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岩浆活动与铜、金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超 《地质与勘探》2013,49(2):224-235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岩浆岩分布广泛,以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晚期为主。加里东期侵入岩以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斜长花岗岩为主;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以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钾长花岗岩为主。经研究发现,铜矿化多与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有关;金矿化多与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及黑云母花岗岩有关;铜、金矿床(点)均产于岩体内或其外接触带的火山岩中,暗示铜、金矿(点)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区铜、金矿化主要受华力西晚期岩浆活动控制。通过对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的讨论及与斑岩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对比,指出本区具备寻找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东天山红柳河地区 2个花岗岩类岩体进行了年代学和元素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 Pb年龄表明 ,红柳河北闪长岩体 ( 4 41.4± 1.6Ma)和前进工区花岗岩体 ( 4 40 .9± 3 .1Ma)形成于晚加里东期。这两个花岗岩类岩体的形成不仅证实了东天山存在着晚加里东期岩浆活动 ,而且其形成与哈萨克斯坦 准噶尔大洋板块向塔里木板块俯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西昆仑加里东期花岗岩带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元龙  李向东 《矿物学报》1995,15(4):457-461
西昆仑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极为发育,主要沿库地北构造带南侧成带分布,岩体数量多、规模大,不同测试方法获同位素年龄主要为400 ̄480Ma;岩石组合类型大致可分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组合和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组合;岩石化学表明该区花岗岩主要为钙碱性系列;构造环境判别岩石为同造山和造山期前岩浆活动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与之相伴生蛇绿岩带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长兴钾长混合花岗岩体与何宝山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何宝山金矿床的成矿作用表现出多期次、多阶段的特点,加里东晚期长兴岩体的侵入活动促进了金矿床成矿物质早期的迁移和富集,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叠加成矿。文中对区内加里东期主要侵入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研究,得出长兴岩体的成岩年龄为(437.1±1.3)Ma,黑云母石英闪长岩成岩年龄为(436.6±1.1)Ma,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脉成岩年龄为(427.1±1.4)Ma,从而确定金矿床成矿期上限,为进一步成矿作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粤西金矿带位于华南后加里东粤桂隆起地区,该区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强烈,为数不少的大、中型金(银)矿床沿广宁-罗定及吴川-四会断裂带呈带状分布,构成连山-怀集-德庆-信宜-廉江金银成矿密集带,是我国华南金(银)矿主要集中区之一。区内广泛发育的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燕山期的花岗岩和混合花岗岩与成矿关系密切,金银矿床主要产在岩体内部或其附近。岩浆活动是控制该区金银成矿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新疆胜利达坂地区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及成岩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中天山构造带北缘胜利达坂地区的花岗岩类至少是两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胜利达坂岩体形成于加里东晚期的岛弧构造环境,红色钾长花岗岩形成于华力西晚期,属造山期后花岗岩。  相似文献   

7.
西天山海西中期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西中期花岗岩是西天山加里东褶皱带内规模最大的一次岩浆活动。本文从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对该期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岩浆起源和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认为海西中期花岗岩以I型为主,S型次之,在空间上成对分布;花岗岩浆起源于地壳;海西中期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8.
阿尔玛雷克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玛雷克斑岩铜矿是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最大的铜矿床,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超大型铜矿。它产于地壳深部地幔隆起区和地幔幼陷区过渡带,康氏面和费氏面隆起区边缘,前苏联中天山地地槽褶皱带中间地块南缘加里东-海构造-岩浆活化带东段,具多期构造-岩浆强烈活化特点。区域内正交断裂体系和斜交断裂体系强烈发育,并控制差区域矿产分布;区内加里东期和海西期岩浆活动强烈,而海西中、晚期广泛发育的富碱的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火  相似文献   

