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分析了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的历史地震活动、现今中小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及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表明,苍山52级地震强度和空间分布与历史地震活动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一致,并具有某些大震的异常特征,震前出现了长达12a的背景空区,出现了“信号震”和孕震空区,出现了多种测震学指标异常等。  相似文献   

2.
刘小凤  杨立明 《地震研究》2004,27(3):209-215
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31次地震的研究,确定了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中短期预测指标以及中期向短期过渡的异常判据及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普遍存在地震空区、弱震条带、前兆地震或震群、地震活动增强和平静等异常图像,所表现出的异常时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中短期特征的弱震空区(段)和条带一般出现在震前1~3a,平均持续时间1a,在空区解体后1~6个月发生地震。大多数前兆地震或震群活动属于短临异常,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天至6个月,震级差为1.0~2.3,距离震中5~60km,空间上主要集中在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增强以应力集中为主,属于短期异常特征。异常图像在时间上表现为中期阶段以孕震空区、弱震条带、地震活动增强和平静等异常,异常比较显著且不同步;短临阶段出现前兆地震和地震空区停止活动而形成的临震前的相对平静。异常图像在空间上具有较明显的分区性,与区域活动构造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观测到的地震活动性与地球物理场观测异常,总结了震前的显著地震活动异常和地球物理场观测异常演化特点。在地震活动性方面,震前存在大范围5级地震平静被打破,5级地震空区、4级地震空区和3级地震平静被打破等显著异常;在地球物理场观测异常方面,新增异常数量自2010年开始逐渐增加,在2011年年中达到最大值;异常测项比在震中距50~150km范围内最高;异常的时空演化存在明显的3阶段特征,即α阶段异常具有向外扩展的特征;β阶段表现为短期内大范围出现异常;γ阶段表现为远源区的异常向震中收缩(γ_1)和近源区的异常向外扩展的特征(γ_2)。对这些异常的演化特点的认识可以直接指导地震跟踪预测工作,如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如不同震级的地震空区嵌套)和地球物理场观测异常分布区域对发震地点具有一定预测指示作用;中小地震活动的异常图像(如3级平静、4级空区)和显著短期异常(如地球物理场观测趋势异常的群体准同步的转折异常、异常的时空迁移性、短期群体异常等)对发震紧迫性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震活动图像演化动态跟踪、地震活动参数时间扫描及震群判定等目前较为成熟的地震预测方法,研究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结果显示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有序性明显,地震空区、地震条带、震群活动异常突出,且呈现配套特征.研究认为地震空区图像演化对揭示特大地震的孕育场有所帮助;大范围前兆震群活动是特大地震前多点应力积累、释放的前兆反应;结合地震活动参数扫描异常综合分析,特大地震前可能做出一定的中期-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5.
地震前地壳形变异常分布的非均匀性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F综合检验的理论,讨论了形变异常的定量化及检测准则。利用潮汐观测中的非潮汐形变讨论了大同和丽江地震前形变异常分布的非均匀性,并与地震活动的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震前1.5年左右,能检测出区域性的准同步形变异常,出现的异常空区可能是未来的地震危险区,且形变异常空区在震前应有强化或补偿现象。因而,在地震危险区的判定中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地震孕育所处阶段的判定;在无法判别地震孕育阶段的情况下,形变异常台站周围和异常强度场中所出现的形变异常空区都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6.
天山地区中强地震预报判据及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新疆6级地震成组活动与7级地震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结合天山地区不同构造环境,开展中强地震孕育阶段不同区域地震活动图像演化和强震短期前兆异常综合特征研究,在总结天山地区中短期异常特征及预报判据基础上,提出中短期阶段预报方案。预报方案:①时间预测。南天山在地震平静背景下,局部地区出现较明显的地震增强现象;北天山3~4级地震出现增强-平静-显著地震过程;大范围前兆观测出现同步异常变化等。②地点预测。地震活动增强区、空区周围、条带端部或空段、显著事件周围,定点前兆短期异常相对集中区域等,可做为地震发生的预测地点。③强度预测。预测区周围历史地震强度、新疆5级地震平静持续时间、震前地震活动强度等可做为强度预测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全面考察了东南沿海地区近十多年来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图象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得到1982年龙南5.0级地震前展现出层次较为清楚的围空进程;说明在地震活动水平较低的地区,对于一个中等强度的地震,可以期望出现围空图象。同时,本文用强固区模式讨论了空区形态及平果5.0级地震前未能形成空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曾新福  吕坚 《地震》2016,36(3):116-124
对华东南地区1970年以来5.5级以上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空间图像进行了分析, 发现震前多有不同程度的地震条带、 空区或增强异常出现。 所研究的9次地震中, 有4次震前出现了地震条带异常, 3次出现了地震空区异常, 4次出现了地震活动增强, 出现2种以上异常的地震有4次。 条带、 空区与主震的相对位置表明, 主震发生在条带内部的比例与边缘及外侧相当, 主震全部发生在空区内部。 条带、 空区相对于发震断层走向的角差小于30°的比例分别为33%和60%。  相似文献   

