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刘关山 《地理研究》1995,14(1):105-105
本文在阐明江苏省国际旅游业发展背景、产业基础、产业特点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国际旅游业发展趋势预测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预测,最后确定江苏国际旅游业战略目标和具体开发措施。本文尝试建立江苏国际旅游产业体系,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任何产业的发展,首先遇到的是资源问题。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对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日显重要,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的重要性、实践迫  相似文献   

3.
世博园旅游深度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博园的存在为云南省旅游业建立了继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之后的又一个支柱性品牌项目,其健康、持续发展将对全省旅游新格局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总结世博园的经营成功经验入手,分析了世博园开发旅游面临的几大转变,进而提出了世博园发展旅游业的战略对策,以期为世博园的旅游深度开发问题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粤西旅游:定位、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区域角度概述了粤西旅游资源的状况和特点,根据粤西旅游资源区域优势,提出了粤西旅游业的正确定位;并进一步阐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及其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最后,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粤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立各区协调开发的机制,改善开发的基础条件,协调旅游项目布局和优化旅游线路,培育扶持旅游组织,实现组织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复合型的产业系统,离开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而实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考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必须找出影响产业发展的主动因素。汕头市旅游发展应以商务型的都市旅游开发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模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新常态下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常态正深刻影响着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本文在分析新常态下区域旅游发展几个新特点基础上,阐释了未来区域旅游业发展格局与趋势,提出了推进区域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文章指出,新常态下旅游业发展正呈现规模扩张和个性消费同步提升,“旅游强国”特质开始显现;跨界、跨行业企业集团逐步主导产业发展,并在全球范围谋篇布局;旅游产业地位日渐凸显,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成为重要目标;“第二次人口红利”开始释放,旅游服务开始引领“中国服务”建立;“互联网+”新型运营模式全面渗入,逐步拓展旅游业发展版图;“以人为本”的绿色发展模式导入,全面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等六大特征。与之相对应,全面融入国家区域经济战略,中、西部地区旅游业整体崛起,城市休闲和城市旅游异军突起,生态文化功能区整体开发,区域旅游产业“网络化”成为重要发展趋势。最后指出,新常态下区域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重点包括:以跨区域旅游目的地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区域业协同发展;以重大项目投资驱动为突破口,形成区域旅游投资与创新双轮驱动发展;以全面改革开放为突破口,形成内外源结合联动发展;以国家层面统筹协调为突破口,形成多层次区域旅游治理模式;以跨界渗透和兼并重组为突破口,培育区域化和国际化旅游市场主体;以综合旅游风险防范为突破口,实现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论民族旅游资源产权界定的功能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民族旅游资源因产权界定不明确致使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引发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民族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合理的产权界定能够促进民族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顺利实行;促进民族旅游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促进民族旅游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使民族旅游业的收益分配实现公平性;是民族旅游资源保护的驱动力;为最终实现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如何全面认识旅游业对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经济的影响,成为旅游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石林县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以及实地调研,证实了旅游业对促进石林县国民经济总量扩大、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针对当前石林旅游内部结构和发展质量中存在的旅游产品单一、景区发展失衡和社区受益不足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以推动区域经济总体发展和带动农村居民脱贫作为旅游发展的两大基本任务和实现旅游产业增长模式从数量型向内涵型增长转变的基本思路,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发展河南工业旅游有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业已被确立为河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而开展工业旅游可以优化其产品结构。文章基于对工业旅游特征的分析,结合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者和工业企业特点,从促进该省大旅游格局形成的角度,提出了发展工业旅游的项目选择原则和开发对策。要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的转变,既要发挥传统资源的优势,更要在旅游活动类型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0.
席建超  葛全胜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1):1449-1457
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是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导向。“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提出意味着“旅游长江”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而言,其价值为:①从空间维度看,首次实现从“区域旅游”向“流域旅游”的空间拓展;结合城市群崛起,联动未来以跨区域完整的地域自然山水和文化生态单元,将形成中国区域旅游发展空间的主干骨架。②从时间维度看,首次实现了旅游业发展从区域“支柱产业”向“全局战略性产业”提升,使得区域旅游业发展向同时兼具“产业”和“事业”特征的旅游业本源属性回归。③从对外开发合作看,首次实现了“国内区域旅游发展”和“对外国际开发开放”的联动对接。以国内开发促进国际合作,以国际合作推进国内外统筹联动式开发模式开始形成。这种流域性区域旅游发展模式,也催生出一系列区域性的的研究命题,结合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国家区域重点发展战略,这些命题主要包括“旅游业发展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融合发展”、“城市群旅游与生态功能区旅游对接协调”、“城市群旅游业一体化整合提升”、“生态功能区旅游主业化改革推进”、“沿海、沿边旅游业国际化开放对接”、“流域性旅游业综合治理”等。  相似文献   