9.
张喜  高俊  董连慧  李继磊  江拓  钱青  苏文 《岩石学报》2011,27(6):1637-1648
新疆中天山乔霍特铜矿位于中天山南缘,毗邻南天山缝合带。矿区南侧出露有1个花岗闪长岩岩体,该岩体与包裹于赋矿火山岩中的钾长花岗岩均属钙碱性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富集LILE、亏损HFSE,具显著的Eu、Ta、Nb、Ti负异常,其形成可能与南天山洋的北向俯冲密切相关。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花岗闪长岩年龄为450.4±1.1Ma,钾长花岗岩年龄为430.8±4.1Ma,指示晚奥陶世时期,乔霍特地区存在南天山洋向中天山复合弧地体之下的俯冲;早志留世晚期,俯冲作用依然持续,此时,天山地区岩浆活动强烈。乔霍特铜矿赋矿火山岩的形成时代晚于431Ma,矿区南侧出露的花岗闪长岩早于赋矿火山岩形成,成矿作用可能与花岗闪长岩的侵位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卡而却卡-虎头崖矿区地处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山中部,大地构造上位于祁漫塔格结合带与北昆仑岩浆弧一带,属于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成矿带,形成了规模较大的铜、铁、铅、锌、钼、锡、锑等矿床.该区构造上处于昆北断裂与昆中断裂之间,且岩浆活动极为强烈,区内发育花岗岩、闪长岩类为主的中酸性侵入岩,以华力西期-印支期岩体为主,其次为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岩体产出.实地调研及前人大量资料表明,在卡而却卡-虎头崖一带,以中晚印支期的岩浆活动最为发育,其侵入体与成矿的关系也最为密切(何书跃等,2008;王秉璋,2004;张晓飞,2011).  相似文献   

11.
吉林辽源西保安群是大面积花岗岩侵入体中的残留的构造岩片,传统认为属于华力西晚期或中侏罗世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系。本文通过对接触界线附近花岗质糜棱岩样品采集和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多组锆石年龄值为236~231Ma、267.6~358.6Ma、416.3±6.8Ma、956±16Ma。认为该区花岗岩的侵入期次相当复杂,发育有早中三叠世岩体和发生了中、晚华力西期岩浆活动,西拉木伦河碰撞带可以东延至此,残留锆石的年龄与加里东期和Rodinia期拼合的构造岩浆活动相对应。  相似文献   

12.
湖北程潮铁矿成矿物质来源的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北程潮矿区岩浆活动主要分为早期的闪长岩期和晚期的花岗岩期,岩浆侵入发生在燕山期中晚期。程潮铁矿成矿作用与燕山期中晚期岩浆岩侵入密切相关,岩浆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成矿期主要分为早期的磁铁矿期和晚期的金属硫化物期,早期的磁铁矿期是主成矿期。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闪长岩类岩石与磁铁矿矿石的REE、LREE配分模式存在很明显的互补关系,花岗岩与金属硫化物矿石含量亦为互补关系。花岗岩和金属硫化物矿石中Eu中度—强烈亏损,这是由早期闪长岩类岩石结晶和磁铁矿石矿化引起的。此外,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闪长岩类岩石富含的亲硫元素Cr,是由于早期的磁铁矿矿化导致Fe3+从岩浆中析出;花岗岩富亲铁元素Co、N i的含量与晚期的金属硫化物矿化联系紧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程潮矿区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是闪长岩,与鄂东南其他矽卡岩型铁矿床一致,这对总结鄂东南区域成矿规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甘肃北山拾金坡花岗岩特征 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国堡 《甘肃地质》2007,16(3):19-25
通过对拾金坡岩体宏观地质特征、岩石矿物学、岩石化学以及地球化学成果的全面分析,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总结了该区金矿的控制因素。区内金成矿主要受岩体和构造控制。岩体是成矿的最主要因素,矿化与岩体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区内大多数金矿床产在拾金坡岩体的边缘。拾金坡复式花岗岩由早期到晚期可分出闪长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共3期岩浆活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为下地壳或上地幔源,属Ⅰ型或同熔型;岩体相对富集轻稀土,δEu值为0.45~0.99。加里东晚期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提供了成矿物质,海西早期钾长花岗岩对含矿热液的运移起到了积极作用。处于深处的钾长花岗岩在上升过程中产生了含矿热液,并且在似斑状花岗岩中形成了一系列断层,这些断层为成矿流体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空间。海西期的构造岩浆活动不但为含金热液在二长花岗岩中的上升运移开辟了通道,而且为金矿化提供了热源,在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都庞岭花岗岩体具正常花岗岩的演化特点,经历了加里东晚期、印支期和燕山早期,是一典型的多期复式岩基。燕山早期第三次岩浆脉动形成的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富含Sn、W,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花岗岩型锡矿床。  相似文献   

