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激光拉曼光谱、电子探针、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对山东蓝宝石中的包裹体进行分析和测试。发现山东蓝宝石中包裹体数量巨大,裂隙、色带、针状包裹体以及多相包裹体是其主要的特征。其中主要的固体包裹体有锆石、刚玉、黑云母、尖晶石等,而多相包裹体的成分主要为H2O、CO2及玻璃相。电子探针结果显示,Fe的含量对于蓝宝石的颜色及色带的发育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
天然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包裹体中常见典型的含水矿物包裹体,这些含水矿物包裹体容易受外界环境升温而发生改变。微量含水矿物包裹体变化会对红宝石和蓝宝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产生明显影响,该性质为宝石热处理的鉴定提供了检测思路。本文采集了天然红宝石和蓝宝石样品,用显微镜放大观察包裹体特征,结合红外光谱与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测试研究了含水矿物包裹体的特征。结果表明:天然红宝石和蓝宝石样品中含水矿物包裹体的外观轮廓清晰,晶形完整;红外光谱在2000~3700cm~(-1)附近显示出2105~2110cm~(-1)和1977~1985cm~(-1)硬水铝石和3619cm~(-1)和3696cm~(-1)高岭石等水(H_2O或—OH等)的特征吸收峰;拉曼光谱中可见角闪石、云母、磷灰石和长石等结晶度较好的典型含水矿物包裹体的特征拉曼位移。该系列特征揭示了红宝石和蓝宝石样品中含有水的特征,可作为红宝石和蓝宝石天然成因且未经过热处理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红宝石、蓝宝石及其包裹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银汉  陈卫  陈燕  燕永恒 《矿物学报》1991,11(4):298-304
我国红宝石和蓝宝石矿床有岩浆型、接触变质型、伟晶岩和砂矿等,岩浆型为主要矿床类型。红宝石以玫瑰红为主,血红色少见;粒度一般为5mm±。蓝宝石为靛蓝色,墨水蓝罕见;粒度一般5~50mm。两者莫氏硬度为9±0.1,比重4±0.1。宝石中有晶质包裹体、熔融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CH包裹体。岩浆型和接触变质型宝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1380℃,压力(1~24)×10~8Pa。根据包裹体信息指出:指纹包裹体及其中CH包裹体是天然宝石的鉴别标志。宝石的颜色与亲铁元素及CH包裹体有关。星光宝石与六面针包裹体有关。  相似文献   

4.
红、蓝宝石的原料是刚玉类矿物的特殊品种,其化学成分是是Al_2O_3,但是颜色和透明度与刚玉相比是很不相同的.名贵红宝石的颜色如鸽血一样鲜红,蓝宝石的颜色除墨蓝色者外,还有其它各种鲜艳的颜色;矿物晶体的透明度都比较好,一般为透明至半透明;有些刚玉晶体中因有特殊的包裹体存在,经琢磨后而有星光效应,也是极为名贵的宝石品种.  相似文献   

5.
油气田中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的判别和计算刘斌,沈崑(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200092)(山东省地质研究所,济南250021)关键词油气田、不混溶流体包裹体、有机包裹体在油气形成、运移过程中,常常存在复杂相态的非均匀状态流体。它们被矿物捕获后...  相似文献   

6.
山东蓝宝石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美 《地质与勘探》2002,38(3):60-63
分析了山东蓝宝石与世界及我国各产地蓝宝石的质量差异,指出山东蓝宝石是国内质量最高的蓝宝石,在世界所有玄武岩源岩类蓝宝石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与澳大利亚,柬埔寨,泰国蓝宝石媲美,章还剖析了包裹体,色带,熔蚀构造,裂纹对蓝宝石质量的影响,发现这4种因素一方面可通过影响蓝宝石的颜色,透明度,形状,大小,出成率等降低蓝宝石的等级,另一方面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又可形成星光蓝宝石,魔彩蓝宝石,花色蓝宝石等稀有珍贵品种。  相似文献   

