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目前世界上所研究的上前寒武—下寒武统含遗迹化石地层,一般地层层序(由上而下)如下:(a)含有三叶虫,腕足类、古杯类和大量遗迹化石的岩层;(b)含有三叶虫和其他遗迹化石的岩层;(c)含有软体后生动物(Ediacara和有关动物)或简单遗迹化石的岩层;(d)含少量遗迹化石和迭层石的岩层。上述各个间隔通常分别称为下寒武统(a),“寒武系或前寒武系?”(b和c),以及前寒武系(d)。  相似文献   

2.
地理位置包括“阿杜杜尼”(Adoudounian)和下寒武片岩—灰岩岩系(Se′rie schisto-ca-lcaire)的研究剖面,出露于塔鲁丹特(Taroudannt)南25公里的提厄特(Tiout)附近的前阿特拉斯山北坡上。裘伯特(Choubert)在这一地区作了大量工作,并对寒武系和前寒武系界线层的地层学研究作出了许多贡献。剖面“下钙质层”(Calcaire infe′rieur)的最上部200米是由深灰色白云岩夹少数几层白云质泥灰岩互层组成。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寒武系生物地层研究新进展(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澳大利亚寒武系集中分布在一南北向分布的从澳大利亚的北部、中部直到南澳大利亚克拉通地块上,少量寒武纪地层分布在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寒武系的底在中澳大利亚的Amadeus盆地出露得最好。下寒武统(大致相当于纽芬兰统和第二统)在澳大利亚北部大多数是不含化石的火山岩,而在澳大利亚中部和南澳大利亚的盆地中,其中最有名的是南澳大利亚的Arrowie和Stansbury盆地则是各种含化石的巨厚沉积序列。澳大利亚的下寒武统没有分阶方案,尽管在生物地层研究上最近取得很大进展,现在可以利用疑源类、遗迹化石、古杯类、三叶虫、腕足类、软体动物和其他小壳化石进行化石带的划分。很长一段时间内澳大利亚中部和北部的Ord-ian阶被认为是中寒武世最早期的,现在证明它可能相当于第二统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含化石的中寒武统和芙蓉统(或上寒武统)在Georgina盆地东部发育非常完整,在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和塔斯马尼亚也可见到,都可以划分到阶。芙蓉统的底大致与Idamean阶的底相当。化石带的建立主要综合考虑球接子三叶虫、多节类三叶虫,自Iverian期晚期起再加上牙形类化石。寒武系的顶大致相当于Warendan阶的底,相关地层在Georgina盆地东部发育得很好。  相似文献   

4.
在前阿特拉斯山,在赫普(Hupe)的 Fallotaspis tazemmourtensis 带下发现了三叶虫,甚至有一些三叶虫出现在该区第一古杯化石带的下面。这些三叶虫大部属后颊目(如已描述的 Hupetina gen.nov.),Olenellid Eofallotaspis gen.nov.可能是Fallotaspis 的先躯分子。其时代不新于西伯利亚地台的下阿特达班阶的时代。在大阿特拉斯山,在所谓的乌尼安(Ounein)区,研究了一个从下寒武下部至中寒武统的含三叶虫的完整剖面,此处见到的最老三叶虫是新属 Lemdadella。它与前阿特拉斯山或其它地区的对比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5.
华北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碳酸盐台地演化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梅幂相  马永生 《现代地质》1997,11(3):275-282
华北寒武系包括两大套岩系,即辛集组至徐庄组以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交互沉积为特征的岩系,代表碳酸盐台地的发展阶段;张夏组至上寒武统的碳酸盐岩系,代表台地的成熟阶段,其中张夏组代表平顶型台地发育阶段,晚寒武世地层形成缓坡型台地的发育阶段。在岩性、岩相、相序研究的基础上,在寒武纪地层中识别出8个三级层序,它们在碳酸盐台地不同的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相序特征,以及由不同的相序组构代表的、不同的地层堆积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6.
基本重要性目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成为颇专门的研究课题以来,所提出确定界限的建议是根据其地质或物理特征,而不是纯粹根据古生物准则。然而,很明显,只有生物地层准则可导致问题得以解决,用这种晚前寒武纪和寒武纪的生物区系之间意义深长的差异,有必要采用“前寒武系—寒武系层型点放在实际上接近产生托莫特(广义的)化石组合的最老地层单位底部”的原则,这是基于界限应沿着产生大量骨骼化石的最早一个带组合底部的想法建立的。既然是这样,古杯纲、腹足纲、软舌螺纲、托莫特壳类和鳃足亚纲即属此带组合。  相似文献   

