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沉积学理论,结合岩相组合、岩石类型及沉积建造标志,研究大杨树盆地九峰山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时空配置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及河流沉积体系.九峰山组下段沉积时期,湖泊体系最为发育,以湖泊体系为中心发育小范围的三角洲平原、冲积平原和冲积扇,物源来自北部及东侧的盆地边缘隆起带;九峰山组上段沉积时期受盆地内火山活动及大兴安岭隆起影响,湖泊体系整体向南退却,三角洲平原、冲积平原及冲积扇体系范围逐渐扩大,为九峰山组最主要的聚煤时期,物源来自盆地两侧及北部隆起地带.该研究为大杨树盆地九峰山组资源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根据岩心观察和描述,结合测井、区域地质、分析化验资料及砂体平面分布特征,分析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的物源及沉积体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泉四段沉积环境气候干燥,没有统一的汇水中心,主要发育河流一末端扇沉积体系.河流相主要包括辫状河与曲流河,辫状河沉积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带,向盆地中心逐渐过渡为曲流河沉积;随着地形坡度逐渐变缓,曲流...  相似文献   

3.
一、城子河组沉积概况 鸡西盆地沉积演化中最大坳陷阶段沉积,为城子河组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的沉积向盆缘超覆现象极为明显,为盆地最大扩张期。盆地范围远远超出现存3200平方公里面积。根据盆地北部和东北部无边缘相沉积等现象分析推定,  相似文献   

4.
鸡西盆地是黑龙江东部重要的含煤盆地,其以陆相沉积作用为主,同时发育了陆相背景下的海侵事件沉积,组成了丰富多彩的沉积体系。鸡西盆地陆相沉积体系可进一步划分为冲积扇,三角洲,湖泊,河流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5.
根据沉积学标志和构造演化史,认为胶莱盆地下白垩世莱阳群沉积环境以河湖相为主,由2个完整的水进-水退沉积旋回组成。其中,下部瓦屋夼组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沉积旋回;上部从林寺山组、止凤庄组到曲格庄组组成第二个沉积旋回,该沉积旋回全区发育,反映了胶莱盆地的主要沉积特征。止凤庄组、林寺山组是盆地形成初期,发育冲洪积扇沉积体系。水南组是盆地形成的鼎盛时期,发育三角洲-深湖沉积体系,该组地层暗色泥页岩发育,为较好的页岩气目标地层。龙旺庄组是盆地形成中晚期,发育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体系。曲格庄组为盆地消亡期,主要为河流相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6.
扬子地台与华南南盘江盆地大贵州滩三叠系沉积演化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地台是一个横跨华南地块的以浅海沉积为主的大型碳酸盐岩台地,南盘江盆地是发育在扬子地台碳酸盐岩台地背景之上的一个沉积盆地,从晚元古代到晚三叠世长期海相沉积演化历史中,扬子地台-南盘江盆地体系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构造演化阶段.扬子地台从晚元古代到早三叠世末期一直保持为一个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在中三叠世末期扬子地块整体抬升,海平面下降,形成了遍及扬子主体的拉丁期大海退,从而使扬子地块大部分地区抬升为陆.南盘江盆地位于华南地块南缘,从晚元古代到晚三叠世沉积了一套厚度巨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晚三叠世发育了一套硅质碎屑的浊流沉积,区域沉积也由此转化为河流相沉积.二叠纪和三叠纪碳酸盐岩地层记录了碳酸盐岩台地长期演化历史及其特征多样的沉积建造和沉积环境,而硅质碎屑流和构造沉降速率的变化反映了盆地在三叠纪期间经历的聚合构造和前陆盆地发展过程.在三叠纪时期扬子地台沿西南-北东方向从云南围绕南盘江盆地向贵州延伸,在南盘江盆地中发育了几个孤立的碳酸盐岩台地,包括位于贵州南部和广西境内的大贵州滩和崇左-平果台地.南盘江盆地在晚二叠世发生过一次区域性的海侵事件,早三叠世时期扬子地台和几个孤立台地为由鲕粒边滩组成的低角度斜坡,中三叠世(安尼期)变为由Tubiphytes边礁组成的陡倾斜坡.盆地范围内斜坡变陡激发了Tubiphytes礁和其它的生物体发育,而且它们组成了稳定碳酸盐岩台地的边缘.位于扬子地台西部地区的关林和贞丰一带与最北部的孤立台地(大贵州滩)在安尼期发育了陡倾的边礁.在拉丁期,扬子地台在关林一带进积并与盆地碎屑沉积互层穿插沉积,而位于贞丰的台地边缘出现了由断层控制的地貌特征.与此同时,扬子地台东部(贵阳)由侵蚀滑塌边缘变为进积边缘,向盆地内部进积充填形成了超过600 m的碎屑沉积.但是,与扬子地台不同,位于最北部的孤立台地(大贵州滩)在拉丁期由加积边缘礁变为起伏明显的侵蚀陡崖和饥饿盆地边缘.晚三叠世(卡尼期)扬子地台西部下沉并被晚三叠世浊流沉积埋藏,而扬子地台东部地区在被硅质碎屑沉积埋藏之前持续沉积了一套浅水碳酸盐岩沉积.孤立台地为从南到北逐渐变陡的边缘沉积,而且发育了多个小丘,其中南部地区早期沉降后来被硅质碎屑沉积埋藏,而北部地区到后期下沉.与扬子地台西部一样,最北部的孤立台地(大贵州滩)在晚三叠世下降被碎屑沉积埋藏.以上这种差异源于华南地块南缘因构造聚合作用导致的盆地南部地区不同沉降速率.大贵州滩是盆地中演化历史最长的孤立台地,穿过大贵州滩孤立台地内部和边缘的两条正交剖面显示出了一个被断层切断的向斜构造,这样就很容易识别其沉积建造特征及演化历史.大贵州滩发育的整合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以及从早三叠世到中三叠世生物复苏阶段连续的巨厚沉积,使其成为一个研究二叠世末期生物大绝灭期间的海相环境以及生物生态条件最为理想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高频深源近震地震波形数据的R/Z比来获取沉积盆地速度结构,并以2011-05-10发生在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交界处(131.09°E,43.32°N)的M W5.7深源地震(深度554.9 km)为例,分析位于松辽盆地沉积层内部NECESSArray中的22个台站记录到的0.5~2 Hz数据,利用沉积盆地对地震波的到时延迟效应及P波和Ps转换波的振幅信息,通过对沉积盆地底部剪切波速度与厚度进行网格搜索获得松辽盆地的速度结构。结果显示,22个台站下方的沉积层顶部剪切波速度为0.1~1.0 km/s,且盆地边缘速度较大,盆地厚度为0~6.5 km,总体呈现内部大于边缘的状态。与已有结果相比,本文结果在沉积层边缘地带较符合实际趋势,表明利用高频近震深源Ps转换波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获得沉积盆地内部的速度结构。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文县地区关家沟组海底扇沉积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西秦岭南部文县地区关家沟组的成因,学者之间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可与南沱组对比的冰碛层。关家沟组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期(晚震旦世),沿扬子板块西北边缘分布。根据地层剖面和扇地质体的平面填网研究表明,关家沟组存在两种沉积体系——海底扇沉积体系和盆地沉积体系;海底扇沉积体系中发育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粒序层理及鲍玛层序;扇体的剖面结构相似于Walker(1979)提出的海底扇反旋回沉积序列,层理类型与Winn和Dott(1979)提出的海底扇的层理类型类似;扇体的平面结构(填图追索圈定)清楚地显示了海底扇砂砾岩与盆地相页岩、硅质岩之间的穿插相变关系。其剖面结构可划分出4个级别的不对称它旋回性韵律,显示出扇体向盆地推进和相对海平面的降低。研究表明关家沟组砂砾岩为海底扇沉积体系,而非冰碛层。  相似文献   

