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目前国内区域旅游资源整体优劣势定量评价不足的情况,该文选择有代表性的基础指标,主要从区域旅游资源的丰度、组合状况以及整体优势度等方面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和区域间的横向比较,阐述我国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状况和旅游业的区域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2.
科技旅游资源分类及价值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陶卓民  林妙花  沙润 《地理研究》2009,28(2):524-535
科学地区分和评价旅游资源,对有效地规划和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作为现代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旅游,在旅游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科技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有利于合理有效地开发科技旅游资源,促进科技旅游良好发展。本文首先简述了国内外有关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的相关研究,其次在分析了科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旅游资源分类的国家标准以及其他分类方法,从而建立了科技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以此为基础,运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同时,参考了旅游资源评价的国家标准和其他评价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构建了科技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和等级划分标准,以期为科技旅游资源的开发、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AHP法在梅州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中的运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运用2AHP法综合评价梅州主要景区(点)的景观质量,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结合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需要,首次提出了“资源度”与“开发度”的概念并利用它们制作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从而对传统的AHP法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的运用上作了延伸,同时充分利用评价结果,阐述梅州旅游战略规划中确立文化旅游主题的必然性及其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运用AHP法综合评价梅州主要景区 (点 )的景观质量 ,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结合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需要 ,首次提出了“资源度”与“开发度”的概念并利用它们制作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 ,从而对传统的AHP法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的运用上作了延伸。同时充分利用评价结果 ,阐述梅州旅游战略规划中确立文化旅游主题的必然性及其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区域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昌吉回族自治州为例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本文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为实例,对目前旅游资源评价综合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旅游资源本质评价的核心是资源本身在品质评价及旅游资源品质评价与吸收力评价的区别,提出了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原则,论述了区域旅游资源品质评价的方法,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深圳旅游资源评价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深圳旅游资源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并借助GIS技术,对深圳旅游资源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深圳旅游资源结构中,自然旅游资源基础薄弱,以人造景观为主要特色,但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空间分布上,深圳旅游资源呈现出明显的"圈状"、"带状"、"线状"分布特征,需要进行综合开发。由于深圳旅游资源的地域空间分布与行政分区不一致,对其重新进行了区划,共分为4个旅游区域,并指出各区域的旅游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针对以往滨海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吸纳海洋科学的研究成果,结合海洋观测资料和滨海旅游资源调查大量数据,构建两层次定量评价方法,从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潜在开发价值两个方面,针对3类旅游资源(水体—沙滩类、生态类、人文类)分别建立评价指标。应用SPSS和ARCVIEW软件,采用聚类和空间分析方法,对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潜在开发价值的空间分布、组合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认为,两层次定量评价法能充分考虑到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性,针对滨海旅游资源的特点,定量地评价滨海旅游资源的现实价值和潜在开发价值,能准确地识别滨海潜在旅游区。结果显示,广西滨海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现实价值和潜在开发价值高,且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便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西藏阿里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睿  明庆忠  刘嘉纬  朱桂香 《热带地理》2002,22(1):57-61,75
从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类型结构和空间结构三个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了描述,并通过定量评价、功能结构评价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阿里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对三汊河湿地资源,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就资源类型结构、质量等级和地区综合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研究得出湿地区域旅游资源类型较丰富,质量等级和地区综合条件均属中等,但其湿地的自然生态景观较具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开发利用和营建湿地公园等开发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芝县域及邻近地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一平  傅绶宁 《山地学报》1999,17(2):168-173
为全面了解该区旅游资源地位,确定旅游定位,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该区旅游资源,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次五个方面对该区旅游资源进行了总结评价,得出了该区隶属二级旅游区的结论,确立了以科考,探险和研究为主的开发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1.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初探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作者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得到旅游资源各因子分值权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旅游资源的复式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翟辅东 《地理研究》1993,12(3):72-79
分析认为我国旅游资源的经济是由二个阶段完成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第一次评价着眼于旅游资源的类型,第二次评价着眼于市场开发的可行性及效益。  相似文献   

13.
银川市鸣翠湖湿地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鸣翠湖湿地公园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析其结果,提出了鸣翠湖生态公园的后续发展设想,为旅游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层次分析法方法对该区域的52个旅游景点进行了资源评价,一级景点5个,二级景点7个,三级景点27人,四级景点13个。表明该区旅游资源的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最后根据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以河流流域的相对完整性为主要原则和依据,把该区域的的旅游资源划分为二个亚区,四个小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分析福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宗教旅游资源区域组合状况及境内外客源市场入手,阐明福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指出福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在今后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旅游资源的类别构成和市场价值上对曲阜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并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营口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首次建立了营口市旅游资源分类系统,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市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确定了营口市的特色旅游资源,并提出开发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群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竞争向区域协作战略转型的着力点, 但是国内以城市群为载体的旅游业发展与 旅游环境承载能力的相互关系研究相对不足。通过建立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 构造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力测 度模型, 以定量描述区域旅游环境系统的承载潜力及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状况, 提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测 度思路, 同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研究对象, 对其2000- 2005 年旅游环境承载力及承载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 并采 用灰色预测法对区域旅游环境承载状况进行动态模拟预测, 进而提出改善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承载状况的区域优 化与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曲阜市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长春 《福建地理》2003,18(2):38-43
本文从旅游资源的类别构成和市场价值上对曲阜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并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地域差异与功能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提出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度的概念与测算模型,以定量描述区域旅游环境系统的承载潜力及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状况,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测度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对2005年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及承载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的地域差异进行评价和分析,划分出优化开发、潜力开发与合理开发三类旅游环境承载功能区,进而提出改善其旅游环境承载状况的区域优化与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