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敏慧  杨保 《中国沙漠》2014,34(4):1133-1142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明确评估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包括年际、年内径向生长变化及其物候现象,是深刻了解现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生长状况及精准模拟其未来生长态势所必须的前提条件。另外,研究年内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将会更加丰富当前从传统树轮气候学或树轮生态学研究中所得到的认识。然而,目前在高分辨率水平上(年内)直接观测树木径向生长变化对气候因子响应过程的方法或手段仍然有限。其中,微树芯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欧洲及北美加拿大地区,但在热带及亚洲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涉及内容除其最直接的监测树木径向生长变化外,也开展了不同方面的对比研究,如分析年龄效应、海拔效应、健康状况等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此外,研究者也在部分区域尝试了控制对比试验,如探讨了人为增温/冷却、干旱胁迫、森林抚育间伐措施是如何影响树木径向生长变化的。本文就以上各方面进行了详细评述。  相似文献   

2.
中亚热带植物排放甲烷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甲烷(CH4)是大气中第二大温室气体,近年有研究发现在有氧条件下陆生植物也能排放CH4.本研究对中亚热带51种树木离体叶片在有氧环境下进行室内培养,发现21种植物能排放CH4,CH4排放速率范围为0.11~1.37 ngCH4·g-1DW·h-1,平均排放速率为0.59ngCH4·g-1DW·h-1.植物是否排放CH4...  相似文献   

3.
广州华侨新村低密度住宅区庭院的树木和景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华侨新村低密度住宅区庭院树木的组成、结构、空间格局、树木与生境的关系,以及私人庭院树木与公共绿地的不同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侨新村庭院树木的种类多样性很高,共有114个树种。与广州城市行道树相比,华侨新村的乡土树种和果树比例较高。在调查的树木中84.75%的树木没有结构损伤现象,只有1.5%的树木生长较差。私人庭院内的树种较为分散,有45种树木为每个庭院仅一棵的单生种,有67.1%的庭院其树种在5种或以上。树木在街道的空间分布则有相对集中的趋势。庭院的大小是影响树木生长的重要条件,在有限空间的庭院内种植过多的树木是造成树木和环境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热带界线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热带界线划在雷州半岛以南的争论不大。目前争论焦点是雷州半岛以北至北回归线附近地区是热带还是亚热带抑或自成一带的问题(如称它为南亚热带、半热带、准热带等)。作者等认为这一带是由热带过渡到亚热带的热带边缘带,它应属于热带范围,不宜  相似文献   

5.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热带北界中段界线的新认识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吴绍洪  郑度 《地理学报》2000,55(6):689-697
从我国热带北界中段界线的划分,探讨生态地理区域的认识和界线的划分,着重生态地理区域之间界线的逐渐过渡特征。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其对热带北界中段划分的差异,指出他们在概念、资料和方法上的差异。在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区域中提出热带、年热带、真热带和热带波动带的概念,从新的角度认识热带区域。在确定和建立热带北界划分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划分了热带北界中段的界线。探讨了本次热带北界中段的界线划分与前人研究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1 热带林的现状 热带林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但其急剧地减少和退化,将会给地球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地球上现存的森林面积大约45亿公顷,其中43%分布在最冷月18℃以上的热带地区。热带林随旱季、雨季的长短变化可分为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林、热带高草原、热带半沙漠等,还可根据树林疏密分为热带封闭林和热带稀疏林。  相似文献   

7.
自然界生长着很多冬季落叶的树木,尤其在东北、西北、华北,落叶树种更多。一到冬天,这些树木的叶、花、果都没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枝丫,我们把树木的这种形态,称为树木冬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树木减小丘陵山区浅层滑坡的影响范围的方法。数字成像的计算机工作法用来研究小山坡的航片,在该照片上可以看到大范围栽植的树木和滑坡断痕。得出了侵蚀面积平均比率及其同树木距离的曲线图,由图推算出了树木影响范围的平均值和受树木保护,没有发生滑坡的地面面积,还估算了在其它地方栽植树木有可能保护山坡不发生滑坡的土地面积。为了证实这一方法,用一在大暴雨期间发生过滑坡的小山坡作了研究。计算得出的侵蚀面积平均比率及其同树木距离的曲线图说明,有滑坡趋势的地方距离树木较远。由于树木不是事先有意地栽植在不大可能出现滑坡的位置,因而,有人推断这种选择是由于树木的某种作用所致。这种作用随着与树木的距离增大而减低,在距树11米(36英尺)处已很微弱。暴雨使研究区20.9%的面积直接失去发展草场的生产潜力,这种破坏作用或者是由滑坡,或者是由泥石流堆积,或者是由二者共同造成的。该研究方法预测,如果没有这些白杨树,受破坏的面积将可能是24.2%,也就是说,研究区3.3%的面积免于直接的生产损失。因此,这些树木使暴雨的破坏损失减少了13.8%。如果树木是以10米的间隔作网状配置,并全部成活,则暴雨的破坏损失最少可降低70%。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地理》2006,29(5):638-638
位于乌鲁木齐的中国气象局树木年轮理化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日前和德国柏林理工大学生态研究中心专家共同对新疆艾比湖进行了科学考察,打算用树木年轮来探究艾比湖地区历史气候。中国气象局树木年轮理化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负责人魏文寿说,树木年轮以其定年准确、连续性好、分辨  相似文献   