15.
孟令华 《地质与勘探》2022,58(3):597-608
新疆西天山温泉县城南部温泉岩体群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精确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对温泉岩体群进行重新定位和解体。温泉岩体群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884±6 Ma,定位为青白口纪;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65±3 Ma、464±3 Ma、452±3 Ma,定位为奥陶纪。这些年代学数据填补了本区岩体年龄资料的不足,限定了温泉岩体群的形成时限,表明该地区存在新元古代早期及早古生代两期重要的岩浆活动。通过对天山不同地区新元古代和奥陶纪岩浆岩年龄和岩石类型的对比研究,认为包括研究区在内的天山地区在新元古代早期参与了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并在早古生代奥陶纪进入消减机制的古亚洲洋演化阶段,这对认识天山地区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疆西准噶尔花岗岩类的时代及其成因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准噶尔地区存在两期不同成因的花岗岩类,一期为与弧后盆地封闭有关的海西中期(305—320Ma)、以小岩体产出的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另一期为后造山的海西晚期(240—280Ma)的以巨大岩基形式产出的碱长花岗岩。  相似文献   

17.
江思宏  聂凤军 《岩石学报》2006,22(11):2719-2732
首次对北山地区的乌珠尔嘎顺、额勒根、雀儿山、黑鹰山、狼娃山、明水和石板井等花岗岩体开展了高精度~(40)Ar/~(39)Ar同位素年代测定,共分析了10件样品,其中有6件获得了比较可靠的~(40)Ar/~(39)Ar 同位素年龄数据,基本能够代表岩体的侵位年龄,分别为352.3±3.8Ma、271.76±0.88Ma、286.2±3.4Ma、272.0±4.7Ma、294.1±2.9Ma 和255.2±4.1Ma;其他4件样品尽管受后期热扰动较为强烈,但是也能够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年龄信息。另外,受后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本文有6件样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 Ar 丢失,其中样品 NSS01-13钾长石 Ar 丢失最为严重,不能获得可靠的年龄,其他样品发生 Ar 丢失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燕山期,少量在印支期。获得的这些~(40)Ar/~(39)Ar 测年数据与已经发表的其他~(40)Ar/~(39)Ar 测年数据记录下了北山地区多期次的构造-岩浆侵入活动事件。根据这些年龄数据,可以将北山地区自海西中期以来的岩浆活动归纳为5个阶段,分别是:①330~360Ma,海西中期花岗岩类侵入活动;②270~310Ma,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三大板块碰撞的时间同期或稍晚的花岗岩类侵入活动;③250~270Ma,明显晚于主碰撞发生的时间,为海西晚期碰撞后花岗岩类侵入活动;④210~250Ma,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⑤169~195Ma,燕山早期岩浆活动。其中270~310Ma 同碰撞期花岗岩类最为发育,分布范围最广。尽管北山地区从前寒武纪到燕山期花岗岩类均有产出,但是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海西晚期,反映了海西晚期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三大板块碰撞对接的构造事件。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类可能是在统一大陆形成之后由陆内强烈活化形成的。北山地区花岗岩类的高精度年代学测量可以构筑本区花岗岩类时空演化的精细格架,对于重塑本区大地构造演化历史、指导区域金属矿床的寻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西赣县韩坊岩体的成岩时代及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选择我国重要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产地———韩坊花岗岩体开展了锆石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MC-ICPMS)定年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中锆石的晶型较完整,环带明显,属于典型的岩浆锆石;韩坊岩体存在两期岩浆活动,粗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加里东期,而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早期。加里东期的花岗岩是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拼接的结果,燕山期花岗岩是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板块俯冲而导致岩石圈拆沉和减薄的结果。如果说南岭燕山期花岗岩控制了大规模钨锡成矿作用的发生,则加里东期花岗岩对南岭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加里东期的花岗岩含有褐帘石、锆石、萤石等易风化的富稀土副矿物,且因经受多起构造事件,断裂发育,加之多位于炎热多雨的地理位置,易于遭受强烈的风化作用。因此,易于形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相似文献   

