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矿用防爆钻进参数测试仪是以80C31单片机为主体的煤矿井下用智能化多参数的防爆钻进检测仪器。该仪器可同时测量、记录6项钻进参数,并能用记录器转存回收。本文着重阐述了该仪器的设计原则、关键问题的解决、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
矿用本安型仪器需按照安全标志国家中心的要求进行防爆检验。针对由于设计或防爆检验时本安参数测量存在的不合理问题,从防爆原理、安全标志认证要求入手,对本安电路在防爆检验和生产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基于低压差稳压器组成的电路进行实例解析,找出了影响本质安全型电路可靠性的技术因素。在分析低压差稳压器的离散性、极限电流温漂特性、压差分配、最大输出能力、散热等电气特性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给出了本质安全型电路在设计、防爆检验以及生产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研制的井下自动数字直流电法仪,已于1992年9月2日由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技术发展局主持专家评议,并通过技术鉴定。该仪器采用快速过流保护技术,达到安全防爆要求,填补了国内外防爆直流电法仪的空白;利用软硬件相结合的处理技术,提高了仪器的抗干扰能力和测量准确度;其配套的软件系统,为井下电法探测资料的自动处理奠定了基础,并可快速高效地完成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煤矿地震数据采集传输系统中数据传输实时性差,数据传输量有限的问题,以及数据采集需要满足多波宽频的要求,设计了基于MEMS与LwIP的煤矿三分量全波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由MEMS三分量检波器、数据采集单元、高性能防爆路由器、高性能嵌入式主机及采集控制软件、主机监控软件构成。采用MEMS加速度芯片VS1002作为检波器芯体,利用其高灵敏度、宽频带响应等特点;主机监控软件完成对全波采集单元监控、管理及简单的数据处理功能;全波数据采集单元实现了三分量地震信号的数据拾取、转换、存储和数据输出;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可实现系统的灵活组合与拆分,提高了采集信号的质量,增强了在煤矿中的适用范围。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地震采集系统相比,本系统具有抗干扰力强,响应频带宽的特点,可在恶劣环境条件下捕捉到频带较宽的地震信号。   相似文献   

5.
单片机矿井用智能钻探参数测试仪是一种以80C31单片机为主体研制的煤矿井下智能化多参数检测防爆仪器。该仪器可同时测量、记录6路钻探参数,并能用记录器转存回放。对该仪器的设计原则、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及原理、主要技术指标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近钻头随钻测量集成了近钻头多参数测量、跨螺杆钻具供电和通信、涡轮连续发电和高速泥浆脉冲无线传输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可以获取钻头附近多种类型参数,是煤矿井下智能钻探技术的关键组成之一。在充分借鉴地面石油与天然气钻探领域近钻头随钻测量开发经验和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技术应用于煤矿井下的局限性,依托煤矿井下现阶段随钻测量技术,提出了煤矿井下近钻头随钻测量技术的研究思路,探讨了煤矿井下近钻头随钻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解决结构小型化、仪器单元化、防爆模块化、测量协同化和控制整体化的研发技术难题。在煤矿智能化建设大背景下,提出未来需要从近钻头多参数一体化测量、近钻头参数动态监测、近钻头旋转导向钻进和近钻头自适应钻进等方面入手,大力推动煤矿井下近钻头随钻测量与5G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顺煤层、顶板高位钻孔抽采煤层气是当前煤矿井下煤层气综合治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提高定向钻孔钻进速度和起伏变化大、薄厚不均煤层中的钻遇率,降低施工人员劳动强度,提高钻孔事故预防能力,适应煤矿智能化发展需求,满足煤矿井下长距离定向钻孔施工的智能化钻进装备是当前煤矿井下钻探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地质导向和旋转导向钻进施工对钻机精确控制的实际需求,以及煤矿智能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提出了基于防爆电液控制技术的煤矿井下长距离定向钻进装备自动化控制和分体紧凑布局设计的集成化解决方案。重点解决总体紧凑布局设计、关键执行部件设计、自动装卸钻杆技术、防爆电液控制技术、大流量泥浆泵单元设计等设计和技术。研制的ZDY25000LDK智能化定向钻进装备,实现了长距离定向钻进施工过程中自动化装卸钻杆控制、智能化定向钻进施工、参数实时监测以及典型故障智能诊断与预警等功能,使定向钻进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为旋转导向和地质导向施工,以及“以孔代巷”大直径定向钻孔高效施工提供了可靠装备保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BFJ—Ⅰ型通用防爆便携式微型计算机的设计思想及防爆措施。并采用通用型设计,满足了不同仪器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BFJ-Ⅰ型通用防爆便携式微机计算机的设计思想及防爆措施。并采用通用型设计,满足了不同仪器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煤矿井下钻孔测井技术及其发展 ,并论述了应用无缆测井技术的矿井防爆测井系统及其在煤矿井下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成  刘苗  徐伟伟 《安徽地质》2009,19(2):151-154
分析了煤矿信息化的现状以及构建煤矿地测数据服务体系的需求。并结合煤矿实际生产需要,根据开源软件的特点,采用WebGIS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开源环境下基于B/S(浏览器/月艮务器)模式的煤矿地测数据服务平台,提出了一种能够满足煤矿地测数据共享需求的开源webGIs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淮北市矿山公园总体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突出矿业遗迹特色和体现科学研究价值为主导,并结合淮北市自然与人文景观特点,提出淮北市矿山公园总体规划:在布局上将淮北矿山公园划分为相城煤文化景区、相山地质遗迹景区和南湖塌陷地娱乐区三大景区;在主体景观结构上将淮北矿山公园规划为“一轴五板块”,并建设具有科学与历史内涵的矿山公园博物馆;同时通过提高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率来解决矿山环境中的重点问题,采取“两大层次、三大类型、六种模式”进行塌陷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相似文献   

13.
