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地下管网的管理与设计对三维可视化的要求日益提高.三维可视化软件Skyline支持多种数据格式且方便进行二次开发,基于Skyline软件平台,总结了一种针对大批量三维管线自动化建模的基础管点数据整理方法.此方法在对可视化精细程度要求不高的实际工程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下管线的数据采集和建库是实现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本文提出了针对目前非开挖敷管数据三维数据采集和整理结合CAD进行三维成像的思路,与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实现地下管线的系统高效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及其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晓胜  邓玲 《湖南地质》2001,20(1):70-72
本文对城市地下管线的地理物理特征,探测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地下管线普查,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快速获取精度高、标准统一、质量可靠、现势性高的地下管线数据,有利于保障服务地下管线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能够满足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和应急防灾的需要和促进动态更新机制的有效建立,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与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融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达州市某区地下管线普查项目实施过程,多年从事项目生产管理的经验,就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的实施过程和质量控制交流一些经验做法,为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快速获取精度高、标准统一、质量可靠、现势性高的地下管线数据,有利于保障服务地下管线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能够满足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和应急防灾的需要和促进动态更新机制的有效建立,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与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融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达州市某区地下管线普查项目实施过程,多年从事项目生产管理的经验,就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的实施过程和质量控制交流一些经验做法,为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属性提取与分析的方法,对三维探地雷达数据进行属性分析、快速解译。研究表明,空洞、脱空、疏松体、富水体等城市病害体在三维探地雷达数据体的水平切片及垂直剖面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厦门市环岛路地下管线探测为例,进行三维探地雷达数据属性分析,通过对比,发现管线在振幅体、方差体、构造体等属性切片上都存在明显异常,其中方差体切片对管线的反映更为清晰,表明在以管线为目标的探测中三维探地雷达三维数据体的方差属性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曹瑞  李楠  宋相龙  等 《江苏地质》2022,46(2):182-189
基于二维平面开展的地质找矿工作已难以适应目前的要求,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立体成矿预测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其中绝大多数三维建模技术都基于矿区的钻孔数据进行建模,然而矿区外围缺乏钻孔数据给三维建模带来了困难。总结了矿区外围缺少钻孔情况下的三维地质建模流程,基于地表地质测量数据,结合高精度地球物理数据三维反演等技术,直观地刻画出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构造、岩体、地层等空间展布的三维“地质图”,为区域大比例尺开展立体成矿预测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岩土钻凿工程》2012,(5):27-27
目前,德州中心城区共完成地下管线普查面积约172平方公里,管线总长度3980公里,地下管线已经完成校验并全部录人数据库,今后这些地下管线有了自己的“电子身份证”。据介绍,自从中心城区地下管线普查与管理系统建设工程项目全面启动以来,外业普查工作和监理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9.
城市钻孔数据地下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实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介绍了基于钻孔数据的城市地下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实现过程,提出了基于钻孔数据三维地质建模的总体思路、钻孔数据管理和层序分层方法,还介绍了软件的模块组成及应用实例。建立的软件实现了对城市钻孔数据的三维建模、可视化分析和科学管理,具有丰富的二维成图和三维显示功能,实例的应用也说明本软件是分析城市第四系构造格架和演化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国内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现状的剖析,指出当今国内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见解,借此希望引起同行及有关部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顶管施工对相邻平行地下管线位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余振翼  魏纲 《岩土力学》2004,25(3):441-445
顶管施工引起的管道周围土体移动会对相邻地下管线造成危害。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顶管施工引起的相邻平行地下管线的位移,研究了注浆、纠偏、离顶管距离的远近、地下管线埋深、管线与土体弹性模量比及不同管材对地下管线位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注浆与纠偏压力越大,地下管线的位移越大;地下管线距离顶管越远,引起的位移越小;地下管线弹性模量越小,产生的位移越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Foxpro和AutoCAD环境的城市地下管线成图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现行《城市测量规范》和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中的有关规定,结合威海市地下管线普查实践,利用Foxpro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和AutoCAD的图形编辑及二次开发功能,就城市地下管线成图系统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探地雷达在地下管线普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锦山 《矿产与地质》2004,18(4):367-370
在分析城市地下管线的工作环境的基础上,应用美国SIR-20型探地雷达,针对地下管线探测工作设定了一套完整的应用参数和参数的选择方法,简要论述了管线的反射电磁波异常特征,为探地雷达在城市地下管线普查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雷传扬  刘兆鑫  文辉  范敏  蒋华标  王波  马国玺  谢海洋  陶海江  郝金波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33-2022062033
