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临河至策克铁路防风治沙措施设计方案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成  周学军 《中国沙漠》2006,26(6):920-925
临河至策克规划铁路沿途经过著名的巴丹吉林、乌兰布和两大沙漠。在沙漠地区修建铁路,一方面沙漠地区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同时又有一些有利因素,如地形开阔、坡度平缓、河流稀少、不占农田等。在铁路规划初步选线过程中,依据修建风沙地区铁路工程的实践经验,以及风沙地区铁路选线设计原则,绕避对铁路危害较大的戈壁风沙流、大风区风沙流及高大流动沙丘,使铁路沙害减轻到最小程度。鉴于本线建成初期的运营状况,在保证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初期投资,待铁路建成运营后,结合我国沙漠综合治理措施,在工程治沙防护的基础上,分步骤实施植物固沙,从根本上解决铁路沙害问题。  相似文献   

2.
乌吉铁路沿线沙害分析及综合治理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达至吉兰泰运盐铁路穿越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全长130km,沙害极为严重。主要危害特点:由于修建铁路及通车以来人为经济活动的加剧,破坏了原有植被,导致沙化,危害铁路;风沙流是危害乌吉铁路的主要形式;由于风的多向性,使风沙作不规则的往复式摆动,造成铁路积沙;风沙危害严重地段集中在35~40km,47~52km,69~83km和99~105km等区间。通过对该线沙害程度、特点及自然因子的分析,提出"以封为主","封、飞、造"、"固、阻、输(导)"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乌达至吉兰泰运盐铁路穿越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全长130 km,沙害极为严重。主要危害特点由于修建铁路及通车以来人为经济活动的加剧,破坏了原有植被,导致沙化,危害铁路;风沙流是危害乌吉铁路的主要形式;由于风的多向性,使风沙作不规则的往复式摆动,造成铁路积沙;风沙危害严重地段集中在35~40 km,47~52 km,69~83 km和99~105 km等区间。通过对该线沙害程度、特点及自然因子的分析,提出“以封为主”,“封、飞、造”、“固、阻、输(导)”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沙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青藏铁路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沙漠冻土的高原铁路。建成以来风沙危害日趋严重,成为危及铁路安全运营的一大隐患,因此,沿线的风沙防治一直备受关注。由于青藏高原风力强劲,沙物质丰富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铁路沙害呈现出分布相对集中,冻融与风力、水力复合侵蚀,不断发展并持续累积,风沙活动稳定性差等特点。沙害分为路基风蚀、道床积沙、磨蚀等类型。累计有轻度、中度、严重沙害路段440 km,主要分布在锡铁山、伏沙梁、红梁河、秀水河-北麓河、沱沱河、通天河、扎加藏布、错那湖等8个路段。目前铁路沙害防治以机械措施为主,在设置初期有一定的防沙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会被积沙埋没而失效。因此,青藏铁路防沙应以生物措施(恢复植被)为主,机械措施为辅。  相似文献   

5.
随着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风沙危害已成为影响铁路安全运营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铁路沿线风沙危害路段主要集中在措那湖、沱沱河、北麓河等地。基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QuickBird数据,通过野外实地勘察,同时参考Google Earth影像和DEM数据,绘制了3个典型沙害路段的风沙地貌专题图,地貌图比例尺为1:50000,采用二级分类系统,一级类为6个,共包含18个二级类。由于青藏铁路地处西风带中部急流区,风力强劲;铁路沿线生态环境脆弱、地表类型复杂,冻融和风蚀时空交错,地表沙物质丰富,风沙活动强烈而频繁,铁路沙害正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鉴于此,很有必要绘制青藏铁路沿线风沙灾害现状及防治措施布局的专题地图,为科学合理地制定青藏铁路沿线风沙危害综合防护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玉门地区铁路防沙体系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润心 《中国沙漠》1997,17(4):427-431
