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评价--以洛川黄土地质遗迹为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地质遗迹资源作为一种自然遗产,一方面要对其进行积极保护,一方面要通过资源市场化来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矛盾将直接关系着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以洛川黄土地质遗迹资源为例,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方法,对该遗迹分别进行了保护性评价与利用性评价,得出保护一般而利用很差的Ⅲ-Ⅴ型结论。依据该结论提出了协调洛川黄土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关系的模式,以及相应的实施措施,即明确保护内容、地质遗迹与苹果产业互动发展和建立完善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张仲福 《干旱区地理》2022,45(4):1235-1243
地质遗迹是珍贵的且为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对地质遗迹的保护性开发是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前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黄河流域甘肃段地质遗迹调查数据,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法,对该区域的地质遗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评价,提出地质遗迹可持续开发利用建议。结果表明:(1) 黄河流域甘肃段地质遗迹调查共发现地质遗迹点1046处,其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有153处。研究区地质遗迹空间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内涵独特,以碎屑岩地貌、地层剖面、古生物遗迹化石为主;其不均匀分布的特点,与当地气候分带、地貌分区、水系分布、地质构造发育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 根据赋存环境、发育特征等将研究区地质遗迹划分为2个地质遗迹区、6个分区和15个小区。(3) 以国家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契机,建议通过地质公园、研学旅行基地、特色小镇、地质文化村建设等多层次、多样化的开发利用路径,推进黄河流域甘肃段地质遗迹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张明 《热带地理》2014,34(3):414-421
大宝山矿历史悠久,矿业遗迹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文章通过调查大宝山矿的矿产地质遗迹、矿业生产遗址、矿业活动遗迹、矿业制品、矿业开发史籍的基本特征,对主要矿业遗迹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定性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主要矿业遗迹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大宝山矿主要矿业遗迹景观资源有珍稀级5处、重要级7处,呈现出景观品质高、互补性强、配套性好、特色突出等特点,具有极高的科研科普价值、游览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开发矿山工业旅游的潜在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黄松  李江风  胡明安 《地理研究》2007,26(2):287-297
受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新疆地质遗迹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本文以影响地质遗迹空间格局的关键因素--深大断裂和大地构造单元为主要依据,首次建立了包括5个地质遗迹带、13个地质遗迹区和35个地质遗迹亚区的新疆地质遗迹三级区划系统,设计了地质遗迹的数量、级别、类型、保护开发条件等4类定量表征指标和8项具体指标因子,对新疆地质遗迹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全面刻画和定量表征,最终根据各项指标数值的优劣程度对二级区划单元进行分类,为基于地质遗迹资源与人地关系耦合的新疆地质遗迹保护开发布局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二级区划单元中北天山、西昆仑、南天山、北阿尔泰地质遗迹区为优异(Ⅰ级),吐哈、准中、塔东、东昆仑-阿尔金、中昆仑、塔西区为良好(Ⅱ级),南阿尔泰区为一般(Ⅲ级),准西、准东区为较差(Ⅳ级)。  相似文献   

