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皖东南地区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系统总结了该地区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特征。利用新采样方法技术开展的1∶25万区域化探数据更新成果与以往1∶20万化探资料进行对比研究,认为采用1∶25万截取粒级(-10~+80目)获取的区域化探数据更能客观、准确地反映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的地球化学特征。依据异常分布规律和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划分出6个找矿远景区,并对各区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为皖东南地区下一步矿产资源勘查选区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青海柴达木盆地周缘残山地球化学景观区风成物分布十分普遍,通过研究该景观区水系沉积物、土壤、风成物和钙积层的分布特征,风成物和钙积层对水系沉积物的干扰特征,总结出一套多点组合采集岩屑代替水系沉积物的化探采样方法,在1∶25万区域化探、1∶5万普查化探以及1∶2.5万地球化学测量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哈密市磁海铁矿一带开展的1∶25万区域化探数据更新工作,采用新的采样布局、采样方法和样品加工方法,在取得真实可靠的区域地球化学资料的同时,圈定了钨、钼、铅、锌、金、银等一批有找矿前景的异常。根据区域地球化学成果,在良好的成矿条件基础上,重新认识了该区成矿地质背景,确定主攻方向并开展异常查证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地球化学找矿效果,尤其是在北山成矿带发现的清白山铅锌矿,开拓了北山成矿带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4.
全国区域化探数据库首次汇集了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万和1∶50万区域化探39种元素和氧化物的测试数据,共计数据点142万个,近5 540万个数据,涉及1∶20万图幅1 299个,1∶50万图幅18个,在国内第一次建立了地球化学海量数据库。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对数据库进行了更新,使全国区域化探数据库汇集数据总量达147万余条记录,数据达6 321万。在此基础上,编制了4万多张各类地球化学系列图件,并建立了空间数据库,为地球化学研究和矿产资源预测相关专业提供了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该项成果的取得为在全国范围内研究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生态环境、基础地质和找矿远景规划提供了最基础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利用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数据和中蒙边界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数据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1:100万金地球化学图, 发现内蒙古已知大型金矿与地球化学异常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以内蒙古四个典型大型金矿为例, 建立了1:100万尺度大型金矿地球化学预测指标: (1)异常具有3层套合结构, 即局部异常被区域异常所包裹, 区域异常被地球化学省所包裹; (2)异常面积通常大于1 000 km2; (3)地球化学块体的异常衬度大于2.2; (4)常伴生有Ag、As、Sb、Bi等元素的异常; (5)异常区或周边常具有区域性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等构造; (6)异常区或周边一般发育有火成岩。根据建立的大型金矿预测指标, 圈定了大型金矿集区14个, 为下一步在内蒙古选择重点地区开展大型金矿勘查提供了远景区。  相似文献   

6.
杜佩轩 《物探与化探》1995,19(4):253-263
利用1:20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编制小比例尺地球化学图,全国业已开展.经制图方法试验研究,本文提出了化探数据分析偏倚均值校正法,提出了1:50万等值线地球化学图编制方法技术,试验完成了1:50万和1:150万等值线地球化学图集.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大型银矿集区地球化学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申伍军  王学求 《地球学报》2010,31(3):449-455
如何利用地球化学填图数据预测潜在大型矿集区是寻找大型矿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数据和1:100万中蒙边界地球化学填图数据进行综合研究, 在全区共圈出面积大于1000 km2银的地球化学省40个, 其中具有良好Ag-Pb-Zn综合异常的有31处。内蒙已发现的4处大型银矿有3处位于地球化学省内, 已发现的11处中型银矿有10处位于地球化学省或区域异常内, 这说明大型银矿与地球化学省有高度的相关性。大型银矿区银异常强度(异常内银平均含量/背景含量)大于1.5。利用面金属量模型和地球化学块体模型对31处潜在的大型银矿区的潜在资源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如何利用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来预测大型矿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中利用大兴安岭地区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数据和1∶100万中蒙边界地球化学填图数据进行综合研究。发现1∶100万地球化学编图圈定的地球化学省与矿集区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1∶20万地球化学编图圈定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与大型矿存在对应关系。以大兴安岭3个大型银铅锌矿为例建立了预测大型矿的地球化学指标。大型银多金属矿具有Pb、Zn、Ag 等3个以上元素异常在空间上相套合;异常具有3层以上套合结构,即地球化学省(>500 km2)包裹区域异常(>100 km2),区域异常包裹局部浓集中心(n×10 km2);标准化综合异常下限大于4.5,异常衬度大于2.0。  相似文献   

