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子甄 《测绘通报》2006,(10):76-77
一、引言徕卡TCA自动型全站仪又称测量机器人,具有自动照准、锁定跟踪、联机控制等功能。TCA应用ATR模式自动识别目标,当全站仪发送的红外光被反射棱镜返回并经全站仪内置的CCD相机判别接受后,马达就驱动全站仪自动转向棱镜,并自动精确测定;由于全站仪自动精确照准,减少了人员照准误差等,提高了观测精度。在LOCK模式下,能自动锁定反射棱镜,即使棱镜的移动速度达到5m/s时(100m处),信号也不会中断。利用跟踪测量模式,可连续跟踪采样,进行实时、快速、动态测量。如果配上RCS遥测系统,及360度棱镜,可实现测站无人操作,由扶棱镜杆者遥控…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激光跟踪仪的光学反射镜SMR相对于LeicaTCA2003型全站仪棱镜常数的测定以及其应用,为全站仪自定义棱镜的常数测定,以及激光跟踪仪和全站仪的配合使用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3.
自动全站仪发射一束红外光,经棱镜反射返回全站仪,由全站仪内置相机采集回光图像,通过获取回光光斑中心的图像坐标,求解全站仪照准棱镜时的偏移值,依据偏移值驱动全站仪自动瞄准棱镜目标。棱镜回光光斑的自动识别与中心定位是实现自动全站仪精确瞄准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一种棱镜回光光斑图像的自动识别与中心定位算法,分析了光斑图像的亮度、边界形状等特征,设计了光斑识别与中心定位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4.
张晓日 《测绘通报》2007,(10):70-71
一、徕卡测量机器人 监测软件GeoMos=完整的结构监测解决方案1.徕卡测量机器人自动全站仪又称测量机器人,是一种代替人进行自动搜索、跟踪、识别和精确照准目标并获取角度、距离、3维坐标以及影像等信息的智能型全站仪。自动全站仪通过发射红外光束,并利用自准直原理和CCD图像处理功能,无论在白天还是黑夜,都能实现目标的自动识别、照准与跟踪,保证了监测工程能够24小时连续运行。工程中使用的两种型号的自动全站仪TCA1201-M和TCA1800如图1所示。图1TCA1201-M和TCA1800自动全站仪2.自动监测控制和分析软件GeoMos徕卡监测软件GeoMo…  相似文献   

5.
在微震颤状态下,TCA2003智能全站仪的垂直自动补偿器不能正常工作,因此由持续监测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仪器竖轴周期性倾斜摆动不能通过自动补偿来改正。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非线性坐标转换方法,该方法用于TCA2003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可以消除竖轴倾斜的影响,提取高精度的变形量,而且适用于大角度的三维坐标转换并且不依赖于初值。  相似文献   

