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基于实测数据,构建了海洋测深网检核指标的计算模型,结合海道测量规范要求,对测深网某些定性指标实现了定量计算,构建了海洋测深网数据质量评估指标.实际算例表明,检核指标的计算模型能够有效地反映数据的质量,有助于实现数据评估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以质量为中心,确保海洋环境观测数据准确可靠,是海洋观测业务发展永恒的主题。为加强海洋观测业务质量监督管理力度,明确海洋工作质量责任,提高海洋行政管理和科学研究能力,文章以《国家海洋局海洋站(点) 观测业务检查考核办法》发布实施为契机,结合以往北海分局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经验,深入探析适合北海区自身发展需求的海洋观测业务质量监督管理新思路。文章阐述了北海区海洋观测业务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契机,从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组织协调、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方式方法4个方面,对北海区海洋观测业务质量监督管理进行了探讨及规划,并提出了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一种海洋生物调查数据快速检核方法,以齐全性、规范性和准确性为检核内容,探讨了生物调查数据检核流程和实现方法,并以浮游植物数据检核为例进行案例分析。该方法对海洋生物种名称中存在的书写不规范、同物异名、错别字、中文名或拉丁名缺失、拼写错误等问题,实现了快速检核和批量修正,其结果对规范生物数据格式、提高物种中文名和拉丁名准确率、提高生物调查数据质量,对海洋生物数据质量控制和海洋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洋站观测数据广泛应用于海洋防灾减灾、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等各个领域,其准确性对于数据应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从当前影响海洋站观测数据准确性问题分析入手,从观测设施、仪器设备、人力资源、运行管理、质量控制方面,提出提高海洋站观测数据准确性的对策,以期对提升海洋站观测数据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目前海洋观测网业务化运行的海洋站(点)缺少评价体系的现状,首次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海洋站(点)观测能力、运行质量等综合能力评价的研究。通过构建评价指标层次结构,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构建判断矩阵,建立了层次分析法模型。对海洋站(点)的特点和影响其运行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从海洋站(点)的布局、观测环境代表性、仪器设备、基础设施和运行管理等方面,设计了海洋站(点)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权重合理准确,可为海洋站(点)的综合评价和分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GLOBK软件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基线解进行网平差,计算之前要对参考站的先验坐标施加适当的约束。使用我国大陆地区8个IGS站的相关数据,讨论了参考站先验坐标施加不同约束时对未知站坐标的影响,并对ITRF2008中各站坐标和速率的相互融洽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X、Y、Z三方向均约束在0.003~0.010m之间,解算质量较好。GLOBK在定义参考框架时能够自动剔除质量不好的参考站,平差时可以适当多选IGS站作为参考站。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海洋水深测量或海底地形测量中,部分距岸较远测量区域的水位改正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NSS测高的近海单站水位改正方法,通过对船载GNSS测高数据进行波浪滤波及吃水改正,计算得到反映水位变化的大地高,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计算测区大地高水位与单验潮站水位的基准面偏差,统一GNSS大地高水位与岸边验潮站基准,从而对测区水深数据进行水位改正。实验表明,该方法可达到厘米级的水位改正精度,满足相关测量规范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可视化编辑器和多数据源适配技术,基于B/S架构设计开发出一套海洋观测数据实况速报系统。海南省海洋观测数据实况速报系统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参数设置、观测数据、文件导出、信息推送等5个功能模块,实现观测数据报文的采集、传输、解析、入库,并且将海洋观测数据以直观的图文方式展示。海南省海洋观测数据实况速报系统投入运行以来,稳定可靠,第一时间为海洋灾情管理决策部门提供信息服务,为防灾减灾方案制定和应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到印度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海洋学领域研究文献共4 257篇。在此基础上,利用数据处理软件TDA(Thomson Data Analyzer)和可视化软件Ucinet,从各年文献量、作者、研究机构及学科、研究主题等角度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定量的数据反映印度在海洋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开展中印海洋领域的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航道工程的信息化和可视化需求,采用VPB和OSG相结合的引擎进行长江航道三维可视化系统开发,并从开发平台选取、可视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多源数据获取与处理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设计与实现的关键环节,取得了较好的三维可视化效果,研究技术路线将为海洋与内河航道场景三维可视化系统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5年4月7-30日,在浙江省舟山近海海域开展了“嵊山-朱家尖”小型阵列变频高频地波雷达系统的海上比测试验,通过雷达观测数据与定点ADCP海流资料的比对检验了地波雷达表层流探测性能。径向流比对结果显示,测点与雷达法向夹角越小,距离雷达距离越近,径向流比测结果越好,雷达探测的结果越可靠。嵊山站径向流与ADCP观测结果的各站总体平均误差为7.98 cm/s,平均均方根误差为15.34 cm/s,平均相关系数为0.89,朱家尖站径向流与ADCP观测结果的各站总体平均误差为6.24 cm/s,平均均方根误差为12.36 cm/s,平均相关系数为0.81。根据矢量流比对结果显示,矢量流速与ADCP观测结果的各站总体平均误差为4.82 cm/s,平均均方根误差为15.03 cm/s,平均相关系数为0.44。设置在嵊山、朱家尖两个雷达站双站探测的核心区域(两个雷达站连线的中垂线上,并且与两个雷达站构成一个近似直角三角形)的站点比测结果更加理想,当流速大于0.25 m/s时,对于核心区域平均后的流向均方根误差为24.9°。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分析基层海洋环境监测站监测能力现状和北海区海洋环境监测业务需求,探讨了发挥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合理定位基层海洋站监测职能,优化北海区海洋环境监测体系资源配置,迅速提高全海区环境监测能力的问题。基层海洋站能力建设应充分考虑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业务需求,着力解决制约基层海洋站环境监测能力薄弱的短板问题,基于海洋站目前的基础设施,以完成常规项目监测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为目标,科学规划实验室改造、技术设备购置及配套设备购置计划,提升海洋站履行海洋环境监测职能的能力和效率,夯实基层海洋环境监测站业务基础,完善北海区局属海洋生态环境三级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3.
