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立 《海洋科学》1992,16(3):66-66
由洪华生等著的文集《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区生态系研究》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本文集反映了1987~1989年厦门大学海洋系、亚热带海洋研究所、福建海洋研究所和福建省水产研究所联合对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区生态系进行调查的研究成果。录用77篇论文,计103万字,内容十分丰富,通过多学科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顾宏堪 《海洋与湖沼》1994,25(1):116-116
由洪华生、丘书院、阮五崎、洪港船等著,科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区生态系研究》一书,包括海洋地质、海洋水文气象、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渔业生物学、计算机数据处理等六大部分,共对篇论文总计103万字。海洋地质论述了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区的形成与演化、矿物特征、沉积环境、地形地貌、沉积硅藻、矿物组合与分布、残留沉积物等。海洋水文气象论述了温盐结构与上升流、水团的模糊聚类划分;海流、风场、上升流的二维及三维数值研究,数值实验统计分析;温盐气压的日变化、暖涡等。海洋化学论述了上升流…  相似文献   

3.
浙江近海存在沿岸上升流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海洋中的垂直环流过程——上升流是海水运动的特殊形式之一,也是整个海洋总环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上升流能把海洋次表层(浅海区为近底层)冷而营养盐丰富的海水带到表层,从而对局部地区的气候、海洋生物资源、特别是海洋生产力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近十几年来,沿岸上升流的研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它已作为“沿岸上升流实验”(CUE)的课题而被列入“国际海洋考察十年”计划中。自从人们发现上升流以来,普遍认为,沿岸上升流仅仅是大洋东边界的独特现象。但近几年来,随着大洋西部上升流的相继发现,这一看法已经开始动摇。R·博吉和M·托姆克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海洋中的上升流,是海洋总环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上升流的研究,在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经济开发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受到海洋学者的重视。我国近海某些区域出现的上升流,早就引起海洋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尤其对浙江近海上升流和东海东北部的气旋性涡旋研究较多。统观我国近海的上升流现象,发现有这样一些共同点:其一,这些上升流每年均出现在比较固定的位置上,范围较小,持续时间较长;其二,这些地区至海岸的距离较远,既非大洋,又非近岸,而是较为宽阔的陆架浅海,其深度多在100米以内,海底坡度较大。其中,有的上升流区的等深线比较直(如浙江、福建和广东近海),有的上升流区的海底向外海呈扇形倾斜,等深线廓线呈半圆形(如江苏近海的34°N,122°E附近和东海东北部)。具有上述特点的上升流何以产生的呢?众所周知,关于海洋中的升降流,有Hidake,Yoshida  相似文献   

5.
陈水土 《海洋学报》2000,22(4):51-59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区研究(1987年12月至1988年11月)及台湾海峡上升流区研究(1987年7月至1988年7月)结果表明,各种形态磷含量变化对上升流生态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出以涌升水体中有机、颗粒形态磷和溶解无机态磷的相对比率来表示上升流水体的老化程度,即上升流水体老化指标(AIU)为(DOP+PP)与(DIP+DOP+PP)之比值.研究资料表明AIU这一表达式对于上述两上升流区是合适的,海域AIU的季节性变化与其近岸上升流的消长变化规律相一致.AIU较小的区域,其水体为新涌升水,与上升流中心位置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不同水深处人造海洋上升流和海洋渔场及相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在不同水深海域实施人造海洋上升流工程的现状;分析并研究了形成人造海洋上升流的机理及与渔业资源增值和海洋生态环境改善之间的关系;分析并研究了不同水深人造海洋上升流工程的建筑和投放技术;分析并研完了与人造海洋上升流工程相关的一些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结论是:人造海洋上升流工程在增值渔业资源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方面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几年的调查,发现在粤东和琼东存在夏季风生的沿岸上升流。众所周知,上升流把富含营养盐的下层水带到海洋真光层中,给含营养的海洋上层“施肥”,大大提高了海洋的初级生产力,因此海洋上升流区,通常是著名的渔场。在普遍注意到上升流对渔场的好作用的同时,作者认为还不能忽视上升流的变异对渔业所带来的灾害。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风生沿岸上升流及沿岸流的一个非稳态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敦欣 《海洋与湖沼》1979,10(2):93-102
七十年代以来,有关沿岸上升流及沿岸流的研究受到了人们异乎寻常的重视。除其本身的理论意义之外,这主要还是因为世界上的鱼有一半是在面积仅占世界海洋总面积千分之一的沿岸上升流区捕获的缘故(Ryther,1969)。由于广泛的海上调查,世界上新发现的上升流区愈来愈多。上升流已不再是东部边界流独具的特征了,在西部边界也发现了不少上升流区。  相似文献   

