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地理每课课文后面都设置了相应的“活动”题,通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动口(讨论)、动脑(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分析说明一些问题,使课本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进而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和发展,是实现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名》2009,(6):22-26
一、老姓:一个源于老子的姓氏 关于老姓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源于老子。这种说法主要源于对老子姓氏的考证,认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于老姓。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老子姓李名耳的说法不确切:“据当时人普通的称谓,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称,因为当时称子的,像孔子、曾子、阳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以及其余,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在古书中丝毫没有姓李的痕迹”。  相似文献   

3.
河南沈丘县新编《沈丘县志》在“历史沿革”一节中,讲临泉县在春秋时期为寝丘。而安徽临泉县的新编《临泉县志》也接受了这一说法,在其“历史沿革”中照抄无误地讲临泉在春秋时期是寝丘。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本人生在临泉,并在临泉县地方志办公室研究临泉历史沿革多年,对“寝丘”一地略有涉猎。我认为,当时的寝丘,决不在临泉,应在今河南的固始(此见解得到固始县地方志办公室的认可)。 寝丘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秦及前汉时称谓不一,或叫浸,或叫寝,或叫 在古代历史沿革中,它又与固始紧紧地连接着,可谓不可分割。《汉书·…  相似文献   

4.
马瑞俊 《中国沙漠》1994,14(1):93-96
根据有关古籍记载的分析,我国西北沙漠区“鬼魅魍魉”、“歌哭之声”之说,不过是沙鸣现象而已,以及沙鸣成因的各种说法。  相似文献   

5.
香港的小学,没有设立地理科,有关地理的知识和技能是结合在常识科教授的。常识科共有六个学习范畴。包括“健康与生活”“人与环境”“日常生活中的科学与科技”“社会与公民”“国民身份认同与中华化”以及“了解世界与认识信息年代”等,其中“人与环境”“国民身份认同与中华化”和“了解世界与认识信息年代”与地理科目较有密切关系,例如“人与环境”的核心学习元素涉及邻近地区的自然形貌及人形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保护环境及节省资源的方法、自然环境的转变(例如:山泥倾泻、山火、水灾)对人们的影响及人们如何面对这些转变、地球作为资源的泉源、一些本港及国家的环境问题、促进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6.
张淑艳 《地理教学》2005,(10):22-23
新的地理课程理念大力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感受到学习地理是对生活有用的。因为黑龙江省是我的家乡,所以在讲七年级第一学期“黑龙江省”一课时,我充分地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将以前的生活照片和所收集的图声像资料经过加工处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灵活性,增加了教学容量,同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举例,使授课内容更加详实、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以求得到更佳的教学效采。  相似文献   

7.
2003年和2004年的夏天,全国很多地方都面临着电荒、油荒。浙江是全国最缺电的省份之一,一次次的拉闸限电,严重地干扰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再一次体会到了现代生活的另一面:在我们不再担心物质匮乏,习惯于享受各种家用电器带给我们舒适生活多年之后,“节约用电”再次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在假期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以“节约用电”为主题的地理活动,收效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张萍 《地理教学》2006,(1):31-31
一、充分挖掘生活资源 地理学科原本就根植于生活,是由“生活世界”提炼而成的“科学世界”,回归生活是新课改中地理学科追求的目标,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因此,凡是生活中常见的,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或是社会需要的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新的教学形式决定了教学的一部分内容是在师生的互动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左云事故的报道,致难“新井煤矿”被一致认为是“六证齐全”,根据这个说法,它就是一家合法矿山。笔者认为,致难“新井煤矿”所持“六证”都是无效的,它只能属于非法矿山。一、致难“新井煤矿”所持营业执照是无效的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5月24日《矿难调查》报道,新井煤  相似文献   