9.
华北断块区均衡重力异常、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均衡重力异常是地壳均衡状态的标志,地壳均衡状态与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密切相关。文中基于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自由空气异常,采用高精度数字地形模型(DEM)ASTER GDEM 2009和ETOPO1分别作为陆地和海底地形数据,通过基于DEM的严密地形-均衡改正方法计算得到华北断块区5'×5'网格分辨率的Airy均衡重力异常。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华北断块区均衡重力异常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区内均衡重力异常与构造特征、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断块区均衡重力异常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表现出明显的断块差异性;区内均衡重力异常大小主要受新构造运动控制,是地壳表层物质密度横向变化和深部构造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构造运动对均衡重力异常的显著影响说明华北断块区地壳均衡调整尚未完成;华北断块区地震活动和均衡重力异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地震活动在显著的均衡重力异常高值区或低值区周围及正负均衡重力异常区过渡部位分布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10.
对尼勒克、巩留交界MS6.0地震序列特征、震源机制以及震前震中周围地区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本次地震序列为主-余型,震源机制为逆断型,发震构造为阿吾拉勒山南缘断裂。震前中期阶段存在4级地震空区、4级地震条带、小震群累积月频次和地震活动性参数等异常;短期异常出现了3级地震空区、3级地震平静、地震窗和地震波振幅比等异常。此次地震前出现的部分异常与2007年特克斯5.9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图像具有类似特征。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区断层形变异常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断层形变求解的华北地区异常参数和应变累积率, 研究了华北主要断裂带的断层形变异常及其应震特征。 同一断裂带上的形变异常与该带上的地震有较好的对应性。 河套—张家口—蓬莱活动构造带上发生的强震, 北京地区的断层形变异常参数在总体上几乎都有明显的前兆性异常。 山西带北部的断层形变异常参数对山西断陷带及其延伸部位上的强震同样有较好的反映。 断层应变累积率反映了应力的积累程度, 其值相对较大时, 测点所在地区的地震较活跃, 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2.
The "field" and "source" are two important branches in seismology and earthquake research.In this paper,we use a computer model to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field and the source in earthquake activity.In our modeling,a network of nonlinear elements is used to simulate seismic activity of seismic zones in a seismotectonic block.Constant strain rate is enforced on the boundary of the model,cyclic seismic activity,quasi-periodic variation of stress field intensity,and strain energy are observed with high and low fluctuations.There is a main seismicity area in seismic cycles,and the main seismicity area shows the spatial migration during different seismic cycles.If the precursory area is related to high element stress,it i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precursors in our model is quite complicated.No certain relation between the precursors and earthquakes has been discovered.Anomalies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eismic quiet period and active period.All of the seismic zones in the system hav  相似文献   

13.
对上海佘山地震台伸缩仪的数字记录资料进行去趋势以及地壳形变速率的分析表明:伸缩仪EW向在200l年5~7月存在破年变趋势异常,并且该测项的形变速率在2001年3~8月存在高于正常背景值的异常。结合GPS资料、应力场、地震活动性的情况分析后认为,佘山台的形变速率异常可反映上海及邻区应力场的部分信息,该信息对地震活动具有一定前兆意义。因此,应用形变数字化资料计算地壳形变速率,可作为对地层活动以及日常地震预测的一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Huilong  Xu  Yasue  Oki & Toshikata  Ito 《Island Arc》1998,7(4):647-659
The 1995 Northern Niigata Earthquake of magnitude (M) 5.5 occurred at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Niigata seismic gap and might have been a precursor of a large destructive earthquake. The anomaly areas in temperatur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Cl- concentration of groundwater were approximately coincident with the area of the seismic intensity 6 on the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scale, and convincingly demonstrated the presence of a buried active fault beneath the epicentral area, as was suggested by a linear distribution of seismic intensity 6. These anomalies of groundwater were created by the expulsion of geopressured hydrothermal water along an active fault. Anomalies in local groundwater and hotspring systems associated with the earthquake and the proximity of the earthquake to the Niitsu oil field led to an interpretation that the earthquake might have been triggered by activity within the geopressured hydrothermal system. The accumulation of geopressured hydrothermal water in combination with high rock temperature might reduce fracture strength of the rock, and trigger earthquake occurrence.  相似文献   