9.
英国洛沃托夫斯特(Lowetofst)渔业实验室生物海洋学家克森博士(Dr.D.H.Cushing)应邀于1983年3月21日至4月1日在国家海洋局二所讲学。克森博士是世界著名的海洋生态研究专家,以研究世界各洋区上升流生态而著称。他在二所的讲学内容,共分以下九个专题: ①海洋初级生产力测定的现代方法;②海洋次级生产力的研究方法;③海洋生产循环的时空变化;④海洋中营养盐对生产力的作用;⑤海洋中食物网及海洋生产力模式;⑥赤潮成因及其对生产力的影响;⑦上升流  相似文献   

10.
浙江近海上升流速度及其营养盐通量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浙江近海上升流区,正好处于舟山渔场之中。所以,上升流的研究工作与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近几年来,科学工作者对浙江近海上升流区,进行了多次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并从各自学科的不同角度论证了上升流区的特征和范围。本文根据1981年8、10月份两个航次(站位为图1所示)的调查资料,用“质量守恒法”来计算上升流和下降流速度及其营养盐通  相似文献   

11.
自第5次大海洋生态系国际学术会议于1990年10月1~6日在摩纳哥召开之后,“大海洋生态系(Largemarine ecosystem)”作为一个新的海洋资源保护、管理的概念和策略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注意,并有向全球发展的趋势,它可能成为200n mile专属经济区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理论基础,全球海洋管理和研究的单元。  相似文献   

12.
上升流即海洋中持续垂直向上的海水运动,这种运动在海洋中是比较普遍的,但是,就其大小而言,却有着巨大的差异——可达几个数量级。所以,只有在那些量值较大的区域才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在量值较小的区域由于表象不够显著——对各种特征场特别是温度场的影响不太明显,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尽管上升流的流速与水平流速相比甚小,一般在10-5-10-2厘米/秒范围内(大约相当于每天1厘米至10米),但其作用却是巨大的。首先,就整个海洋来说,它是海洋环流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上层水与下层水沟通交换的渠道。其次,上升流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渔业生产有着巨大的影响,它能将富含营养盐的中、下层水带到强光合作用层,为浮游植物提供充分的养料,从而促进鱼类佴料的繁殖。海洋中出现上升流的区域仅占世界整个海洋面积的1‰左右,但上升流区的渔获量却占全世界总产量的50%左右;我国浙江近海、海南岛东南水域以及汕头外海诸上升流区同时均为良好渔场。因此,沿岸上升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从现有文献来看,我国近海。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区都有上升流存在,如渤海中部、黄海冷水团区、浙江近海、汕头外海以及海南岛东南沿海等。但是,关于这一现象,除少数海洋工作者曾提及过外,至今还缺乏专门的研究。 本文旨在利用现有的海流、水温、盐度和气象资料,就浙江沿岸(见图1)上升流产生的动力来源及环流模式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提出粗路估算上升流的方法、指标,并提出尚待进一步解决的几个问题。所用资料主要是1958-1960年全国海洋普查、1963-1966年标准断面以及我所六十年代以来(到1973年)观测的有关资料。此外,还用了国家海洋局和浙江省气象局所提供的部分海流资料及沿岸合站的水文气象资料。  相似文献   

13.
叶翔  李炎  黄邦钦  胡毅  陈坚 《海洋学报》2008,30(2):102-110
利用2004年夏季台湾海峡南部海域的现场激光粒度仪剖面测量数据,运用海洋食物链的粒径谱理论,分析了悬浮颗粒物的Sheldon谱图和正态化谱图的剖面分布精细结构。横跨台湾海峡沿岸及浅滩外斜上升流的A和B两断面Sheldon粒径谱类型相近,正态化谱图的斜率r的范围从-0.79到-0.65,在明显高于寡营养海域的水平上波动。斜率r的高值带或高变幅带,在上升流系高叶绿素带及叶绿素最大层的周边或前端的呈斑状分布。海洋食物链的粒径谱分析结果支持关于台湾海峡南部上升流生态系高生产力、短食物链和高营养转换效率的宏观认识,并深化对营养转换效率分布精细结构的了解。现场激光粒度仪可发展为探索海洋食物链时空分布精细结构的常备传感器。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夏季琼东、粤西沿岸上升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2006年夏季广东、海南、广西近海的海洋水文调查资料和卫星遥感QuikSCAT风场资料分析琼东、粤西沿岸上升流的空间结构特征, 探讨风场、风应力旋度对上升流的影响以及上升流区水温、海流、海平面对上升流的响应。结果表明:琼东、粤西沿岸上升流区并非相互独立, 从10 m层以下已经连成一片。琼东沿岸上升流主要由夏季西南季风驱动而产生, 风应力旋度也有一定贡献。琼东沿岸上升流的强度比粤西强。琼东沿岸海域的上层海水(18 m以浅)以离岸运动为主, 中下层海水以向岸运动为主。上层的离岸流速大于中下层的向岸流速。琼东沿岸的上升流现象是间歇性的, 与沿岸风速强弱有关。琼东沿岸海域海平面的升降与上升流的强弱有良好的关系, 上升流的强弱滞后于海平面的升降约1~2 d。  相似文献   