10.
南峰地区热带真菌属种繁多,且本区的热带真菌区系与热带亚洲、热带美洲和热带非洲的真菌区系有着联系。 银耳目Tremellales是一个以亚热带热带成分为主的类群,区内有不少特有种。如本区的西藏花耳Dacryopinax xizangensis Lowy et Zang是一种子实体呈金黄色,担孢子兼具纵横隔壁,生于冷杉属Abies树干上的真菌。它首次被发现于墨脱,最近又见  相似文献   

11.
在回顾"巨灾"标准的基础上给出了热带气旋巨灾的定义;应用1951―2010年共60年的热带气旋和1981―2010年的热带气旋巨灾灾情资料,对登陆华南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及巨灾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51―2010年登陆华南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频数总趋势是下降的;20世纪50、60年代登陆的热带气旋强度偏强,70―80年代强度偏弱,90年代以后,热带气旋强度显著减弱;华南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登陆次数有从西向东减少的趋势;从趋势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个热带气旋造成的死亡人数略有减少,单个热带气旋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弱的递增趋势;广东省是华南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灾害的多发区与严重区。  相似文献   

12.
热带气旋对广州经济建设的影响及其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分析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热带气旋灾害的气候特点以及对经济建设的影响.提出热带气旋的减灾对策:气象部门应建立热带气旋防灾减灾系统,加强卫星遥感技术在热带气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积极开展气象工程服务;政府和社会应做好防御工程建设,制定和完善防御台风、暴雨等灾害的具体措施,积极发展保险事业,加强城郊防御热带气旋和宣传等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两类取样环境的树木年轮生长量订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存在着两类不同的树木年轮取样环境。在典型的取样环境中,树木生长多遵循缓慢递减的规律,作生长量订正时,可采用传统的树木年轮学订正方法。在非典型的取样环境中,树木生长形式较为复杂,可引进新的分析途径,包括多项式函数和样条函数的应用。随样本环境的不同,各类订正分析的可适用性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王丁  薛建辉  姚健 《中国沙漠》2009,29(4):711-717
干旱是主要的环境胁迫因子之一,对林木影响非常广泛和深刻。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林木抗旱性及其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到目前为止,仍然很难定量地证实树木的一些生理参数的一种或任何一种组合可以实质性地改善树木的耐旱行为。水力结构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仅仅10 a时间。它是指植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为适应生存竞争的需要所形成的不同的形态结构和水分运输供给策略。从树木水力结构理论的理论基础、主要参数、树木水力结构和木质部空穴与栓塞化的关系,以及关于水力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且对树木的水力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树木木质部的空穴与栓塞化在水分亏缺解除以后的恢复能力与树木的抗旱性密切相关,并针对我国的树木水力结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存在着两类不同的树木年轮取样环境。在典型的取样环境中,树木生长多遵循缓慢递减的规律,作生长量订正时,可采用传统的树木年轮学订正方法。在非典型的取样环境中,树木生长形式较为复杂,可引进新的分析途径,包括多项式函数和样条函数的应用。随样本环境的不同,各类订正分析的可适用性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树木年轮资料的可靠性分析——以陕西华山松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陕西华山的华山松树木年轮宽度、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年表,以及对树木生长模拟结果,本文分析了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状况。结果表明树木年轮生长的多种指标均能相互印证,并具有生理学意义,从而证实了它们作为气候变化的代用资料是可靠的。这不仅强调了树木年轮多途径分析的必要性,而且为重建过去气候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收集、分析世界各国以热带地区作为研究地域的期刊办刊信息,将其分为热带综合类、热带地理类、热带生态类、热带生物类、热带农业类、热带林业类、热带气象类、热带海洋类等八大类学科期刊。这些期刊分别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牙买加、哥斯达黎加等13个国家。期刊的语种主要是英文刊和中文刊,其次为法文刊、葡文刊、西文刊等。这些期刊多数已被SCI、SSCI、EI、Scopus等国际期刊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   

18.
依据陕西华山的华山松树木年轮宽度,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年表,以及对树木生长模拟结果,本文分析了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状况,结果表明树木年轮生长的多种指标均能相互印证,并具有生理学意义,从而证实了它们作为气候变化的代用资料是可靠的,这不仅强调了树木年轮多途径分析的必要性,而且为重建过去气候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登陆热带气旋与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冯利华 《地理学报》2003,58(2):209-214
根据1951~2000年中国登陆热带气旋与厄尔尼诺年、拉尼娜年的关系分析,得到了一些重要认识:(1) 在厄尔尼诺年,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数偏少;(2) 厄尔尼诺事件强度越大,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数越少;(3) 厄尔尼诺事件的结束时间若超过5月1日,那么次年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数偏少;(4) 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数的特多年主要集中在拉尼娜年;(5) 在拉尼娜次年,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数偏少;(6) 中国登陆热带气旋强度越大,在厄尔尼诺年出现机会越少;(7) 在厄尔尼诺年,中国初旋偏迟,终旋偏早。同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使用树轮年代学的方法探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树木径向生长的气候要素响应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局地树木生长状况的制约因素,进而有助于全球变化的应对与适应。简要回顾秦岭及周边地区的树轮年代学的研究工作,发现该地区树木生长与气候响应关系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现象:在秦岭以北,水分是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秦岭分水岭和南坡,温度则是主要控制因子;秦岭以南区,海拔差异影响树木生长和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针对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该区域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