论文分析了戈壁风沙流区铁路沙害现状,提出了玉门地区铁路防护体系建设中树种选择的依据,并筛选了二白杨、沙枣、花棒、柠条以及线叶柳等一些适合该区铁路防护林营造的树种。研究结果还表明,在该地区的铁路沙害防治中,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客土造林"和乔、灌、草相结合是提高铁路防护林效益的关键。该研究结果为今后该地区的沙漠化整治和铁路防沙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了兰新铁路哈密地区沙害的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通过对1986年5月19-20日出现的12级东南大风后的沙害考察,指出平沙地、砂砾戈壁和砾质戈壁地段的铁路,由于线路两侧的地表性质,风沙流运动特征和地貌特征的不同,沙害的分布特征、危害程度、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也不同。总结了这次沙害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沙害防治以"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经济有效、长期可靠"为原则的-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敦煌-格尔木铁路沿线地形复杂、起沙因素多变、沙源丰富,沙害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对其风沙活动规律还未有研究,不利于防沙工作的开展。为此,通过对自北向南的5个观测点(S1、S2、S3、S4、S5)风速和风向的观测、计算和分析,利用平均风速、起沙风况及输沙势对敦格铁路沿线的风动力环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5、S4和S3的风况对铁路风沙灾害防治意义较大。S5年平均风速、起沙风频率和输沙势最大,春季风沙活动最为强烈,且风向单一、风力强劲,风沙运动方向基本与铁路垂直,沙粒易在铁路附近堆积。S4夏季风沙活动最为强烈;S3春季风沙活动最为强烈,且风向单一,S4和S3的风沙运动方向与铁路夹角小于90°,附近沙源广阔,铁路易受风沙侵蚀,阻碍交通运营。  相似文献   

9.
315国道策勒恰哈桥段风沙灾害成因初步分析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沙活动是沙区交通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威胁。315国道策勒恰哈新桥建成以来,桥(路)面积沙严重,道路通行状况恶化,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实地调查发现,该区风沙灾害主要形式是路面片状积沙。根据路况和周边环境条件,结合风沙运动理论,认为沙害主要成因是工程建设大幅改变地表形态和结构,使过境风沙流被强烈扰动而形成滞留积沙,其中台阶式道路横断面、公路波形护栏和不透风桥栏是诱发沙害的关键工程建设因素。最后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沙害治理思路,具体措施包括阻-导-固结合的沙源控制、原有路边阻沙堆积隐患的清理、横断面改造以及公路护栏改造。  相似文献   

10.
沙坡头地区风况与流沙运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金贵 《中国沙漠》1988,8(3):41-52
宁夏沙坡头地区的气象观测现存的资料已有十三年, 本文对该地区多年来的风向、风速的年、季、月变化状况进行分析, 特别对近几年来起沙风风信状况的观测资料作了详细的分析, 以了解本地区风沙运动的季节性特点和风沙运动与下垫面季节变化的关系, 为铁路沙害的防治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1.
人工聚沙堤防治铁路沙害的初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介绍了在高寒干旱的青藏铁路线伏沙梁地段,采用人工聚沙堤阻截外来风沙流的试验。通过初期试验观测,对人工聚沙堤的聚沙形式结构和防沙效果进行了阐述,提出人工聚沙堤是整治该段铁路沙害的一种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沙漠公路风沙危害分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王雪芹  雷加强  黄强 《中国沙漠》2000,20(4):438-442
从塔里木沙漠公路风沙危害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了公路沙害水平分异和垂直分异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分异规律。公路沙害的水平分异是在不同风沙地貌背景上不同的风力及组合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受人为因素对防沙体系设置的影响;公路沙害的垂直分异通过不同地貌部位体现出来,它是由地形地貌对风动力、有效沙物质量、公路断面形式和防沙体系防护作用等因素的分异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在沙漠地区修筑高速公路时,风沙对公路路基的危害是公路安全和运营的最大影响因子之一。为了寻求最适合沙漠地区高速公路风沙危害最经济的理论路基断面形式,通过对榆(林)靖(边)沙漠高速公路各种路基实测数据应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查明了影响路基沙害程度的主要参数,提出了减少路基沙害程度的设计理念,并对不同路基形式的沙害程度进行了比较,给出了路基沙害程度较小的路基断面形式及参数值。研究成果对今后在沙漠地区修筑高速公路设计及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藏铁路错那湖段沙害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分析青藏铁路错那湖段气候特征、地质地貌、植被、沙丘分布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段铁路沙害的类型与成因,并对近年来在青藏铁路错那湖段采用的固沙和阻沙工程防沙措施进行了评价。