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在地下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志荣  曹万金 《地下水》1996,18(3):113-115
地下水质量评价是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环境质量评价的一部分。本文探讨了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在研究区各分区地下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曾溅辉 《地质论评》1993,39(6):490-496
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是评价地下水水质,模拟水-岩相互作用,查明地下水-岩石相互作用下污染物迁移形式和变化特点,以及预测地下水化学演变的有效方法。本文概述了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的基本理论,讨论了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中的组分存在形式的计算,质量平衡反应模型及反应路径模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用了SO4^2-、NO3^-、总硬度及固形物为水质质量评价因子。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博山区地下水水质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充分反映了博山区各地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并对地下水主要污染源及污染途径进行了分析,为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和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吴泊人  夏琼  钱家忠 《地下水》2007,29(5):95-97,116
地下水质量正确评价是区域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前提.依据地下水环境质量分类标准,运用Fuzzy模型对研究区内的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在对区域环境内的各单项污染指标进行分级评价的基础上,考虑到各单项污染指标在总评价中的地位,将各单项污染指标的作用综合起来,建立了Fuzzy概率模型.实例研究结果表明:Fuzzy概率模型可行,原理简明,淮北地区地下水环境的综合质量属于Ⅲ级,从而在整体上可以看出淮北地区地下水的总的污染程度属于中等,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合理的评价地下水水质和制定污染保护的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和军  孟庆伟 《地下水》2006,28(1):29-32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以开采浅层地下水为主,其质量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本文在对大量水样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污染评价、饮用水评价、农业灌溉用水评价、工业锅炉用水评价及综合评价等五个方面对黄河下游(河南段)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刚  王萍 《地下水》1997,19(3):112-115
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出发,应用模糊数学法并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对哈密市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尝试,弥补了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提出的至少监测20项指标的评价方法局限性,是一种接近实际的有效的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地下水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cGIS是目前世界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信息系统,其强大的空间分析技术,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空间分析技术在地下水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在实际工作中成功地进行了研究区域的地下水评价,其高效特点使工作强度大大减小,是值得进一步推广的地下水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环境水文地质质量评价,是人们对所研究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进行的“水质”评价。可根据评价目的不同制定出环境水文地质质量的不同标准、对地下水水质的实测数据进行衡量和数学处理,从而对环境水文地质评价单元作出符合实际的、合理的定性评价、为防治地下水污染选择对策、提供环境水文地质科学的依据、为城市规划提供环境水文地质资料。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工业三废和农业化肥等严重污染了环境,上海市环境质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下水质量分布特征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项目为依托,以几十年地下水化学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为基础,对我国地下水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阐述了我国地下水质量分布特征,简要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预防地下水水质恶化的建议。我国地下水质量总体状况较好,但局部质量低下,区域分布差异很大,是自然地理、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认为要想改善地下水质量就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合理布局工农业,并建立和完善地下水质量监测和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潜力评价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地下水潜力评价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一个主要内容,但传统的开发程度概念不能科学地反映特定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本文本着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利用统一的原则研究了地下水潜力的评价方法,提出了地下水潜力的基本概念、地下水潜力系数的计算公式和地下水潜力评价步骤,并以唐山为例进行了地下水潜力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其地下水质量现状,通过对无为地区地下水取样分析,采用地下水单指标及分类指标评价法对无为地区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无为地区地下水质量较差,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天然化学组分主要为铁、锰、铝、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CODMn、pH、砷等,分析了地下水超标原因,可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琼中县分布有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等期次的侵入岩,岩性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为主,约占县域面积的86%;它们的地质构造相对不发育,地下水富水性差异大,地下水质量状况不详.为了查明琼中县地下水质量现状,共采集地下水样品136组,确定参评指标56项,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质量评价法对采集到的地下水样品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琼中县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好,I~III类地下水分布面积2156.47 km2,占县域总面积的80%;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天然化学组分主要是铁、锰、铝、硝酸盐、酸碱度等.建议对地下水等级评价结果为V类区域,严禁将地下水作为生活饮用水,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或远距离调水.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质量评价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前提.为准确反映德令哈盆地地下水质量状况,以青海省德令哈盆地第四系地下水的66组水质测试数据为基础,选取12项一般化学指标和4项毒理学指标共16项评价指标,采用基于最差指标判别法和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相结合的分类组合评价方法对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德令哈盆地第四系地...  相似文献   

14.
金云成  李强 《吉林地质》2005,24(4):71-75,110
地下水资源计算是地下水评价的重要环节,参数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水资源计算与评价的质量和精度.用包气带水分体积分数计算水资源评价参数,弥补了利用地下水动态和水文资料计算参数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区域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及其在河北平原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区域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是研究和预防地下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论述了防污性能的含义,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提出了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及改进的建议.并以河北平原中部的石家庄,衡水,沧州地区为例,尝试了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魏青军  刘平 《地下水》2007,29(2):42-44
针对水资源评价中地下水质量评价项目的特点,结合目前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运用大家熟悉的办公软件 EXCEL 实现地下水的质量评价.文章从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国家标准出发,利用 EXCEL 中函数功能实现其评价目的.这一方法简单实用,可以给大家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工作节省不少时间.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建设、人民的生产生活等一系列问题。地下水质量评价为保护和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结合相关地下水调查资料和单指标评价、内梅罗指数和模糊综合评价三种方法,分别对榆林市地下水水质做出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认为: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更符合区域地下水总体特征,榆林市地下水质量整体较好,城市居民饮水安全有保障。  相似文献   

18.
双指数法属综合指数评价法之一,强调参评因子的权重对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数的贡献度,并计算参评因子质量分指数的方差,形成对综合质量指数的补充。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各类地下水水质标准为基础,按计算的地下水水质综合质量指数和方差划分地下水污染等级,客观地反映出地下水质量状况,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应用在贵阳市市原行政单元内的地下水质量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灰色关联分析在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井田浅层地下水分析测试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评价方法对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现状进行评价。简要评述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应用原理,确定了各采样点水体的质量等级。为将来矿井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浅层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分层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高轩 《中国地质》2012,39(2):518-523
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ArcGIS平台的区域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实现了单因子指标质量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质量评价。方法不仅能够批量处理地下水水样和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的网格化成图,并且保留了以往容易被忽略的水质"极差点"。最后应用该方法对来自于北京市平原区1 035眼水井中的丰、枯水期近3 000余个水质数据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平原区单因子超标的主要有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锰、氨氮、铁、氟、硝酸盐、亚硝酸盐。北京平原区地下水由浅层到中层再到深层,水质越来越好,其超III类水的面积分别为3 649 km2、2 258 km2和737 km2。区域评价结果表明,平原区地下水丰水期的水质普遍略差于其枯水期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