10.
每当说起国道,人们就会想到交通地图上那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然而,需明确的是,这里提到的“国道”,仅指公路而言,不包括铁路,更不包括航空线与水路,而且,即便是公路,也并不是都能称之为“国道”的。按照国家交通部门规定,只有国家级别的干线公路才能称为“国道”。我国对“国道”的正式确立与命名比较迟。因此,在一些权威性的工具书如《辞海》中一般都查不出“国道”的条目,仅在200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才载有“国道”条目,其释文(定义)为:“由国家统一规划修筑和管理的干线公路,一般跨省或直辖市”。  相似文献   

11.
古人常形容一个人的才学,总是夸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足以显示地理知识对古人的重要性,那么当今的地理对一个人的生活、综合素质等又有什么影响呢?记得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次青年歌手大赛总决赛中,主持人向选手出示了一道地理题:“中国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那位选手回答“南半球”。这个答案让电视机前看节目的孩子都笑得喷饭!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地理常识依然是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七年级地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与同学们谈地理》。教材选择“生活与地理”这个话题为切入点,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解读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并让学生自己从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素材,了解地理对生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2005,(10):48-48,F0003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在北京一些地方却出现“前人栽树,后人遭殃”的说法。原来,由于北京多年来采用单一树种大面积营造人工纯林,使森林内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病虫害大量发生。比如,平原地区由于病虫危害严重,在短短四十多年里,不得不频繁更换栽植树种,上世纪50年代钻天杨,60年代加拿大杨,70年代北京杨,80年代欧美杨,90年代又换成毛白杨。再如,城市草坪大量引进国外草种,而欧美国家气候湿润,草的根系极短,引种北京后出现草皮根系不向下扎,全靠人工浇水,对于水资源缺乏的北京市而言很不合适。还有一些引进树种耗水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有“绿色沙漠”的提法。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实施使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尽管对新课标的理解各不相同,全其目的都是摒弃“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也听了一些运用新课标理念的示范课,觉得执教者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误区。  相似文献   

15.
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如何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切人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拍卖地名命名权之事,在全国许多城市发生过。人们对此褒贬不一,说法各异。下面对此略陈管见。 一、拍卖地名命名权,从提法到行为都不可取。“拍卖”,是商业用语。《经济学大辞典》的解释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按一定规则,通过公开竞购,将现货逐批、逐件售给出价最高的人的买卖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拍卖”,其对象为现货,为商品,为有形之  相似文献   

17.
我国陆地最低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内的艾丁湖,海拔-155米,这在中学地理课本上也交代得清清楚楚。可是这-155米究竟是艾丁湖的湖面高程还是湖底高程呢,各种书上说法就不一致了。如《辞海》“艾丁湖”条释为“湖面低于海平面154米,湖底低于海平面155米”,《简明不列颠  相似文献   

18.
章玲 《地理教学》2004,(8):33-34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和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学科本身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充满生活味。  相似文献   

19.
五、商汤都亳地望偃师说 商汤都亳地望偃师说,最早提出这个说法的是东汉的班固,他在《汉书·地理志》“偃师”条下自注曰:“尸乡,殷汤所都。”(59)《后汉书·郡国志》云:“偃师有尸乡。”刘昭注引《皇览》曰:“偃师有汤亭。”(60)《左传》昭公四年:“商汤有景亳之命。”杜预注:“河南巩县西南有汤亭,或言亳即偃师。”(61)《水经注·汲水》引阚  相似文献   

20.
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和重要的影响。与原教材“气旋”相比,上海新教材“东南沿海的台风”内容侧重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前者侧重气旋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内容上倾向于学术性;后者侧重台风的形成条件、移动路径及对发生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内容更侧重于实用性,“东南沿海的台风”在提法上也更贴近现实的生活i“东南沿海的台风”与“上海的寒潮”和“江淮的梅雨”共同构成东南沿海地区最重要的天气现象学习专题。其专题学习的形式与目前互联网上各大科普网站,如“大气网”、“中国台风网”、“岩石网”等等的内容编排形式基本一致,新教材中出现的各专题内容几乎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专题网站。这样,以专题学习为线索的新教材为网络教学资源的广泛利用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丰富的专题网络教学资源也为新教材的教学搭建了丰厚的知识平台,极大地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强了教与学的科学性与趣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