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温寡照对日光温室蔬菜的影响及防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寿光市温室蔬菜1976--2005年的8次低温寡照灾害资料,分析了低温寡照期气象要素的特征和对蔬菜生长的影响,利用线性函数方程计算出低温寡照的灾害指数,利用灾害指数进行灾害分级,并且提出了抵御低温寡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广西气候变化事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1-201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广西气温、降水及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等进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得到广西气候变化的事实为:气温明显升高,城市升温更显著;高温热浪明显增多,低温冷害减少,但极端冷害影响严重;降水两极分化,极端强降水频率增加,旱涝灾害加剧;热带气旋影响个数减少,但强台风的影响严重;极端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大。  相似文献   

3.
广东寒冷灾害指标及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冷灾害是指热带、亚热带作物受0℃或0℃以上低温侵袭而造成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0℃以下称冻害).寒冷灾害是广东省继洪涝、热带气旋之后的第3重大天气型灾害.尽管广东寒冷灾害发生频率以及极端最低气温远不如北方,但过程降温幅度是全国最大的.寒冷灾害往往对广东冬春作物(蔬菜、花卉)、牲畜,特别是对果树种植业、淡水养殖业等典型热带、亚热带农业造成重大损失.20世纪90年代就有4次寒冷灾害,累计给广东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达213亿元人民币,其中1999年12月的特大寒害损失达108亿元.2008年春节期间的罕见寒冷灾害,对交通运输、电力及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4.
2008年1-2月江西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北方较强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2008年1月12日-2月2日,江西出现了一次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对这次灾害性天气的基本气候特征及其影响进行分析评估,有利于为今后抗御类似灾害和其他气象灾害提供参考。为此,从天气气候特点、成灾原因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后发现,此次灾害影响范围大,受灾人数多,损失重,1月22—27日大范围冻雨,以及1月28—29日和1月31日~2月2日两场大雪,使危害迅速加剧;灾害影响涉及社会各行各业,其中受灾最为严重的有交通、电力、通信、农业、林业等部门;影响因子以低温、冰冻(道路结冰、电线积冰)、雪压等为主,另外还有雨雪、冰雪融化等;冻雨强度大,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是此次罕见灾害的直接原因;此外,承灾体设计标准太低、应急准备不够充分等是导致灾害损失严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利用M ICAPS常规气象资料、EC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的海温、环流监测资料等,分析2008年初六盘水市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罕见的灾害天气过程是在近50 a来最严重的一次"拉尼娜"事件背景下发生的,与欧亚地区持续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在"北高南低"和西太平洋副高偏北偏强的形势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补充,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源源不断的水汽向北输送,使得滇黔静止锋在贵州西部及云南中部长时间维持,形成了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同时对流层的中低层有逆温层存在是六盘水市2008年初以冻雨、小雨夹雪为主而降雪不明显的主要因素。并从经济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灾害影响程度对2008-01-14—02-15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进行综合影响评估。认为:持续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造成了多种灾害并发,打乱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灾后重建困难大;雨凇造成的道路结冰、供电线路积冰,是导致交通运输瘫痪、电网中断、通讯受阻的致灾因子。  相似文献   

6.
基于天气雷达资料的外推预报是灾害天气0~2h临近预报基础,本文以业务应用为目标,应用广东省2015-2018年11部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反射率拼图资料,研究了基于卷积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ConvGRU的临近预报方法,采用多损失函数加权与分级加权的策略,基于ConvGRU框架建立三层自编码模型(Encoder-Decoder...  相似文献   

7.
2008年初柳北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柳北地区40个加密自动气象站监测资料及三江、融安、融水三县建站以来的气温资料,对2008年初柳北地区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为柳北地区近50 a来最严重的冰冻灾害天气过程,在这次过程中,海拔越高、纬度越高的地带灾害程度越严重,纬度相同的地带又以海拔高的受害严重。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指标综合指数的灾害性天气过程预评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月华  郭广芬 《气象》2010,36(9):87-93
通过分析给出了一种基于多指标综合指数的灾害性天气过程预评估方案,提出预估应包含对灾害性天气过程本身程度预估和灾害影响预估两个部分。通过建立综合指数来描述灾害性天气过程本身的程度,利用历史和实时气象资料对综合指数进行计算,分别对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历史分析和实时监测;通过列表法,对收集的历史和实时灾害影响资料进行解析,综合指数中组合要素的差异,可用于分析灾害的不同特征;最后利用历史统计情景、相似指数年份类比和中短期预报等三种方案,对灾害性天气进程和影响发展程度进行预估。并以湖北省2008年初持续低温雨雪冰冻过程为例进行具体说明,此次过程综合指数值位居历史第二位,约70年一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10亿元,是1951年以来冬季损失最大的一次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9.
云南严重低温霜冻灾害天气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9年12月下旬特大霜冻灾害是云南1951年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受灾面积85万hm^2,直接经济损失55亿元。利用高空和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严重低温霜冻灾害的天气成因,并与历史上的1973/1974、1975/1976年冬季云南两次严重霜冻灾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特大霜冻灾害是在云南连续暖冬背景下发生的,对云南经济作物和热带作物的危害最大。高空冷平流与地面冷高压控制下长时间夜间晴空辐射冷却降温是此次重霜冻形成的主要原因,500hPa、700hPa偏北气流和干冷南支槽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碧空无云、静风、湿度小、气温低、气压高、露点温度特低是此次重霜冻的主要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冻害以滇南热带作物种植区最为严重。关键词霜冻低温冷平流晴空辐射暖冬  相似文献   

10.
低温冷害对水稻生育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2002-2006年的气象资料,系统地分析了低温冷害的发生情况,全面阐述了低温冷害类型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并从多方面总结了预防低温冷害、减少灾害损失的实用技术和防御措施。对减少和避免低温冷害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