9.
西秦岭文县地区关家沟组海底扇沉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秦岭南部文县地区关家沟组的成因,学者之间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可与南沱组对比的冰碛层.关家沟组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期(晚震旦世),沿扬子板块西北边缘分布.根据地层剖面和扇地质体的平面填图研究表明,关家沟组存在两种沉积体系--海底扇沉积体系和盆地沉积体系;海底扇沉积体系中发育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粒序层理及鲍玛层序;扇体的剖面结构相似于Walker(1979)提出的海底扇反旋回沉积序列,层理类型与Winn和Dott(1979)提出的海底扇的层理类型类似;扇体的平面结构(填图追索圈定)清楚地显示了海底扇砂砾岩与盆地相页岩、硅质岩之间的穿插相变关系.其剖面结构可划分出4个级别的不对称它旋回性韵律,显示出扇体向盆地推进和相对海平面的降低.研究表明关家沟组砂砾岩为海底扇沉积体系,而非冰碛层.  相似文献   

10.
塞内加尔盆地是西非北部的裂谷—被动大陆叠合盆地.利用沉积学、测井及地震等方法,根据单井岩性特征及测井、地震资料,结合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特征对Albian阶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进行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的南部与北部Albian期存在沉积特征差异,次盆南部为宽陆架、陡陆坡,以强制性海退陆架边缘三角洲...  相似文献   