19.
皖南地区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范羽  周涛发  张达玉  袁峰  范裕  任志 《岩石学报》2016,32(2):419-438
复式岩体是指不同时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在空间上的共生。对复式岩体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形成和分布与构造演化的关系,从而阐明花岗岩浆侵入、定位的机制。皖南地区广泛发育燕山期复式岩体,本文对该区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地质概况、成岩年代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复式岩体的成因和侵位机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复式岩体从早到晚四个阶段岩浆岩年龄分别为第一阶段花岗闪长岩143.3±1.0Ma,第二阶段二长花岗岩137.6±1.5Ma,第三阶段钾长花岗岩131.3±1.2Ma,第四阶段花岗斑岩132.0±2.0Ma。所有岩石均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从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显示出由钙碱性向碱性过渡的特征,并具有向富K、Si和贫Ca、Mg、Fe演化的趋势。该复式岩体源自同一个初始岩浆房,不同阶段岩浆沿相同的通道先后上升侵位至相邻空间叠加形成复式岩体的格局,这也是本区此类复式岩体的形成机制。早期形成的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主要源自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而晚期岩浆房中加入了较早期更多的底侵幔源岩浆,并与之完全混合,在上升侵位过程中经历了更强的分离结晶和地壳同化混染作用,形成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早期的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形成与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晚期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形成于陆内拉张环境,反映出研究区从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挤压环境向陆内岩石圈伸展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广西油麻坡钨钼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西博白_岑溪断裂带位于钦杭成矿带南段,既是一条长期活动的地体边界断裂带,也是一条岩浆活动频繁的W_Mo_Sn_Pb_Zn_Sb_Au_Ag多金属成矿带。文章以该带中的广西博白县油麻坡矽卡岩型钨钼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岩性鉴别和划分的基础上,对矿区内花岗岩类进行了单颗粒锆石LA_ICP_MS锆石U_Pb测年,获得深灰色花岗斑岩的等时线年龄为(479.7±3.9)Ma,灰色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109.7±1.1)Ma,浅灰色细粒白云母花岗岩为(103.3±1.2)Ma。辉钼矿Re_Os测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97.4±1.9)Ma。由此可见,油麻坡岩体为一个复式岩体,由早奥陶世(加里东期)的花岗斑岩和早白垩世(燕山晚期)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细粒白云母花岗岩组成,其中,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构成油麻坡岩体的主体。钨钼矿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即燕山晚期),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白云母花岗岩密切相关。这些高精度测年数据的获得,进一步表明博白断裂带是一条长期活动的断裂,其在加里东期已经活动,并伴有岩浆岩的侵位。燕山晚期,该断裂重新复活,并导致大量的岩浆活动和一定强度的W_Mo_Sn_Pb_Zn_Sb_Au_Ag成矿作用,形成由多个大_中型矿床组成的多金属成矿带。博白_岑溪成矿带属于华南100~80 Ma大规模成矿的一部分,成矿背景与华南地区白垩纪的地壳伸展、钦杭成矿带的再次裂陷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