三维地质模型可以直观的展现地下地质情况,对传统地矿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城市规划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三维模型的构建,笔者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和地质先验知识约束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以成都市为例,基于MapGIS10.0 软件三维地学建模模块,在DEM数据、数字地质图、综合地质剖面图、钻孔数据、物探解译数据、构造纲要图等多源数据,以及地质体展布形态、产状和厚度变化,断层性质、延伸方向、产状变化、对地质体的错切,褶皱类型、形态特征、两翼产状变化等地质先验知识的共同约束下,开展复杂地质条件下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研究。笔者等详细介绍了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数据源的准备、建模流程与方法、模型的构建与可靠性分析。认为采用分块建模技术可有效降低复杂地质体三维模型构建的难度,提高建模效率,实现模型的无痕拼接,且易于后期模型的修改完善。本次基于多源数据和地质先验知识约束,采用分块建模技术首次构建了成都市三维地质模型。笔者等通过地质先验知识(地质规律)和静态数据(可视化和抽稀钻孔数据)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其中抽稀钻孔数据分析采用未参与建模的真实钻孔对三维地质模型中地质体埋深和分层厚度进行误差计算,获得地质体埋深误差均值为33.15 m,分层厚度误差均值21.37 m,认为模型的可靠性较高,可为成都市城市规划和重大工程选址提供重要的基础地质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三维地质模型可以直观的展现地下地质情况,对传统地矿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城市规划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三维模型的构建,笔者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和地质先验知识约束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以成都市为例,基于MapGIS10.0 软件三维地学建模模块,在DEM数据、数字地质图、综合地质剖面图、钻孔数据、物探解译数据、构造纲要图等多源数据,以及地质体展布形态、产状和厚度变化,断层性质、延伸方向、产状变化、对地质体的错切,褶皱类型、形态特征、两翼产状变化等地质先验知识的共同约束下,开展复杂地质条件下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研究。笔者等详细介绍了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数据源的准备、建模流程与方法、模型的构建与可靠性分析。认为采用分块建模技术可有效降低复杂地质体三维模型构建的难度,提高建模效率,实现模型的无痕拼接,且易于后期模型的修改完善。本次基于多源数据和地质先验知识约束,采用分块建模技术首次构建了成都市三维地质模型。笔者等通过地质先验知识(地质规律)和静态数据(可视化和抽稀钻孔数据)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其中抽稀钻孔数据分析采用未参与建模的真实钻孔对三维地质模型中地质体埋深和分层厚度进行误差计算,获得地质体埋深误差均值为33.15 m,分层厚度误差均值21.37 m,认为模型的可靠性较高,可为成都市城市规划和重大工程选址提供重要的基础地质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何双凤  于群  韩冬冰  方岩  栾岚  刘琳娜 《吉林地质》2013,(1):146-147,150
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其规划已经离不开三维技术,三维技术在对城市的空间模拟使得城市发展规划更加的完善与精确,基于三维建模软件,本文主要对GMS在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阐述三维地质建模的意义,并对GSM在建模中的应用进行相关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北京五环城区浅部沉积层的三维地质结构建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三维地质结构的掌握成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基本前提,三维地质模型的创建也得以迅速发展。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可以直观展示地层空间分布形态,为地下空间资源的科学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本次工作首次完成了北京五环城区(750 km~2)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创建。建模工作基于研究区广泛分布的数千工程钻孔,通过筛选、标准化钻孔数据,绘制相应标准化地层剖面(107条),创建了钻孔模型,以及北京五环城区地下50 m以浅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并完成精度验证。本次建模过程整理了大量工程钻孔数据,综合考虑了冲洪积扇发育区地层互层、相交、尖灭、透镜体等复杂的地质现象,具有代表性,可为类似地质建模工作提供借鉴。此外,北京城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直观展示了研究区浅部的地层分布与地层结构,为后续三维属性模型的创建提供了实体框架,亦为区内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三维地学建模的理论与方法在大数据时代该如何发展,是当下这一领域研究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从现代三维地学建模的重要方法——隐式建模的角度,对三维地学建模方法与地质大数据系统的有机集成、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地学建模的效率和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初步提出了一套基于地质科学大数据的三维地学建模方法和流程,包括:地质大数据的搜集、主题大数据系统的搭建、地质特征要素的深度挖掘和三维地学模型的动态构建。同时,也指出了大数据背景下高质效三维地学建模的关键在于:研究实现充分顾及地质对象和地质科学大数据特点的地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及空间推断方法。通过一个典型矿体建模的应用实例对所提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支持多源异构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一直是三维地质建模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城市副中心工程地质勘察为例,设计了一种多源数据三维地质模型自动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数据预处理阶段,利用剖面、地震剖面解译及等值面(线)等数据生成虚拟钻孔,从而将异构的多源数据统一转换成同构的虚拟钻孔数据,然后利用钻孔和虚拟钻孔实现三维地质结构的自动化建模;根据已构建的三维地质结构创建属性模型结构约束,采用六面体网格或四面体的单元结构构建属性模型网格;属性模型网格中的每个属性块通过三维空间插值方法进行属性赋值,然后将属性变化映射为颜色变化,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地质属性模型,实现了多源数据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约束的属性建模。该方法已经应用在工程地质勘察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等领域,通过使用多源异构的建模数据,使构建的三维地质模型更加完善,有助于三维地质模型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城市地下管线测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概述城市地下管线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从而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城市地下管线现状普查以实现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