2015年"灿鸿"台风在舟山朱家尖镇登陆,其路径和强度对舟山沿海构成极大的威胁。利用舟山海洋站资料,分析了台风影响期间海洋观测要素及海洋生物和渔业资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GIS技术对海洋标量场、矢量场数据进行可视化表达和信息查询分析,基于JavaScript设计并开发全球海洋信息三维可视化系统,使用基于WebGL的三维地球可视化平台,使用netCDF数据存储管理标量场、矢量场数据,实现了对海温、洋流和风场的三维可视化表达。在全球大范围矢量场数据的可视化过程中,为提高矢量符号的绘图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率绘制矢量场的方法。论文成果对于实现海洋数据的有效利用和共享,为海洋信息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基础,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海洋环境观测数据是加强海洋行政管理、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基础和重要技术保证,海洋环境观测数据的质量和时效在海洋灾害预警、防灾减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准确,不仅需要观测人员高度负责,而且还应配备稳定可靠、质量可行的观测设备和传送畅通的通信线路。随着海洋环境观测任务的增加和海洋观测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在观测设备运行中及时、准确地发现故障和查找问题亟须建立一套质量可靠、实时报警的监控系统。文章结合多年海洋站工作经验以及小麦岛海洋环境监测站实际情况,基于构建故障报警和监控系统在海洋站自动化观测系统中的作用,提出海洋站观测设备智能监控报警系统的设计构想,并对系统组成和系统应具备的功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大量来之不易的海洋水文数据,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便于信息的查询、可视化和综合分析。利用GIS技术对海洋水文数据的管理和可视化方法进行研究;基于空间位置管理水文数据,并以矢量图、统计直方图等方式对水文数据进行可视化表达;基于MapObjects进行了海洋水文信息系统的开发实践,实现了数据管理、地图浏览、信息查询、水文专题地图自动绘制等功能。为海洋水文数据的科学管理和可视化提供了有效方法,是"数字海洋"工程建设中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连云港市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多源海量数据的特点,利用软件工程思想和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软件,以Embarcadero RAD Studio XE2为开发环境,采用Delphi语言,结合ArcGIS Engine提供的接口和方法进行程序设计,开发海量空间数据综合信息平台“连云港市海洋功能区划信息系统”,实现对连云港市海洋功能区划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和查询,给用户提供高效直观的信息,更好地利用连云港市的海洋功能区划数据,提高海洋开发的合理性和海洋管理的科学性,实现区划数据的动态管理和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海洋环境数据可视化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海洋环境要素特点和我国对海洋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开发了海洋环境数据三维可视化系统,重点从海洋环境数据组织和管理、海洋环境数据可视化表达、海洋环境数据查询分析、三维场景交互与视图控制四个方面入手,实现海洋多源信息的集成与可视化共享,为智慧海洋管理提供深入的信息集成、分析与可视化服务。  相似文献   

19.
岸基海洋站观测是我国最基本的传统海洋观测方式,也是最重要的海洋观测方式之一,其特点是规范、连续,所获取的海洋环境要素数据具有标准化程度高、质量可靠等优点。文章利用环渤海沿岸9个岸基海洋站的长期观测数据,对渤海沿岸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得出了渤海沿岸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地域分布特征,同时给出了渤海沿岸各海洋站所在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等。  相似文献   

20.
建立江苏海洋基础数据库群,实现海洋复杂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管理,是保证江苏省海洋数据具有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和可利用性的基础,同时也为海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数字海洋"框架系统的业务化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围绕这一目标,文章对江苏海洋多源数据的整理与入库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通过数据调研,分析海洋数据的现状和应用需求,形成符合"数字海洋"规范要求的数据格式标准及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规整、数据格式转换和数据质量控制,获取符合海洋业务需要的标准数据集;最终利用数据建库和入库工具,完成江苏海洋基础数据的规范化入库。该工作可为海洋多源数据的整理与入库、丰富和完善我国"数字海洋"数据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