15.
2005~2009年喀什—伽师地区重力场变化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2005~2009年喀什—伽师地区10期流动重力测量资料,研究了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并提取与地震活动有关的信息,进一步探讨重力场变化与构造活动及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力场变化与构造环境变化有关——地震孕育、发生阶段,其重力场出现一定范围的区域性重力异常.重力测量可以较好地反映由活动断层的物质迁移和构造...  相似文献   

16.
对比分析利用涡度距平法提出的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 MS6.9 地震震前射出长波辐射(OLR)短期异常分布和震后InSAR技术提取的门源地震同震形变空间分布,结果显示,震前红外辐射增强区与InSAR同震破裂形变区的空间位置基本吻合,扩展形式基本相似(同震破裂形变区分布在红外辐射异常区内部)。在震前的全国范围OLR空间分布上,仅青海德令哈—西宁—甘肃武威一带出现了呈“哑铃”状近WE向展布的OLR热辐射增强区,空间可辨识度高,OLR异常时空演化过程遵循了岩石应力加载破裂过程中的热异常规律,显示热异常变化与应力变化存在关联; InSAR技术提取的同震形变同样位于肃南—祁连断裂(俄堡段)、托莱山断裂和冷龙岭断裂的交汇区。InSAR同震形变结果揭示了地表形变以水平方向为主,断层运动具有典型的走滑变形特征。InSAR同震形变结果为红外遥感反映地震形变提供可检验的地质实体监测证据,验证了门源地震前辐射增强异常是地震构造地应力强度变化的遥感物理参量反映。  相似文献   

17.
The 1995 Northern Niigata Earthquake (M 6.0) occurred at a shallow depth in the Niigata seismic gap. The anomaly areas in temperatur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Cl- concentration of groundwater trend northeast as linear distribution in the epicentral area and are approximately coincident with the area of the seismic intensity 6 (JMA scale). The distributions of seismic intensity 6 and groundwater anomalies convincingly imaged the presence of a buried active fault beneath the epicentral area. The occurrence of this earthquake and the anomalies of groundwater were related to the expulsion of geopressured hydrothermal system (GHS). All epicenters of the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along the Shinanogawa seismic belt are actually located in the buried active fault zones characterized by the areas of temperature and geochemical anomalies of groundwater. These earthquakes might have been triggered by the activity of GHS. The expulsion of GHS along an active faul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hermal softening of fault  相似文献   

18.
以研究区的构造块体为背景,对山西大同1989年MS6.1、1991年MS5.8及1991年忻州MS5.1地震前地壳形变、地下流体、电磁及测震学科的异常图像进行分析,明确了各项异常在时间、空间上的关联、组合及其与地震过程的内在联系。得出,山西北部发生MS5.0以上中强地震前的异常时间达3 a左右,震中区会形成比较明显的闭锁区域或空段,前兆异常与小震活动异常的起始时间和空间分布是比较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李媛  刘希康  刘峡  周伟  杜雪松  张立成 《地震》2017,37(2):106-114
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跨断层短水准资料, 采用形变异常强度、 断层合成速率和断层形变趋势累积等多种研究方法, 利用“点-线-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 全面分析了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的应变背景、 断层活动和短期形变特征。 结果显示: ① 该地震处于垂直形变累积率的高值区, 应变积累程度较高; ② 断裂带之间存在显著的运动差异, 发震断裂震前中短期运动速率显著增强, 并造成区域运动的不均衡, 西秦岭局部地区应变积累增加; ③ 随着强震的逼近, 震前显著异常场地分布明显向近震区迁移和集中, 且异常强度也随之增大。 以上结果对强震发生危险地点和发生时间有短期指示意义, 因此, “点-线-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有利于认识地震前兆信息, 对地震孕育背景判定及地震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疆地震前兆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几种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前兆群体异常与新疆区域地震活动的关系; 在单项观测手段研究的基础上, 归纳了新疆中短期前兆异常、 尤其是短期异常的特征及阶段性演化标志; 剖析了2个典型震例。 研究认为, 新疆中强以上地震的前兆异常存在明显的阶段性, 综合分析方法可为中短期预测的提供依据; 多测项前兆异常的准同步转折是阶段性发展的主要指标; 短期内多种异常的集中出现可能是进入短期阶段的标志; 在无明显趋势性的背景异常时, 大范围、 多测项的前兆突变可能是强远震的异常特征; 形变异常强度AF值可为判定地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