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彩南油田:一个典型三元混合油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存在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四套烃源岩,具有形成混合原油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大量原油碳同位素、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等分析表明,该地区原油可划分成五种类型,其中四种类型的原油分别来源于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石炭系.彩南油田原油属于特殊类型原油,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其它类型原油均不相同,与该区域内四套烃源岩均没有明确的油源关系.根据原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等结合生烃历史分析,该类原油属于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原油的混合原油,主要来源于阜康凹陷,彩南油田属于典型的三元混合原油构成的油田.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存在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四套烃源岩,具有形成混合原油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大量原油碳同位素、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等分析表明,该地区原油可划分成五种类型,其中四种类型的原油分别来源于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石炭系。彩南油田原油属于特殊类型原油,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其它类型原油均不相同,与该区域内四套烃源岩均没有明确的油源关系。根据原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等结合生烃历史分析,该类原油属于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原油的混合原油,主要来源于阜康凹陷,彩南油田属于典型的三元混合原油构成的油田。  相似文献   

3.
车排子隆起毗邻昌吉凹陷和四棵树凹陷,油源丰富,构造条件良好,具备比较有利的油气聚集条件。近年来已在车排子隆起的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获高产工业油气流。分析了车排子隆起西南部原油(或油砂抽提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油源作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具有两类地球化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别的原油。第一类原油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并存在二次充注现象,推测早期充注原油来自昌吉凹陷二叠系,并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后期混入了来自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第二类原油具有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与白垩系湖相泥质烃源岩混源的特点,这类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和姥植比等均表现出煤成油的特征,但甾、萜烷烃类化合物组成与白垩系烃源岩接近,推测是由于侏罗系煤成油在向上运移成藏过程中,受到成熟度相对较低、生物标志物相对丰富的白垩系烃源岩的浸析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四棵树凹陷主要分布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3套潜在烃源岩,其中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部分为Ⅱ2型,生烃潜力较高;三工河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明显偏差,生烃潜力较低;西山窑组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但由于受西山窑组沉积末期构造抬升导致地层剥蚀的影响,烃源岩厚度较小,总体上生烃条件较差;白垩系烃源岩在四棵树凹陷最大厚度可达300 m,处于低熟阶段,生烃潜力较小;古近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好,但成熟度偏低,生烃条件较差。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处于主要生油阶段;白垩系烃源岩已达到生烃门限,处于低熟—中等成熟阶段;古近系烃源岩成熟度偏低,目前仍处于未熟到低熟阶段。油源对比表明,四棵树凹陷北部斜坡及车排子凸起带原油主要来源于四棵树凹陷及沙湾凹陷侏罗系烃源灶,后期受到白垩系低熟油源灶的侵染,古近系烃源岩的油源贡献有限。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彩南油田东块原油为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形成的混合原油。选择典型的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原油进行人工三元混合配比模拟实验表明,混合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δ~(13)C值的变化与混入量呈直线关系,而Pr/Ph值、β-胡萝卜烷、甾烷与萜烷等各种生物标志物相对比值参数均呈不同的曲线关系变化。通过人工混合配比实验创建的三角形图版判别验证,彩南油田原油中侏罗系的平均贡献为65%左右,二叠系和三叠系的平均贡献分别为20%和15%左右。按照彩南油田原油全油碳同位素以及各类生物标志物参数的变化范围判别,侏罗系烃源岩的贡献为55%~70%左右,三叠系和二叠系均为10%~30%左右。  相似文献   