7.
山东蓝宝石(刚玉)热处理改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良锋 《地球学报》1998,19(1):68-76
本文采用高温热处理法,对山东蓝宝石进行改善实验,其内容主要涉及消除色斑,消除丝状包裹体,减轻蓝宝石发黑(色太深)现象。在此基础上对蓝宝石高温热处理改善机理进行探讨,研究认为:(1)高温环境下通过缺陷传递使晶格中Fe2+变为Fe3+;(2)恒温时间的变化率为粒径变化率的两倍;(3)降温速率极限为:φ=RSf(T)r2;(4)改善后蓝宝石总带灰色色调的主要原因是Fe2+-Fe3+荷移加强和纳米级包裹体数量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8.
福建明溪天然蓝宝石在氩气气氛中的改色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刚生 《矿物学报》1997,17(2):149-155
明溪天然蓝宝石主要呈色元素为Fe和Ti,颜色常带有黄、绿或紫色调,颜色不纯正。在温度为1300℃,环境为氩气气氛中进行热处理后,可消除蓝宝石中原来存在的杂色调,使颜色向纯蓝色方向变化。本文还对热处理后蓝宝石的光吸收港及颜色变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山东蓝宝石中包裹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萍  李国昌 《矿产与地质》1996,10(4):251-255
山东蓝宝石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包裹体,其中固态包裹体主要有镁铁尖晶石、普通辉石、钾长石、铌铁金红石和磁铁矿等。山东蓝宝石以及大部分固态包裹体中皆含有稀有元素铌或钽。  相似文献   

10.
本矿床大多数流体包裹体出现在晚期裂隙中,与含金裂隙有成因联系。包裹体主要有三类:(1)含少量CO2的高盐度水包裹体,(2)含少量水的富CO2包裹体,(3)低盐度的H2O-CO2包裹体。其中具恒定相比的H2O-CO2包裹体,其均一温度在285℃~390℃之间,而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60℃~295℃。前两类包裹体很可能是由含近于15-30mole%CO2的低盐度H2O-CO2流体离析而成,这两种晚期流体的不混溶性在金的成矿作用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矿床大多数流体包裹体出现在晚期裂隙中,与含金裂隙有成因联系。包裹体主要有三类:(1)含少量CO2的高盐度水包裹体,(2)含少量水的富CO2包裹体,(3)低盐度的H2O-CO2包裹体。其中具恒定相比的H2O-CO2包裹体,其均一温度在285℃~390℃之间,而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60℃~295℃。前两类包裹体很可能是由含近于15-30mole%CO2的低盐度H2O-CO2流体离析而成,这两种晚期流体的不混溶性在金的成矿作用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国昌  王萍 《矿产与地质》1997,11(2):104-108
山东刚玉及蓝宝石中含有大量晶体包裹体的两相,三相包裹体,并沿特定面网和裂理面分布,单个晶体的显微包裹体数以亿万计,其中两相加和三相包裹体的形态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3.
山东刚玉及蓝宝石中天然包裹体的形态与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刚玉及蓝宝石中含有大量晶体包裹体和两相、三相包裹体,并沿特定面网和裂理面分布。单个晶体内的显微包裹体数以亿万计,其中两相和三相包裹体的形态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蓬莱蓝宝石及其形成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丘志力  李兆麟 《矿物学报》1993,13(4):368-373
海南省蓬莱是我国著名的蓝宝石产地之一。本文研究了该地蓝宝石的矿物学及化学组成特征,并首次详细研究了蓝宝石的包裹体特征,测定了蓝宝石的形成温度。最后,综合其它证据,对蓝宝石的成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出露的麻粒岩相泥质片麻岩和镁铁质麻粒岩经历了复杂的变形变质历史。代表前进的增厚事件的早期残留变质构造D1形成于1000Ma(Grenvilian)期间。对应于D1的变质峰期M1的变质组合以泥质片麻岩的石榴石和尖晶石变斑晶中的堇青石和夕线石包裹体以及镁铁质麻粒岩的石榴石变斑晶中的斜方辉石和斜长石包裹体为特征。在该区斯托尼斯半岛的紫苏黑云石英岩的粗粒紫苏辉石中发现了包裹的假蓝宝石+磁铁矿和假蓝宝石+尖晶石+夕线石+磁铁矿+石英组合,这种假蓝宝石又包裹更细粒的尖晶石包裹体。石榴石-斜方辉石温度计及石榴石-斜方辉石-斜长石-石英压力计的计算表明M1变质作用最大的P-T条件为0.95GPa和870℃。这些早期残留的矿物组合指示了其变质作用具有逆时针近等压冷却(IBC)的P-T演化特征,反映了它们的形成是一个埋深期间前进加热的进变质作用过程。本文得出该区M1(1000Ma)变质作用的逆时针(IBC)P-T轨迹可能与已存在的大陆壳下面的岩浆底侵作用及地壳内大量岩浆物质的侵入和结晶作用有关。此类型逆时针P-T轨迹不同于该区在晚期500Ma(Pan-African)期间顺时针演化的P-T轨迹  相似文献   

