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井间地震高斯射线束正演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高斯射线束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数学表达式,结合井间地震方法的特殊观测方式,开发了井间地震方法的正演模块,给出了不同观测条件下各种模型的试验结果。该模块在二维非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可以同时或单独计算直达P波、S波,上行反射P波、S波和转换波,下行反射P波、S波及转换波。计算出的地震波场不仅能反映波的运动学特性,还能反映波的高频动力学特征,是发展井间地震技术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因为VSP可在井下不同深度直接观测震源子波的变化,因此被认为是能够提供唯一有价值的地震波衰减资源的来源。利用实际地层中波的衰减测量结果,可以对VSP记录的地震能量损失进行补偿。目前大多数VSP的反Q滤波都是直接套用地面地震资料的反Q波波方法,我们称之为VSP资料的非程度反Q滤波法。  相似文献   

3.
运用固体力学有限元素法的基本原理,推导出适合于描述地震波传播的弹性动力学有限元方程,在微机上实现了不同观测系统下的地震波传播过程中波型转换及波形变化的全波场模拟。模拟技术具有以下特点:①克服了差分法的精度不高、波前弥散、收敛区间小及常规有限元素法的计算大、运算速度慢等特点;②模拟常规人工地震、VSP、逆VSP及井间地震等各种观测系统下波传播机理,记录任意时刻波场、能量场、旋度场及散度场,分析波传播  相似文献   

4.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自30年前被应用以来,基本没有受到任何异议和挑战。但越来越多的资料令人信服地表明,PSHA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方法。它的最大弱点是,概率理论取决于一具不再视为满足幂律的Gutenberg-Richter震级和重现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在逆时递推过程中完成纵横波分离的思想方法,实现了位移场成像和纵波与横波的单独成像。文中给出的一个VSP模拟资料试算例子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徐贵来  梅汝吾 《铀矿地质》1997,13(4):226-231
本文通过对二连盆地努和廷矿床地震地质条件分析,采用了3种震源在矿床及其外围作地震干扰波调查,提出了工作区特征的低速多次波干扰的解决办法和探测100m以上的野外工作方案,并在SPⅠ和SPⅡ两条试验剖面测量中得到满意的验证。研究成果已在生产单位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陆相储层分布广泛,类型复杂,横向变化大,勘探开发成本高,进行储层分析要求采用高新技术和综合利用多种方法,本文总结了在我国几个油区进行陆相储层分析的几项地震技术即:垂直地震剖面(VSP)技术,多偏移距和井间层析成象技术以及多参数分析和综合解释技术,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现状的条件下,用以解决我国复杂的陆相油气储层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P507-pMBP溶剂浸渍滤纸(SIFP)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质;提出含微量Zr、Hf的岩矿样品经碱熔分解后用强阳离子交换树脂静态吸附分离大量干扰元素,再用P507-PMBPSIFP富集Zr与Hf,然后用XRF光谱直接测定SIFP上Zr、Hf的方法;考察了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干扰元素的条件,以及在残留干扰元素存在下P507-PMBPSIFP对Zr、Hf的富集情况等;对分析误差的来源,样品分析的精密度,SIFP样片的稳定性等也进行了讨论;所拟方法经用GSR及GSS系列部分地质标准样品分析验证,其结果与推荐值符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TVSP法的波场特点以及采用TVSP法探测掌子面前方断层的可能性,讨论了TVSP法观测系统的设计、TVSP法资料采集及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P—SV波AVO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文章详细论述了P-SV波AVO分析方法及理论模型论算结果分析。基于近似公式采用线性拟合的P-SV波AVO分析能提供多种可用于解释和油气检测的地震属性剖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导出了将平面P波反射系数做为射线参数函数的一种近似公式。它表明在非正常入射角时,P波反射系数主要受两个参数的控制:(1)Rf:流体-流体反射系数(如,两种介值中S波速趋于零时的反射系数)。(2)△μ/ρ:剪切波模量与平均体密度之比。而且还有由R.Bortfeld和R.Shuey给出的关于P波反射系数的其他公式可用来确定这个近似公式。作者还提供了数字例子以证明其公式的正确性。对于反射系数使用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P507-PMBP溶剂浸渍滤纸(SIFP)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质,提出含微量Zr,Hf岩矿样品经碱熔分解后强了离子交换树脂静态吸附分离大量干扰元素,再用P507-PMBPSIFP富集Zr与Hf,然后用XRF光谱直接测定SIFP上Zr、Hf的方法,考察了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干扰元素的条件,以及在残留干扰元素存在下P507-PMBP SIFP对Zr,Hf的富集情况等,对分析误差的来源,样品分析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纵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过程和浅源极远震的震相特点。由不同震中距的地震反映在三分向地震记录图上的初至震相振幅比的差异,归纳出由地震初动判别地震类型的方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得出如何判别PKS震相、如何由PP推S、由SS反推PP震相,以及根据地震面波的到时,通过《Rm-P》表来验证震中距等几种识别极远震及其震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煤矿巷道模型的实际出发,利用地震波的时间场特征全面地探讨了CTSP方法,并用物理地震模拟技术进行了模拟研究,同时对CTSP方法的资料处理及解释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们把弹性波波动方程传播时间和波形反演(弹性波WTW)方法用于麦克尔罗伊(Mc Elroy)跨孔资料反演。这些资料的特点是其具有184ft长的井偏和多距和宽频带震源子波(250-2000Hz)。数据试验表明要获得较好的波形反演必须进行下列处理:上行波和下行波的f-k滤波;PP和SS反射波的f-k扇形滤波提取;上行和下行反射波的振幅均衡。为了减少资料的复杂性,我们采用了分离后再进行处理方法,即提取P  相似文献   

