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北辛庄铁矿床位于山东省兰陵县城西,地处苍峄铁矿带东段,白水牛石断层东侧,受控于石闫背斜南翼,属"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矿体呈层状产出,走向265°~275°,倾向S,倾角45°~60°。矿床浅部和深部矿体分属于北辛庄北、北辛庄南两相邻探矿权,勘查历程和控制程度不一。北辛庄北探矿权内矿体经多期勘查,现最大控制深度已达-600 m。近年来于北辛庄南探矿权开展深部探矿,发现该矿体已延入本区,且在-1000m~-1400 m标高沿走向和倾向仍有稳定延伸。该文通过对矿床浅深部矿体的形态、规模、质量等特征对比分析,发现矿体形态结构简单,矿化均匀连续,矿石质量无明显变化,品位与厚度略具正相关性。矿体向深部总体有厚度减薄、品位贫化的趋势,同时具有缓倾部位厚度膨大、矿化富集,陡倾部位厚度减薄、品位贫化特征。-1400 m以深矿体仍满足工业指标要求,矿床中部勘查空白区段、矿床深部及外围仍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2.
帮布勒矿床为近年来新发现的矽卡岩型铅锌铜铁矿床,地表圈定铅锌铁矿(化)体76个、铜矿(化)体2个,矿体地表长10~480m,平均厚度0.75~30m,成矿岩体为石英斑岩,矿体主要产于石英斑岩与大理岩、灰岩、砂岩的接触带以及大理岩、灰岩的层间分界面等.在该矿区实施了1∶10000 地面高精度磁测和1∶10000 激电中梯测量、激电测深工作,综合利用磁法和电法,总结了本区主要铅锌铜铁矿(化)体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控制了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以及大理岩、灰岩层间分界面,通过激电测深二维极化率反演推测了矿(化)体在地下空间的展布形态,结合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成矿预测,有效地指导了帮布勒矿区的深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3.
矿体空间特征是矿体数学特征的研究内容之一,它主要是定量地研究并揭示矿体的空间变化趋势和成矿过程中主要控矿因素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对老代仗沟铅锌矿床v号矿化带底板的X值、矿体厚度、品位在三度空间的定量研究,查明了X值对矿体形态、产状、规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矿体厚度和品位均是由较规则到规则的变化,它们的变化类型和变化方向基本一致;在沿走向→侧伏方向→延深方向上,V-1矿体成矿热液自南东深部向北西浅部流动,这与测温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以近几年来胶西北地区几个大型以上规模“焦家式”典型金矿床的深部勘查资料为基础,从矿体形态、规模及产状变化、蚀变及矿化,主要有益组分金、银含量及变化、金矿物特征等方面对矿床深部和浅部矿体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矿床深部矿体规模变大,产状变缓,大部分矿体无明显的侧伏,矿体形态由复杂到简单;矿体主要有益组分金、银含量在矿体浅部的中上部相对较高,向下逐渐变贫;深部矿体总体品位较浅部低,较均匀,变化较小;在主矿体之下远离主裂面分布在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内的矿体,金品位明显高于主矿体,品位变化较大;由浅而深金银品位比值有逐渐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床是大兴安岭地区储量最大的铅锌矿床,矿体主要沿花岗闪长(斑)岩与大理岩接触带产出。为了查明成矿物质来源,对矿石中的硫化物和矿区内及外围主要侵入岩开展了铅同位素示踪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的N(206Pb)/N(204Pb)为18.266~18.372,平均值18.296,N(207Pb)/N(204Pb)为15.501~15.579,平均值15.536,N(208Pb)/N(204Pb)为38.016~38.339,平均值38.138。铅同位素年龄校正计算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的Pb同位素比值与大理岩和花岗闪长(斑)岩非常相似,表明矿石中的铅主要来自花岗闪长(斑)岩和大理岩,说明成矿物质也主要来自这两类岩石,进一步证明了白音诺尔铅锌矿床的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和大理岩有关,属于矽卡岩型矿床,与喷流沉积型和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有明显的差别。与区域上其他银多金属矿床对比发现,本区银多金属矿床的Pb同位素组成非常相似,其组成范围多有重叠,暗示这些矿床的矿石铅来源也非常相似,可能表明有一个共同的富银的基底或地层为这些银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广西岑溪市义水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认为矿床产于NNW向断层破碎带中,矿体展布方向、延深、厚度及矿石品位严格受断裂控制,矿体与围岩界线明显,矿石主要为压碎状、角砾状结构构造,属中低温热液断裂充填型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7.
浦北县新华铅锌银矿床属花岗岩岩体断裂充填型中低温热液蚀变脉状矿床,矿体产于岩体内NWW、NW向断裂中,几个主矿体深部均未圈闭,其外围存在多处类似构造,且已发现有铅锌矿化等,矿化与岩体有密切联系,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大脑坡铅锌矿区位于湖南省花垣县团结镇、龙潭镇、道二乡交接处,处于湖南省花垣_凤凰铅锌锰一整装勘查区,2009年,湖南省地质矿勘查开发局四〇五队向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申报新设探矿项目与探矿权,2010年启动探矿工作,2011年Zk5325发现矿体厚达50余米而获突破,2013年野外验收,2014年提交普查报告。提出该矿床为隐伏超大型碳酸盐岩层控型铅锌矿床。通过对矿床特征与岩相关系研究,建立了铅锌矿与岩相关系模式,对花垣地区的边深部矿床远景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山东昌邑东部地区铁矿分布在莱州-安丘磁异常铁成矿带内,该区发育着古元古代粉子山群小宋组及荆山群野头组祥山段含铁岩系,磁铁黑云变粒岩、磁铁石英岩、磁铁大理岩、磁铁蛇纹石化大理岩等含铁岩层发育在这2套含铁岩系中。目前,已发现有毛家寨、南任、常家屯及东辛庄-莲花山等矿床。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矿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矿体长多为200~700m,厚多为2~15m,延深多为60~300m。矿石品位多为27%~33%,属酸性矿石。该矿床属于受含铁沉积建造及变质作用控制的变质沉积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麒麟厂铅锌矿床是云南省会泽矿区内的一个独立的特大型矿床,对该矿床10# 矿体的构造叠加晕特征进行了研究,以实现矿床的深部找矿突破。研究表明:麒麟厂铅锌矿床10# 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到下 为 As、Sb、Hg、Ba、F→Pb、Zn、Ag、
Cu、Cd、Ge→La、Li、Be、Sr、Bi、Mn、Co、Ni、V;在识别10# 矿体群空间叠加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构造叠加晕模式及其成矿指示,并以此对10# 矿体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提出了1个找矿靶位和2个成矿有利部位,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可应用于会泽矿区内矿山厂等其他矿床(段)的深部成矿预测,进一步表明构造叠加晕对沉积-热液强改造型矿床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二台子金矿成矿规律的基础上,采用信息量和特征分析方法对矿区及外围进行了综合预测.之后,运用地球化学与构造应力分析相结合方法,对已知矿体进行了深部预测并定位.  相似文献   

