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渤海水螅水母,管水母和栉水母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蒋双  陈介康 《海洋通报》1994,13(3):17-23
本文根据作者近几年来所采集标本,在鉴定出辽宁沿海水螅,水母46种,管水母2种和栉水母2种的基础上,(其中有水螅水母一新种,Ectopleura platyapicata Xu et Huang;另有水螅水母5种属黄海新纪录,水螅水母22种和管水母1种属渤海新纪录,水螅水母29种,管水母1种和栉水母1种是辽宁沿海首次记录)。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报告,就现知黄渤海浮游水母类(钵水母除外)的共81种的地理  相似文献   

2.
台湾南湾秋末冬初水螅水母类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2001年11月2~3日和12月8~10日在台湾南湾12个测站采集的表层和底层92份浮游动物样品,共鉴定水螅水母18种,其中8种是台湾周围海域的新记录.半口壮丽水母(Aglaura hemistoma)和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为优势种,它们在11月和12月分别占水螅水母类总量的77%和94%以上.南湾水螅水母类的种类数和个体丰度均以12月(17种,3102×10~(-3)个/m~3)明显多于11月(6种,72×10~(-3)个/m~3).在冬季,外海高盐水团是影响水螅水母类分布的主要因素,盐度与水螅水母类多样性指数的相关关系显著,文章还比较了南湾与邻近海区水螅水母类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水螅水母纲新种和新记录记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水螅水母纲有49种,隶属于26科,34属,其中有2个新种:瓣高手水母(Bougainvillia lamellata n.sp.)、单管玛拉水母(Malagazzia monocanalis n.sp.)和2种我国新记录:橙黄高手水母(Bougainvillia aurantiaca Bouillon,1980)、玫瑰太阳水母[Solmaris rhodolma(Brandt,1838)],此外,我国记载的束状高手水母[Bougainvillia ramosa(van Beneden,1844)]订正为鳞茎高手水母(B.muscus(Allman,1863)).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1986年至1991年在我国钓鱼岛周围海域周围调查研究海洋水螅水母类结果的第一部分。报道了钓鱼岛周围海域31种水螅水母,其中20种为台湾省首次记录,刺铃水母、武装海瘤水母和简单介穗水母土产中为国内首次记录,本文对它们和另2种国内过去未作过分类的玻璃海瘤水母和大洋堪拿水母共5种的形态特征作了描述,认为钓鱼岛周围海域水螅水母类属大洋暖水区系,区系特征与南海较为似,其地理区划同属印度=-西太平洋印  相似文献   

5.
台湾西部海域冬春季的水螅水母类和管水母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首次报道了台湾西部海域冬,春季水螅水母类和管水母类的种类组成,其中水熄水母类16种,管水母类26种,对我国首次记录的两种水螅水母的形态特征作了记述,并比较和讨论了整个台湾周围海域这两类水母组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1981年8月和10月浙江近海上升流调查中一条断面的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管水母、水螅水母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双生水母、拟细浅室水母、五角水母等的垂直分布,以及一些重要种类的昼夜垂直移动。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查海区水母类及其优势种在数量和分布上的变化与浙江沿岸上升流和台湾暖流的盛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根据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对渤海西南部浮游动物调查的4个航次数据,分析该海域水螅水母、栉水母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特征,讨论了环境因子对小型水母丰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渤海西南部小型水母种类组成和丰度分布存在季节变化,全年调查共发现小型水母13种,11种水螅水母、2种栉水母;春、夏、秋、冬该海域水母种数分别为4种、9种、7种和2种,丰度均值分别为30.74 ind./m3、30.78 ind./m3、12.08 ind./m3、0.57 ind./m3;优势种为嵊山秀氏水母(Sugiura chengshanense)、八斑芮氏水母(Rathkea octopunctata)、锡兰和平水母(Eirene ceylonensis)、半球美螅水母(Clytia hemisphaerica)、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优势种季节更替率平均为91.67%,呈现明显季节演替。水温和盐度是影响渤海西南部小型水母丰度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春季水温回升及适宜营养盐含量促进小型水母生长繁殖,夏季桡足类为小型水母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促进其生长,秋季群落主要受盐度的影响。根...  相似文献   

8.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水螅水母类和栉水母类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林茂  张金标 《海洋学报》1989,11(5):621-628
本文根据采自台湾海峡西部海域4个季度月的169份浮游动物定量样品,分析了水螅水母类和栉水母类的种类组成、个体数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并着重就其与环境的关系做了探讨。结果表明,水螅水母和栉水母的个体数高峰出现在春季,分别为330个/100m3和157个/100m3所记录的67种水螅水母和栉水母根据其生态习性,大致可分为近岸暖温性、近岸暖水性、近岸狭暖水性、大洋广暖水性和大洋狭布性等5个生态类群。它们在调查海区的分布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闽浙沿岸流,粤东沿岸流和外海暖流(南海暖流和黑潮支流)的动态。  相似文献   