16.
露天矿边坡实用型专家系统PESOPS V1.0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彰明 《岩土力学》1996,17(4):48-55
结合边坡工程和岩质边坡普遍存在的问题,建造了一个露天矿边坡实用型专家系统PESOPS V1.0。介绍了滑坡预报子系统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应用实例表明该子系统适用性强,预报可靠、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7.
井间地震资料的XSP-CDP作图仍然是井孔之间成像反射的一种常用方法。成功的关键是反射同向轴正确地位于每个作图的道集,确保最佳叠加。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必须利用准确的速度模式和反射层几何形态与作图算式(与模式匹配)结合。这些模式可以利用一系列不同的方式获得,包括旅行时层析,测线解释和模拟。我们提供一种以波前为基础的作图方法,它能够有效和准确地作出复杂介质的井间资料的图件。这种方法可以适合于处理倾斜/弯  相似文献   

18.
地震分形成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分形成像系统陈志文,贺振华(成都理工学院)一、系统软件概述地震分形成像系统(SPIS)的软件设计,从总体上体现了小代码、移植灵活、文本与图形交互、系统与DOS或Windows环境交互以及具有良好的帮助提示和十分友好的用户界面等特点。SFIS硬件配...  相似文献   

19.
从宽角地震数据得出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南部的速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为INDEPTH计划的第一阶段,完成了一条跨过特提斯喜马拉雅南缘的深地震共中点(CMP)剖面,它绘制出俯冲到喜马拉雅之下的印度大陆地壳的顶部(主喜马拉雅道冲或MHT)和底部(莫霍层)轮廓。我们用移动式地震仪记录了CMP剖面的爆炸,偏移距最大达155km。短偏移距数据证实了CMP剖面的数据,而我们的大偏移距数据则以强反射带为主。我们将这一反射带的强的初始相位解释为藏南滑脱系(STD),而其最后一个相位则为MHT的反映。我们用CMP剖面的初动数据去详细地模拟最上部2km的结构。亚东裂谷系中年青的伸展盆地的深度约束在2km,给出了裂谷东侧的断距为4.6km,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内的正断层,E-W向伸展1.5%。宽角数据用于建立地表到MHT的地震波速度模型。STD反射体北倾13°,从约6km深(在CMP剖面南端之下)到22km深,然后变平,倾角减至5°。这样,我们的观测提出STD是一个深的基底断裂,对MHT,我们观测到倾角为75°,NNE倾,从高喜马拉雅山脊下的-20km海拔到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约70km处的-36km海拔(地表下40km)。我们提出印度地壳可能俯冲到缝合带地表之下,却不可能是整体俯冲。  相似文献   

20.
浅谈地震资料处理软件包(GEOVECTEURPLUS)及其应用效果马国东,刘家瑾(中煤地球物理勘探研究所涿州072750)GEOVECTEURPILUS是法国CGG公司最新推出的地震资料处理综合软件包。其方法先进、全面,并专门针对矢量运算编程,属运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