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探讨了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指标选择原则。从区域的河流和陆地两方面确定指标体系,根据生态系统层次性,采用多目标多层次模糊优选模型。以广东省为例,在广东省分生态小区的基础上,对各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与比较排序,通过综合优属度给出了生态系统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多层次多指标的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体系,并给出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等级标准以及相应评价指标的量值。应用物元概念和可拓集合关联函数,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的可拓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大同矿区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通过关联度计算,得出该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的综合关联度为-0.023,健康等级为Ⅲ级,属于合格水平。该可拓学评价方法能够准确、科学地区分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的等级,为矿区生态系统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城市湖泊生态系统的特点,利用OECD(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署)建立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建立指标体系,将信息熵(IE)理论引入指标权重的确定,建立了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选用综合健康指数法(CHIM)进行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并应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湖的实测资料,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黄河内蒙古段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概念、新问题,生态系统健康是人类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协调及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水文学和生态学原理,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建立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将评价结果分为优、中和差3个等级。以黄河内蒙古段为例,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2006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最终得分为0.558,处于中等健康状态。提出了改善黄河内蒙古段健康状况的对策和建议,评价成果为黄河内蒙古段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璐璐  朱丽东  吴涛  赵鑫  陈瑞  郦坷飞 《水文》2017,37(3):7-13
流域生态系统评价体系是评价研究流域是否健康的基本依据,其评价结果为流域生态系统保护措施和政策制定提供基础。在介绍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前提下,总结了国内外流域生态系统评价理论和评价指标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整合出目前较为流行的评价体系,并着重阐述了五类实用模型,分别为:水基系统评价模型、改进物元分析、生物完整性指数法、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及景观格局分析法。针对不同的流域环境选择合适的评价体系是准确评价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根本。总结得到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物理、生物、社会环境、生态功能及社会功能等五种指标,在明确指标后按评价流程对流域进行系统评价。对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王浩楠  余凡  李军 《水文》2023,43(1):78-83
对长江经济带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预测分析,为该湿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以“压力-状态-响应”(PSR)为框架,选取12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同时将湿地健康状况划分为“健康、亚健康、脆弱、疾病、恶劣”五项;通过综合评价指数(CEI)对其健康进行分析,并利用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RIMA)模型预测2025年湿地健康状况。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湿地健康综合评价指数在2005—2017年从0.475 5增长到0.613 7,健康等级从“脆弱”转变为“亚健康”,到2025年综合评价指数预计超过0.700 0,继续保持“亚健康”状态。在压力、状态、响应三项准则层中,压力子系统有相对风险,状态和响应指标应继续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在12个评价指标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湿地面积变化率及自然保护区数、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和湿地管理水平、生态环境恢复是影响长江经济带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生态系统健康:理论/概念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是目前生态与环境领域兴起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阅读和分析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健康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指出引入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目的是要得到一个重要生态指标清单,以此开展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然后,总结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3种主要方法:指示物种法、指标体系法和指示区域法,并以代表实例阐述了此3种方...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5)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是河流生态系统特征的综合反映。本研究探讨了灰关联和层次分析模型在流域生态健康评价中的应用,以石羊河流域为例,构造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依据评价值,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依据评估结果提出意见建议,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吉林西部生态系统退化评价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吉林西部是一个典型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复合系统,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碱化严重.在分析该区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系统退化度的概念.以长岭县为例建立了生态系统退化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背景质量、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破坏速度诸要素15项指标.运用RS、GIS和数据库管理技术建立了生态系统退化度研究数据库.采用层次分析法,开展了以乡为单元的生态系统退化度评价,用MapInfo软件绘制了生态系统退化度数字化图,为研究区的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河岸带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岸带是水陆交错带,其生态状况对河流生态系统有着很大的影响。河岸带生态系统综合评价包括:结构稳定性评价、景观适宜性评价、生态健康评价、生态安全性评价等。建立合理有效的河岸带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河岸带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基础。河岸带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4个层次:总目标层、子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相似文献   

