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沙漠》自创刊起已经历了十个春秋。这十年正是我国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十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号召下,我们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我国沙漠科学亦正是在密切结合经济建设过程中得到发展和壮大,由地学、生物学等多门类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步成长为一门新学科,《中国沙漠》在这一新形势下应运而诞生。  相似文献   

2.
“科学是生产力”,这在今天已是科技界,乃至社会上一致公认的观点。但是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基础研究不为人们所理解,认为基础研究是脱离实际,“白专”,“只开花不结果”,可有可无的事情。不少基础学科因而经历了艰辛曲折的道路。自党的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经济建设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在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 黄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建立于1973年,现有职工74人,是一个集林业科研、科技推广、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基层科研所。我所长期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以林业科研为林业生产服务为方向,结合本地实际,广泛开展了以林木良种为中心,速  相似文献   

4.
<正> 我场始建于50年代,全场在职职工121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1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56人,技术力量雄厚。经营面积1.64万公顷,其中有林地1.24万公顷,活立木蓄积102.6万立方米。1996年被省林业厅命名为“安徽省科技兴林示范林场”。 为了贯彻落实“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我场实施了科技兴林兴场的战略决策,大  相似文献   

5.
沈象仁  郭焕成 《地理研究》1984,3(2):103-104
近三年来,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全国各省(市、区)有关单位进行土地利用调查与制图试点,全面开展省(市、区)1:100万土地利用图编制,并编出了典型地区1:100万土地利用样图。为了交流经验,推动全面,加速全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编制工作的进展,更好地贯彻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全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编委会于1981年2月9日-14日在北京召开r第二次全国1:100万上地利用图编委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国家计委国土局、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地理研究所、大专院校地理系,以及青海省科委、黑龙江省土地管理局、北京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内荣古上地勘测设计院、黄河中游治理局等33个单位68人。  相似文献   

6.
<正> 林业既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更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在实现我国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林业建设和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林业劳动者素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林”战略以来,林业科技工作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了林业科技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必须尽快加以转变。科技进步在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实现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理论和实践已经无数次地证明了“科学技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建设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在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围湖造地、平山造地等一系列扩张运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地基问题。要想确保地基施工质量与工程质量,必须提升岩土工程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的水平。基于此,本文先对岩土工程地基与桩基础概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始终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在贯彻“科教兴国”、“科教兴林”的战略中,高等院校是重要方面军。我院办学40年来,注重科技工作,注重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立足林业,面向山区,面向农村,积极投入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在浙江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支持山区农民尽快脱贫致富,中国地理学会山地研究委员会根据中央关于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于1986年5月19—23日在成都召开了中国山地综合开发讨论会,这次会议既是开发、建设山区的学术交流,又是畅谈科技进山,传播科技星火的业务讨论。与会代表73人,来自全国21个省区直辖市的51个单位,代表中除了高中级科技人员外,还有研究生3人,社会活动家和经济学家5人。  相似文献   

11.
在国土整治中所提出的生产建设和改造自然问题都是综合性的,必须用综合研究方法研究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地理工作者应在生产实践中研究人地关系,提高综合研究水平和预测地理环境演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地理学会,渭南地区计委、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研究会、《国土开发与整治》编辑部和《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编辑部联合举办的“自然地理学与建设地理学”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18—23日在陕西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进步与旅游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或私人旅游业管理专家必须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考察当前和潜在科学技术,制订旅游业战略规划。只有把握了科学技术,才能促使旅游企业预测未来需求和应用旅游客源模式,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制订近期措施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源源不断的客源市场,而未来所拟定的持久措施,必须考虑其专业局限性,以便更好地将现代科学技术同来年旅游业发晨结合起来。现代管理家和战略规划师慎重指出:要想繁荣任何一个国营和私人组织或企业,都必须制定“形势法”。该组织或企业必须明白自己企业经营的真正含义。旅游企业的古典定义是吸引旅游者并满足其需要和期望。  相似文献   

14.
批地难,已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发展凸显的尖锐矛盾。一方面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必须依法行政,按照规定程序对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依法实施审批。而另一方面经济要发展,建设要用地,用地项目时效迫切,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程序获得批准,由此产生了循规蹈矩管理方式与一蹴而就愿望的不和谐。久而久之,现行用地审批制度申请程序繁杂,审查要件关口林立,审批时间冗长的工作效率,客观造成“批地难”现象,也使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地方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成为众矢之的。由于办理用地手续的艰难,一些用地单位宁可退而求其次,采取先违法占地,再接…  相似文献   

15.
一、对下个世纪地名工作的几点思考(一)充分发挥地名工作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更紧密地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在经济建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的今天,越是与经济建设事业联系密切的工作,才越有生命力、活力和发展潜力,才越容易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要想使地名工作成为新世纪的重要事业之一,就必须找准地名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或联系点。(二)不断开拓地名工作的新领域新阵地,更有效地保持地名工作强劲发展势头。地名工作者应该有鲜明的超前意识和观念,应该在跟时代发展速度的同时,不断为地名工作确定新的工作领域,新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引言我国多次成功地发射和回收了人造地球卫星,迈进了空间技术的先进行列。成功地研制了甚高分辨率的卫星云图接收机和静止气象卫星接收装置,积极参加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水文十年等全球性的科学技术活动。研制了多种遥感仪器,开展航空遥感试验和进行卫星遥感的科学和技术准备。同时,也引进了部分美国陆地卫星所提供的遥感图象资料,研究它对我国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专家笔谈:知识经济与地理学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编者按伴随世界性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以计算机应用软件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智力经济)扑面而来,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这是信息时代到来的标志,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现实体现。面对信息时代的新气息,我们地...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伴随世界性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以计算机应用软件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智力经济)扑面而来,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这是信息时代到来的标志,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现实体现。面对信息时代的新气息,我们地...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不同地域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区划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区划研究工作的深入,要求自然区划必须适用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服务.因此,西北地区生态维护建造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要求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综合区划(包括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耦合系统)研究作指导,来区分不同地域的特点并提出持续有效的发展对策.同时,由于指标体...  相似文献   

20.
1.引言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向地理学提出了必须根本改变自己的任务和研究方法这一尖锐课题。相邻学科的飞速发展和计算,量测手段的不断更新促使地理学内部产生了两个基本模式:建设地理学和地理系统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