6.
跃进斜坡区南北分别为扎哈泉凹陷和英雄岭凹陷,是凹陷油气运移有利指向区,油气来源充足。烃源岩综合评价表明,扎哈泉凹陷E23烃源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较好,目前已到成熟阶段,具有巨大供烃能力。油源对比研究表明,跃东构造原油与跃进一号构造原油特征一致,为北面英雄岭凹陷来源。跃进二号、乌南-绿草滩和昆北油田原油均来自扎哈泉凹陷E23源岩,但原油成熟度不同。跃进二号原油成熟度较低,与乌南-绿草滩原油和昆北油田储层固体沥青基本一致,明显低于昆北油田原油,属于烃源岩低成熟-成熟阶段早期产物,跃进斜坡区尚未发现源岩生烃高峰期产物。跃进斜坡区相对昆北油田更靠近凹陷生烃中心,源岩生烃高峰期产物具有优先充注的特征,斜坡区下倾方向大量发育的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
车莫古隆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在其主要发育期,古隆起南北两侧分别存在昌吉和盆1井西两个沉积凹陷,分布有白垩系、侏罗系和古近系等多套烃源岩。目前已在古隆起所在区域的南部发现了永进油田,在其北部发现了征沙村、沙窝地和莫西庄等油田或含油气构造,油层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和白垩系,其中沙窝地、莫西庄和征沙村3个构造主要目的层为侏罗系三工河组,永进构造目的层为侏罗系头屯河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和白垩系吐谷鲁群。为了揭示研究区原油的油源特征以及车莫古隆起对油源及成藏过程的影响,比较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原油及相关层位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油源对比;根据流体包裹体和烃源岩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油气成藏特征,并结合构造地质资料讨论了车莫古隆起形成与演化对研究区油气源特征、油气藏形成过程及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构造或同一构造不同层位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饱和烃和芳烃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将研究区原油划分为五类,这五类原油在区域分布特征、油气来源及烃源灶位置等方面均存在差别。车莫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生油凹陷的展布特征及主要烃源岩的成熟演化历史共同决定了研究区不同油田或含油气构造烃源灶位置的分布及其转...  相似文献   

8.
陆梁隆起属于间断继承性古隆起,一直是油气的有利指向区,晚海西期石炭世-早二叠世构造演化基本确立了陆梁隆起的构造格局; 油气多沿继承发育的古凸起、古鼻梁进行油气运聚分配。陆梁隆起存在深浅两套断裂体系,形成深浅两套含油气组合; 深层下组合成藏遵循"源控论",油气多为近源成藏,沿梁富集,受不整合与岩相控制; 中浅层侏罗系与白垩系均为次生油气藏,多沿梁、沿油源断裂聚集,受构造与油源断裂控制。燕山期的构造运动对油气成藏起改造与再分配作用; 喜马拉雅山期构造运动对高成熟的油气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区域性不整合与火山岩岩体是否发育,是基岩型油气藏形成必备条件; 储层质量影响着油气丰度,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规模与产能高低。今后勘探方向:下组合为夏盐凸起西北环带、石西凸起和滴北凸起; 中组合为石西-莫北凸起结合部、三个泉凸起、英西凹陷、滴南凸起断裂带前缘和滴北凸起断裂带前缘。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部红车断裂带- 车排子凸起油气藏众多,原油物理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十分复杂,原油类型及其来源长期存在很大争议。本文在准噶尔盆地不同时代烃源岩生成原油典型地球化学特征与主要油源判识指标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红车断裂带- 车排子凸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来源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将该区域原油分为五类,其中三类原油分别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湖相烃源岩,另外两类为混合原油,分别为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的生物降解稠油与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生成的正常原油和古近系湖相烃源岩生成的正常原油的混合原油。红车断裂带石炭系—白垩系油藏原油主要来源于沙湾凹陷二叠系湖相烃源岩,车排子凸起东北部春风油田稠油来源于沙湾凹陷二叠系湖相烃源岩;车排子凸起东侧- 红车断裂带西侧新近系沙湾组油藏轻质原油来源于四棵树凹陷古近系湖相烃源岩;车排子凸起中部春光油田白垩系—古近系油藏稠油为二叠系来源稠油和侏罗系正常原油的混合原油,新近系沙湾组油藏稠油为二叠系来源稠油与新近系正常原油的混合原油;车排子凸起西部石炭系—古近系油藏轻质原油来源于四棵树凹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而新近系沙湾组油藏轻质原油来源于四棵树凹陷古近系湖相烃源岩。本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部地区油气藏成藏研究及区域油气勘探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侏罗系煤成油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社荣  方家虎 《地质论评》1997,43(2):155-161
在阐述了煤成油的概念,总结和评述了煤生油显微组分,生油门限,生油范围和生油高峰等问题后,本文通过吐哈等盆地侏罗系煤生油显微组分组成特征,可溶有机质演化,成熟度和有机质丰度,油源及原油成熟度对比;含煤岩系中煤层和泥岩的厚度及总量和煤及泥岩最高沥青和总烃转化率的对比; 其族组成和煤成原油的族组成特征的对比,提出了中国侏罗系煤成油盆地中泥岩比煤层对煤成油田形成有大的贡献看法。  相似文献   