6.
徕卡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在香港九龙铁路中的成功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港的九广铁路公司(简称KCRC)在2005年12月从徕卡测量系统有限公司购买了一套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公司用该系统在新九龙南线工程施工期间对现有的机场快速铁路的某区段进行24小时连续的沉降与位移变形观测。整个系统集成了包括18台全自动高精度的全站仪——TCA2003,5套GeoMos监测软件,560多个棱镜和数台计算机工作站。所用的这些工作站都享有由当地徕卡测量系统的专家提供的网络设备和专业技术服务。全站仪每两个小时就自动测量位于参考控制点和监测点的所有棱镜,然后将观测数据发送回控制中心的GeoMos软件,控制中心的任务是根据监测数…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利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形态测量与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了坐标系转换、非线性拟合、形态分析等关键问题。以校内标志物--混流式水轮机转轮为研究对象,利用免棱镜全站仪采集了该物体形态特征点的三维坐标,通过空间平面拟合完成了水轮机转轮的平整度计算与分析,通过坐标转换和平面拟合进一步完成了水轮机转轮圆心坐标、圆半径和圆度的计算与分析。研究和试验表明,利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水轮机转轮的空间形态测量是一种快捷和精密的方法,该方法可为其他类似建筑物的空间形态测量提供一定的参考,空间形态测量的数据处理和方法也将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TCA2003全站仪自动识别系统ATR的实测三维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景领  黄腾  邓标 《测绘工程》2007,16(3):48-51
简述智能型全站仪TCA2003的自动目标识别(ATR)功能及其二次开发的机载测量软件的特点,以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大坝变形监测网应用ATR功能三维测量实例,基于对其测量平差成果的评定精度,分析ATR三维测量的精度,比较ATR测量与常规的人工测量的功效,并给出有益的结论,为同类工程的应用以及拓展ATR全站仪应用领域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徐福国 《测绘工程》2014,23(9):74-76
在大型工程的变形监测中,传统方法是利用全站仪,按照等级测量规范进行方向法、全圆法观测,测站至少需要1个观测员、1个记录员,每个测回需要人工计算和比较,内业需要后处理,费工、费时、容易出错。结合测绘实践的现实需要,利用VB语言和TCA2003全站仪的内置程序功能,开发变形监测数据自动检查程序,为自动化测绘探索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一个完整的实例详细叙述了利用EVB3.0编程连接惠普iPAQ H3870掌上电脑和TCA1800全站仪实现自动测量的方法;文章最后指出了工程测量人员用EVB3.0编程连接全站仪和掌上电脑实现自动测量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Visual Studio 2008为开发平台,利用C++语言面向对象的特性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结合徕卡Geo COM接口来控制TCA2003全站仪,设计并实现一个适合昆明盆地复杂地质区域深基坑施工的自动变形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自动观测、数据存储、位移量计算、绘制图形及分析预测等功能,达到变形监测内外业一体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结合宁波招宝山大桥变形监测点位多、精度要求高、可利用监测时间短等特点,介绍了TCA全站仪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在具体应用中解决的几个问题,并以大桥上游主桥塔的变形监测为例,分析了全站仪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有效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3.
许可  陈竹安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36(6):239-240,243,246
以玉树灾后重建的地形测绘为例,探讨了RTK和免棱镜全站仪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一些应对RTK信号不好时的解决措施。实践表明,应用RTK和免棱镜全站仪相配合的方法施测地形图精度良好,满足相应规范要求,很好地完成了灾后重建的外业采集任务。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免棱镜全站仪的特点,探讨了将免棱镜全站仪应用于电力勘测中的方法,最后,对免棱镜全站仪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测量机器人的隧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基于测量机器人(TCA2003全站仪)开发的隧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的功能特点。分析了系统在南京地铁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和精度。实际应用表明,系统测量效率高,数据传送准确无误,自动测量成果无论在平面或是高程方面都能达到很高的精度。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良好效果,可为同类工程的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曾强 《北京测绘》2014,(2):98-100
以大吉山钨业地形测量为例,介绍了免棱镜全站仪与GPS-RTK技术在矿山地形测量中的应用,阐述了免棱镜全站仪与GPS-RTK联合测量所显现的优越性和特点。实践表明,采用免棱镜全站仪和GPS-RTK相结合进行地形测量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精密控制网测量和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时,需要保证角度的测量精度。本文对全站仪采用人工照准方式瞄准棱镜的过程中,棱镜瞄准特征的不同选择所导致的测角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分析表明,当棱镜与全站仪视线不垂直时,全站仪瞄准棱镜的外框中心所引起的测角误差较大,全站仪瞄准棱镜反射角点所引起的测角误差则可以忽略不计。并给出了全站仪人工瞄准棱镜的最佳方式,在精密测量时应保证棱镜和全站仪的视线垂直,并尽量选择带觇板的棱镜进行测角,这样能减小棱镜与全站仪视线不垂直所引起的测角误差。  相似文献   

18.
亚毫米级高精度全站仪坐标测量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工业型全站仪配合精密反射棱镜能实现高精度坐标测量,前提是准确测定系统加常数误差。针对TDA5005全站仪及精密角偶棱镜CCR1.5″,提出两种加常数测定方法:室内四段法和比较法。在此基础上做加常数改正,并对坐标测量精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免棱镜全站仪是免棱镜测距技术与传统全站仪的融合[1],是全站仪测距模式的巨大突破.以Leica TS06 PLUS全站仪为例,在免棱镜模式下,对不同材质、颜色、光滑度、入射角反射面进行测距实验,结合测距时间、光斑面积的变化,分析不同反射条件下免棱镜的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20.
全自动跟踪全站仪在滩地水准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采用徕卡 TCA180 0全自动跟踪全站仪代替水准仪进行滩面水准高程测量 ,在易陷滩面上的优越性较水准仪测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