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水库地震主震前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学忠  尹祥础 《中国地震》1995,11(4):361-367
本文将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用于水库地震的预测,分析研究了新丰江、丹江口、参窝以及佛子岭等水库地震主震前加卸载响应比Y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库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Y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是近年来提出的地震预测方法。本文进行了加卸载响应比异常时间尺度的统计研究,其中包括中国大陆地区5.0~8.1级的部分中强地震共30个震例,并得出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时间尺度与未来地震震级之间的拟合函数。结果表明,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时间尺度与未来地震的震级具有正变关系,即震级越高,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时间尺度越长。根据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时间尺度与震级之间的关系可以估计未来地震的发震时间,同时,可以确定加卸载响应比时空扫描过程中时问长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应用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和方法,根据从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机理,并研究出利用地下水位对固体潮响应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方法。凤此方法计算了我国大华北地区部分井水位的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分析了张北1998年6。2级地震前地下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结果显示大多数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在张北地震前3到9月出现异常增大。  相似文献   

4.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在中强地震(7〉M≥6)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运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中强地震前的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明显上升,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形态,持续时间为半年到两年。  相似文献   

5.
将尹祥础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和方法到地睛水位潮汐资料计算中,从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物理机理、从理论上论证了可以应用地下水位观测资料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并研究出利用地下水位对固体潮响应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方法。以此方法计算了山东省莒南井Lu-14水位的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分析了1995年苍山5.2级地震瓣后井水闰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短临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6.
多年的实测数据表明,大桥水库的坝前水位年变化约40m,库水对库盆的静压变化大约为4×105Pa,比固体潮的作用大2个量级,水库的蓄水和放水是对库区影响最大的加卸载力源。根据加卸载响应比理论(LURR),用库区的地震频次和能量分别研究在大桥水库诱发M_S4.6地震前后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桥水库及附近相对较大的范围和水体附近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当库水加载过程中发生小震群时,地震频次加卸载响应比Y_n和C_r值显示高值异常,表明研究区岩石处于临近破裂状态,其后发生4.6级水库诱发地震;蓄水前后地震频次库水加卸载响应比Y_n和C_r值的平均值有明显差异;在大桥水库诱发的4.6级地震前,库水加卸载作用导致的地震频次及能量的加卸载响应比在震前存在明显的高值异常,震后异常消失。大桥4.6级震例表明库水加卸载响应比可有效应用于水库诱发地震的监测预报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地震带两次中强地震前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祁连山地震带两次中强地震前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特征,讨论了基于天然地震序列的样本条件对加卸载响应比计算结果的影响,提出处理序列中4.0级以上地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将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地下水位潮汐资料计算中,根据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物理机理,从理论上论证了用地下水位观测资料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可行性并研究出利用地下水位对固体潮的响应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方法.以此方法计算了我国大华北地区近20 a 来地下水位的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分析了1989 年大同6 .1 级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多数井的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在地震前6 ~12 个月出现升高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9.
加卸载响应比与震前应力积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怀忠  程佳  万永革 《地震学报》2010,32(5):517-528
加卸载响应比是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按照该方法,通常在大地震发生之前加卸载响应比时间序列会出现明显的异常高值.早先的研究发现,震前临界区域的选择对加卸载响应比的计算有很大影响.我们发展了一种使用震前应力积累区域取代传统圆形区域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算法,提高了加卸载响应比的地震预测能力,其震前库仑应力场分布采用地震断层位错模型将同震滑移量反向滑移的方法计算.美国南加州近20年来发生的4次M6.5地震以及2008年中国汶川MS8.0地震的研究事实表明,使用库仑应力算法得到的加卸载响应比时间序列,前兆变化相对于圆形区域算法更为明显,且对目标地震的位置、震级预测更为明确.库仑应力算法的这一独特性质,使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活动构造特征对未来地震发生的地点和大小提供信息和约束.  相似文献   

10.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提出 ,为地震预测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它在地震预测中的初步应用显示了良好的前景。本文对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应用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是尹祥础研究员近年来通过对震源力学系统趋于失稳的过程及其失稳前兆进行分析后提出的。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震源力学系统在因外力作用而趋于失稳的过程中 ,加卸载响应比将自 1逐渐增大 ,直到无穷。具体说 ,当震源力学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 ,加卸载响应比近似等于 1并越来越大 ;当系统逐渐趋于失稳点时 ,加卸载响应比大于 1;当系统失稳时 ,加卸载响应比趋于无穷。我…  相似文献   

11.
1974年永善7.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在演变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异常特征:(1)围绕主震形成一个地震活动增强区,而主震处于增强区内的空区,从而形成环形分布;(2)在孕震过程中,增强区经历了一个走向由NE向变为NW向、区域由大变小的过程;(3)增强区内地震活动性呈现出很强的20年的韵律性,而在主震前增强区形成阶段长周期(20年)却消失,短周期(5年以内)突出。然后从连续介质力学角度,运用包体模型的力学  相似文献   

12.
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张北-尚义Ms6.2地震国卸载响应比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震前加卸载响应比有较明显的上升异常。异常出现的时间、异常幅度大小与所选择的区域有关,与所选取的震级下限有关,而且,还与发震构造和控震构造有关。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表现为:上升异常出现,转折并恢复到正常值附近时发震。异常持续时间,短的半年以上,最长约6年左右。  相似文献   

