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虚拟演播室技术演变、原理、系统结构、渲染方式等方面,全面分析了虚拟布景系统与传统演播室相比所具备的优势.虚拟布景系统来源于虚拟演播室,但在硬件上却省去了支持场景实时渲染的图形工作站、摄像机传感系统、延时系统,价格优势明显;虚拟布景系统的场景采用前期合成方式,比实时渲染对计算机性能要求条件低.虚拟场景中三维物体的边缘处理、反走样、光线跟踪、镜头特效等方面较实时渲染效果更佳,抠像效果可与昂贵的三维虚拟演播室相媲美,从场景设计角度考虑更能发挥制作者的创意,而且具有良好的升级空间,非常适合气象影视业务部门使用.  相似文献   

2.
虚拟专用网是一种在Internet、电话网等公用网络中虚拟建立专用数据通信网络的技术。结合应城市气象局日常气象通信工作实际,从PC客户端接入功能的实现、路由器客户端接入功能的实现、虚拟专用拨号连接的实现等三个方面,对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县级气象远程通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虚拟演播室技术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虚拟演播室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组成。通过使用虚拟演播室制作电视气象节目的实例,对虚拟演播室的特点和缺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气象虚拟演播室灯光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气象虚拟演播室中常用灯光的类型、布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介绍,总结出一些实际工作中虚拟演播室灯光使用的经验和技巧,供气象影视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虚拟演播室进行简单的介绍,让气象电视工作者充分了解虚拟演播室的有关概念和现状,利用有限的设备制作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气象节目,为气象频道的建设增添优秀的节目。  相似文献   

6.
石蓉蓉 《浙江气象》2007,28(1):27-30
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发展为电视气象节目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从虚拟演播室的概况和技术发展入手,分析了基于虚拟演播室技术的电视气象节目的特点和我们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节目初步构想,以期对电视气象节目尽早引入虚拟演播室技术以及节目策划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维GIS技术近来迅猛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较二维GIS而言,三维GIS能更真实地表达客观世界,且对空间对象进行三维显示、分析和操作也是三维GIS特有的功能.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介绍了利用三维GIS技术进行虚拟校园建设的过程,阐述了基于GoogleSketchUp和ArcGIS的三维可视化设计方法进行三维场景建模与优化、虚拟校园系统功能设计以及三维场景的浏览功能、建筑物属性的查询功能、路径分析和动画输出等功能的实现技术.最后指出了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李晓利  邱刚 《山东气象》2014,34(2):78-80
虚拟演播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气象部门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由于节目录制时间受天气预报制作时间的限制,当虚拟演播室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修复将影响节目的正常播出。此文针对潍坊市气象影视制作中心虚拟演播室在视、音频素材采集过程中遇到的信号干扰、黑屏及重要设备故障等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虚拟专用网 (VPN)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具体的实现过程 ,通过气象部门对虚拟专用网的需求分析 ,叙述构建气象虚拟专用网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毛俊萱 《浙江气象》2004,25(3):27-29,34
虚拟演播室技术是当前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最新技术和热点,虚拟演播室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电视气象节目的创作和制作能力,满足观众对电视节目内容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在虚拟演播室搭建完成后,最关键的是虚拟场景的制作.本文介绍了用三维动画软件Bryce来创建虚拟场景的制作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气象影视虚拟演播室的性价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气象部门选择到功能合理、高性价比的虚拟演播室系统,概述了虚拟演播室的概念、基本工作原理,并对虚拟演播室的各种类型进行性价比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气象部门的实际情况,建议选择采用机械传感跟踪方式的三维虚拟演播室系统,其他类型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吴红燕  张学全 《气象科技》2019,47(6):893-899
水文气象灾害是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水文气象网格数据构成一个动态变化的三维流场,流场可视化是研究水文气象灾害内在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针对水文气象场数据数据量大、多维多尺度以及动态变化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地球的流场三维动态可视化方法。该方法包括流场数据组织和动态数据插值两种数据处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改进的粒子追踪、三维流线和体绘制三种可视化关键技术。最后通过河道洪水和台风两种不同尺度的流场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流畅地实现三维流场的精细动态可视化,对于水文气象灾害应急辅助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华风集团高清虚拟演播室建设项目为案例,论述了高清虚拟演播室技术在系统建设、系统调试、天气预报节目业务实现环节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和难点。根据气象电视节目制作要求,在从虚拟演播室系统系统建设到节目制作业务化的整个过程中,重点解决了音频系统延时量计算、绿箱景区施工、绿箱景区灯光布局、绿箱色键抠像调试、摄像机定位与跟踪调试、气象数据调用与转换共6个关键性技术问题。此次业务系统实践的成功是虚拟演播室技术在全国气象影视行业高清节目制作中的应用和推广的很好尝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本单位气象影视的现有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在投入极少资金配置硬件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地市级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自主设计开发炫影系统,建立地市级集约化气象影视制作平台。