7.
第118号学术项目——上前寒武系对比开始于1975年4月。这个科研项目继承了以前的“半球科研项目”。“半球科研项目”主要是从事晚前寒武纪冰川作用,特别是南半球冰川作用的研究。本项目的目的是研究和对比上前寒武系保存好的沉积或轻变质的岩系。最后的目的是确定上前寒武系的对比,试图划定参考地区和层型剖面,为前寒武系的年代地层划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林天瑞 《地质论评》1991,37(5):396-403
本文依照岩石地层单位的含义,对宁镇山脉寒武系地层作了进一步研究,并与扬子区寒武系一些典型剖面进行了对比。对前人的划分方案作了修订和补充,将本区寒武系分为:下寒武统小仑山组(新名),幕府山组和迈皋桥组,下中寒武统炮台山组,中上寒武统观音台组。  相似文献   

9.
<正> 地球历史长达46亿年,可是在国际年代地层表中,系(纪)以及更详细的划分直到目前还仅限于距今大约6亿年以来寒武纪开始之后的显生宙(Phanerozoic)。一个笼统的术语“前寒武纪(Precambrian)”,包括太古宙(Archean)和元古宙(Proterozoic),概括了寒武纪以前长达40亿年之久、占整个地球历史85%以上的漫长时期(Hedberg,1976)。这种极端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出地质学家在前寒武系研究中所遇到的巨大困难。  相似文献   

10.
《地质论评》1959,19(12):540-546
(一)前言前寒武系在我国分布相当广泛,组份复杂,包括变质杂岩、混合杂岩、岩浆杂岩和基本上没有变质或变质很浅的沉积岩系以及沉积火山岩系;从沉积型相上看,既有古老的地槽沉积也有部分的类似地台沉积或地台沉积;更重要的是蕴藏着丰富的前寒武纪铁、铜、镁、磷、硼、钍、铀、金、锰、石棉、云母等矿产及一部分稀  相似文献   

11.
罗惠麟  蒋志文 《地质学报》1991,65(4):367-375
本文简要报道了1987—1988年间对梅树村剖面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学等方面深入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重点对产于梅树村阶顶部的拉普渥斯壳(Lapworthella)进行了显微结构研究,特别是在中谊村段发现具有对比意义的遗迹化石Phycodes pedum Seilacher,玉案山段发现激江动物群的蠕形动物,水母和节肢动物.对梅树村阶的化石带作了补充。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的最新结果,提出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年龄值为597Ma。进一步讨论了“B”点仍是划分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南美洲的面积约17783000Km~2,由于在60年代初期才开始对前寒武纪岩层进行放射性年龄测定工作,因而所得少量资料与如此广大面积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据此仍有可能描绘出该大陆前寒武系发展的总轮廓(图Ⅳ-1)。一、分布和主要特征下前寒武系—南美洲的北部、中部和东部有五个克拉通核,即:圭亚那地盾、圣路易斯克拉通、中巴西地盾、圣弗兰西斯科地盾和马拉圭—坦迪尔克拉通。它们都曾受前寒武纪早期造山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78年8月,国家地质总局组织了赴澳考察团,对澳大利亚的上前寒武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10月,在美国西部犹他州盐湖城至加利福尼亚洲的死谷地区,举行了国际联络署(IGCP)No.118项的“上前寒武系对比”现场会议,我国派代表出席了会议,并进行了野外考察。现将这两次考察地区的上前寒武纪地层情况作一简介。一、澳大利亚的上前寒武系澳大利亚是国际上晚期前寒武纪地层发育较好的地区之一,第25届国际地质大会对  相似文献   

14.
亚洲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出露广泛,最发育的地区有西伯利亚地台,中期地台,印度地台及其周边褶皱带。本文只介绍国外部分,中国的前寒武系情况留待以后专题介绍。一、西伯利亚地台西伯利亚地台太古宇分布在阿尔丹地盾、阿纳巴尔地盾及古老的叶尼赛的坎斯克地块中(见萨洛普《北半球前寒武纪地质》一书附表表Ⅱ—1,图Ⅱ—1)(一)阿尔丹地盾阿尔丹地盾位于西伯利亚地台东南部,面积30万平方公里,太古宙地层最早是由在伊彦格尔及适普河流域工作时划分的地层表,后来这一地层表扩  相似文献   

