。建立了海上观测网络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机动性指标为例,给出了具体观测方案特定指标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GM-2型溢油分散剂和微普紧急泄漏处理液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条件下其处理120#燃料油的乳化效果及对油滴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分散剂与燃料油配比(DOR)以及加强波浪作用均可显著提高溢油分散剂的乳化效果,油滴粒径更小,分布更集中,且液面下较浅处的乳化液浓度较大。GM-2型分散剂乳化效果优于微普分散剂。当温度为25℃,DOR为30%,推波频率为1次/s时,GM乳化效果达到最佳,油滴平均粒径为5.62?m。  相似文献   

8.
基于二维激光观测的溢油及其乳化过程散射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过杰  孟俊敏  何宜军 《海洋科学》2016,40(2):159-164
合成孔径雷达(SAR)以其高分辨率、能不受雨云影响实施全天时全天候全方位监测,在海面溢油灾害应急监测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溢油是因为海面油膜抑制了毛细波和重力波,在SAR图像上呈暗斑而被识别。然而,海面溢油的乳化过程直接影响SAR对海面溢油后向散射截面的观测精度。本研究以物理海洋学和激光原理以及海面电磁散射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验利用激光扫描仪观测海面溢油粗糙度,分别与溢油特征参数、后向散射系数建立对应关系;耦合海面溢油参数与后向散射截面的关系,利用电磁散射数值建模方法,建立海面溢油散射模型,研究海面溢油乳化过程对微波后向散射截面的影响。本项目的研究将为SAR监测海面溢油量、溢油厚度及油品分布格局提供了可能;将进一步揭示海面溢油的散射机制,提高SAR海面监测溢油的精度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水槽溢油观测实验,研究溢油乳化过程中表面散射特性的变化。利用全极化C波段微波散射计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测量设备对易发生乳化反应沥青含量小于3%的原油(A型油)、油田中开采出的新鲜原油(B型油)和经过脱水去杂质处理的工业原油(C型油)进行观测。文中详细分析了在C波段微波下乳化油膜与平静水面的后向散射差异,以及油膜乳化过程对后向散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风速、无浪的条件下(最大波高低于3mm),原油的乳化反应可通过表面粗糙度和自身介电常数的变化来调制雷达后向散射,并且这两种方式中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对比B型和C型原油在乳化状态和未乳化状态下的表面后向散射,结果显示在各状态下B型油膜表面后向散射均大于C型油,且在VV、HH、HV/VH极化方式下两者后向散射平均差异分别为2.19 dB、2.63 dB、2.21 dB,在20%油膜含水率的乳化状态下差异较未乳化状态时小,平均差异分别为0.98 dB、1.49 dB、1.5 dB,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油种间由于成分和油膜属性的不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油膜表面粗糙度存在差异,影响油膜表面后向散射。  相似文献   

10.
室内研制了一种配制W/O型乳化压裂液所需的乳化剂,并讨论了乳化剂加量、油水比、搅拌强度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温度(90℃、120℃和130℃)条件下油包水乳化压裂液配方,并对乳化压裂液配方进行耐温耐剪切性能、流变参数、滤失性能及地层伤害性进行了工程评价.实验证明该配方的流变性能满足压裂液对液体的要求,滤失量较小,针对南堡油田东一段储层岩心,与水基压裂液相比,可降低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率达20%以上.在130℃条件下,170s-1的剪切速率下,剪切120 min后,表观黏度为88 mPa·s,可满足中、高温深井、水敏性储层压裂改造.  相似文献   