11.
Pollution caused by tailings has become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China. An attempt was made to establish the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 as a quick and non-destructive method for soil pollution analysis. Some physical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of contaminated soils from the tailing area. A series of indoor GPR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1 GHz antenna. The interface of contaminated area and uncontaminated area is characterized as a saltation zone in the radar image.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show a cl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PR data and the pollution intensity of soil. Based on all experimental data, the relation of velocity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propagation and pollution intensity was induced by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The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 that GPR can provide high-resolution estimates of soil pollution variations around tailings as a function of depth as well as space and time.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DSR模型为框架建立了湖南洛塔屋檐洞水库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缀块丰富度密度、聚集度、景观均匀性指数等景观生态学指数,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评判有机结合的综合方法,从生态安全状态、压力、响应三个指标体系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屋檐洞库区自然、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生态安全问题,对库区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评判出屋檐洞水库库区系统生态安全属于安全级别,并根据评价中间结果找出生态安全响应是洛塔中寨水电站建设的潜在生态危险因素,提出建立合理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库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长春高新开发区为例,从植被变化、生物物种变化、地表覆盖层变化、能流变化等几方面进行了开发区建设前后生态系统的变化分析。采用景观优势度方法,分别计算了缀块密度、频率、景观比例和景观优势度值。优势度排序绿地最高为23.78%,其次为工业用地20.42%,表明开发区规划合理,在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建立由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污染环境3个方面共7项指标组成的生态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中,明确各指标关系的基础上,对区域生态环境和功能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全区除集中供热率为基本满意外,其他指标均达到完全满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张晓雨  周宝同  明弘 《中国岩溶》2020,39(5):705-713
文章借鉴Niccolucci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通过计算“国家公顷”,更新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添加污染物账户,改进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并利用改进模型分析重庆市2008-2017年生态足迹的历时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以研究重庆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存流量指数除2008年、2012年、2013年及2014年之外,其他年份均小于1,说明重庆市存量资本的消耗有所下降;(2)生态资源利用效率指数整体呈逐年降低状态,重庆市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3)生态多样性指数整体呈阶梯式上升,重庆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4)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总体上升了13.85%,重庆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增强;(5)生态压力指数介于1.51~2.00之间,生态环境尚处在很不安全状态,存量资本依然在被占用,重庆市尚处于非可持续发展状态,且2017年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出现小幅度下跌,故应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及时采取措施警惕其继续下滑。   相似文献   

15.
遥感生态指数能对区域环境进行快速监测和评价,可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可视化、时空分析及变化趋势预测。为评价兰州市生态红线保护区的生态保持和恢复情况,本文以兰州市2014—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兰州市在未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又以兰州市生态红线保护区划定年2018年为起始,研究了兰州市2018—2021年的生态质量,计算结果显示,未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前,兰州市生态归一化指数均值为0.34,系统较稳定,环境整体质量较差;2018年以来,兰州市生态归一化指数均值为0.36,环境整体质量仍然处于较差的水平,但是生态系统的变化开始变得剧烈且往好的方向发展。通过构建灰度理论模型分析发现,兰州市未来几年内环境质量不断好转,预计2023年生态质量评级达到良好。  相似文献   

16.
生态系统评估的国际案例及其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给决策者和公众提供客观的生态系统状态信息,国际上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系统评估项目。这些生态系统评估可以归结为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从科学的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估生态系统的状态,其主要代表是美国国家生态指标研究和美国生态系统的状态评估;二是在生态系统状态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联系以服务于后续的政策干预,其主要代表是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和UNEP全球环境展望。综合分析这些案例发现,这些生态系统评估项目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或经验:①合适的生态指标是生态系统评估的科学基础;②合理的概念性评估框架是生态系统评估的核心支柱;③将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联系起来使评估结果能直接服务于政策;④生态系统管理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要求必须对生态系统进行连续滚动评估;⑤多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是使生态系统评估的结果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最有效途径。如果能够将这两个发展方向结合起来,生态系统评估将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政策制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