11.
试论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化旅游开发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简王华 《干旱区地理》2003,26(3):286-290
生态化旅游开发是有别于传统的旅游开发的一种可持续开发与发展的理念,它追求的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应该成为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具有特定的区域生态特征。其生态化旅游开发的核心问题是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与旅游环境的保护、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的弘扬以及注重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旅游业的拉动效应及其依托性之间的关系处理等。  相似文献   

12.
赵淑玲  丁登山  赵清 《地理研究》2005,24(4):572-580
对山区进行旅游保护性区划,是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时空推进上的具体落实。遵循山区生态系统客观存在的地域分异规律,采用自上而下的自然环境要素宏观分析与自下而上的生态、经济旅游等要素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既避免了仅仅对指标数据的简单聚类,又克服了传统区划中缺乏对人类经济活动影响分析,以及行政区域不完整、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使区划的结果综合程度更高,对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更具有指导性。以典型山地县龙门为例,进行旅游保护性区划,确定旅游的重点开发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该文总结了旅游地空间竞争的层次、形式与影响因素。以其为理论基础,提出地区旅游业可从3方面积极应对外部竞争环境,即合理确定旅游资源开发价值与开发方向、与相邻地区旅游协作和提高地区旅游竞争力,并针对每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和建议。以与天柱山、天堂寨相邻的岳西县为例,分析该县内外风景区之间现实和潜在的空间竞争关系,阐述岳西县旅游业需要采取的竞争策略组合。  相似文献   

14.
该文基于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吉林省通榆县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并针对旅游资源特征 ,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构思。  相似文献   

15.
川南旅游地域开发时空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Delphi和层次分析法 ,建立了川南旅游小区开发序位评价模型 ,并通过该模型对川南 14个旅游小区的开发价值进行了评分。在旅游地域系统理论的指导下 ,以各小区得分为主要依据 ,对川南旅游地域开发的时空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品宇  袁超  孔翔  刘俊 《地理研究》2021,40(4):1209-1222
布里顿(Stephen G. Britton)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旅游置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中进行批判,回答了旅游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为深刻认识旅游发展现象与本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路径。作为批判性旅游地理研究的先驱人物,他指出旅游是一种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从中可以看到旅游发展如何创造了空间和地方的物质性和社会意义,以及它们的表征如何被纳入到资本积累进程之中。结合布里顿的代表作,本文试图从个体、区域和全球三个层面来理解此核心观点,这体现在旅游的商品属性、产业属性和资本流动的媒介属性。然后梳理后续学者对布里顿思想观点的话题应用并指出对其理论体系的拓展之处,包括旅游的劳工地理、旅游地的空间生产与地方转型、乡村旅游与政治生态3个方面,这明晰了批判性旅游地理研究的主题,回答了布里顿当时的展望性论断——从批判性角度来看,旅游亦是地理学者值得研究的领域,也指引了旅游地理应该由传统的强调空间分析、面向应用而缺乏理论体系的实证主义范式,迈向强调政治经济和权力分析、更加符合旅游地理研究理论化的路径方向。最后辩证指出布里顿思想观点的不足和弥补之处,阐述对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启示,并尝试讨论如何超越旅游的资本维度。  相似文献   

17.
何玲姬  李庆雷  明庆忠 《热带地理》2007,27(4):375-378,384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在肯定旅游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带来正面经济效益,实现旅游扶贫的经济功能的基础上,对旅游扶贫中出现的低层次、单一的社区参与模式给社区居民所带来的对未来生活的不安定感以及使社区发展受到较大局限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针对旅游扶贫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在旅游开发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社区参与模式的构想,在充分发挥旅游扶贫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区人的发展和社区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深入研究闽西山区旅游开发与脆弱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机制,即通过建立山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脆弱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耦合发展、构建闽西生态脆弱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及建立旅游发展预警系统等措施来实现闽西山区旅游开发与脆弱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耦合。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理论层面上可以建立一种适用于山区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在应用层面上实现旅游资源适度开发与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促进山区型生态脆弱区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研究目标,本研究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提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国内外同类地区发展模式的基础上 ,作者认为大力发展旅游业 ,尤其是生态旅游业不失为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这是因为发展生态旅游投资较少、经济效益好、对自然环境影响小 ,既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又能保护生态环境 ,是西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捷径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旅游资源非优区主要是在资源质量及其开发条件等方面表现出"非优性"的特征.在区域发展中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思路和方法,必然使区域旅游业处于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因此,对于该类型区域有必要探索出新的经济发展思路.从区域比较优势角度,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发展应以资源禀赋特征为基础,以旅游经济园区发展为主体,走产业多样化的道路.以吕梁山苍儿会生态旅游经济区为例,提出加快园区化建设的步伐,促进旅游经济与区域产业经济的良性互动,是避免片面强调旅游经济而抑制其它产业发展,以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