11.
渤海海上油气的开发增大了沿岸岸滩环境的溢油污染风险,针对溢油污染岸滩采取高效的油污清理技术对岸滩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岸滩类型及其常用清理技术进行介绍,在对渤海溢油污染高风险岸滩进行判别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各区段岸滩的溢油清理技术手段,如利用油污真空回收车、低压水冲洗和铺设天然吸附物、高低压冷热水冲洗、高压热水冲洗和喷洒消油剂或表面清洗剂等,为渤海沿岸岸滩可能发生的溢油污染的处置工作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2.
利用模拟设备模拟海面真实溢油情景是研究溢油分散、污染损害评估及其组成变化特征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因此模拟设备的水体环境越贴近海洋实际,研究数据越真实可靠。文章对国内外模拟溢油的波浪水槽进行详细评述,主要包括美国国家溢油应急测试机构建立的Ohmsett波浪水槽、加拿大贝德福德海洋学研究所的波浪水槽、挪威科技工业研究院的波浪水槽和国内比较典型并已有相关报道的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的海上溢油风化模拟系统。通过对以上最具代表性的国内外波浪水槽的介绍、分析和比较,借鉴国外研究经验,对我国模拟溢油波浪水槽的建构提出建议,旨在为溢油研究工作者提供多种可参考的波浪水槽设备,完善现有模拟设备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对比研究了120#燃料油在加入消油剂前后对黄海胆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将黄海胆(Glyptocidaris crenularis)胚胎分别暴露于10个不同质量浓度的120#燃料油分散液和经消油剂处理后的乳化液中,对照组为海水空白,单独消油剂海水为内置空白组,暴露30min后,测定随石油烃剂量的变化与暴露时间改变黄海胆胚胎发育及生长速率变化的规律。结果显示,试验组中黄海胆胚胎发育时间明显滞后,与暴露浓度呈正相关,且乳化液试验组滞后更为显著。石油烃暴露对黄海胆胚胎的半抑制效应浓度(EC50)随发育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不同发育时期段,乳化液的EC50值均比分散液小。研究结果表明,120#燃料油暴露能影响黄海胆胚胎发育,经生物型消油剂处理后,其毒性增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4种溢油分散剂为研究对象,以10min乳化率为观察指标,在实验室条件下依据国家标准,评价了4 种溢油分散剂的乳化性能,以及温度、盐度、剂油比等环境因素对乳化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4种溢油分散剂的稳定性能;盐度对4种溢油分散剂稳定性能的影响较小;不同比例的溢油分散剂加入对溢油分散剂稳定性能的影响变化较大。与溢油事故现场相关的实验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5.
溢油扩展、漂移及扩散预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溢油灾害会严重破坏中国近海海洋环境,还会直接危害我国经济发展。因此,开展溢油预测预警技术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为海上溢油应急响应提供技术支撑。本文综述了溢油扩展、漂移及扩散数值预测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相关研究成果,包括溢油扩展模型、溢油漂移与扩散模型、溢油预测预警系统,为未来开展溢油应急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激光诱导荧光(LIF)是一种主动光学探测技术,该技术已在海面未乳化溢油油种鉴别及油膜厚度评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乳化溢油的监测理论基础和探测方法尚未成熟。溢油乳化物的量化会直接影响溢油污染的应急处理和灾害评估,但目前对溢油乳化液溢油量的计算尚未有研究报道。本文以水包油乳化液为研究对象,基于等效思想,根据油量相等建立了水包油乳化液与油膜的荧光检测等效模型,并依据光的辐射传输机理推导出等效油膜厚度的估算公式,最后采用仿真实例对估算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水包油乳化液含油率小于12×10-6,厚度小于5.98 cm时,利用所提出的等效方法能有效计算出水包油实际溢油厚度。该方法可为海面乳化溢油量的估算提供一种创新性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球形波浪浮标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并结合球形波浪浮标吃水线的一般设计要求得出了球形波浪浮标的平均密度与海水密度的关系式。利用球形波浪浮标在受到波浪激励时的运动响应方程并结合球形波浪浮标的结构参数特点,得出了球形波浪浮标在波浪激励下的升沉运动振幅与激励波浪振幅相一致的理论条件和结构参数。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最新研发的直径480 mm球形波浪测量浮标为研究对象,结合海洋表面波分类特征,研究了该球形浮标体在常规波浪激励下的升沉运动响应的相关性能,并给出了在测量不同周期的波浪时,该球形浮标体升沉运动的理论响应振幅系数。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了直径480 mm球形波浪测量浮标在测量周期为1 s以上的波浪时具有非常优越的随波浪升沉运动的性能。文章的相关分析为球形波浪浮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明了影响计算海湾内台风波浪的重要因素,使用我们目前已改进了的模式,可克服以往的计算缺陷,而使计算效果达到最佳。同时,阐述了不同海湾、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台风浪波能的消衰不同。并强调了台风增水对台风浪计算的影响,其也直接影响着工程设计波浪参数的合理选取。  相似文献   

19.
以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胚胎为研究对象,比较了120#燃料油分散液(water-accommodated fractions,WAFs)与乳化液(biologically enhanced water-accommodated fractions,BE-WAFs)的急性毒性效应,并研究了不同浓度(40、100、250 mg/L)下WAFs、BE-WAFs对胚胎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受到石油烃的氧化胁迫后,海水青鳉胚胎内3种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明显。随着石油烃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3种酶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诱导效应和抑制效应。其中受石油烃污染影响最为明显的为SOD酶;而GST酶则对消油剂单独暴露表现较为敏感。实验证明,海水青鳉体内SOD酶活性对石油烃污染反应最为敏感,适合作为监测石油烃污染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海洋溢油溯源数值模拟可以为海上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对确定溢油事故的泄漏源和责任方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概述了海洋溢油溯源数值模拟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分析了包括对流扩散过程的逆运算、受体模式、粒子追踪模式和垂向溯源方法等在内的四类数值模拟方法的基础理论和研究进展。同时,归纳了三种常用的溢油溯源数值模拟结果分析方法,并给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对应的适用条件。在分析海洋溢油溯源数值模拟方法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面临的挑战。这对全面理解溢油溯源数值模拟方法的理论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并可为相关工作和后续数值模拟方法的改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