15.
这里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资料,一是前寒武系的划分,二是前寒武系和寒武系的界线,三是几个地方前寒武系的柱状剖面。一、前寒武系的划分前阿特拉斯的前寒武系可划分为六个系,前五个系都是以重要的造山运动而结束的。造山运动形成了褶皱和花岗岩化带,而第六系造成了显生宙的基底,并被显生宙早期褶皱带所复盖。这六个带由下至上为: 1.克杜斯系(Kerdous system)(太古界),花岗岩化的时代为26亿年,主要是混合岩、花岗岩,以及片岩等。该系的造山带是扎哥里德斯(Zagorides),造山带,走向东西。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前寒武系主要分布区之一,是27个太古宙陆核中的一个。1972年编制出版的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地质图(1:500万),将澳大利亚前寒武系分为:西澳造山省西澳地台盖层北澳造山省北澳地台盖层中澳造山省中澳地台盖层晚前寒武纪造山带(域)等构造区Rutland(1973b)认为可按三个 Chelogenic 划分三个特征省(图Ⅵ—1):(1)太古宙皮尔巴拉—伊尔岗省,相当于西澳造山省。  相似文献   

17.
皖南和浙西地区寒武系下部黑色岩系地层发育差异明显,常见的岩石地层单位为黄柏岭组和荷塘组。近年来在岩石地层清理中,黄柏岭组和荷塘组的定义被不断修订。随着寒武纪年代地层划分精度的提高及科研和生产的需要,皖南和浙西地区寒武系下部黑色岩系的划分和年代地层对比需要进一步明确。着重从三叶虫盘虫类的生物地层学与岩石地层学的角度讨论了黄柏岭组和荷塘组年代地层和它们的穿时性问题,认为黄柏岭组为跨时代的岩石地层单位,下段至中段下部时代可能为筇竹寺期,中段中上部为沧浪铺早期,上段为沧浪铺中期至龙王庙期。休宁蓝田荷塘组底部的石煤层与东至庞汪村剖面黄柏岭组底部的石煤层时代可能相当。而浙西地区的荷塘组与皖南地区的荷塘组时代差异巨大,两者底部石煤层底界为不等时面,因此不能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层。两个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的年代对比应具体剖面具体对待。  相似文献   

18.
前言前寒武纪地质是多年来国外地质科学界讨论得最为热烈的重大问题之一,当前也是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前寒武纪地质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且其中大多是有争论的,迄今不能达成一致认识。例如,进行前寒武系的划分和对比研究,首先遇到的就是地史阶段的划分问题。如所周知,寒武纪以前尚未建立起全球一致的“纪”一级的地史单位,“代”的划分也尚无公认的方案。最近(1982),国际地科联前寒武地层分会作出决议,将  相似文献   

19.
滇东南寒武系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东南是云南寒武系发育最全的一个地区,早、中、晚寒武世地层均有出露,特别是中、上寒武统生物群异常丰富,是我国扬子区研究寒武系比较理想的地区。早在20世纪初,法人戴普拉(J.Deprat,1915),满苏(H.Mansuy,1915,1916)在中越交界地区的长蓬、田蓬、董干等地发现寒武纪地层,并描述了其中所含的三叶虫动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层大区东南区寒武纪早期地层对比与统一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华北地层大区东南区的寒武纪早期地层 ,宜统一划分为6个三叶虫化石带(Shantungaspis,Yaojiayuella ,Qiaotouaspis,Redlichia(Pteroredlichia) ,Megapalaeolenus和Hsuaspis)和3个组(毛庄组、馒头组和猴家山组)。毛庄组包含Shantungaspis带 ,Yaojiayuella带和Qiaotouaspis带一部分 ,馒头组包含Qiaotouaspis带大部分、Redlichia(Pteroredlichia)带和Megapaeolenus带 ,猴家山组仅含Hsuapis带。前2带属毛庄阶 ,第3、4带属龙王庙阶 ,后2带属沧浪铺阶。中、下寒武统界线划在毛庄阶与龙王庙阶即Yaojiayuella带与Qiaotouaspis带之间。毛庄组属下—中寒武统 ,其它2组属下寒武统。按各组的岩层组合特征 ,统一划分为15个岩性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