炫影系统采用节目模块化制作流程,通过气象符号叠加、特效模板组合、节目模块拼接等,可轻松地完成多套节目的同时制作。公用模块部分程序设计,采用内存虚拟盘作为暂存,对视频编码进行优化,高效率使用内存,极大提高了共享数据的访问速度。在视频采集的设计上采用独特的蓝溢出抑制功能,强化了彩色校正级别,通过模糊技术来处理可能因为细节丢失而发生的蓝溢出。炫影系统还提供视频和图形特技统一的三维设计空间,引入模板物件和透视模块层的概念,实现模板编辑三维创意交互。在节目网络传输方面采用虚拟专用网,使气象影视真正实现主动式光网传输。"集中制作、末端分发"的地市级电视气象节目集约化模式的运行,从整体上提高了气象影视节目的制作水平,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促进了气象影视节目的品牌形成。通过对集约化气象影视制作平台的研究,地市级的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覆盖面得到了极大提高,气象灾害预警更加及时准确,社会公众的防灾避险能力得到加强。该系统平台的研究也适用气象灾害现场电视节目应急制作发布,也为今后建设高标准集约化气象影视网络制作平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沈晔  徐志刚  李永才 《气象科技》2019,47(3):531-538
将虚拟现实与气象应用相结合,能有效解决气象领域中传统模式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首先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与组成,将其发展分为萌芽、初步应用以及全面发展3个阶段,并综述了各阶段的代表性成果,随后,详细论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天气现象、天气系统和数值预报产品等气象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此外,分析归纳了气象领域中维修培训、影视宣传和气象科普等方面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典型案例。最后,从虚拟现实产业本身以及其与气象应用相结合两个方面,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气象应用上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可能的研究方向以及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区县气象局的计算机资源不足,计算机资源维护困难,大数据共享需求和市局中心机房计算机资源整合等问题,北京市气象局基于虚拟化技术建立了虚拟化服务器群和虚拟化桌面。通过区县气象局应用结果表明:区县气象局通过虚拟桌面能够使用较低带宽访问市气象局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短时临近交互预报系统VIPS、中国气象局图书馆资源等,市局建立的虚拟服务器群可以有效地解决应用服务器资源的快速增长需求,虚拟化技术对于优化和改进气象部门信息技术资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风云极轨气象卫星数据,目前已经被应用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环境监测、科学研究等多个重要领域,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介绍了我国风云极轨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目前风云极轨气象卫星在卫星数据预处理、定量产品反演、卫星资料同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示了第二代风云极轨气象卫星在全球业务观测、大气三维探测、海洋环境监测、数值预报应用等相关典型应用。在国家创新战略发展框架下,根据“国家级气象现代化总体方案”确定的2020年气象卫星及应用发展目标,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03批卫星系统工程必将进一步发挥重大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培训上使用的地面气象观测情境教学系统,不能为气象观测实习实训同时提供实时的天气现象、观测数据异常和观测设备故障情境,不具备同时开展基于历史观测情境和实时观测情境实习实训教学的功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利用虚拟串口技术和局域网数据共享方法,在VC6.0程序开发环境中,采用面向对象与面向过程相结合的程序开发思想,运用多线程方式和串口通信机制,研发了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实时分发系统。该系统首次实现了分钟实时观测数据、小时统计数据、分钟状态数据,在局域网内从教师机到学员机实时分发共享的功能,同时具备开展基于历史观测情境和实时观测情境实习实训教学的功能。测试应用表明,该系统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数据分发共享及时、稳定,满足了多学员同时开展地面气象观测情境教学的要求,大大提升了地面气象观测培训的实效,研究成果可为实时情境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e second Arctic Gas and Aerosol Sampling Program (AGASP-II) was conducted across the non-Soviet Arctic in March and April 1986, to study the aerosol, gaseous, chem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Arctic haze. One component of the program was supported with an instrumented NOAA WP-3D atmospheric research aircraft. Measurements of wind, temperature, ozone, water vapor, condensation nucleus concentration, and aerosol scattering extinction coefficient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s and properties of haze layers. The first three NOAA WP-3D research flights were conducted north of Barrow, Alaska, and over the Beaufort Sea northeast of Barter Island, Alaska. The next three sampled conditions in the high Arctic near Alert, Northwest Territories, Canada. All basic meteorological, gas, and aerosol systems are described. The WP-3D flight tracks and operation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20.
和健  王晓蕾  刘丽娜 《气象科学》2005,25(2):186-191
本文分析了虚拟仪器的概念、组成和特点,介绍了几个自行研制的气象用虚拟仪器及其应用价值,并阐明了虚拟仪器技术在气象仪器的检修、检定及教学中所具有的重要实用价值及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