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畢慶昌 《地质论评》1938,3(1):77-78
吳君希曾字亦魯,江蘇淮陰五里莊人。民國二十年夏,負笈入都,考入国立中央大學。初攻農業化學,一年後轉入地質學系。時故教授鄭厚懷先生主講中大,君從之遊,因於鑛物學及鑛床學所獲甚多。二十四年夏,君在中大畢業;旋即考入實  相似文献   

2.
地質界消息     
《地质论评》1940,5(4):365-372
本會理事翁文灝先生,因鑒地質科學,於國内各大學中,近年颇為發達。為獎勵高年級學生努力研究提高興趣起見,特於七月十一日建議理事會,籌募基金,設立學生研究獎金。經  相似文献   

3.
在我國地質科學面前,擺着巨大和重要的任務。为了進一步發展國民經濟,便必須增加礦產的開採量。成千上萬的蘇聯地質工作者正在勘探着地下的蕴藏,为了要把地下的財富用來为人民服務。在這些地質工作者之中,便有不少国立莫斯科大學地質系的畢業生。搬到列寧山的新校舍來,對於我系無異於再次的誕生。假如说我们從前是在非常狹窄擁擠的情况下工作的話,那末在這個科学之宮中,我系便到了擴展本身活動的一切可能性了。现代地質學一方面與矿產的研究和勘探聯系着,另一方面又与工程建築上的問题聯系着。這一點已在我系新的教學計劃中反映出來了。现時我們對未來專家的培養,是從下列四方面來進行的: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  相似文献   

4.
李學清 《地质论评》1936,1(3):237-240
地質論評爲紀念丁在君先生發行專刋,崇德報功,禮也。丁先生之才德學問,中外報章,騰布已廣,毋煩贅辭。茲所寫者,僅就作者個人之所受知於先生,及先生曾爲國立中央大學地質學系所擘畫者,追述一二,藉作紀念而已。前清宣統三年,余肄業於上海南洋中學,其時丁先生甫自歐  相似文献   

5.
周則岳 《地质论评》1938,3(3):327-328
君諱德森字暢蘭,世居湖南岳陽縣之新牆,君幼失恃,所遇甚苦,稍長矢志於學,初畢業岳陽中學,繼入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習採冶科,於民國十年卒業。嘗任岳陽平民工廠主任,及縣立中學教員,皆爲時甚暫。旋入東南大學,習地質,  相似文献   

6.
黄懿 《地质论评》1940,5(5):441-448
林格崙(Waldemar Lindgren)爲鑛床學(Mineral Deposits)一書之作者,此書於我國各大學中之習地質或鑛冶者,莫不熟讀,而奉為圭臬者也。林氏之名,早已稔悉於世界地質界及鑛冶界。1933年秋華盛頓第十六屆國際地質學會,先生任大會主席  相似文献   

7.
復刊词     
《地质论评》1957,17(1):1-1
中國地質學會於1922年發刊了外文季刊“中國地質學會會誌”,1936年刊行了中文雙月刊“地質論評”。這兩種刊物在國際和國內地質學界起了很大的宣傳推動作用。直到1952年,由於集中出版,中國地質學會改出一種中  相似文献   

8.
劉祖彝  王哲惠 《地质论评》1939,4(5):347-362
二十六年暑假,四川建设廳盧廳厅長作孚,委託重慶大學調查川东地質鑛產,祖彝等應命偕採冶系高级学生數人前往。歷時凡三月,完成十萬之一川东七縣地質圖一幅,並於涪陵彭  相似文献   

9.
賀蘭山北段地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捷 《地质论评》1957,17(1):57-63
我們於1954华夏季從東北地質學院地質勘探系畢業後,由趙東南老師率領,到甘肅省賀蘭山北段去作生產實習。我們是在以生產為主、並完成生產實習任務的情况下,一同参加了原205普查隊,所摘的煤田地質普查工作。同時也作了兩個月前震旦紀桑乾系地層的路線測量。在工作中得到王錕工程師和同志、同學們的很大幫助,學會了初步運用理論結合實際(以理論指導實際,解釋實際的地質情况)。也學會了一些野外實際操作方法。但我還是剛離學校大門的地質工作者,在理論和經驗上還是極其缺乏的。我試想過寫這篇稿子,可是自己勇氣不足,在王錕工程師、張其澤工程師和同學、同志們的鼓舞和具體幫助下(王錕工程師又在百忙中給修改底稿),才使這篇稿子寫成。工作是同志們作的,是同志們的勞動結晶。因此我深深的感謝王錕工程師、趙東甫老師和杜弘祖、陸萬元、隆萬札布、趙樹仁、李家厚、李寬明、張銀芳、陳光漠、馮守忠、饒欽偉、李昌文、朱福亮等同學、同志的幫助。稿中如有错誤和與事實不合之處,請多指教幫助。  相似文献   