12.
茅排金矿床属中-低温硫化物金矿床,矿体的分布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通过应用不同的物探方法来寻找控矿断裂,从而达到间接地寻找矿体分布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普兰店元台逆冲推覆构造为典型双重逆冲构造,以上叠式扩展而成。在自南向北逆冲过程中,形成褶皱推覆体,滞后断层,撕裂断层,反冲断层,并进一步形成构造窗和飞来峰。推覆构造形成于 J2-J3,逆冲推覆后期,花岗闪长斑岩沿逆冲推覆构造就位,其所携带的成矿热液在有利部位富集成金矿。  相似文献   

14.
营口东部区是我国硼矿重要产区之一。硼矿体主要赋存于晚元古代辽河群里尔峪岩组的下部,受层位控制。含硼蚀变岩带长14km,宽8~69m,硼矿体产于蚀变岩带中下部的镁橄岩中。背形向斜、向形背斜核部是硼矿富矿体成矿最有利地段,古浅海含硼碳酸岩凹陷盆地中心是硼矿成矿的最佳古地理环境。背形向斜、向形背斜核部的含硼镁橄岩是硼矿体及隐伏硼矿体的主要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15.
广西金牙金矿床是一种浊积岩容矿、滑塌挤压复合断裂控矿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本文通过大量岩石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对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探讨。认为:该矿床以发育Au、As、Sb、W、Hg等元素异常为特征,其原生晕的形态和空间展布较明显地受赋矿断裂构造所控制,基本上与矿体形态相吻合,故Au—As—Sb—W—Hg组合异常为典型的矿体晕;Hg异常也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前缘晕特征。据此,建立了本区的找矿模式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蔡凹锑矿床位于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内,产于古元古代秦岭群地层中,严格受区域性大断裂和界岭复式背斜两翼的次级褶皱和断裂控制。文中从分析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入手,总结了矿床的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受含矿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等因素控制;提出了新的找矿方向,认为蔡凹锑矿床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围绕有利的构造部位和矿化蚀变标志追索矿体,实现找矿勘查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隆林县隆或金矿属微粒型金矿,具有多层位、层状矿体为主、矿石和矿物成分简单、沉积结构构造特征,属典型层控矿床。矿床成因与生物礁的消失、滑塌事件、深水火山碎屑硅泥质上超盆地的叠覆、以及有机质的热解和分异有关。火山作用提供金的来源,火山~碎屑~浊积岩相为矿源层和含矿层,并受沉积盆地的关闭和开启影响,形成成岩矿床、成岩~后生或后生矿床  相似文献   

18.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产于拆离断层附近陡倾斜破碎带中 ,矿体定位明显受控于拆离断层。文中分析了不同成矿阶段、围岩蚀变和含金破碎带产状变化对矿化富集的影响。根据矿化和主要蚀变类型的对称分布特点 ,认为拆离断层是金矿的直接导矿构造。  相似文献   

19.
残积层状铝土矿是原生沉积型铝土矿在岩溶发展过程中残留下来,经风化、淋滤脱硫后在地表氧化带形成低硫高铁型工业矿体。矿体规模较大,储量可观,矿石块度大,含泥率低,易脱泥,矿石质量优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0.
谢家沟金矿是胶东地区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矿床类型为“焦家式”与“玲珑式”的过渡类型。对矿床3种主要矿石类型、不同中段的22个矿石样品进行了黄铁矿热电性测试,结果表明黄铁矿以N型导电为主,早期形成的黄铁绢英岩中黄铁矿热电系数最大,主成矿阶段形成的黄铁矿—黄铜矿绢英岩次之,晚期的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脉最小;从+130m中段到+242m中段,N型黄铁矿的出现率逐渐变小,热电系数也随之下降,认为矿体的浅部已被剥蚀,N型黄铁矿出现率表现较好的连续性说明深部资源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