9.
东山岛周围海域各类水母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加祺  许振祖 《台湾海峡》1996,15(4):363-365
本文分析了1990年春至1991年冬采自东山岛周围海域的浮游动物样本。共鉴定60种水线,水螅水母类在种数和数量上的均占优势。拟细浅室水母,球型侧腕水母和半口壮丽水母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0.
李冬辰  张芳 《海洋与湖沼》2021,52(6):1430-1437
传统研究结果表明水母的捕食者很少,认为它是海洋食物网的死胡同,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水母存在于很多生物的胃中。为研究生态系统中水母的上层营养级状况以及水母种群动态变化的捕食性影响机制,以黑鲷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黑鲷对海月水母不同发育期的摄食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黑鲷对海月水母各发育期的摄食情况不尽相同,黑鲷无法直接摄食附着在波纹板上的水螅体;黑鲷对碟状体的摄食是吞食性的,15℃条件下黑鲷对碟状体的摄食率最大可达到(15.487±1.150)ind./(g·d);黑鲷对小水母体的摄食是吞食性的,对较大水母体的摄食是蚕食性的,这种摄食能力受自身体长大小和水母伞径大小的双重影响,随着体长的增加,黑鲷能摄食更大伞径的海月水母;黑鲷对给定伞径海月水母的摄食能力存在阈值,增大水母密度,不会导致黑鲷摄食量的增加;高密度下黑鲷更倾向于摄食水母体口腕部分。研究结果为理解海月水母碟状体的高死亡率提供了可能性新认知,为理解胶质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消亡提供了理论。  相似文献   

11.
Amomg the 30 known species of the algal family Prasiolaceae (Prasiolales, Chlorophyta), nine marine species have been found in marine environments but none in China seas. We reported here two new species Prasiola fangchengensis Luan et Ding sp. nov. and Prasiola volcanica Luan et Ding sp. nov. from subtropical coastal water of sou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reviews all species belonging to the families Laodiceidae,Lovenellidae,Malagazziidae,and Mitrocomidae in the South China Sea.Two new species,Eucheilota carinata sp.nov.and Halopsis nanhaiensis sp.nov.,are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One genus,Staurostoma,and two species,Staurostoma sp.and Octophialucium aphrodite(Bigelow,1928),are first recorded in China seas.The key to all medusa genera and species of Lovenellidae and Malagazziidae are presented.Other data are briefly summarized to the list and distribution of species presented on the family Laodiceidae,Lovenellidae,Malagazziidae and Mitrocomidae in the South China Sea.The type specimens are deposited in the 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China.  相似文献   

13.
胡征宇 《海洋与湖沼》1995,26(S1):88-90
对1950,1953,1955,1957和1990年在湖北省武昌县、黄陵县、江陵县、武汉市和江苏省无锡市采集的藻类标本进行分类。鉴定表明,它们是栅藻属的3个新种:纤维藻形栅藻,球刺栅藻和湖生栅藻。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标本室(IHBA)。  相似文献   