15.
海洋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分布、转移行为已有许多报道。地球环境中稀土元素的行为是当今地学研究的热门课题,稀土元素的分布特性和转移行为研究与环境有极大的相关性,通过研究环境中稀土元素的转移行为就可了解环境演变的信息,所以海洋环境中稀土元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Fleet,1984; Piper,1974; Schijf et al.1995;赵一阳等,1994;王中刚等,1989;张丽洁等,1995)。海洋中颗粒物质垂直转移过程研究对研究海洋在全球变化(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中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研究仅集中于以碳为核心的生源要素和某些微量元素(宋金明等,1996;宋金明,1997),至今稀土元素在海水中垂直转移过程研究尚未见报道。珊瑚礁生态系是最重要的海洋生态系之一,研究珊瑚礁生态系中稀土元素的垂直通量,即热带海域稀土元素在海水中垂直转移过程,继而椎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为研究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课题。 本文首次报道用沉积物捕捉器(ST)收集南沙珊瑚礁潟湖中颗粒物质,研究稀土元素的垂直通量和不同形态稀土的垂直通量,以及稀土元素垂直转移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来自美、加、澳、日、韩、俄等国家和世界自然保护同盟、政府间海委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北太平洋科学组织的近80名专家、官员,出席了10月8~11日在青岛召开的太平洋大海洋生态系国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黄海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灾害治理工作,文章基于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生态环境背景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区域监测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气候变化和营养盐变化是浮游生物群落的重要影响因素,赤潮、绿潮和水母暴发是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主要生态灾害;应通过加强各种形式的监测和合作,不断构建黄海大海洋生态系区域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大海洋生态系概念和内涵的变化,介绍了全球主要大海洋生态系的分布,展示目前正在开展的大海洋生态系研究计划,重点介绍了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特征及其研究计划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19.
世界大海洋生态系研究及其国际计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尚  朱胆远 《黄渤海海洋》1999,17(4):103-109
本文讨论了大海洋生态系概念和内涵的变化,介绍了全球主要大海洋生态系的分布,展示目前正在开展的大海洋生态系研究计划,重点介绍了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特征及其研究计划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20.
利用海表温度(SST)、海面高度(SSH)、风场、热通量等数据,比较分析琼东上升流和越南沿岸上升流对1998年和2016年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结果发现,两个上升流对同一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以及同一上升流区对两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均不同。1998年夏季,琼东海域风场异常利于上升流发展,上升流增强,越南沿岸风场异常不利于上升流发展,上升流减弱;2016年夏季,两个上升流区均为利于上升流的风场异常,但琼东沿岸冷水区却大幅缩小,SST明显升高,越南沿岸冷水区变化不大,但总体温度也升高。这表明,除风场外,琼东和越南沿岸上升流还受其他过程影响。海洋动力过程分析发现,同一时间同一上升流区的海表温度异常(SSTA)变化与海面高度异常(SSHA)变化最为一致。1998年夏季,琼东的负SSHA和越南以东的正SSHA均与风场异常作用一致,从而琼东上升流增强,越南沿岸上升流减弱。2016年夏季,琼东和越南以东均为正SSHA,抵消了利于上升流的风场异常,使得琼东和越南沿岸上升流减弱。同一时间不同海区相比,风应力旋度异常对琼东上升流SSTA影响更大,SSHA和沿岸风应力异常则对越南沿岸上升流影响更明显。海面高度异常表征的中尺度涡和风场异常(尤其是沿岸风应力异常和风应力旋度异常)是超强厄尔尼诺后沿岸上升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