从工程性价比、风沙流成因和防护效果的综合角度出发,提出了采用尼龙网沙障、混凝土沙障、活动板挡沙栅栏、截沙沟等阻沙措施和卵(碎)石覆盖沙面、覆膜沙袋沙障等固沙措施以及植物措施相结合防沙措施的建议,这种防沙体系的结构配置对该地段铁路沙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的铁路、公路防沙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路防沙设计中夸大沙害严重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到,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研究人员在进行公路防沙设计时,往往会夸大沙害的严重性。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认识到,当有风沙吹向公路时,并不一定会有较为严重的沙害;其次,要认识到在沙漠的不同区域,如沙丘分布区与平坦的流沙地等,其风沙运动规律及沙害特征等,会有很大不同;此外,还应注意到防沙工程对外侧来沙的容纳量要比我们以前所认为的要大得多。本文从沙害强度与输沙率之间的关系、阻沙栅栏的导沙与阻沙作用、固沙带中积沙的不均匀性、公路的输沙作用、沙害防治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入手,对此问题进行较为全面地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兰新高铁烟墩大风区风沙地貌制图与风沙灾害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扬  张伟民  谭立海  边凯 《中国沙漠》2018,38(3):500-507
兰新高铁是中国首条穿越戈壁大风区和风沙区的高速铁路。哈密以东的烟墩大风区戈壁分布集中、地貌复杂,特殊的地貌和气候条件导致该区成为兰新高铁风沙灾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风沙灾害影响路段占研究区路段全长的57%,其中K2810-K2817、K2820-K2840路段受灾最为严重,对高铁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研究表明:强劲风力和丰富沙源是造成兰新高铁风沙危害的主要原因,弃耕地、灌丛沙堆地、被破坏的戈壁地表和风蚀残丘是主要沙源。戈壁地表工程建设是高铁哈密东段地表疏松、沙害频发的另一成因。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绘制了典型沙害形成模式下3个沙害路段的风沙地貌专题图,为今后建立科学合理的风沙灾害防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铁路沙害整治及其研究方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徐峰 《中国沙漠》1994,14(2):69-74
概述了铁路沙害状况及沿线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对30多年来研究建立的5种铁路沙害防治体系结构模式进行了剖析,评价分析了每个防沙体系的不同结构和功能、体系的整体特征以及推广应用的主要条件;同时针对铁路安全运输生产的特点,提出了铁路沙害整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荒漠,半荒漠地区建设铁路中风沙流防护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祁元祯 《中国沙漠》1996,16(3):266-274
荒漠、半荒漠地带铁路沙害的基本特征是沙侵道床、埋没轨道、磨蚀设备。因不同地带生态条件不同,引起铁路沙害可划分为四类九级。铁路沙害防护标准高,要求路基不风蚀、道床不污染、线路不积沙。根据沙害类型和生态条件,分有灌溉条件与无灌溉条件两种情况建立相适宜的经济防护体系,由前沿阻沙带、植物固沙带、铁路本体防护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9.
青藏铁路察尔汗盐湖段风沙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鲍锋  董治宝 《中国沙漠》2017,37(4):621-625
研究青藏铁路沿线的风沙活动特征,可以为认识高原铁路风沙危害的形成机理、建立完善有效的护路防沙体系提供参考。在实地考察风沙地貌的基础上,架设测风塔获取风况信息,采集了沙丘表层沉积物样品,对铁路沿线察尔汗盐湖段的风动力条件、沙丘沉积物粒度特征和沙丘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年平均风速为3.7 m·s-1,风速最大值出现在春季。起沙风以WNW方向为主,属于中风能环境,低风向变率,宽单峰型风况。合成输沙方向(298.14°)与铁路走向(208.86°)垂直相交。稳定的西北风、风沙流与铁路线路走向垂直的风况特征是青藏铁路沙害形成的动力条件。(2)沉积物以中沙、细沙为主,但细沙组分占优;分选性较好,粒径分布表现出与铁路线越近、颗粒越粗的规律。粒径0.063~0.04 mm的沙粒为青藏铁路风沙危害提供了物质条件。(3)铁路线两侧沙丘分布特征及变化指示该路段风沙活动强烈,现有防沙体系退化严重,风沙危害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沙漠公路风沙危害评估指标体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通过对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风沙危害环境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沙漠公路风沙危害程度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并对不同程度公路沙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作了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