14.
先后于1959,1960,1987-1993年在南海采集口足类标本。经研究确认其中有2新种,分别隶属于虾蛄科和猛虾蛄科,命名为脊尾近虾蛄和中华猛虾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等辐骨虫目(Acantharia)是原生动物放射虫纲中的一大类, Müller(1858)最初称这类动物为Acanthometra,并发现其骨针排列的规律[后人称之为穆勒氏律(Müllers law)]。继后,Haeckel在1862-1887年先后发表了两部放射虫专著,其中共描述了等辐骨虫七百多种,又把这类动物改称为Acantharia,在分类系统上,奠定了初步基础。1904-1906 年,Popofsky根据1887年Hensen领导进行的浮游生物调查所获的放射虫资料,先后发表了两篇报告,共记述了等辐骨虫三百多种,其中增加了许多新的科属,对Haeckel的分类系统作了些修改,对种类亲缘关系的解释亦进了一步。1906-1907年,Mielck 利用在俾斯麦群岛中采到的等幅骨虫作研究,他提出的分类方怯,更注意到等辐骨虫虫体的柔软部分(例如中央囊等);虽然工作甚少,但颇有学术价值。 在分类研究史上,Schewiakoff是等辐骨虫分类系统的重大改革者,1926年,他发表了那波利湾(Bay of Naples)的等辐骨虫专著,由于用活体观察法和理化方法进行了研究,观察到许多前人所未见的形态和结构,例如发现等辐骨虫并非全部都有中央囊,有的只具内胶膜,并且查明了中央囊内也有外质的存在。此外,根据个体发育的观察研究,归并和订正了前人所鉴定的许多种属。Schewiakoff在分类上,不仅以骨骼结构、而且还以中央囊及胶膜的有无、肌原纤维的形状和数目等等作为依据,故他所提出的分类系统比较合理。 近年来,对等辐骨虫分类系统进行研究的有Trégouboff(1953)和Campbell(1954)等人,Trégouboff所讨论的系统基本上是依照Schewiakoff;Campbell虽然提出了新的分类系统,可惜没有提出更多的理由来说明。 有关等辐骨虫化石及其在地层学上的实际价值,迄今还报导得很少,Davis (1950)在奥曼(Oman)曾发现放射虫的Mayenella新属,他认为这是等辐骨虫的化石,并且提出可以利用它作为鉴别中生代地层的指示化石,但Campbell认为该属并非等辐骨虫而把它归并到泡沫虫目(Spumellaria)中去。早在1887年,Haeckel 就认为本类动物根本没有化石,因为它的骨骼是由硫酸锶或Acantin质组成,易被海水溶解,但Campbell & Clark(1944)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中生代地层中还是发现了等辐骨虫(Acanthometron astraeforme)的化石。此外,在Campbell(1954)的放射虫分类系统中也列出等辐骨虫的某些科属有化石的种类,然而,终究因为本类动物的化石迄今发现尚少,故在地层学的价值上未见有显著的地位。 关于我国海区的等辐骨虫,以往报告的很少,仅1932年王家楫与倪达书曾记录过厦门的一种,即Acanthometra pellucida J. Müller。1958年以来,我们进行了东海的放射虫调查研究,本文即是研究报告的第一部分,着重在等辐骨虫分类学方面的研究,并讨论了它们在东海的数量分布。  相似文献   

16.
The samples of Anthomedusae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Guangdong coastal water,China.Three new species of Anthomedusae,i.e.Zhangiella condensum Huang,Zhang et Sun,sp.nov.,Hydractinia leizhouensis Huang,Zhang et Yang,sp.nov.,and Cladosarsia simplex Huang,Zhang et Ke,sp.nov.are described.All type specimens are deposited in College of Ocean and Earth Sciences,Xiamen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7.
报导了从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nouye)越冬亲虾血淋巴内分离的盾纤毛目纤毛虫一新亚种,隶属于嗜污科(Philasteridae)拟阿脑虫属(Paranophrys),系蟹栖拟阿脑虫(Paranophrys carcini)一新地理亚种,定名为旋毛蟹栖拟阿脑虫,新亚种(Paranophrys carcini spiralis subsp.nov.)。本工作对该亚种做了蛋白银染色、银浸法、孚尔根染色,以显示其银线系、纤毛下器及细胞核器,并结合扫描电镜对虫体形态作了观察与鉴定。文内对该亚种的形态学作了描述并列表比较了所在属诸种主要性状特征以及本新亚种与相似种在形态特征上的主要差别,以确定新亚种的成立。  相似文献   

18.
虫动物系动物界的一个小门,属真体腔原口动物。海生,世界种约140种,我国黄渤海目前发现4种,分隶于2目,2科,4属,其中有一新种-青岛池体Ikedosma?qingdaoensesp.nov。现将该4种的分类、分布和生态特点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In planktonic diatom samples collected from Xiamen Harbour, Xiamen,Fujian,China from January 1983 to December 1984, two species and varieties are new to science and three species are record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New species is Tropidoneis constricta Li,Cheng et Chin sp. nov. ,new variety is Fragilaria longissima v. protenta Li,Cheng et Chin var. nov. ,new recorded species are FragUaria heidenii Ostrup.F.oceanica Cleve and Thalassiosira punctigera Hasle.  相似文献   

20.
本文审查了中国南海感棒水母科、触丝水母科、玛拉水母科和帽冠水母科有关种类。记述了二个新种:隆脊真唇水母,新种Eucheilota carinata sp.nov.和南海盐生水母,新种Halopsis nanhaiensis sp.nov.和二个新记录属种:十字胃水母Staurostoma sp.及阿弗罗八拟杯水母Octophialucium aphrodite(Bigelow,1928)。编制了触丝水母科和玛拉水母科所有已知属和分种的检索表。此外,还简介了中国南海感棒水母科、触丝水母科、玛拉水母科和帽冠水母科已知种类名录及分布。模式标本保存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