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杜文平 《内陆地震》2002,16(3):271-276
近几年,新疆的数字地震台相继建成并正逐步取代过去一直运行的模拟地震台。在测定同一地震震级时,发现数字地震观测系统测定的震级与模拟地震观测系统测定的震级出现偏差。鉴于两类观测资料的一致性会直接影响到地震科研预报工作的连续性,新疆地震局有关部门要求全疆数字台站对数字系统与模拟系统测定的震级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ldquo;十五rdquo;(2001——2005年)期间,中国地震观测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地震局完成了ldquo;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rdquo;项目建设,将所有模拟地震观测系统全部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并新建了一些数字化地震台站,标志着中国的地震观测已进入数字时代. 本文介绍了新一代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火山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规模、布局原则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3.
数字地震观测系统与模拟地震观测系统的标定原理基本是一致的,只是具体做法有所不同。辽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成以来,每年都要对系统进行幅频特性测定,通过这项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该文章分三部分谈谈系统标定的理论公式、操作步骤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地震数据采集器中的GPS授时技术和校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模拟地震观测到数字地震观测,地震事件的时间标识一直是地震观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当一个地震事件发生时,模拟观测时代是通过短波授时和校时技术为地震事件标识时间,而数字观测时代则是借助于精度更高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简称GPS)为地震事件标识时间。本文详细介绍地震数据采集器中的GPS授时技术和校时技术。  相似文献   

5.
研究的区域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38°~43°N,104°~116°E)。通过对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系统(简称"数字系统")、模拟地震观测技术系统(简称"模拟系统")同步观测记录的对比,可以看到,数字系统在判断震相初动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检测地震的能力明显高于模拟系统;在测定地震发震时刻、震中位置等方面,与模拟系统存在一些偏差,但差异并不很大,因此数字系统目录与模拟系统目录能够基本衔接。  相似文献   

6.
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于2000年10月1日投入考核运行,为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与模拟地震台网测定的时、空、强地震参数顺利接轨,尽快发挥数字资料在日常工作中的效益,将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产出的资料与模拟地震台网产出的资料作了全面细致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一致性、差异性。结果表明,数字地震观测系统比模拟地震观测系统具有更高的拴震率,得出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产出的资料与模拟地震台网产出资料相关性较好、定位结果在误差范围之内、符合《数字地震及前兆观测技术规范》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应对巨大地震的应急流动观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十五”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目前。我国的地震观测系统和地震观测信号传输几乎完全依赖于公共通讯网络。但是,大地震常常严重破坏公共通讯系统,应对巨大地震的流动观测系统就提到迫切的日程。2007年,通过采用无线竞带接入技术,结合中国地震局数字地震观测网络技术,初步建成了应对巨大地震的应急流动观测系统,并在汶川地震现场观测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1 台网概述呼和浩特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是在原模拟遥测台网的基础上经部分新建、改建和扩建完成的。原模拟遥测台网是1986年投入使用的,运行达15年,虽然为内蒙古自治区地震防震减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它已不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要求,特别是适应不了地震应急、大震速报等的要求。数字地震观测替代模拟地震观测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数字地震观测以宽频带、大动态、高分辨率、低失真度等优势为地震科学的发展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呼和浩特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是2001年6月通过验收并投…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现代地震观测系统,已发展为数字观测系统。数字记录仪器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地震观测.近年来,我国陆续引进了 PDR-1、PDR-2、DP-200、DP-260/250等数字磁带记录仪及回放设备。我国的观测系统也出现了新的飞跃,由模拟观测系统发展为数字观测系统,使系统的记录动态范围由50dB 提高到100dB 以上。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资料高精度、高质量、高速度的数字处理方面都大大优于模拟系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辽宁数字地震观测系统中的台网布局、台站基本参数、观测动态范围以及整个台网的监测能力、台网中心的功能等方面的介绍,阐述了整个辽宁数字地震观测系统的总体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