11.
辽西南天门断裂及其与北票组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西地区TM图像地质解译和对南天门断裂的研究表明,虽然南天门断裂现今在地形地貌上表现为其西的北票、朝阳、建昌盆地和其东的金羊盆地的区域性分隔断裂,但是实际上在早侏罗世末以前,则是一个统一盆地内的潜伏(基底)断裂,即非现今的盆地边缘断裂。由于盆地内普遍发育含有油气性良好的下侏罗统北票组,因此,辽西地区应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房县盆地整体地形南陡北缓,古近系广泛发育,前第四纪地层向南倾斜。其南部边界的青峰断裂带在古近纪正断作用明显,北东向白鹤断裂的正断和北西向安康-房县断裂的左旋控制青峰断裂的范围和盆地的东西边界。房县盆地是典型的半地堑断陷盆地,经历了拉张-挤压-差异升降的过程,现今仍发育温泉群,时有中等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光释光测年, 分析了两郧断裂郧阳盆地段的几何结构和第四纪活动性。研究表明,两郧断裂几何结构在盆地边缘和盆地内部存在很大不同,在盆地边缘主要呈左旋逆倾滑特征,发育宽大的破碎带,而在盆地内部呈正倾滑特征,断层错断了中更新统,断距最大为20 cm,甚至影响了上更新统;断层上断点沉积物光释光年龄为134.99±15.52 ka和160.95±16.88 ka,显示其在晚更新世早期有过明显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9~2017年阳原盆地及周边区域GPS观测数据和2017~2019年升、降轨Sentinel-1卫星SAR图像,使用SBAS-InSAR技术精确反演阳原盆地北缘断裂现今地表形变速率场。统计跨断层剖面线上指定间隔点的垂直滑动速率得出,阳原盆地北缘断裂东段、中段和西段两侧垂直滑动速率差值分别约为1.04 mm/a、1.43 mm/a和0.72 mm/a。右所堡-松枝口断裂的左旋走滑运动特征和该断裂与阳原盆地北缘断裂中段空间分布上呈交切关系是导致阳原盆地北缘断裂中段断层活动水平高于东段的主要原因,阳原盆地北缘断裂西段活动性不明显。GPS资料显示,阳原盆地北缘断裂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右旋走滑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渭河盆地新生代构造及演化特征。结合秦岭北缘断裂的断层分段性研究发现,口镇-关山断裂与秦岭北缘断裂强烈活动的断层段具有很好的空间对应关系。利用有限元模拟研究作为渭河盆地主控断裂的秦岭北缘断裂和华山山前断裂在伸展作用下对口镇-关山断裂和渭河盆地北缘断裂带其他断层的影响。结果显示,口镇-关山断裂的断层活动是秦岭北缘断裂东段作为秦岭北缘断裂中活动性较强的断层段伸展作用的构造响应,同时口镇-关山断裂作为先存构造加剧了上述影响,使其成为渭河北缘断裂带中活动强烈的断层。  相似文献   

16.
胶莱盆地东缘早白垩世早期莱阳群沉积体现了湖盆由开始形成—鼎盛—萎缩消亡的全过程,发育由冲洪积相—湖相—三角洲相—河流相沉积的完整序列,且由东至西,由湖相到河流相逐渐过渡;古水流方向显示莱阳期盆地中心位于朱吴断裂、海阳断裂带之间,以断裂带为界,以西水流方向大致为由NW至SE向,以东水流方向则为由SE至NW向;早白垩世早期莱阳期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明显受区域性牟(平)-即(墨)断裂带活动所控制。  相似文献   

17.
南秦岭房县拉分盆地的构造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秦岭新生代房县盆地是北西向安康-竹山-房县左旋走滑断裂构造带东南端拉分盆地。论述了该盆地边界断裂、盆地结构和3期盆地发育演化特征。估算盆地的最大扩张量为2.73km,主控边界断裂的走滑位错量为3.57km,并分析了盆地主要储能结构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南秦岭新生代安康月河盆地是北西向石泉-安康-竹山-房县左旋走滑断裂构造带西北端弯月状拉分盆地,论述了该盆地的边界断裂,盆地结构和三代盆地发育演化特征,估算了盆地最大扩张量(1.45km)和主控边界断裂的走滑位错量(2.9km),分析了盆地主要储能结构秘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作者通过对下扬子盆地的发展演化序列,盆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成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经综合研究分析,认为下扬子盆地发展演化历经了古生代海相沉积成盆期和中新生代陆相堆积成盆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地质历史阶段。原海相沉积盆地的雏形于中生代印支—燕山运动期间即遭破坏、解体,局部地区保留了某些原海相沉积盆地的残块。由于地质构造作用影响或是因原岩固结作用而散失了有效的排烃能力,故不具备有效的油气保存和储藏的可能。在原海相盆地解体之后出现的中新生代地质构造和沉积建造完全不同于海相盆地的中新生代陆相堆积盆地,其具有独立的生油储蓄组合,是油气成藏的有利的地方。文章还阐明了部—庐断裂带和江—绍断裂带,作为区域地质构造的骨架,它们始终扮演了控制下扬子盆地发展演化全过程的角色,其构造背景与盆地演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平邑盆地位于鲁西断块隆起区东南蒙山断裂以南,蒙山断裂位于平邑盆地的北部边缘,盆地的形成、形态分布和演化严格受其控制。平邑盆地石膏矿床赋存于古近系官庄群。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伴随火山活动,沿蒙山断裂南侧不断下沉,为平邑盆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新生代以来蒙山断裂南东盘仍以断陷为主,为下古近系官庄群地层的沉积提供了空间,平邑盆地便成为石膏矿床形成的有利场所。从矿(岩)石化学成分对比,物质来源分析,平邑盆地石膏矿床为多物源,多成矿期的陆相咸化湖盆蒸发岩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