11.
焉耆盆地侏罗纪煤系源岩显微组分组合与生油潜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焉耆盆地为我国西部含煤、含油气盆地, 侏罗系含煤地层是最重要的潜在源岩.对侏罗纪煤系中的暗色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层分别进行了有机岩石学、Rock-Eval热解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层具有不同的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其中煤层具有3种有机显微组分组合类型, 不同显微组分组合类型的煤层具有不同的生油、生气潜力或倾油、倾气性.基质镜质体、角质体、孢子体等显微组分是煤中的主要生烃组分.侏罗系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层具有不同的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 生物标志物组合分析表明焉耆盆地已发现原油是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层生成原油的混合产物.含煤地层的地球化学生烃潜力分析和已发现原油的油源对比均表明, 含煤地层不仅是重要的气源岩, 而且可成为有效的油源岩.   相似文献   

12.
独山子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北天山山前冲断带四棵树凹陷。四棵树凹陷不同程度地发育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等多套烃源岩,具多个生烃期及多期成藏特征。不同时期生成的原油相互混合,导致成藏油源判识困难。据碳同位素、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对独山子背斜沙湾组原油进行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独山子背斜沙湾组原油与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烃源岩具很好的亲缘关系。来自渐—始新统安集海河组油气通过独山子断裂向上运移至沙湾组,被上部新近系塔西河组巨厚泥岩封盖而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形成经历了南华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3大伸展-挤压构造旋回,其多旋回构造演化导致油气成藏和分布十分复杂。随着近年来盆地超深层已经成为油田的重点勘探领域,有必要对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最新的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及油气地质资料,发现塔里木盆地油气规模成藏主力烃源岩为库车地区三叠系—侏罗系及塔西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陆相烃源岩、台盆区寒武系海相烃源岩。盆内烃源岩及储盖组合的发育均受控于盆地3大伸展-挤压构造旋回,烃源岩的发育位置决定了塔里木盆地发育库车山前、北部坳陷、麦盖提斜坡及塔西南山前四大含油气系统。盆地在历经3大伸展-挤压旋回,其台盆区、库车前陆及塔西南前陆地区油气成藏组合差异大。台盆区发育石炭系膏泥岩与志留系—石炭系海相砂岩、奥陶系泥岩与灰岩、中寒武统膏盐岩与震旦系—寒武系白云岩储盖组合;库车地区发育新近系—第四系泥岩与砂岩、古近系膏盐层与白垩系砂岩、侏罗系泥岩与三叠系—侏罗系砂岩储盖组合;塔西南地区发育中新统泥岩-砂岩、古近系膏盐层与白垩系砂岩、石炭系—二叠系泥岩与碳酸盐岩储盖组合,分别组成了台盆区、库车及塔西南地区的上部、中部及下部...  相似文献   

14.
新疆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烛藻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众多地质工作者十几年的系统深入工作使吐-哈油田侏罗系的煤成烃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然而,侏罗系煤系泥岩和煤岩成烃的潜能不足以解释目前吐-哈油田的油气藏形成规模。在吐-哈盆地西部科牙依凹陷三叠系中首次发现的厚层烛藻煤,具有类型好、品质高、生烃潜能大的特点,是该盆地最好的烃源岩类型。该类煤的发现不但对评价该地区前侏罗系生油前景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侏罗系煤成油类型多样化也具有启示。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烛藻煤既可能是台南凹陷前侏罗系油藏生烃物质之一,又可能对侏罗系油气藏有所贡献。在中三叠世时的科牙依凹陷和台北凹陷、早侏罗世时台北凹陷中部的丘东洼陷、早二叠世晚期的台北凹陷北部等地区均为炎热半干旱、半咸水、强还原的深湖环境,均可能发育丰富的烛藻煤等腐泥煤类,它们与湖相泥岩共同对吐-哈油田的油气藏形成提供了生烃物质。吐-哈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的生烃条件十分相似。除此之外,幔源物质可能对吐-哈盆地的油气藏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陈君青  庞雄奇  庞宏 《地球科学》2016,41(5):821-831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侏罗系头屯河组油藏是最近几年发现的新油藏,原油横向运移研究极少.在对阜东斜坡侏罗系地层特征和储层物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油源对比和油油对比地化研究,综合分析了原油的二次运移.结果表明:阜东斜坡侏罗系头屯河组原油主要来自西部阜康凹陷的中-下侏罗统和中二叠统烃源岩的混源,原油自西向东对侏罗系头屯河组储层进行充注.头屯河二段的地层厚度、砂地比、孔隙度和渗透率条件均好于头屯河三段和头屯河一段,可能为主要的油气横向运移的输导层.   相似文献   