13.
利用基于时-空传染型余震序列(Epidemic Type Aftershock Sequence, 简称ETAS)模型的随机除丛法,重新审视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前可能存在的长期地震活动异常,研究了川滇地区背景地震活动特征,并评估了当前的强震危险状态.对川滇地区1970年以来的ML3.0以上的背景地震和丛集地震活动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震丛集特征明显、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地震序列常有前震事件.直接将概率值作为地震计数的权重,对地震丛集率空间分布图像分析表明,汶川MS8.0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存在着长期、大范围的地震丛集率低值区,震前该段处于应力闭锁状态.对川滇地区地震丛集率低值区内背景地震与全部地震的累积次数、b值和新定义的Δb等统计参量的分析表明,龙日坝与龙门山断裂带具有地震活动的关联性,川滇地区当前的强震潜在危险区可能是巧家地区和汶川MS8.0地震破裂尚未穿越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此外,还发现b值倾向于反映局部应力场变化,而Δb能较为敏感地给出更大范围应力场的相对变化.  相似文献   

14.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for predicting strong earthquakes using seismicity pattern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eismicity anomalies, generally called anomalous seismicity patterns, as the basis for prediction based on some historical data in the Sichuan-Yunnan seismic zone. Using our results, it can be confirmed that these anomaly patterns, which reflect the features of the late stage of strong earthquake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stress release in the main shock rupture zone, did exist before many earthquake cases.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repeatability and its validation result, and discussed the mechanism of repeatability, which will have an application value for strong earthquake tendency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Thetheoryoftheload/unloadresponseratio(LURR)hasbeenproposedabouttenyears(YIN,YIN,1991).Thetheoreticalstudieshavebeendevelopedfromtheoreticalanalysistorockexperimentandnumericalsimulation(SHI,etal,1994;WANG,etal,1999).IncharacteristicsoftheLURRanomalies,atfirst,weonlyanalyzedthevariationoftheload/unloadresponseratio(LURR)versustimeinthefixedregions(YIN,etal,1994;YIN,etal,1995).Thenwestudiedthetempo-spatialevolutionfeaturesoftheLURRintheseismogenicprocessanddevelopedthe…  相似文献   

16.
共和地区四次5.5级以上地震前后的Y值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青海共和7.0级地震前后孕震区域加卸载响应比的时间变化特征。Y值在7.0级主震之前异常明显。主震之后Y值的异常变化可用来预报近期强余震。  相似文献   

17.
杨欣  聂晓红  夏爱国 《中国地震》2005,21(2):244-253
通过分析昭苏6.1级地震序列特征、震源与介质破裂特性、震源环境与历史地震活动类比及区域地震和前兆资料的异常变化等,对该震前的区域地震活动背景、震后的震情趋势等有了较为细致的了解和判定。主要结果有:①在2003年新疆境内中强地震成组活动的背景下,于现代地震活动很弱的昭苏盆地内发生了6.1级地震;②6.1级地震为主一余型地震序列,震后序列衰减正常;③主震震源机制解结果与现代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吻合,表明构造活动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并对地震活动有着控制作用;④震源区域构造应力释放充分,区域应力场处于相对稳定的调整状态。综合各类分析结果后认为,震区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了西北地区1972年以来发生的10次中强震,对这些地震前震中区b值位和小震调制比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发现有7次地震,从震前两年左右开始,震中区b值变化与小震调制比变化出现显著相关现象,而且震级大的地震,其相关时段也较长。另外,选择了甘肃和青海交界地区的两个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高,且地震台网监测能力较强的地区,对1972年以来b值和小震调制比的变化进行了对比检验,两个地区各有两个时段的b值和小震调制比值显著相关,这些时段都对应了本地区或邻区发生的中强震。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某些较大地震发生前的一段时间内,在震中区有些地震活动性参数可能会出现相关变化。这种现象有可能成为地震预报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对台湾地区加卸载响应比沿时间进程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台湾MS≥7.0级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可能出现高值异常或小幅度的突升现象;超过50%的7级强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出现趋势上升异常,未来地震震级与趋势异常上升幅度、异常持续时间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即异常持续时间越长,其上升的异常幅度也越大,未来地震的震级也越大。出现趋势上升异常的地震震中均处在北纬24°以南的台湾东带区域。  相似文献   

20.
林邦慧  胡小幸 《地震学报》1990,12(4):348-356
本文利用邢台地震台网的地震目录资料,研究了邢台地区强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特点及其空间分布的立体图象.研究结果表明: (1)1966年3月邢台地区发生的几个6级以上强震前小震均有密集——平静现象,但明显程度随时间减小.部份4.5级地震前小震也有密集——平静现象,但因出现在6级以上地震后的余震活动背景上,情况比较复杂.相对平静期的长度,密集期中最大地震的震级均与相应主震震级之间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讲,主震震级越大,平静期越长,密集期中最大地震震级也越大. (2)3月22日7.2级主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过程在空间上有清晰的物理图象.3月8日6.8级地震发生后,3月20日在其余震区的两个端部中介质强度较弱的南西端首先达到破裂强度,发生一系列中小地震,对应于主震前的密集期.3月21日至22日主震前小震明显减少,是主震前的相对平静期,而且小震有由南西端向北东方向迁移的趋势.显示震区应力场在迅速地改变,应力由南西端向北东端进一步集中,并促使22日在北东端尖端部位失稳而发生6.7级及7.2级主震.3月26日6.2级强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过程在空间上也有类似清晰的物理图象. 此外,本文对大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特点作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