5.
地质遗迹资源调查以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国内外在大力推进地质公园的申报与建设,但对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较少,对近几年来参与有关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地质公园申报建设项目的总结,对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方法进行系统研究:1.资料收集、野外调研、科学研究、资源评价、报告撰写等一些主要阶段,对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的技术流程进行了设计。2.采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方式等方法,对地质遗迹调查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质量控制方法。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主要包括对地质遗迹资源要素、价值及开发利用条件的评价,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地质遗迹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了分配,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模型可确定地质遗迹资源级别。实践证明,此调查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景观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西南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富集带,岩溶遗迹景观种类多、规模宏大、特色鲜明。园区内的岩溶洞穴、天生桥、天坑和天窗等4类典型地质遗迹景观与国内外同类景观对比,洞穴通道规模世界最大、巨型洞穴厅堂数量多、密度大;形态巨大、景观奇特的地下河三门海天窗、以高大石笋为代表的洞穴沉积物世界罕见,世界上最大的洞内天生桥,均具有很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均在同类地质遗迹中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7.
地质遗迹是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有其独特的地质科学意义和美学观赏价值。充分开发与利用地质遗迹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质遗迹是人类揭示地球环境演化规律的重要窗口,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构成旅游景观的资源基础。保护地质遗迹对于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科研科普、推进生态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地质遗迹景观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留下来的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美学、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开发地质遗迹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对四川省地质遗迹赋存状况与保护情况的分析,针对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不足,探讨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完善的地质遗迹保护体系模式,介绍了运用ARCGIS二次开发包,开发建立在地质遗迹空间数据库基础上的,集属性及影音图片信息于一体的管理系统,提供多种空间分析手段为地质遗迹的保护提供决策分析,引导地质遗迹保护工作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本溪地质遗迹与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详细的说明了本溪地区存在的地质遗迹,并进一步论述了本溪地质遗迹的特征及保护现状,提出了开发建设本溪地质公园的设想,这对本溪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及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内岩溶地质公园多以石林、峡谷、溶洞等景观为主,而以高峰丛深洼地地质遗迹为主要特色的地质公园较为罕见。广西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是以高峰丛深洼地景观为主导的岩溶地质公园。本文以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为基础,将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地貌景观大类、地质剖面大类、地质构造大类、水体景观大类、古生物大类及环境地质遗迹大类6大类、12亚类等不同的地质遗迹类型,并且对主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地质遗迹资源的对比分析和定量研究,对主要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探讨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的地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高峰丛深洼地、甘房弄超深洼地、地苏地下暗河地质遗迹资源为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弄瑶、弄朝等深洼地为国家级地质遗迹资源,并且该地质遗迹资源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和科研价值。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资源,即地质遗迹资源在岩溶地貌学、地质构造学、水文地质学、地史环境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学意义。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保护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了更好地保护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在进行多次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指出推覆构造是地质公园最典型、珍贵的地质遗迹,也是必须重点保护的地质遗迹。包括:典型的推(滑)覆构造体、与推覆构造相伴形成的区域性大型断裂及典型的构造和地层剖面、在区域上具有特殊性或者较为典型的其它类型的地质遗迹、“冰川漂砾”学说的学者所确认的有关重要地质遗迹等。还对重点保护的地质遗迹进行保护级别和范围的规划,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冰臼"与地质遗迹旅游开发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小康 《热带地理》2007,27(1):92-96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加强地质遗迹的保护并对其进行科学而合理的旅游开发,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反,不合理甚至不科学的旅游开发,虽然获得了短期的经济效益,却不利于普及地质科学知识,甚至伤害广大游客的感情。文中对广东境内及其周边的几处“冰臼”进行了再讨论,并在考察和评价饶平“南国冰臼公园”的基础上,对地质遗迹的科学开发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3.
陕西商南金丝峡地质公园以南北方过渡地带的喀斯特峡谷地貌为依托,完整系统地保留了其形成、演化过程的地质遗迹。在对该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调查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依据地质遗迹景观的评定体系和评定方法,对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公园喀斯特峡谷地貌类型、规模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认为该研究区域将为研究峡谷形成演化历史提供详实、完整的资料,丰富峡谷地貌形成演化理论,进而为研究南秦岭新构造运动阶段划分奠定基础,推动整个秦岭造山带新构造运动的深入研究,对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地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资源调查及地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集雅丹和沙漠湖泊地貌类型于一体,是极端干旱区大型地貌景观类地质公园的典型代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典型,保存系统、完整,类型多样,可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5大类。以雅丹和鸣沙山月牙泉等为代表的地貌景观与享誉国内外的古丝绸之路遗迹、敦煌文化等人文历史资源相结合,是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的优势。敦煌雅丹与其他区域的雅丹地貌相比,除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外,还具有类型多、密度大、走向变化明显形态丰富、反映了多个形成演化阶段等独特性。实施地质资源调查对保护地质遗迹、开展地质科学研究和普及地学等科学知识都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提升景区品位,进而带动敦煌旅游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及资源评价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吴成基  彭永祥 《山地学报》2001,19(4):359-362
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被举为“中国山崩奇观”,该山崩遗迹成因特殊、规模壮观、体量巨大、形态保存完整、景观奇特。在分析了山崩产生的构造、岩性和地貌等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山崩形成的过程,认为历史时期的多次地震和强降水是山崩产生的重要触发因素,评价了山崩地质遗迹的资源特点,阐述了其在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旅游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句话新闻     
内蒙古是全国地质(矿业)遗迹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截至目前,共查明地质遗迹270余处,其中独立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处区17处,已经批准建设有2个世界地质公园、5个国家地质公园、8个自治区级地质公园、4个国家级矿山公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地质公园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重要古生物化石及其产地保护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且分布较广,目前在化石的保护与利用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古生物化石流失严重;古生物化石管理机构不健全;保护法规宣传力度不够;对外交流工作不够;其科普教育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公众保护意识较差等。据此提出如下保护策略及措施:加大相关法律宣传力度;正确处理化石产地、旅游与地方经济的关系;科学规划保护区;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大力推广地质科普游;建立健全稳定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整合地质资源,增加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西部资源》2014,(6):78-78
<正>我国地质遗迹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较低,浪费和破坏地质遗迹资源现象比较严重,人们的认识肤浅,甚至片面。因此,不合理的开采和工程活动以及缺乏自然遗产保护意识,使各种重要的地质地貌景观遭受严重的破坏并呈上升趋势,极大地降低了地质景观的自然观赏价值,有的甚至永久地消失;由于化石产地被乱采滥挖,许多重要的古生物化石被破坏,个别地方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各种走私、倒卖重要古生物  相似文献   

19.
《西部资源》2014,(6):79-79
<正>1.地质遗迹的基本状况不清,缺乏系统、完整、翔实的基础资料。2.地质遗迹保护区数量过少,数量仅相当于自然保护区总数的2%左右。许多有价值的地质遗迹尚未得到有效保护。3.地质遗迹破坏严重。一些重要古生物化石遗产地和重要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比较突出的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广西的许多溶洞、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地质地貌景观等。  相似文献   

20.
罗培  秦子晗 《地理研究》2013,32(5):952-964
以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为例,应用问卷调查和登门访谈的方法,对地质公园内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和意愿进行调查,分析他们对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认知态度,明确他们在资源开发中的利益诉求。调查表明,在资源保护和开发中社区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居民参与度低,参与机会有限,有强烈的参与决策、规划、商业经营的愿望,并希望在参与中分享资源开发的利益,参与过程得到政府、企业的保障。本文在现有的经营体制下,从资源保护(含环境保护)、规划决策、商业经营、利益分配、社会参与保障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居民在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社区参与模型体系,为我国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开发中的社区参与问题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