露天开采是我国煤矿开采的两大方式之一。与地下开采煤矿类似,露天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同样面临防治水问题,由于我国露天煤矿水害类型相对单一,国内学者鲜有对露天煤矿的水害特征和防治水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我国露天煤矿分布范围为出发点,从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充水强度3方面分析露天煤矿水害特征,得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是主要充水水源;人为开挖形成的直通式通道、强渗透含水层或透水层、垂向导水钻孔、滑坡形成的地表裂缝等是主要充水通道;季节性变化明显、疏排水周期长、排水量大是露天煤矿疏排水主要水害特征的结论。归纳目前我国露天煤矿常用的7种防治水技术,提出露天煤矿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面至点的立体防治水技术体系。从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保角度出发,为实现露天煤矿绿色开采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以切断补给通道、减小矿坑疏排水量为目的的帷幕截流技术是今后露天煤矿防治水的主要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煤矿顶板砂岩水害严重影响着煤矿安全生产,河道砂体的有效识别对煤矿防治水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地震数据识别河道是有效途径之一,但河道砂不是煤矿勘探的目的层,研究程度低,并且在地震数据成像中河道是一种线状、孤立的地质异常体,常被忽略,因此,在煤炭地震勘探中该项技术不够成熟。以淮北地区某矿的高密度地震数据在含煤地层上覆新近系中发现的河道为基础,在抽取8条线变换为常规观测系统后,以不同偏移距和方位角等观测系统参数为对象,对常规观测系统和高密度观测系统在剖面和平面图中的河道成像质量进行讨论。结果表明:0.8倍河道埋深的最大偏移距和全方位方位角情况下对河道成像较为有利,高密度较常规观测系统对河道成像较好,特别是振幅类属性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双频激电法在圈定煤矿火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双频激电法在煤矿火区做了探索性的试验,并辅以活性炭测氡法,两种方法的结果吻合较好,得到了钻孔验证。结果表明:煤矿火区上方双频激电法异常反应非常明显,视幅频率数值是正常区背景值的2倍,呈高视幅频率特征;而视电阻值则是正常区背景值的50%~75%,呈低视电阻率异常特征;同时在火区上方出现高氡值异常,且氡值波动较大。试验证明,运用双频激电法可探测不同埋深的煤矿火区,是值得推广的。该方法还可用于对煤矿火区范围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6.
淮南矿务局潘三矿自建井以来共发生十多次煤及瓦斯突出,给煤矿生产造成严重危害,通过对典型实例的描述、结合矿井地质资料的分析,认为媒矿及瓦斯突出与矿区的地质构造带有直接的关系,且分布范围局限,建议对地质构造应力较为集中的地带进行监控、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7.
关于龙门石窟景区泉水间歇性断流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帅  梁毅  施强  何进  智洪若 《地下水》2009,31(2):56-62
景区内大部分泉水受东西向断裂控制,东西向断裂是常村煤矿、龙门煤矿与泉水联系的重要通道,矿井中的地下水大部分为煤层底板的石炭系灰岩及寒武系白云岩中的岩溶水,在采矿过程中遇到导水断裂造成矿井突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泉水动态主要决定于煤矿排水量的大小;在双层结构水文地质区,供水井开采地下水可引起浅层水与深层水发生补排关系,是泉水动态变化的间接影响因素。煤矿排水占全区总排水量的80.2%,供水井抽水占全区总排水量的19.8%,因此,影响龙门石窟景区泉水断流的主要因素为矿井排水,供水井开采是泉水断流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贵州某煤矿的勘查实例,说明在沉积岩覆盖区,运用JGS-1B综合数字测井系统开展煤田地球物理测井,应用效果好,解决地质问题直观,可为矿山煤炭资源的动态管理、煤量核实、煤矿生产,提供翔实可靠的地质依据;并可有效地反映煤层的物性特征,对煤层与围岩的分层、空间几何尺度(深度、厚度)计量、结构质量分析等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从用顶板充水、底板突水两个角度对矿坑充水强度进行了分析,为小纪汗井田及周边开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透射槽波探测技术在薄煤层中对断层的解释精度,根据槽波在薄煤层中吸收衰减严重,传播距离近的特点,提出采用槽波最远传播距离来约束CT成像的方法。通过理论推导,研究不同煤层厚度条件下槽波频率的变化情况;以1.5 m煤层为主要研究对象,正演模拟槽波的衰减特性,确定1.5 m煤层中槽波的有效传播距离为300 m。对山东某矿15号煤层的槽波资料,应用该技术CT成像,解释的断层和巷道揭露推断的断层位置基本吻合。结果表明:对1.5 m煤层的槽波资料处理时,以300 m为最大有效传播距离,对实际数据进行能量衰减成像,提高了槽波CT成像质量和解释精度。该方法可为薄煤层槽波探测技术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