9.
《地学前缘》2012,19(3)
如何利用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来预测大型矿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中利用大兴安岭地区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数据和1∶100万中蒙边界地球化学填图数据进行综合研究。发现1∶100万地球化学编图圈定的地球化学省与矿集区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1∶20万地球化学编图圈定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与大型矿存在对应关系。以大兴安岭3个大型银铅锌矿为例建立了预测大型矿的地球化学指标。大型银多金属矿具有Pb、Zn、Ag等3个以上元素异常在空间上相套合;异常具有3层以上套合结构,即地球化学省(〉500km2)包裹区域异常(〉100km2),区域异常包裹局部浓集中心(n×10km2);标准化综合异常下限大于4.5,异常衬度大于2.0。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方法技术于内蒙古五岔沟幅开展了1∶20万区域化探,获得的区域地球化学信息较客观的反映了该区岩石圈表层的地球化学特点;发现多处具有找矿意义的地球化学异常,并经初步检查呈现矿化现象;地球化学背景分布特征为资源环境评价和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地球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新方法技术于内蒙古五岔沟幅开展了1:20万区域化探,获得的区域地球化学信息较客观的反映了该区岩石圈表层的地球化学特点;发现多处具有找矿意义的地球化学异常,并经初步检查呈现矿化现象;地球化学背景分布特征为资源环境评价和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地球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2.
紫金山矿集区铜地球化学块体特征及找矿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 在紫金山矿集区1:20万区域化探数据基础上, 利用2 km×2 km窗口数据, 对紫金山矿集区进行了地球化学块体的圈定及内部结构的剖析。分析了铜的地球化学块体各级含量水平所对应的面积、可供金属量、浓集度等参数特征。追索某元素地球化学块体的内部结构, 揭示元素在地球化学块体中逐步浓集成矿的轨迹。对几个重点的Cu的地球化学子块体作了预测评价。指出在这些地球化学块体内还存在巨大的寻找铜矿产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配合区域地质测量工作,曾在四川某地开展1∶20万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相继开展了1/5千~1/5万地球化学找矿.通过对异常的检查、评价、验证等工作,取得了丰富的地质和化探资料,对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矿产普查找矿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根据已获得的实际资料,讨论三个问题.一提高地质研究程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1:20万区域化探资料及1:2万化探普查资料,通过对母质(岩)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分布特点,阐述了东海—新沂地区土壤农业地质背景及土壤环境质量,并对1:20万区域化探圈出的异常地段中元素的改良处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充分说明了地球化学探矿资料作为基础性的资料,除了为找矿服务以外,更能象基础地质图一样,服务于农业、工业、环境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5.
化探数据处理的核心内容是地球化学背景与地球化学异常的合理区分,找矿信息提取将直接影响到成矿预测的结果.文章采用基于RAGA的PPC模型对凤太矿集区1:5万水系沉积物化探数据进行处理,初步探讨了投影寻踪聚类方法在地球化学异常识别与元素共生组合方面的应用,以及投影方向值所代表的地质意义.结果表明,PPC模型的化探异常识别效...  相似文献   

16.
江卫宁  魏超 《安徽地质》2007,17(1):46-49
利用1:20万区域化探资料及1:2万化探普查资料,通过对母质(岩)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分布特点,阐述了东海-新沂地区土壤农业地质背景及土壤环境质量,并对1:20万区域化探圈出的异常地段中元素的改良处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充分说明了地球化学探矿资料作为基础性的资料,除了为找矿服务以外,更能象基础地质图一样,服务于农业、工业、环境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对滇东南某区1:20万区域化探异常的分类方法及效果.分别利用定量数据.定性资料和混合数据进行Q型聚类分析,并对比其优劣.结果表明,综合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定量资料)和地质观察资料(定性数据)两方面的混合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的分类效果最佳,能较好地按照异常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聚类,对异常的分类和筛选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强区域化探调查工作,77年7月在黄山召开了全国区域化探会议。会议决定要充分挖掘已有区域化探资料的潜力,搞好矿产预测,要求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在80年以前完成现有1:20万区域化探资料的重新整理和研究工作,编制1:20万地球化学图件,为大比例尺地质矿产工作选区及普查勘探工作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并为跨省区小比例尺的地球化学填图及地球化学矿产预测图的编制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19.
李青地银铅矿床、二道背金矿床区域找矿标志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和多金属是我国急需的矿产,在我区原有地质、物、化探工作的基础上,特别是近年来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的开展,急需发现一批有远景的金及多金属矿产地。本文介绍内蒙中部集宁地区的两个规模较大金和多金属矿床(李青地银铅矿、二道背金矿)的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概括了该地区同类型矿产的区域找矿标志,为在内蒙中部集宁地区综合利用地质、物、化探资料预测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贵州东部地球化学块体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在贵州省1∶20万区域化探数据基础上,利用10km×10km窗口数据,对贵州省东部进行了地球化学块体的圈定及内部结构的剖析。分析了各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块体各级含量水平所对应的面积、可供金属量、浓集度等参数特征,并对集中几个重点的Au、Ag、Pb、Zn的地球化学块体作了预测评价。指出在这些地球化学块体内还存在巨大的寻找金、银、铅、锌矿产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