10.
地質界消息     
《地质论评》1940,5(5):459-466
本會學生獎學金消息本會擬於最近成立學生獎學金消息,已誌前期,现理事長尹贊勳问各理事通信商議結果,通過章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朱森  吴景禎 《地质论评》1939,4(Z1):153-160
二十八年三月上旬乘假期數日,率中央大學及重慶大學學生,作嘉陵江三峽區地質實習之行。旅中最後三日駐足於觀音峽及天府鑛區,除普通觀察外并略作地質問題之追尋。所得結果,似有數點爲前人所未詳言,茲簡述之以供討論:  相似文献   

12.
許德佑 《地质论评》1938,3(2):105-118
自“中國南部下三叠紀海產化石之新材料”一文發表而後,作者於最近一年中又曾鑑定湖北,湖南及雲南等省之三叠紀化石。其詳細叙述將陸續發表於中國地質學會誌中,今先將其結果作一簡報於此。  相似文献   

13.
書報述評     
一地質地文及構造地質學之基本觀念及其與中国地層學之關係 葛利普著中國地質學會誌第十六卷(丁氏紀念卷)第127—175頁,民國二十六年。又北京大學地質系研究錄第十三號。Fundmental concepts in Geology and their Bearing on Chinese stratigraphy, by A.W.Grabau, Bull.  相似文献   

14.
張爾道 《地质论评》1957,17(4):423-429
1956年暑假,在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領導組織的西北科學綜合考察隊中,西北大學地質系部份教師組成一個小隊,沿寶成鐵路由寶鷄到略陽一段,進行了一次踏勘性的地質觀察,看到了一些不同於前人所說的地質現象。這一些新的看法是否正確,有待於今後進一步的仔細觀察研究去加以證明。因此,以下的報導,僅係作者對秦嶺地質一些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情况一九五三年暑期各地質院校學生舉行生產實習與教學实習。參加實習的學生人數眾多。實習時間,一般自七月中旬開始,八月底先后結束。接受實習的單位,多數人力不足,普遍缺乏經驗。在分配實習的地區上,有的過於分散,有的離校太遠,增加了實習領導和物资供應上的許多困難。在实習性質方面,有的也是非常複雜的,  相似文献   

16.
梁士詒先生獎助學術委員會本年度委託北京大學招考地質系補助生二名,每名每年規定補助國幣二百二十五元,以家境確係清寒并成績優良者爲合格,茲将章程列後:  相似文献   

17.
《地质学报》1930,9(4):329-330
一本會爲紀念趙亞曾先生於民國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考察西南地質在雲南殉難並爲鼓勵中國地質學者從事專門研究以貢獻於地質學及古生物學之進步起見募集基金以二萬元爲額無論是否滿額每年以所得利息爲補助金名爲紀念趙亞曾先生補助金  相似文献   

18.
書報述評     
現代海洋沈積,爲美國地質調查所儲世克編,惟材料之搜集,則受美國研究院地學組之沈積委員會指導,於一九三九年由美國石油地質學會出版。  相似文献   

19.
尹贊勳 《地质论评》1957,17(2):253-253
蘇聯地質學最偉大的旗幟奥勃魯契夫院士調查研究蘇聯、特別是西伯利亞的地質,留下了莫可比擬的豐功偉績。他曾好幾次來到中國,對中國地質學也有獨特的貢獻。他於1956年6月19日逝世,到現在已經一年了。不但蘇維埃社會主義祖國的人民以  相似文献   

20.
書報述評     
程裕淇先生留學英國期間,曾於民國二十七年一月十日在利物浦地質學會講演關於我國各時期之造山運動,並撰成短文一篇,刊登於該學會會報第十七卷第三册中。該文對於我國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