16.
罗义  尹玲  郑华峰 《安徽地质》2005,15(1):14-17
对阜阳地区古城低凸起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进行了评价,认为上古生界主要烃源岩层是煤系地层,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含少量混合型。通过对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的显微组分组成特征的分析,认为煤系地层具有生烃的能力,但以生气为主。有机质演化程度适中,总体上达到低成熟一成熟阶段。原油部分受到生物降解,通过油源对比表明:油气来自本区的石炭-二叠系,与石炭系的暗色泥岩和煤岩具有更近的亲源关系。古城低凸起为阜阳地区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噶尔盆地北部乌伦古坳陷地层主要由石炭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白垩系组成.研究区分别在三叠系、侏罗系、石炭系发育3套烃源岩.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和侏罗系碎屑岩储层为本区主要勘探目的层,白垩系和三叠系发育的厚层泥岩为本区两套区域性盖层.三叠、侏罗系烃源岩于侏罗系末期开始排烃,石炭系烃源岩于三叠纪末进入生烃门限.断层和不整合面共同构成该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边缘深大断裂带附近及石炭系不整合面附近,是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车排子地区区域构造上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区,车排子凸起为隆起区主体,西北临近扎伊尔山,向南以斜坡形式逐渐过渡到四棵树凹陷,向东以红车断裂带与昌吉凹陷及中拐凸起相接,是形成于晚海西运动早期的一继承性的古隆起。车排子凸起构造条件良好,油源丰富,具备比较有利的油气聚集条件。以往研究表明,车排子地区古近系和新近系油源复杂,前人认为新近系原油与侏罗系烃源岩存在密切关系,但也存在较大争议,即其究竟是侏罗系和古近系油源的混源,  相似文献   

19.
焉耆盆地侏罗系煤系源岩评价与成烃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焉耆盆地已钻探井暗色泥岩、碳质泥岩等生油岩和部分原油样品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特别是沉积和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了烃源岩类型及空间展布,煤系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组成及生烃机理,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特征,指出烃源岩类型属典型的腐殖型;侏罗系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煤系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均能生烃,但以侏罗系八道湾组煤系泥岩为主要烃源岩;博湖坳陷南、北凹陷都经历过油气形成过程,但北部凹陷存在两个生油阶段,而南部凹陷仅存在一个生油阶段。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南缘白垩系原油成藏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的油气勘探与石油地质研究长期以来以二叠系和侏罗系含油气系统为主。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之上,从烃源岩、油源和油气运聚三方面,首次比较系统地剖析了本区的白垩系原油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系烃源岩的生烃和油气聚集中心位于玛纳斯—呼图壁一带,烃源层系最大厚度可超过250 m,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在古近纪末进入成熟排烃阶段,是本区不可忽视的一套重要烃源岩。白垩系原油纵向上主要聚集于古近系安集海河组到白垩系吐谷鲁群储层流体系统,可能存在三期油气运聚,第一期在早更新世晚期,以流体系统内部的白垩系原油运聚成藏为主,第二期是在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白垩系原油,以及成熟度相对较低的古近系原油在此流体系统内部发生混合,第三期在晚更新世末期,以油气(并以侏罗系天然气为主)在垂向上沿断层的调整为特征,最终形成了复杂的多源、多层系油气分布态势。综合认为,需要充分重视白垩系原油在本区的勘探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