16.
地幔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卢焕章 《岩石学报》2008,24(9):1954-1960
地幔岩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代表地幔流体的样品。地幔流体包裹体可以存在从地幔来的金刚石,地幔捕虏体和岩浆碳酸岩中。研究这些岩石和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可以得出其所代表的地幔流体的温度、压力、成分和同位素。我们目前见到的这三类地幔岩石的包裹体主要可在橄榄石、辉石、金刚石、方解石和磷灰石中见到。这些包裹体可以粗略地分为CO2包襄体和硅酸盐熔融体包裹体。又可细分为四类包裹体:(1)富碳酸盐的硅酸盐熔融包裹体。这种包裹体在金刚石、地幔岩捕虏体和岩浆碳酸盐岩中见到,它又可分为结晶质熔融包裹体和玻璃包裹体。(2)CO2包裹体。这种包裹体大多见于地幔捕虏体中,在金刚石和岩浆碳酸岩中也可见到。(3)含硫化物的包裹体。这种包裹体见于地幔捕虏体中,与纯CO2包裹体和含CO2的熔融包裹体共存。(4)高密度的流体包裹体。这种包裹体见于金刚石中,是一种高盐度、高密度的含K、Cl和H2O的流体包裹体,又可分为高卤水包裹体和含卤水的富硅的碳酸盐岩浆包裹体。从对金刚石、地幔捕虏体和岩浆碳酸盐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地幔流体存在不均匀性和不混溶性。  相似文献   

17.
蓝宝石主要致色元素与其颜色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宏娟  莫宣学 《岩石学报》1998,14(3):381-387
蓝宝石的颜色与主要致色元素的含量及其比值以及形成时的氧逸度有密切关系。本实验选用不同色调的蓝宝石,采用定量控制环境氧逸度的热处理方法,控制蓝宝石中主要致色离子的价态和比例。通过实验研究,获得(1)蓝宝石的颜色、透明度与氧逸度之间的关系曲线;(2)山东昌乐蓝宝石颜色与Fe、Ti含量及其比值之间关系曲线。Cr、Ni、Mn等多种杂质元素含量高会导致蓝宝石透明度降低,灰色调显著;(3)发现山东昌乐蓝宝石中存在α-Fe,它是蓝宝石颜色深,透明度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赖勇 《地学前缘》1996,3(3):0-0
不透明矿物中的包裹体研究赖勇(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100871)红外显微镜冷热台的应用使不透明矿物的包裹体研究领域有了突破。在巴塞罗那举行的1995年欧洲第十三届包裹体年会上,德国学者Luders,V.和Pflugbeil,B.(柏林理工大学)展示...  相似文献   

19.
优化处理的红、蓝宝石中包裹体的变化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总结了不同产地红、蓝宝石中包裹体的特征及其在优化处理过程中的变化 ,认为掌握包裹体的有关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对红、蓝宝石分门别类、分别确定优化处理参数 ,将会取得最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颜色成因机理为依据,对深色天然烟晶中的雾状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形成这种雾状内含物需存在三个条件,是天然水晶,富含Al(Ⅲ),经过人工辐照处理。经红外光谱仪的验证,这种雾状包裹体可以作为深色天然烟晶(经人工辐照处理)的常规鉴定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